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文化研究》所收论文从不同视角透视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传说的源流,探讨其与竹山地域文化的关系,解析其间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就以女娲文化为支撑,培植文化旅游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本论文集,堪称女娲研究的前沿作品,且为产、研结合的佳构。
图书 | 女娲文化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女娲文化研究》所收论文从不同视角透视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传说的源流,探讨其与竹山地域文化的关系,解析其间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就以女娲文化为支撑,培植文化旅游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本论文集,堪称女娲研究的前沿作品,且为产、研结合的佳构。 内容推荐 据《史记·五帝本纪》、《录异记》、《康熙字典》等典籍记载,湖北竹山是华夏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圣地。 因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创置婚制、制作笙簧、化生万物的齐天功德,在西汉的《运斗枢元命苞》中,女娲与伏羲、神农一起被称为中华人始之初的“三皇”,也被后世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神、爱神、乐神、美神。 女娲文化神秘深邃,内涵丰富,它根本体现和集中张扬了“创造、民本、和谐、奉献”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 目录 女娲文化泛论 灵山十巫与女娲 女娲文化与民族精神 开发以女娲文化为根本的堵河文化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 发掘竹山女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女娲神话及其在鄂西北的传播 女娲及其文化研究三则 女娲——中华民族的母亲神兼爱神 女娲文化现象之浅见 圣母女娲与竹山 竹山县女娲文化考略 女娲信仰的发源地研究综述 “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与女娲文化精神 关于女娲和确定母亲节的思考 略论女娲奉献精神及其意义 女娲与阿芙洛狄忒:中西爱神的文化意蕴比较 女娲神话所见人地关系初探 在整合中发挥女娲文化作用 从女娲文化史迹分布探寻女娲行踪 女娲文化与神农文化生成的文化生态探究 宝石文化与女娲神话 女娲迷思 话说堵河文化 堵河地域文化源流考 探讨女娲的时代价值开发竹山的旅游资源 试论竹山女娲遗迹和民俗与女娲之关系 从女娲造人和普罗米修斯造人看中西人性观的差异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培植文化旅游产业 秦巴创世神话与女娲文化初探 论女娲神话所反映的女性崇拜意识 人类的伟大母亲——女娲与该亚 大庸文化之源 故国神游——庸国 女娲的神格 附一 丁亥年人文始祖女娲祭拜大典祭词 附二 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关于女娲文化研究的批示 附三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致“中国竹山女娲文化暨民俗旅游研讨会”的贺电 附四 竹山女娲传说九则 附五 竹山县女娲文化研究会名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女娲文化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明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60533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8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32.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