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影响孩子一生的11堂教子课
内容
编辑推荐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本书为您提供11堂塑造灵魂的教子课,以精彩的人生故事,为父母们播种希望,以精辟的人生哲理,为孩子们收获未来。

内容推荐

本书将精彩的人生故事与精辟的人生哲理融汇为一体。首先由父母和孩子阅读一些精彩的案例故事,然后通过故事亲阐述帮助孩子成长的人生哲理。书中所有的案例故事都是编著者所精心编写的,所阐述的人生哲理都是能够沁入孩子心田的“和风、细雨”,它将“润物细无声”似的引导着孩子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目录

第一堂课:知识决定人的命运

成长哲理1.成功从追求知识开始

成长哲理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成长哲理3.读书破万卷,成长于知识的海洋

第二堂课:少壮须努力,老大不伤悲

成长哲理1.少年是读书的最佳时期

成长哲理2.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成长哲理3.惜时如金,万金难买寸光阴

成长哲理4.快乐学习,追求学习的高境界

第三堂课:理想有多大,前途就有多远

成长哲理1.追求理想。生命才会焕发光彩

成长哲理2.目标是人生指路的航灯

成长哲理3.进取心是人生不竭的动力

第四堂课:自立自信,成就人生

成长哲理1.自信是人生的支柱

成长哲理2.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成长哲理3.从心中拔起自卑的重锚

成长哲理4.敢于挑战自我才能获得成功

第五堂课:卓越的人生从做人开始

成长哲理1.诚信是人生的基石

成长哲理2.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

成长哲理3.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成长哲理4.宽容是人类的美德

第六堂课:大脑是一座开不尽的智慧宝藏

成长哲理1.开发学习潜能,会使人终身受益

成长哲理2.打开想象的闸门

成长哲理3.用思考发掘内心的宝藏

成长哲理4.有所创造才能有所作为

第七堂课: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障

成长哲理1.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受益终生

成长哲理2.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成长哲理3.今日事今日毕,克服拖延的恶习

第八堂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成长哲理1.培养坚强刚毅的强者性格

成长哲理2.坚韧不拔可以攻克一切难关

成长哲理3.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成长哲理4.从磨难的沼泽中脱颖而出

第九堂课:沐浴友爱的春风

成长哲理1.真正的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

成长哲理2.莫以善小而不为

成长哲理3.友谊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第十堂课:摆脱成长的烦恼

成长哲理1.以平常心与异性交往

成长哲理2.早恋是苦果,而不是甜浆

成长哲理3.捍卫异性真诚的友情

第十一堂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

成长哲理1.自我管理,做生活的主人

成长哲理2.克服惰性,摆脱依赖

成长哲理3.热爱劳动,做勤劳少年

试读章节

成长哲理1 成功从追求知识开始

“知识就是力量!”早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就曾这样断言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是智慧的种子,也是成功的土壤。学习与积累知识是将来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知识改变命运,这远比积累金钱更重要。古往今来,凡是立于事业之巅的人,必定有厚实的知识积累为他们铺就了成功的阶梯:凡是誉为伟人、名人的人,无不是知识底蕴非常深厚、学问十分精深的人。

坚持学习,以人为师,能让自己更睿智;坚持学习,知行并重,能让自己更充实;坚持学习,持之以恒,能让自己更进取。

读书是一种心灵活动。知识会使精神和物质的原野变成肥沃的土地;不学习,精神的田园则会荒芜,物质的田园则失去了精神的阳光与雨露。

知识就是财富。人的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识来支撑与哺养,拥有知识才有施展才能的智慧与力量。

教子小案例(1)

刻苦求知的杨振宁

1994年秋天,步入古稀之年的杨振宁,由于他的规范场理论以及其他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美国富兰克林学会授予他又一项在美国奖金最高的科学大奖——鲍尔科学成就奖;并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说“他是可以与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齐名的世界物理学大师”,认为他的规范场理论为重构现代物理学和几何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杰出科学家泰勒和其他不少欧美科学家,曾多次呼吁授予杨振宁第二次诺贝尔奖。下面是杨振宁的一段回忆: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赛格瑞这样称赞杨振宁:“在这几十年间,可以算得上全才的物理学家只有三个,费曼、郎道和杨振宁。”

杨振宁为什么能成为“全才”?我们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杨振宁很小时,父亲即去美国留学。母亲尽管只读过几年书,还是担任了杨振宁的第一任出色的启蒙教师。6岁前的杨振宁在母亲教育下,就已经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

在读,卜学时,杨振宁在课堂上总是喜欢东翻西翻。一次他看到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一书,看到书中介绍的一些物理学的现象和理论,顿时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由此产生了一个伟大理想——“将来我也要得诺贝尔奖”。

“我初中一年级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在厦门,父亲用大球、小球讲解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情形;教了我英文字母abcde……当然也教我一些算术的鸡兔同笼一类的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忽略中国文化知识,也教我读了不少首唐诗,恐怕有三四十首;教我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唐虞夏商周……’;干支顺序‘甲乙丙丁……’,‘子鼠丑牛寅虎……’;八卦‘乾三联,坤六段,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等等。”

在杨振宁的人生道路上,父亲是一位正确的引导者。“卢沟桥事变”后,杨振宁随父亲来到昆明,进入西南联大求学。在那里,荟萃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著名教授,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中西兼通的学者。

西南联大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教授的专长,打破了传统的由一位教授开一门课的教学法,采用了轮流教学法,每位教授只讲一两周课。这样,尽管初看起来似乎缺少系统性,但由于每位教授都讲授他本人最拿手、最精彩的部分,因而非常吸引学生,使学生受益匪浅。

一开始杨振宁学的是化学,获得了很多化学知识,后来又转为物理。数学是理论物理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工具,这时候的杨振宁又受到了极为严格的数学基础训练。

杨振宁的老师有华罗庚、陈省身等数学家,还有几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物理大师吴有训、赵忠尧等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

就是在这些大师的培养下,杨振宁获得了丰富的基础知识。

到美国后,杨振宁先是师从“氢弹之父”泰勒,后来的老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费米。费米教授的博学影响了杨振宁的未来,为他未来取得巨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案例说哲理

知识就是力量

对于个体的人而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够重塑人的性格。改善人的心态,从而通过学习可以铸就成功的人生。

对此,许多智圣先贤,已有过明确而精彩的论述。

西汉文学家杨雄说:“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之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

一个人只要他开始走向读书、求知的道路,那么一切都将改变。即使他只是开始读一本书。

求知、学习就是置身于一个成功的环境,就是聆听贤达的教诲,就是与成功者做朋友,就是向成功者学习成功的方法。P2-4

序言

献给广大父母的话

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教育是根市大计。对于每个家庭而言,教育更是头等大事。

普天下的父母,无一不为子女的成长呕心沥血,无不杯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教子成才。但父母们同样的愿望,同样的努力,却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的家庭培养出了令人倾慕的英才。但更多父母的孩子却是一生平凡。

决定孩子成才的关键是什么7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一些孩子成为英才?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戴维斯教授,曾对近千名成功人士和失败者进行跟踪研究。他的研究成果表明,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绩。很大的原因是亲自小时候父母对他们的良好教育。而那些人生失败者之所以会走上人生的歧途,很大的原因也是亲自小时候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

戴维斯教授的调查和研究告诉人们: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它们的种子从小就在孩子身上播下了。而在孩子身上播下这些种子的,正是他们的父母。

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詹姆斯博士也说过:“孩子生下来时是一张白纸。而最终这张纸是否能被描述成一幅精美的图画,那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父母。父母是塑造孩子的工程师。”

父母塑造着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好父母自然培育出好孩子。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每一位父母都应当明白自己的角色,和孩子一起成长。

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在这里,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家长推荐一本书。就是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市《影响孩子一生的11堂教子课》。

有关教育孩子的书有数百种,然而,这本书却有它的独到之处:将精彩的人生故事与精辟的人生哲理融汇为一体。首先由父母和孩子阅读一些精彩的案例故事,然后通过故事亲阐述帮助孩子成长的人生哲理。书中所有的案例故事都是编著者所精心编写的,所阐述的人生哲理都是能够沁入孩子心田的“和风、细雨”,它将“润物细无声”似的引导着孩子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成为孩子们美好的精神食粮。

编著者

2007年仲夏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影响孩子一生的11堂教子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4430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