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片面之瓷--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把玩艺术专家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力,配上精美的图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结合收藏市场行情,道出了瓷片收藏的种种玄机。夜阑灯下,当你爱抚、把玩一块精美的古代瓷片时一定会豁然明了:“风流不用千金买,月移花影玉人来。”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继《打眼》之后的又一部把玩艺术的著作。

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力,配上精美的图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结合收藏市场行情,道出了瓷片收藏的种种玄机。

目录

引言 瓷片——古瓷文明留给我们“最后的晚餐”

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

一、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汝窑

二、印满花纹的绿色瓷片——临汝窑

三、“雪拉同”与“叶青姬”——龙泉窑

四、 巧如范金 精比琢玉——宋代耀州窑

五、“千峰翠色”——越窑,被龙泉“淘汰”的不朽青瓷

六、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官窑

七、“南青北白”话定窑

八、含英咀华說“斗茶”——宋代黑釉瓷

九、色白花青,光照见影——宋、元时期的影青瓷

十、乳汁羊毛化卵白——元代的“枢府瓷”

十一、烈焰成就的第一缕“釉下彩——长沙窑

十二、邛窑一红动天下——工崃窑

十三、如梦似幻说绞胎——唐、宋绞胎瓷

十四、“鲁山到段店,一日进万贯——唐代鲁山窑“花釉瓷”印象

十五、火与土的神奇“窑变”——钧瓷

十六、从“邯郸之梦”讲开去——磁州窑

十七|民间最喜“红绿彩”——金代的釉上彩瓷

十八、“黄沙吹尽始见金”——说说元青花

十九、从郑和下西洋“盘点”出的青花至尊

二十、“中国白”里说德化——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

二十一、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从清初的青花瓷器说起

二十二、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国古代陶瓷上的“款识”

二十三、幸得一缺补金瓯——台湾“水里蛇窑”遗址见闻

后记 文明的碎片——让我们“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试读章节

一、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汝窑

有一年夏日,来自各地的一班陶瓷爱好者云集在我开办的那个小小瓷片“博物馆”里,聆听某专家借本馆收集的汝窑瓷片标本,生动而详尽地解析“如何鉴别汝瓷之真赝”。言者凿凿,闻者欣欣。或许出于客气,专家在临下课前的五分钟“提议”:请白先生就汝瓷鉴别再补充几句。我甚惊恐,因为在这样一堂“尽善尽美”的课时里,专家没给我留下一点“补充”的余地。于是便耍了回小聪明。

问在座学员:“诸位,今日之所学可有收获?”

众答:“幸甚!幸甚!!收获颇丰!!!令在古玩市场上为鉴别汝瓷而得一‘技’也。我等将以理论指导实践,谨遵专家者言…… ”

吾高声道:“歇菜!此谬误大矣。岂不知今日之学仅得历史知识抑或传奇故事耶?若以‘技能’论,那我就告诉诸位,尔等当下所学者乃‘屠龙之术’。此既我之补充是也!”

于是众学员惊愕,专家亦惊愕……

汝窑,又称“汝官窑”,是北宋后期的“御用贡瓷”。有宋以来,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史书记云:“汝,五窑之魁也。”现代人则称赞道:如果把“五大名窑”比作中国陶瓷历史上的美丽皇冠,汝窑就是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其窑址位于今河南汝州,窑以地名冠之,确切位置曾长期不明。八十年代中后期在距汝州约七十公里的宝丰县清凉寺村发现,于陶瓷界大有“石破天惊”般的震撼。

汝窑在历史上的烧造时间甚短暂,约是北宋末的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至徽宗的崇宁五年(公元1106)的二十年间,故而传世真品极为少见,在世界范围内传世品不足七十。分别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我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及日本的初光美术馆等。

如前所说,汝窑是继古代越窑之后青瓷烧造的又一个“巅峰时期”,其工艺为“满釉支烧”(所以在汝窑器物的底部均可见“支钉”痕迹),呈一层淡淡的天青色釉,英文称之为“Ska-buie”。历史上汝窑被以“国器”相尊,“靖康之乱”导致北宋南迁之前,人为将窑址毁坏,似有“不遗国器与异族”之意。因此,还在距今约九百年前的南宋时期,汝窑瓷器已为罕见之珍品。

八十年代,对普通陶瓷收藏爱好者来说,大多不知“汝窑”是为何物。九十年代中后期汝窑赝品层出不穷,好古者争购。尤其是在知道了汝窑的价值之后,民间便演绎出了许许多多光怪陆离并与汝窑有关的“故事”。

当年我为编辑《汝窑聚珍》一书,曾于数年间十几次往返汝窑遗址,得到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并收藏了一些珍贵瓷片。回忆起来颇有感受,那时候还有当地老百姓在屁股后边追着你卖汝窑瓷片的,是“碎瓷烂瓦”的买方市场。如今得一片汝窑残瓷竟已为“难极之事”。某年闻听潘家园有售,赶忙驱车而至,一看——假的!惊叹:“连汝窑瓷片都出赝品啦?!”

或许是“孤陋寡闻”,多年来我未曾听说任何真正的收藏家手里藏有传世的汝窑整器珍品,即便有我想持宝者也决不愿意轻易示人。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总能遇到一些“准收藏家”,动辄拿出“汝窑”整器若干,并激动地展示有某某“专家”签署的证书,实在令人惊诧。

我寻思:要么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稀世绝少的汝瓷珍品在一夜之间可以轻易的被“克隆”;要么就是物欲使得“汝窑”给了个别伪专家“表演”的空间和众多受骗者花钱的机会。如果单纯地把汝窑当成收藏行为中的“觅宝”对象,不管您了解、掌握了多少与其相关的“知识”或“技能”,恐怕都应了我在前文所调侃的:此乃“屠龙之术”也。  

二、印满花纹的绿色瓷片——临汝窑

临汝窑也是产于河南省的汝州附近,为宋代有名的民窑青瓷产地,因与“汝官窑”区分,便称为“临汝窑”。中国历史上的豫中一带,历来就是陶瓷的重要“窑区”,其规模包括了临汝、郏县、鲁山、宝丰等地,有窑址十一处。三分之一烧制耀州窑系的印花瓷,三分之二烧制钧瓷类青瓷,故长期以来临汝窑就有“钧汝不分,耀汝相似”的说法。其实,这是由于窑区庞大,产品相互借鉴、相互仿制而最后走向“相互成熟”的结果。

临汝窑印花瓷的特点是,胎体厚重,胎质较密,其形制以盘、碗居多。釉色为青中泛绿。纹饰以印花为主,有少量刻花,花纹题材较多,以“海水纹”为临汝印花瓷之“独特”。但工艺、釉色、质地都较耀州窑逊色。

当年我在宝丰采访时,收获了不少的临汝窑印花瓷片标本。那里虽说不上遍地都是,却也不难觅寻,记得仅在一块老玉米地里我就捡得上好的临汝窑印花瓷片十余枚,实在是美不胜收。当地民间有谚:“纵然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汝瓷一片。”那时候人们不太“看好”这临汝民窑的粗糙,都奔著“汝官窑”去了,这才给了我一个“人弃我取”的捡便宜机会。

如今,在青纱帐里寻珍觅宝的经历早成为“昨日黄花”,那块当年我曾拾得临汝窑印花瓷片若干的老玉米地,是否还在种玉米?恐怕都得另说了……

P22-31

序言

有朋友关照我:“你干吗叫‘片儿白’?收藏家讲究的就是个深厚和稳重。‘片儿白’——你丫忒单薄!”我朝朋友深作一揖:“您不愧是我一个人儿的大爷!太了解我的心思了!!天地良心,我从来不想让人叫我‘片儿白’,听着离‘片儿汤’就不远了。在古玩行我当然想被称为‘整白’或其他‘什么白’。问题是一来我没钱,买不起整的;二来整东西太少,能看上眼的玩意儿弄不好就是假的。算起来我上半辈子的这点积蓄大概齐都让整器给‘卷’了,好在买回来了写《打眼》一书的精气神儿。所以‘片儿白’就‘片儿白’吧,其实我就是个捡破烂儿的。”

我坚信,高明的造假或许能复制出古代陶瓷的器型、釉色、画功甚至部分的神韵,但无论如何复制不了古代陶瓷的“年轮”,而这个历史的年轮,就是在火与土的热吻中瞬间镌刻在了瓷片的“断面”上。要说这瓷片是真够哥儿们,值不值钱咱先另说,至少现在它还不怎么骗人,冲这点我就“爱”它没商量,而且是“一片儿在手,笑傲江湖”!您别误会,我在这儿说的“江湖”是指造假者和贩假者。所以今儿个就特想用我手里这堆“片面之瓷”跟您聊聊我对中国古代陶瓷历史和文化的片面之词……

后记

文明的碎片——让我们“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以往知来,以见知隐”——这句话一定是古人说的,而且一定是位古代哲人说的,但到底是谁说的?我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我寻思这里边的意思大概其可以理解为:对历史的尊重能让我们了解未来,借鉴看得见的东西能让我们去认知已经看不到了的东西。我很喜欢这两句话,冥冥中不就是我这么多年来“疯狂”搜集古代陶瓷碎片的真正目的之所在吗?或者说是被“升华”了的“收藏理念”。但我最初接触到这八个字却不是在书本上,而是从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嘴里听到的,他的名字叫——子尤。

去年秋天我在某医院里,认识了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天使般的神童,当时患白血病的子尤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间,躯体被病魔消耗得令人看着心碎。但他依旧是两眼炯炯有神,似乎是在用智慧和绝症进行着最后的抗争。我本想以我自己对疾病与人生的认识来劝慰他一番,但在这个把生命看作是“生亦漂亮,死亦漂亮”(子尤在得知自己患绝症之后写的文章)的冲龄奇才面前,我的那些诸如“祝你早日康复”、“你一定能够战胜疾病”之类的话,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甚至“无聊”。于是我想到了借一个子尤不太熟悉的领域去“开导”他,就是我所收藏的古代陶瓷碎片。

我对子尤说:“小兄弟,‘片儿白’叔叔我决定送给你一件礼物,是一块明代的陶瓷碎片标本,距今500年矣。没事儿的时候你就抚摸它,把玩它,这叫触摸历史!或许你就能产生一种‘人的生命在历史的时空中得到了延续’的感觉……”

小伙子非常高兴,我们谈论起古人和陶瓷,子尤虽然不懂文玩的收藏和鉴赏,更搞不清楚古代陶瓷的林林总总,但在评论我费尽心机搜集了这么多的碎瓷烂瓦之行为的时候,他却借古人之语给了我八个字的启示:“以往知来,以见知隐”。道破了我多年来力求要去“拼对文明碎片”的“终极”目标。我感谢子尤,钦佩子尤,在他的面前我自愧弗如。

几天之后,当我正准备带着瓷片与子尤一起探讨如何“以往知来”的时候,孰料天有不公,子尤在那个秋雨绵绵的夜晚悄然而逝,不仅为所有热爱和关注他的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无法言喻的悲痛,也让我手中这块没有来得及送出去的“文明碎片”,与子尤那天际流星般闪亮而又促逝的生命失之交臂!

于是,我把在子尤生前曾答应送给他的明代青花瓷片换成了宋代的汝窑瓷片,当夜前往医院的太平间,把瓷片摆放在了熟睡之中的子尤枕边,让华夏陶瓷史上那最高贵、最自然的一抹“天青色”永远地陪伴着子尤——这位因上帝偏爱而被提前唤走的天使。

上述这段悲惋的故事,乍听起来似与本书所讲内容无太多关联,但我与子尤的这个“瓷片之约”一直以来让我如负重任,我毕竟未能在子尤有生之时把这份“感悟”亲手交给他,而于他的病榻前却学到了古人那八个沉甸甸的大字:“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我愧对斯人,而斯人于我授受大焉。所以,无论如何我得借谈论“片面之瓷”的机会,纪念并感谢与我仅有三面之交的小老师——子尤同学。

“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我想不仅仅是古代陶瓷,历史留给我们任何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而这些破碎了的古瓷标本,似乎可以更加容易地让我们进入中国古代陶瓷历史那“来”和“隐”的神秘殿堂,或许一块精美的古代瓷片,就是一把开启这座殿堂的“钥匙”?还是以我对此有着“独衷之情”的中国古代青瓷为例,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祖先在茫茫宇宙间那么多的色彩当中,为什么要把青与绿的“渐变色”最先凝固在陶瓷之上?现代科学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人眼在光亮处,对波长为555纳米的绿色光最敏感。在黑暗处对波长为507纳米的绿色光最敏感。而历代青瓷的分光反射率峰值恰好波动在450——600纳米之间。”这毫无疑问的是中国人最先发明了的青瓷艺术,对人类历史做出的不朽贡献。由此我们可以“推演”,人类对绿色的“敏感”完全是大自然赋予的基因,而这种基因造就了人类“永恒不变的视觉特征”,一代一代的遗传着,直至今日。这也就是青瓷之“往”留给我们对自然界那郁郁葱葱之绿色的“记忆”和“留恋”。而今天的人类正是凭着这份“记忆”和“留恋”,时刻警醒着自己应当如何对自然界绿色的创造、保护和发展。试想:当自然界的绿色彻底消失之日,恐怕也就是人类基因的毁灭之时,那我们还何谈有“来”?另外,在我收藏和整理的诸多汝窑青瓷瓷片当中,不乏有精美雕饰刻画者。然陶瓷界对汝窑传世品的“评价”历有“汝无大器”或“汝无雕工”之说。或许在汝窑的烧造进程中,还没有来得及将这更加精美、辉煌的一页展示给我们后人时,就因为社会发生的某种“急剧变迁”而暂将这段历史“隐匿”了?今天恰恰又是这些珍贵的文明碎片,充当着“以见知隐”的文明物证。

回想当时在子尤的病榻前,我很想问他一句:“此经典之语究竟出自哪位古人?”但面对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我实在没有“不耻下问”的勇气,于是权作“甚明此理”之状以饰恐慌。呜呼!我之虚伪较我之寡闻更令人不齿……

再次的感谢子尤,是他告诉我并让我领会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两句赋有人生哲理和忧患意识的箴言:“以往知来,以见知隐。”——语出《墨子.非攻》。

白明

2007年6月成书于“睦明堂古瓷标本博物馆”

书评(媒体评论)

三年前,白明曾经把他的瓷片博物馆借给我拍《鲁豫有约》。不知是酷还是害羞,那次他只是远远淡然地忙自己的事,我们连个招呼都没打,于是,对他的印象不深。那间博物馆我倒是挺喜欢。

不久前,白明自己做了我的嘉宾。节目中的他好像还是当年的样子。平头、布鞋、中式小褂,一副成功低调的标准派头,和他聊天,不累!如果你无暇去他的瓷片博物馆参观,听他讲故事,那就不妨读读叫做《片面之瓷》的这本书,我想,这也会有意思吧!

陈鲁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片面之瓷--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把玩艺术专家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013732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