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这出戏/扎西持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有太多的谈生活、人生问题方面的书,但仅谈谈而已,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如此只是一种高级的精神娱乐而已。希阿荣博堪布编著的《生命这出戏》不同,它不仅有理论,更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本书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明白世界的轮回和生命的无常以及事物的因果,我们便能更好地寻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宁静。不过分的执着追求,懂得适时的放手,这样我们便能快乐一些,更快乐一些。

内容推荐

希阿荣博堪布编著的《生命这出戏》是一本让你重新提炼生命价值的伟大著作。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后,只有拥有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能得到安乐。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因而要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而我们要如何演好自己的戏,又不妨碍他人演戏?

在《生命这出戏》中涉及众多人生问题和生活中寻常事物,希阿荣博上师开阔又致密地引导我们每个人如何锤炼一颗心去离苦得乐,随缘自在,发现自由。

我们将由这股潜移默化的力量指引,挣开痛苦与欲望的汪洋去发现内心的善良与慈悲,我们也将变得惜缘、坚定、平静和富有智慧,从容把握和过好当下的人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生命这出戏

 1.同样的因缘无法重现

 2.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更容易感受到安乐

 3.苦,源自烦恼和业

 4.世间万物万象,皆相依相待而存在

 5.缘起,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是指万法以妄心而起现

 6.空性见与持戒

 7.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8.慈悲,是安乐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第二章 生命的平等

 1.平等:众生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2.戒杀:人不是非要靠杀害其他众生才能活下去

 3.放生:哪怕只能救护一个生命,也是有意义的

 4.普贤:尽己所能去帮助一切众生

第三章 生命的依怙

 1.皈依的基础: 只要对三宝有信心就可以皈依

 2.皈依的对境: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皈依的发心:自利利他

 4.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5.皈依佛宝:圆满的智慧、慈悲的力量

 6.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7.皈依僧宝:皈依僧团, 不是单独皈依某个僧人

第四章 同生极乐国

 1.有世界名曰极乐

 2.明观福田:念佛念净土

 3.积资净障:积累资粮、清净业障

 4.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5.发清净愿:愿生彼国、花开见佛

 6.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7.有信有愿

 8.显密共同的法门

第五章 生命可以改写

 1.业的相续:轮回由业而生

 2.如意宝珠:金刚萨卅修法中较为简略的一种

 3.皈依和发心:外依止力与内依止力

 4.观想和祈祷:如何观想金刚萨卅圣尊?

 5.行动对治:我们不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

 6.回向:使善根永不枯竭

 7.百字明: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

第六章 微言博义——堪布个人微博选编

 1.只要内心还有贪嗔痴,苦就无所不在

 2.当内心没有太多烦恼

 3.失去亲人不是你的错

 4.无常不是消极的

 5.因为执着,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6.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7.都是父母百般疼爱养大的孩子

 8.对人对事对生活都要有耐心

 9.把养家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积累福德的途径

 10.遇到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一亩田:慈悲心的力量

 11.施者比受者有福

 12.莫把全副身心都用在经营生计上了

 13.守住内心的善良

 14.我们没有辜负这一场母子的缘分

 15.应该像对待现在的母亲一样对待众生

 16.每个人都或远或近是另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17.把学佛看成是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

 18.每一朵花都包含着整个春天

 19.逢苦不忧

 20.“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 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21.佛门有教无类,有求必应

 22.学佛是要真做工夫的

 23.逐渐发现自由的真正含义

试读章节

佛教所讲的“苦”不仅包括剧烈粗大、毋庸置疑的痛苦、灾难、伤害,还泛指一切的忧恼、缺憾、局限。如此,人生所有的经历似乎都包含在苦的范畴之内了。自有生命便有忧患。老病别离、冤家相见、所求不得之苦自不待言,即便是快乐,也没有不最终变成忧恼、惋惜或惆怅的。

轮回中任何的生命形态都不离苦的本质。快乐不是没有,却短暂而趋于表面,就像在一碗汤药里加入一小片包着糖衣的药丸,那微不足道的甜味根本冲淡不了整碗药的苦涩。

我们经历的苦源自烦恼和业。

这里所说的烦恼主要是指贪婪、嗔恨、嫉妒等会给自他身心带来伤害的情绪。

业是指过去的行为。从长远来说会带来快乐的行为,称为善业;长远来看会带来痛苦的行为,称为恶业。行为的后果不仅要看眼前,更重要是看长远的影响。比如贪婪会让人暂时感到满足,但长期来看,贪婪带来的是永无止境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内心难得安宁。再比如,修行过程中我们毫无疑问是要吃苦、受委屈的,但这长远来说有助于解脱轮回的痛苦。

想象一下,每天从早到晚,我们会有多少念头,多少身体的行为。由此类推,我们一生以及过往的生生世世,又会有多少身心的行为。这些行为,每一个,真真切切是每一个,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后果又成为因,因再结果。因因果果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不同的生活际遇。

业(即行为)的力量有强有弱。强大的业决定一期生命的主要特征,比如投生在轮回六道中的哪一道,寿命长短等。力量不是那么强大的业,则绘制出生命的各种细节,比如美丑、才艺、贫富、健康、疾病等。

通常来说,具足四项条件的业力量会比较强大,也就是说一个行为有明确的意图、明确的对象、采取了实质的行动并实现预期的结果。以杀生为例,如果有杀生的意图,有明确的杀害对象,采取了杀的行动并确实杀死了对方,那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杀业,需要完整感受杀生的果报。

即使四项条件具足,意图、对象的差异,也会极大地影响业的力量。意图、对象,在佛教中称为发心和对境。同样的行为,发心不同或对境不同,其果报会很不相同。

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阿难尊者向佛陀供养了一碗粥,佛陀随即拨了半碗粥给过来乞食的狗吃。过后,佛陀问阿难:“是你供养佛的功德大,还是我布施狗的功德大?”阿难尊者说:“是您布施狗的功德大。”佛说:“如是如是。”

从对境的角度说,佛陀是无上殊胜的对境,供养佛陀的功德远胜布施狗的功德,其差距之大不可思议。而从发心的角度看,阿难尊者供养佛陀,发心自然是纯正殊胜的,但与佛陀的清净发心相比,又有不可思议的差距,所以供养佛陀的功德才会不及布施狗。

由此可知,凡做事,发心是何等关键。

根据力量的不同,业的果报会在今生、来世或者更晚的时间应现。果报的显现需要因缘具足。业,每一个行为,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印记,不会自行消退,直到所有引生果报的条件齐备,也就是因缘具足了,果报完全显现,业因才会消失。就像一粒种子留在土里,冬天没有动静,春天来了它才破土发芽,在阳光雨露中耐心地成长,长出枝叶,开出花朵,等到结果的时候,结果。有春天结果的,有秋天结果的,不一样。

业又分为共业和个业。共业指一群众生共同的业因果,个业指个体生命各自的业因果。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群人,往往有着共同的命运,虽然个人具体的生命轨迹会有不同,但很难逃脱大的趋势和框架。

P18-20

序言

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让自己长时间地安住。

过去和现在,无数的修行者,即使在获得证悟成就之后,仍然在寂静处终其一生精进修习,以巩固和增上修证境界。二十几岁时,我最大的愿望是去青朴神山长期闭关。我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还是心心向往着这一生能追随大成就者们的榜样。然而我的恩师法王如意宝却对我说,孩子,你应该去外面弘扬佛法,让更多众生有机会接触、学习佛陀的珍贵法教,解脱痛苦烦恼,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佛陀说,每一个众生在往昔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应该像对待现在的母亲一样对待众生,包括这一世看似与我们没有关系,甚至与我们为仇为敌的众生,考虑他们的感受和福祉。

带着上师的嘱托,我开始弘法的生涯。对上师的信心支持我走过最困顿疲惫的时光。我不断忆念、体会早年有幸长期在上师身边学习时获得的宝贵教导。修行上的任何一点进步,智慧和悲心的任何一分增长,弘法利生过程中的任何进展,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上师的慈悲加持。想到上师法王如意宝,我总止不住地流泪,因为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

法王如意宝是公认藏传佛教最伟大的上师、学者和大成就者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创立者。他倾尽全力培养僧才,接续传承,整理经续论典,使显密教法得以在雪域以及全世界再弘。法王如意宝对末法时期众生的恩德,说不能尽。

若没有法王如意宝和其他传承上师的慈悲护佑和教导,我不会有机会修习佛法,更不可能与大家分享自己学佛的微薄体会。

谨以此书献给他老人家——我的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

书中对佛法的阐释难免有错误、不当之处,在此向诸佛菩萨至诚忏悔!  文章撰写过程中,众多道友帮助我查找、核实资料,整理文字,我由衷感谢他们无私的帮助和热情的鼓励!

愿众生离怖畏颠倒,住自在喜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这出戏/扎西持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希阿荣博堪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39882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