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戒网
内容
编辑推荐

《戒网》是一个曾经陷入网瘾不能自拔的学生创作的纪实小说。本书的主人公尚海生活在单亲家庭,本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好学生”,但在寄宿制学校中被网瘾少年张刺带入网络游戏的世界,在痛苦挣扎中,在老师的放弃和唾弃下,踏上一条黑暗的网瘾之路。母亲尽全力去挽救他,但一次次的失败也让母亲痛苦甚至绝望,后来在亲情的感召下,在生活的磨砺中,尚海终于戒除网瘾恶魔,重拾美好的青春时光。书中塑造了尚海、张刺和金妮等网瘾少年,也塑造了绝望痛苦又不失理性的母亲,极其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曾经在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怎样沦为一个网络游戏的成瘾者,并在这个过程中丧失自信、自暴自弃的真实经历。

内容推荐

网络成瘾,正在成为摧毁青少年和家庭的重大社会问题。无数心急如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正在寻找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良方。

《戒网》讲述了一位母亲和他的儿子与网瘾斗拼夺,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给所有正在遭遇同样问题的家庭,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戒网》给我们展示的,不只是一批少年的网隐故事。而是一种有关家庭、婚姻、亲子教育、教育制度,少年成长等人生和社会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

试读章节

晚饭。

走进饭堂,我看见饭堂门上贴着一张纸, “请大家务必于6:30前进餐完毕!”

我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嗯,7:30了。宿管不会是成心的吧,让我们在宿舍里等待通知,等她想起来我们这些可爱少年时候,那饭菜都已冰凉。

第一天忙忙碌碌的就那么过去了,一点故事也没有,我为这整整一天的光阴感到惋惜。

晚上,大家开始在寝室聊天。

我初中以前一直是走读的,从没见过大半夜还有同学可以聊天的情形。平时回家都是青灯做伴的。宿舍里有好几个人从小学就是住校的,我显得和其他五个人有点格格不入。说不上话,只好静静躺在那里当听众。

他们五个人聊得热火朝天,我一句也听不懂,搞得我惭愧至极。我感觉他们懂得非常多,自己像个白痴一样。一堆名词都没听说过,什么联盟啦部落啦亡灵啦圣骑士啦,乱七八糟的名字让我摸不着头脑。我问他们那些词是什么意思,大家对我群起攻之,“农民,《魔兽》都不知道,你没玩过网游吗?”

我感到不屑一顾,“谁说我没玩过,《仙剑奇侠传》知道吧?那里面迷宫我都是闭着眼睛走的。”

那五个家伙完全不理会我的得意,再度回报以嘲笑, “要不说你农民呢,那是单机游戏,不用上网的。不上网的游戏有什么可玩的。一点竞技精神都没有。”

网络游戏?我还真听说过,没玩过而已……切。我不懂什么是网络游戏,只好又闭上眼睛,默默地躺着,埋怨自己见识太少,没法和他们唧唧喳喳凑成一群。

“那天蔡依林找我视频,我没答应,她哭了。”

“你那算什么啊,那张国荣找我视频,我没答应,他直接跳楼了。”

他们聊得莫名其妙,我闷得要死,但听到这两句话时,我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405室东拉西扯了大半夜,一直到十二点还没有结束,寝管来过五次之多,每次都温吞吞地提醒大家早点睡觉,跟哄小孩似的。可是,她越温柔那几个弟兄越有恃无恐。终于,她在第七次出现的时候破口大骂并且实施了惩罚。

随着寝管一个漂亮的弹腿,房门“砰!”的一声炸响,寝管迈着和鬼子进村一样的步伐,大喝一声:“上1的,你给我下来,别看了,就你!你站到楼道去,今儿晚上别睡了!”我和宿舍的其他成员通通被其镇住。好一个杀一儆百。不过为何是上铺1号的,而非是别人?除了我,他们可都在大声唁哗啊。或许不可犯众怒,或许任何事情都要抓典型吧?

上1的张克被流放到了楼道,低着头,一声不敢再吭。

死了和尚来道士,不让说话大家依然有招数娱乐。

大家各自翻身下床,打开大包小包,由于刚刚被寝管的杀气所震慑,所以动作都特小心轻盈,颇有拆炸弹的味道。

我两个大皮箱子都是衣服和日常用品,两个塑料袋里全是我最爱的零食和饮料。

我把塑料袋逐个拆开,一袋又一袋的饮品,里面全是牛奶酸奶速溶咖啡什么的,我皱皱眉,心想:莫名其妙啊,难道让老妈斗转星移了?我心想零食可能被安置在最底层了,结果我手一伸进去,不是我期盼的果汁啤酒,也不是我迷醉的乐事,而是一包软乎乎的东西,很软,非常软。我从包里把它拽了出来,放在手掌上一打量,挺大几个字映入眼帘——苏菲超强弹力卫生巾。  我百思不得其解。是,老妈从小就希望我是个女儿,小时候强迫我穿裙子打蝴蝶结也就算了,可这都上初中了,还不罢休反而更严重了?还是越老越糊涂,真把我当女生了?弄好几包卫生巾来,难不成给我擦玻璃用的?要真是这样,这东西留着还能发挥点什么作用呢?有点晕。

吃零食的愿望破产了,我懒得管三七二十一了。从那个根本不认识的塑料袋里抓了两袋牛奶跃身上床,喝罢,呼呼大睡。

一周下来,天天在操场上千辛万苦地军训,然后,吃,睡,百无聊赖。卫生巾事件叫我足足回味了一周。最后经过我的推理,可能是报到那天,和撞倒的那个女生拿锚了,不过很可惜,我再也没看见那女生。要是上课期间也许有机会,可是军训的教官,残忍地把女生和男生分开训练。别说想寻找某个女生了,就是想去一下厕所,路过一下女生队伍,都要报告。

一想到我那些心爱昂贵的零食,我就不禁唉声叹气,我塑料袋里的那些东西的价值完全超出她的这些乱七八糟东西的好几倍。她的手提袋里就数卫生巾最值钱。我的零食落入虎口,生死未卜啊,万一被吃了,我多亏呀。想想就冤。

周五下午,我写完了一周的总结,很简单,就几个字。开学第一周,因为那个魔鬼式的军训,我没有和任何一个女生说过话。

班车队伍浩浩荡荡驶进了宿舍前宽敞的空地的一刹那。那些眼冒绿光的同学,使我想到了电影《甲方乙方》里,那个被放到山沟沟里体验生活的老板,拉丝掉渣地蹲在村口,眼神凄惶地遥望着远方……最后,有气无力地对接他的人说你们可算来了,然后声泪俱下……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我躺在家里的沙发上,打开VCD,碟子的舱门没有开,里面传来了吱吱的读碟声,随即传出的是《蓝色多瑙河》,我索性也放弃了周杰伦,整个人就随着那曼妙无比的旋律飘扬起来。世界名曲也挺好听嘛,老妈也用上高科技啦。我轻轻把腰肢松弛下来,平时那些看在眼里的客厅装饰墙壁上的古色古香的陶器,此刻也被音乐染上了绿色的鲜活。陶器上那些古典小女子也一个个不再矫揉造作,带着善解的笑容随风起舞,诠释着有关梦幻的内涵。我眯眼看看佛堂门楣上“烟云供养”四个字,似乎今天才略懂一二。那似乎是关于“境界”二字才配注解的词语吧。P4-P6

序言

新华网北京2月10日专电(记者周而捷)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对几大城市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的被访者经常玩电脑游戏。

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武汉、哈尔滨、郑州等城市对一千位青少年(男女比例为7:3)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50%的被访者每天玩电脑游戏,36%的人每周至少有三天玩游戏,只有14%的人每周玩游戏少于三天。

在问到“玩电脑游戏时,什么样的游戏情节最吸引你”时,有63%的被访者选择了带有打斗情节和成人内容的游戏。

据了解,目前出现在市场及互联网上的游戏,约有80%是进口的。许多游戏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这些游戏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性犯罪以及行为偏差、心理不健康的重要诱导因素。”中国社会调查所研究员徐泽林说。

网游成瘾,关于如何戒掉这个“毒瘾”,可能写成小说更会让大家放松下来面对这个严酷的问题,在平心静气中共同寻找一条戒除网瘾的捷径。

以上种种,是作为我这个十六岁少年在看到无数的同龄人被网游成瘾毁掉了前途甚至毁掉了一生的实例后,所进发出的深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去改变。我们不能一味地同情受害者,斥责他们的家人,而是看穿这个现象后面的本来,找到根本性问题。只有这样,一切才会有所改善。戒“毒”才能成功!

我感觉,有特长的孩子,比如擅长器乐、棋类、各种体育项目、舞蹈,唱歌、书法、绘画等的孩子长大以后,我没见有太多染上网瘾的。因为他们有自己丰富向上的精神娱乐和寄托,并不会因为感到空虚或自卑而无处投放自己的能量。

家长和老师们一定不要把孩子们的活动捆绑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不然,鲜活的生命会在现实生活中慢慢枯萎。开始时孤僻,不爱说话。而后,一旦有机会上了网,这样的孩子却是另外一个形象,变得多嘴多舌,能言善辩……

一定要培养起孩子的自信,让他觉得即使自己学习不好,但在别的方面也不是最差的。网瘾的人百分之百的自卑,瘾越大自卑越深。有些人甚至惧怕出门,出了门也是低着头,不敢看人。因为他对自己的一切都没有自信。他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自己,也不敢看别人,因为在他看来,谁都比他优秀。如果看见长相特别好的人,他可能会想找个地缝钻下去。这又证明了什么呢?他们还保留着自尊的底线。我们需要的就是小心翼翼地把那点自尊培育起来,让它一点点成长,直到生机勃发。于是,对网游的依赖会渐渐地烟消云散。

网瘾的人,大部分也会有一圈朋友。这些朋友,叫小混混,一旦难分难舍,后果可想而知。网瘾一大,孩子极有可能会离家出走,走了以后去了哪儿?那就无须多言了。

小混混的世界很恐怖,也很孤独。自己的兄弟群,每天待在一起才能安心。要不然突然冲出一路人来他们都会害怕,可能是仇家吗?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他们连自己有多少仇家都不知道。他们每天劫钱,打架斗殴,大讲哥们儿义气。

为什么会有小混混?网瘾,就是来源之一!为什么网络游戏不管是不是节假日,每天都堆积着那么多人?小混混就是来源之一。他们相依为命,因为他们空虚,无所事事。

小混混是网瘾的升级含义……绝对不危言耸听,从那第一次离家出走开始,就已经在一点点发展了,渐渐地就形成了对社会的威胁。而对家庭的威胁,则是更直接的。  青春期以前的孩子。他们在大人的保护下成长,不知道社会的多元,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成人世界的复杂。甚至自己手里的钱多,请朋友多吃点零食被老师发现了,都会以为他在用钱收买人心,他自己都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想。他只不过是希望大家高兴,谁掏的钱重要吗?老师和学生想的当然不一样。因为环境影响一切,老师的环境是成年人的圈子,而小孩仅限于小孩。小孩子陶醉在自己的情操观里。这没什么不好的,可关键就在于青春期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把孩子从那个童话世界拉出来,那他慢慢地就会迷上一些东西,迷上的东西一旦落到电脑上,一锤定音,无法自拔。规律是,最开始是看动画片,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听歌,玩命地追星,接下来开始早恋,最后,极有可能盯到网游上。

为什么最后的战场一定是网游?它的丰富多彩,神奇变幻注定了它的吸引力。所有少年感兴趣的东西,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在网游上百分之百能得到满足……它像是一个抽干时间的机器,时间在这里面是最值钱的。你用了越多的时间你就越让网虫们崇拜你。直到把你崇拜成现实生活中的人渣。

普天下的父母和老师们,其实,我们缺乏的是你们和我们一起成长的感觉。是肯给我们时间,快乐的时间。不是除了物质还是物质,是一起成长。一起成长,不是给和受的关系。是心灵有共鸣的时光。不然,没有了感觉的一代怎么能够对周遭的世界不麻木不仁呢?

凡是快乐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绝不会有一个网瘾孩子!网瘾部落里,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是父母离异的。因此,不及格的家长,很可能是网瘾少年的祸根!不称职的老师,也很可能是网瘾少年的诱因!因为老师,是孩子们学校的家长!

网瘾是慢慢形成的,而戒除网瘾,也并非是一瞬间的事情,网瘾的反弹倒是一瞬间的事。戒掉以后最初的日子,才是最该警觉的时候!如果功亏一篑,从头再来,后果不堪设想。

网瘾,只有戒掉,青春才有出路。生命才有希望!

戒网,别无选择。迫在眉睫!

曹鹤

2007.6.10

书评(媒体评论)

《戒网》小说中的主人公尚海,替我们喊出了我们这一代人,一直想喊但一直不敢喊的几句话——懂我们才配说爱我们!别老拿为我们好说事,我们的很多郁闷全因为你们给的“爱”是你们的,和我们无关。谢谢曹鹤!这是一部替我们大家写的书。

李岩(学生)

《戒网》里的母亲日记,让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孩子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母亲内心世界的哀伤和无助……原来母亲的心是如此这般地托举着我们的全部生命,压得母亲几近窒息。而更多时候的我们却全然不知。惭愧啊!

希玥(学生)

网络成瘾,正在成为摧毁青少年和家庭的重大社会问题。无数心急如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正在寻找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良方。

《戒网》讲述了一位母亲和他的儿子与网瘾斗拼夺,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给所有正在遭遇同样问题的家庭,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徐光(新华出版社副编审,《教育无痕》的作者)

《戒网》这个“戒”字太妙啦!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处不是“网”。曹鹤年纪不大却为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把网瘾孩子一个个从“网”里面拉出来,让他们成龙别成虾,可谓一份值得称道的责任感。

乔羽(中国当代著名作词家,剧作家)

《戒网》让我这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震撼不已。我二十余年常常苦闷于当今青少年成长之路的艰辛,这种艰辛在于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上,有着难以逾越的“代沟”。而《戒网》像一道充蹒人性光辉的虹桥。刹那间,让两代人的心灵,前所未有的相通相应,让我们大家不再以“爱”为理由,去“害”我们用生命爱着的彼此……

我以教师的名义感谢曹鹤的《戒网》。

我以母亲的名义感谢曹鹤的《戒网》。

王功龄(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戒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2299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6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9
16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