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着重探讨道教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化。近年来的道家、道教研究,在重视道教歷史的基础上,开始关注道教在当代和未来的走向。道教正酝酿着自身的变革,以利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辑以上述讨论为主题,兼以实证的考察,力求在歷史与现实的交叉视野中层开对道教现代性的深入研究。
图书 | 道家文化研究(第22辑道家与现代生活专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辑着重探讨道教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化。近年来的道家、道教研究,在重视道教歷史的基础上,开始关注道教在当代和未来的走向。道教正酝酿着自身的变革,以利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辑以上述讨论为主题,兼以实证的考察,力求在歷史与现实的交叉视野中层开对道教现代性的深入研究。 内容推荐 道家思想不仅是历史上的存在,也参舆着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安顿个人的生命,并有能力封当代社会的诸多同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反省。关于道家思想舆现代生活关系的讨论,主要目的是增进当代社舍封於道家智慧的理解和接受,瞭解道家文化及其可能的贡献。希望本辑可以部分地连到这一目的。 目录 编者的话 再谈道家思想舆现代文明 ——关于当代新道家的一些思考 论全球化舆道家的慷慨精神 试论道家式责任感 道家人文精神的特赏 道家的人文精神 ——从诸子人文思潮及其渊源说起 黄老道家的治国理念舆当代政治文明 意羲的重建 ——道家封现代精神危机的回应 道家心性论及其现代意羲 试论道家修道思想中“无为”的现代意羲 魏晋名士的心境及其现代意羲 时代精神的玩偶 ——封西方认受道家思想之批评总结 道家精神的时代意羲 ——从普遍道德回蹄道家的“上德不德”无技巧的艺术 ——从自然概念出发评论词语舆图书关系 章太炎封现代性的迎拒舆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理性”舆“觉性” ——中圆佛学舆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 论道舆物关系问题: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条主线 东方的“相关性思维模式”和对有机体生命的理解 ——以庄子和中医的有机体生命原理为中心 批判和功能互补 ——庄子的言说方式及其现代意羲 “欲”:老子和庄子之间的差异 游无定点的逍遥:庄子游观思想■议 庖丁解牛作为一种隐喻 论《庄子》之“用” 以海德格甭的在世界中存在论诠释庄子的相封主羲 老庄哲学舆上博竹书《恒先》 简帛“道家”文献述略 道教全真教《早晚功课经》研究 书评·害介 刘笑敢:《老子古今》 王博:《庄子哲学》 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 强昱:《成玄英评传》 盖建民:《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道家文化研究(第22辑道家与现代生活专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鼓应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277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0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3.05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