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健康顾问(养生保健典藏本)
内容
试读章节

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

法国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中国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指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居首位,为15%;而膳食营养对健康的作用仅次于遗传,为13%,远大于医疗因素的作用(仅为8%)。不难看出,膳食营养对保持人类健康是多么重要!

朝鲜战争时期,曾有人对年龄在20岁左右的美国和北朝鲜死亡士兵进行尸检,结果惊讶地发现,两者的动脉硬化程度竟有很大差别。究其原因,就在于自幼年开始,西方的膳食结构就在美国兵体内埋下了“定时炸弹”,使其患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中老年患病,并非完全由于发病前饮食不合理,而是年轻时就已埋下了“祸根”。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营养过剩、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各种致命的慢性病——即现代“文明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肥胖已成为健康的严重威胁。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合作,对移民到美国的中国浙江人中大肠癌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华人中大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远高于浙江省。将美国加州与浙江两地人群进行对照,以一个病人与三个健康人的比例,在两地各选择了1200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移民美国20年的华人,由于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又缺少运动,日积月累,使他们在健康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患大肠癌的危险性竟比浙江居民高出3~5倍。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因营养过剩死亡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因营养不良死亡的人数。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家庭的饮食结构“西化”,动物性食物超过了膳食构成比例的60%。长此以往,就诱发了“文明病”。“文明病”是以肥胖为核心,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心和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西方称之为“五病综合征”。这是一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代谢性疾病,是与营养过剩密切相关的“富裕型”疾病,这些疾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难怪美国人惊呼:“文明人痛快地吞进了‘文明病’,用自己的牙齿在制造坟墓!”

我国传统膳食以谷物为主,副食是新鲜的天然食品,不做精细加工,糖的食用量较少,绿茶为大众化的饮料,烹调大多使用素油。西方营养学家认为,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是防止肥胖等“富裕病”发生的最佳膳食方案。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国人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1992年,上海市城乡居民粮食摄入量比1982年减少了22%,动物性食品增加1.5倍,其中畜肉增加3.6倍,乳制品增加5倍,油脂增加约70%;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多,‘吃“洋快餐”、喝含糖饮料日趋普遍。食物中由脂肪提供的热量由1959年的9%上升到1992年的27%,接近了30%的上限;超过全国城市平均水平(25%),并已高于日本(24%)。而与此同时,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已成为上海市居民前三位死亡原因,与饮食营养关系最密切的心脏病死亡率已高于日本,这一情况与战后日本的变化极为相似。上述一切都说明:随着膳食结构的“西化”,“文明病”已登陆中国。

·注重保健养生,可减少70%的过早死亡·

目前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不少,但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却往往以健康人自居,自我保健意识很差。事实上,注重日常保健养生,可以减少约70%的过早死亡。这是因为,许多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中年时注意养生的人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相比,65岁以后,前者所花的医疗费仅为后者的1/3。因此,注重保健十分重要!而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膳食平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具有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将疾病拒之门外。

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结构

“身土不二”的口号渗透了中华民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传统思想。我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如包子、饺子、馅饼、馒头、面条、米粉、馄饨、元宵、粽子,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如西安羊肉泡馍、兰州拉面、扬州蛋炒饭、武汉热干面、延吉冷面、天津嘎巴菜、潍坊朝天锅等,都是供应快捷、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滋味美好的中华民族快餐。不难看出,吃来吃去,最适合中国人健康钧,还是我们民族自己的饭菜。

1945年,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初到之日的招待晚宴是黄油、面包、牛排等,次日早饭还是西餐。他对秘书说:“吃饭也学美国人,中国人不吃中国饭,我不习惯,你去商量一下,换成中餐。”当改成中餐后,他高兴地说:“对嘛!中国人还是应该吃中国饭的。”这不仅是他生活习惯的反映,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坚持民族膳食结构的深邃的饮食观!

1956年,毛泽东在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曾说:“中国的豆腐、豆芽菜、皮蛋、北京的烤鸭有特殊性,别国比不上,可以国际化。”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当得知美国贵宾对中国的烹饪文化赞赏不已时,毛主席说:“我相信,一个中国菜,一个中药,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

由于我国传统生态农业使用种类繁多、养分齐全的农家肥料,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营养丰富,内涵充足,质量上乘。“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进食大量不同种类的生态有机食物,正是中华民族如此聪明智慧的原因之一。中国传统饮食提倡食品种类多样化,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之间的互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富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结构,具有广杂性、主从性和匹配性。这种膳食结构不仅适合人类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和人体生理全面营养的需要,有助于人类健康和种族繁衍;更重要的是能缩短人类食物链,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提高食物的资源效益。

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农业为了增产的单一目标而滥用化肥。这种耗能型的化学农业不仅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每增产1倍粮食投入9倍的化肥),而且使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减少,土质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华民族通过自觉、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积累了一整套中国独有的、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与平衡的理论、方法和措施,建立了以耕、耙、耪、锄为中心,施用农家肥,保持水土,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倒茬,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这比欧洲出现的绿肥与轮作的农业整整早了1200多年。难怪西方有识之士以羡慕的语言赞美“中国传统生态农业——是世界上已知的最为惊人的成就之一”。

祖国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名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至宋朝,《太平圣惠方》一书中列出了对28种疾病进行食疗的具体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等,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已设有“食治”专篇,收载药用食物154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

有不少中药,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薏仁、金银花等,人们也常当作食品服用。而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食养、食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例如,牛肉作为食品,能补脾胃,益气血,就把牛肉的功效与中药黄芪划上等号。《韩氏医通》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羊肉甘温,益气补虚,名医李东垣认为:“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将羊肉之功与人参并列。近代有学者将海参、狗肉的功用比作红参;《五杂纷》云:“海参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日海参”。  自古以来的“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包括蔬菜、谷物、肉类在内的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人体平衡,利用食物的药效调整人体功能。提出了世代传诵的“药补不如食补”的名言,在生活中实践“以食代药”的主张,即根据食物的性味进行科学搭配,使之成为具有“食养”和“食疗”效果的膳食。

中医在运用“食补”的过程中,对“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也十分重视,尤重保养脾胃之气,如服桂枝汤后“燥热稀粥”,即取其调和营卫、培补汗源(脾胃)之功。白虎汤中用粳米,也在于保养胃气。十枣汤中用大枣,同样取其甘温养胃补中之功。“食药同源”“凡膳皆药”的理念贯穿在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P2-6

书评(媒体评论)

健康是本,保健是源。

——吴阶平

健康不是一切,但一切必须以健康为本。

——吴蔚然

老年人除了要定期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外,还要消除发生心梗的危险因素,也就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并且戒烟。

——钱贻简

平常心,多运动,七分饱,勤体检。

——钟南山

人的身体健康,取决于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

——耿德章

心平气和,呼吸通畅。

——张进川

身体好不是谁的赏赐,全靠自己的努力。

——李辅仁

男性一定要注意调节情绪、锻炼身体、合理营养,不要片面相信补品。

——郭应禄

每天闻到烟味15分钟,累计一年以上的危害就等同于吸烟。

——吴一龙

保健多一天,健康多一点。

——王捍蜂

健康、健美、长寿是新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

——冯理达

先进厨房,后进药房,依靠平衡膳食,筑起防病抗病的大堤!

——赵霖

平和心态,和谐生活,享受人生!

——刘新民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幸福快乐一生!

——马辛

目录

第一章 饮食健康:养生营养并重,快乐健康人生

 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

 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结构

 膳食平衡,促进健康

 每天该吃多少肉

 膳食和就餐的“十大平衡”

 合理选料,科学配餐

 老年膳食重在“变”字

 饮食搭配营养多

 日常饮食搭配禁忌八则

 健康饮食的讹传与真相

 膳食选择,男女有别

 小食物,大学问

饮水

吃些鲜玉米好处多

护心请食玉米胚芽油

新鲜蔬菜也能成为“健康杀手”

吃蟹不当损健康

人参并非人人皆宜

 专家提醒:老人常食药粥有益养生

 小常识:十三种上佳蔬菜的冠军——红薯

第二章 运动保健:贵在坚持,将健身进行到底

 体能健康测试

 如何制定安全有效的锻炼方案

 各年龄段男性四季健身方案

 各年龄段女性四季健身方案

 时尚健身运动大盘点

 坚持锻炼的五条忠告

 盛夏锻炼六忌

 运动疗法,健康您的身心

有氧运动抵抗心脏的衰老

耳部按摩助健康

走路是高血压患者的最佳运动

防治肩周炎,抖一抖空竹

骨质增生的运动疗法

踢毽子——年轻您的腿和心

太极拳健身妙处多

养生小招式——敲胆经

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简易有效运动

 专家提醒:推拿按摩虽好,并非人人皆宜

 小常识:饭后“走”与“不走”因人而异

第三章 心理调适:顺心达意,劳逸有度

 您的心理健康吗

 战胜职业压力的心理诀窍

 如何度过中年心理危机

 心理按摩技巧

 亚健康专题

亚健康的自我评测

亚健康状态种种

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和治疗

 职场人士常见的疾病与预防

过劳死,不容忽视的亚健康疲惫积累

抑郁,我们离你有多远

焦虑其实也是一种病

轻松应对疲劳症状

昨晚您又失眠了吗

 专家提醒:抑郁症的危害

 小常识:世界精神卫生日

第四章 常见疾病:积极预防,注重保健

 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冠心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糖尿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颈椎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脂肪肝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胃溃疡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痛风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前列腺炎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专家提醒:冠心病患者睡眠前后的自我护理

 小常识:趣味人体十二个为什么

第五章 两性生活:走出误区,享受“性福”生活

 男性性功能自评

 女性性功能自测

 不同年龄男女的性要求特点

 如何保持中年夫妻的性生活和谐

 和合之道,老人长寿良方

 走出压力负荷的阴影,尽享“性福”生活

 药膳良方调理性功能

 专家提醒:莫入性问题的防治误区

 小常识:一次性爱男人消耗多少精力

第六章 调节免疫力,平衡机体健康

 免疫力并非越高越好

 养生之道在于“和”

 免疫力受损容易患哪些疾病

 谁在伤害您的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的常见营养物质

 如何正确调节免疫力

 每天六个一,提高免疫力

 “朝三暮四”养生法

 专家提醒:抓紧晨起“九分钟”

 小常识:有关免疫的几个概念

第七章 科学护理:帮您走出疾病的阴■

 高血压病人的家庭护理

 高脂血症病人的家庭护理

 癌痛病人的家庭护理

 泌尿外科术后的家庭护理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失眠者的家庭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的家庭护理

 如何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家庭护理

 昏迷病人的家庭护理

 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

 专家提醒:环境太静不利健康

 小常识:如何给伤口换药

序言

在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号召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科技事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次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教授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中国医学界首位获此殊荣的医务工作者。这不仅说明我国医学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说明全社会对于医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们痛心地看到,许多优秀人才由于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20世纪80年代的蒋筑英、罗健夫,新世纪的郑培民、牛玉儒等,都是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这是家庭的不幸,更是我们国家的损失。

所谓“健康”,是躯体、精神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崇高等四个方面。在我国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中,如恶性肿瘤、高血脂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在发病早期甚至中期,身体并没有特别不适,等到症状明显时,已属晚期,治疗就十分困难了。而这些疾病均与人们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及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饮食、运动与心态。现代人面对激烈竞争,长期超负荷工作,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亚健康”状态与上述疾病只有一步之遥,甚至已经属于疾病的早期阶段。2002年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对全国14个省市科技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调查对象的61.9%~75.3%,也说明在我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迫切性。

为此,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保健局组织编写了内容全面,寓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医疗保健书籍——《健康顾问》,这是专家们长期从事医疗保健和预防保健工作经验的结晶。

《健康顾问》出版之时,正值2006年“两会”召开之际,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手一册,问世至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应广大读者的需求,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健康顾问·养生保健典藏本》和《健康顾问·防病治病典藏本》以大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为重点,旨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大众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民排忧解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发行,必定有益于广大读者提高对保健常识和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认识水平,最终造福于读者及其家庭,造福于全社会。真心地希望每个人都能关爱自己,持之以恒地养生保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祝广大读者快乐、健康、幸福、美好!

2007年10月

内容推荐

继2006年“两会”代表、委员人手一册《健康顾问》之后,在今年十七大召开之际,我社再次向十七大代表送上《健康顾问?养生保健典藏本》、《健康顾问?防病治病典藏本》。

这不是一般的保健用书,更不是“一家之言”,而是由医学界的27位资深保健专家亲笔打造的“健康小百科”。他们在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感染病、中医、泌尿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免疫学、营养学等领域从医多年,有的从医时间高达六七十年!他们大多是院士,均为教授,一直为中央和军委首长及老一代革命家作保健和救治工作。这一次他们走出“红墙”,走近普通百姓,为大众的健康把脉,做军民健康的忠实守护者。本套书摒弃了医学理论的夸夸其谈,更多的是从我们日常的生活细节入手,深入浅出、剀切道来,真可谓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大家小书”。

拥有中国健康第一书,健康永相伴!

编辑推荐

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发行,必定有益于广大读者提高对保健常识和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认识水平,最终造福于读者及其家庭,造福于全社会。本书以大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为重点,旨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大众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民排忧解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真心地希望每个人都能关爱自己,持之以恒地养生保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祝广大读者快乐、健康、幸福、美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健康顾问(养生保健典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捍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07632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