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易今注今译
内容
编辑推荐

集名家宿儒之心血!成国学研究之大典!

《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其探赜索隐、玄思宇宙的深奥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令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

本书为《周易》最新注释本,配以注释,以飨广大读者。

内容推荐

本丛书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各部经史子集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学者进行注译释。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深得学界赞誉,再版二十余次。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翻译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本册由国家大家南怀瑾与易学名家徐芹庭注译。

目录

叙言

《周易今注今译》四版序

《周易今注今译》凡例

上经

下经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周易今注今译》再校后记

试读章节

初九①。潜龙②。勿用。

[今注]

①初九:是指乾卦第一爻三的爻位而言。

②潜龙:龙是上古人类最崇敬的生物,而且相信它是具有神灵的作用,介于天、地、人之间的动物——古人因借用龙的功能,说明卦爻变化的不可捉摸而可以想象的状态。子夏说:“龙所以象阳也。”潜龙,便是潜伏隐藏的龙。它隐藏潜伏在地下、在深渊、海底,或在天上,并没有确定它潜藏的处所。本卦下文爻辞表示它在地下上升的情形,那是一种假设的说明,不可作为呆板的事实来看,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今译]

乾卦的第一爻(初九),象征潜伏着的龙,以不用为佳。

[今释]

(一)初九 关于九与六这两个数目字,在《易经》中的作用,究竟代表什么意义?这是研究《易经》首先碰到的问题,也是《易经》在数理上最重要的前提,开始便须了解,才能使读者研究《易经》,不致在这个数字上受到困惑。我国上古的文化,关于易学数理的理念,发明最早,也最发达。同时也最重视从一到十这十个基本数字。一切的数目,都开始于一。一以前便是零,零是代表未知数、无量数,也代表过去数的结束,未来数的尚未开始。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由此三加一等于四,一直加到九,都是一的累进。十、百、千、万、亿、兆、京、垓,都是另一单位的开始,在理论上,可以归纳在一的范围内。一,是单数,也叫做奇数,凡是单数,都属于阳数。二、四、六、八、十是双数,双数都属于阴数。因为有对偶的,便称为阴。阳数从一到九是顺数,所以九数是阳数的最高位,也是最终位。阴数是从十到二的逆数,所以六数是阴数的最中位。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当中的阳卦之首;坤卦,是阴卦之首。因此,讲到乾卦六个爻位的变化,便用阳数最高位的九数来作表示;坤卦,便用阴数最中位的六数来作表示。初九,便是指这个乾卦六个爻位的第一爻;第二爻,便叫做九二;以后九三、九四、九五等,都是这个道理;上九,便是第六爻的最高爻位,所以叫做上九。传统上的说法是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为什么呢?因为《说卦传》说:“参天两地而倚数。”《系辞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生数可以起数,参天,是天一、天三、天五,共为九,天是阳男,所以阳爻称九。两地是地二、地四,共为六,地是阴女,所以阴爻称六。每卦的一爻一爻的画成,由于古人一直不肯说明,所以使许多人不完全明白。实际上,六爻的画卦,应该表明是以立体作标准,而由内向外发展画去,才是《易经》卦爻的精义所在。现在要使学者明白,讲到每一爻时,便用*符号圈点出来,以便容易了解。

(二)潜龙 我国上古文化,根据古代历史资料的记载,崇尚庶物的时期,便有伏羲时代的用龙作标记,以龙名官,号称龙师;神农时代的用火纪官的标记,号称火帝;黄帝时代的用云纪官的标记等等。自黄帝以后,才逐渐转进于天文星象与人事的观念上。但这种庶物的崇尚,却不同于其他无文化根底的野蛮民族,只用它作“图腾”(Totem),盲目崇拜而已。所以不能和“图腾”混为一谈。而且中国上古所谓的龙,也并非就是后来发现的“恐龙”一类,更不是蛇的一类,所以也不可与“恐龙”混淆不清。而且与印度文化中龙的观念,也不相同。上古文化观念中的龙,究竟如何,到现在为止,还很难说。总之,由上古的传统,对于龙的观念,它是类似三栖的生物,它对于水、陆、空,所谓实质的天体,与抽象的天,都可以适应。“变化莫测,隐现无常”,便是龙的德性。因此,本卦——乾卦初爻的爻辞,就用潜龙来作表示。这包括三种意义:(1)《周易》的学术思想,是根据伏羲开始画八卦的文化思想而来,以龙作为乾卦的表示,正是代表由上古以来,伏羲开始画卦的精神。(2)《易经》的八卦与八八六十四卦,乃至三百八十四爻的变化,都是代表宇宙物理与人事变化不定的道理。龙的德性,“变化莫测,隐现无常”,正合于《易经》原理“变动不居”的象征。(3)龙,已经是代表了只可以想象,不可以捉摸的状况,何况潜伏未动的龙,它的不可预测的情形,就更难想象了。因此,表示本卦——乾卦初爻的德性,便采用潜龙来做代表。

(三)总之,乾卦,与乾卦的六爻,它本身并非就是限定的代表了龙,实际上,只是用龙来表示乾卦,与乾卦六爻“变动不居”的德性与作用。这点需要特别注意,不然,就会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谬误了。《周易》经文所著乾卦初爻的原文,“初九,潜龙勿用”,这两句文言,是专指对于乾卦初爻的象征而言。乾卦虽然是所有六十四卦的首卦,它的初爻,又是乾卦的第一位,应该便是最好的开始才对,为什么又说它是“勿用”呢?简单地说,这也有内外两重意义:(1)外在的意义,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开始根元,当它在隐藏潜伏的时候,是无法表现出它的功用与成效的。例如一个生物,或一个人,在静止的状态中,毫无动向的时期;一颗植物的种子,正在开始埋向土里的时期,谁能断定它将来的成果和变化呢?所以“潜龙勿用”的“勿”字。是代表了“不可用”、“不必用”、“不能用”等的意义。换言之,如果用它来推测占卜人事,它便是表示“不要用”,或“不要去用”,与“不能用”,或“不能去用”等的意义。(2)内在的意义,如果对本卦或本身来说,一个潜伏未经发生动向的事物,它犹如龙的隐藏蛰伏在那里,那么,它的功用与效果,永远存在于未可知、不可量的价值之中。所以“勿用”二字,含有劝勉“不可用”的意思。总之:这句文言的重心要特别注意这个四面八方不落定位的“勿”字,便可抓住研究《易经》的要点了。如果死板地来研读《易经》,那就违反了《易经》本身的原则。P2-5

序言

余于一九六九年岁次己酉,以明来知德《周易集注》教授诸生,时值“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有《十三经今注今译》之举,而《周易》由吾师南怀瑾先生负责,南先生忙于“东西精华协会”之事,复嘱予帮忙,余时正值撰写博士论文《两汉十六家易注阐微》、《虞氏易述解》及《周易异文考》(统名日《汉易阐微》)三书之时,乃一鼓作气,先完成噬嗑卦以后《上下经》及《说卦》、《序卦》、《杂卦》之译注。乃以《系辞上传》嘱咐弟子黄君,《系辞下传》嘱咐弟子洪庆峰译注,今见《系辞上传》之译注多不洽我意,乃复为新注新译于此。复重新校阅全书,改正多处,然后全书复可问世矣。所望读此书者,能由《今注今译》的启发,而对《周易》全书,能由寻言观象,而极深研精,务使默识神会,完全领会《周易》全书的奥旨,方不负王云五先生印行本书的目的。吾国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中国人认识中国字、读中国书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只要我们稍用脑子,将所认识的上下文联想起来,就能读懂文言文所写的书了。同胞们!我们要学习直接读文言文古书的习惯,千万不要将文言古书当做外国文,须经翻译才能读懂,这样会使中国文化倒退的。今天我们要弘扬中国文化恢复民族智能,须从认识文言、能读文言开始。因为吾国十三经廿五史及诸子百家学术与智慧之渊深,皆用文言书写。英人李约瑟能作《中国科学史》者,因能读懂文言文呀,可以中国人读中国书而不如外国人吗?同胞们!努力吧!希望由本书的引导,能使大家读懂文言古书,而发扬中国文化,恢复民族智能,融会古今中外的学术智慧,创造最优秀的文化大国,是所焚香祈祷者也。

戊午(一九七八年)孟冬徐芹庭仁叔甫敬序

后记

商务印书馆,在王岫老主持今注今译经部第一集之时,《周易》一书,因刘百闵先生逝世,辗转交由我来语译,其间经过,已略于叙言。然我所从事者,仅上经二十卦(由乾卦至观卦)而已。

《周易今注今译》出版发行以后,经诸学子发现有漏今译今释者,已悔付托匪人,狂简从事,愧疚不已。近年以来,又经诸学子陆续发现误译及简陋之处者,更加惶悚。乃转请商务印书馆负责诸公,再付校雠。俾稍能补阙以交卷,待他日真得息影专心时,当为易学尽本分之贡献。今由蔡策、朱文光二人审核今译部分,差已完整。至于今释部分,后续者偏于虞(翻)易之处,及未能完全语译详明者,不及尽能更正,至以为憾。

一九四四年暑期,我过四川嘉定乌尤寺复性书院,晋访马一浮先生,谈及先生之著述,承告“深悔昔年轻率著书,拟欲尽毁其版而不尽能”云云,言下颇为不快。而我意谓先生谦抑自牧,或未必然。然读蔡元培先生自述传略,有云:“孑民在青岛不及三月,由日文译德国科培氏《哲学要领》一册,售稿商务印书馆。其时无参考书,又心绪不宁,所译人名多诘屈。而一时笔误,竟以空间为宙,时间为宇。常欲于再版时修正之。”等语。方知人生非年事经历不到处,决不能深悉悔恨前非之心情。今特志于卷首,庶明向读者发露忏悔之意,并待他日自能善于补过也。

一九八四年三月中旬,南怀瑾记于台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易今注今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31039
开本 16开
页数 4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1.2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8
16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