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作家小读者(戏剧卷)/世界经典名著轻松读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的西方文学界,确实是群星璀璨、流派纷呈,《大作家小读者(戏剧卷)》由袁凤珠主编,书中所收录的欣赏文章是大多是针对20世纪西方作家的作品,包括:热内的《女仆》、品特的《生日晚会》、爱德华·阿尔比的《美国之梦》等,编者们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评鉴。

内容推荐

《大作家小读者(戏剧卷)》由袁凤珠主编,书中收录的各篇文章所讨论的西方文学作品,绝大多数出自一流作家之手,或在广大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其他各类国际性的文学大奖。《大作家小读者(戏剧卷)》的编写原则就是以讨论作品为中心,通过对作品本身的仔细阅读来加深对作家本人的全部创作的了解以及对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的了解。

目录

未来主义戏剧的宣言——评马里内蒂的《他们来了》

表现主义的代表剧作——读施特恩海姆的《资产阶级英雄生活》

“出路在何方”——评凯泽的《从清晨到午夜》

托勒的《转变》——一部典型的“场景剧”

《万能机器人》——恰佩克的“黑色乌托邦”

“关于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评尤金·奥尼尔的《毛猿》

为自由而战——评萨特的《苍蝇》

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一部成功的“情境剧”

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评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

“弗拉戴里尼兄弟搬演的帕斯卡尔《思想录》”——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无人的舞台”——读热内的《女仆》

阿达莫夫和他的荒诞派代表作——《侵犯》

一部“威胁的喜剧”——读品特的《生日晚会》

勇于创新的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和他的《美国之梦》

《愤怒的回顾》——塑造脱节了的时代的反英雄

试读章节

《他们来了》是意大利未来主义作家马里内蒂的代表剧作。同20世纪初产生的其他一些优秀的现代派艺术创作一样,这部剧作既传达出全新的反传统、反理性的文化价值观,又表现出现代派创作的内向性和抽象性的一些艺术特点。同时,作为未来主义剧作,它又集中体现了整个未来主义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诠释了作家本人的未来主义戏剧主张。这部剧作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现代派戏剧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它的创作手法和戏剧形象曾启发了几代剧作家的戏剧创作。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大利怪诞剧剧作家皮兰德娄和法国当代荒诞派剧作家尤奈斯库的戏剧创作都曾从这部剧作中受到启示,创作出不朽的名剧。直到今天,人们仍可以从许多新的实验剧作中发觉它的痕迹。《他们来了》具有深远的艺术影响。

马里内蒂是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创始人。以他为代表的未来主义流派是世界未来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流派。1876年马里内蒂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富裕的意大利人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诗人。早年,他深受法国文化的熏陶。1893年马里内蒂随家迁居巴黎,广泛接触了法国现代派尤其是象征主义文学艺术,并开始从事文学活动。他创办刊物介绍法国象征主义诗作和意大利颓废派诗作,并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的诗歌。马里内蒂的这段文学经历对他以后的未来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创作实践有着一定的影响。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的诞生。马里内蒂认为:文学艺术必须适应新的现实、反映现代文明的特征,表现现代文明的“速力”、机器、“动力”以及现代文明下人们全新的内心直觉,文学艺术形式也必须从传统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旧的文学艺术、传统文化应该完全摒弃、彻底销毁。文学艺术应该面向未来、属于未来,只有这样的文学艺术才有生命力。未来主义因此得名。

与许多文学艺术流派不同的是,马里内蒂在意大利未来主义诞生之初便明确宣告自己的思想主张和艺术纲领。他在《未来主义宣言》之后,发表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和宣言阐述自己的未来主义理论,使得未来主义运动从文学这一中心领域很快扩展到绘画、雕塑、戏剧、电影、音乐、建筑等领域,其思想甚至影响到意大利人的文化习俗、日常生活、政治道德等社会文化诸方面,在当时的意大利掀起了一股狂潮。未来主义运动也逐渐从意大利延伸到俄国、法国并在整个欧洲文坛引起反响。与此同时,马里内蒂进行了一系列的未来主义创作实践,主要是诗歌及戏剧、小说、散文等。如诗作《的黎波里之战》、《扎—土勃—土勃》,长篇小说《未来主义者马法尔卡》等。马里内蒂的文学创作主要是以大都市、机器、“速力”为主题,着力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动力”和“力量”,刻画运动中事物的形态,在动感中表现人物。马里内蒂是机器和技术的崇拜者,极力颂扬“速度的美”,他宣称“速力”是未来主义者的新宗教。他的许多诗作如《致疾驰的汽车》、《抒情机器》等和长篇小说《未来主义者马法尔卡》都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单从作品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窥见马里内蒂对机器和“速力”的狂热。

随着意大利政治的法西斯化和意大利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马里内蒂未来主义主张中原有的崇尚暴力、战争、崇拜超人的思想特征恰好迎合了意大利当时的社会政治需要。他在创作中也开始表现和颂扬暴力、战争、超人。他甚至身体力行参与战争、主张文学创作为法西斯服务,并深受墨索里尼的赏识,被任命为科学院院士和作协主席,1944年因病去世。

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理论和创作整体上带着明显的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色彩,但他在艺术创作手段上的探索和革新,在意大利国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后来的许多文学艺术流派如隐逸派诗歌、立体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都从马里内蒂所开创的未来主义巾汲取“营养”。美国意象派诗人、批评家庞德在评论马里内蒂及他创立的未来主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时曾说:“马里内蒂和未来主义给予整个欧洲文学以巨大的推动。倘使没有未来主义,那么乔伊斯、艾略特、我本人和其他人创立的运动便不会存在。”P3-5

序言

20世纪曾被人们称为一个“批评的世纪”,其实这不仅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色彩纷呈,更说明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丰硕。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那些文学大师们的辛勤劳动和创作成就,理论批评又何从谈起?坦率地说,在20世纪的世界文学之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尤为引人瞩目,这也是长期以来西方中心主义得以在世界文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编选一部世界文学选集,实际上就是将西方优秀作家的作品萃集到一起,然后加上几部非西方的作品。这种状况看来近期内也难以改变。

毫无疑问,阅读和鉴赏优秀的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也许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当年F.R.利维斯在英国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当今这个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从来就没有间断,因此文学欣赏就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了。在目前基础教育中,我们决不可忽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读者对优秀的世界文学遗产有着全面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理论批评家提供继续深入研究的出发点。这样看来,我们十年前编辑的这套丛书在今天看来仍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书所收录的欣赏文章是大多是针对20世纪西方作家的作品。因为众所周知,20世纪的西方文学界,确实是群星璀璨、流派纷呈,我们完全可以从下列闪光的名字窥见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之一斑:乔伊斯、伍尔夫、卡夫卡、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奥尼尔、艾略特、庞德、布莱希特、里尔克、福克纳、海明威、萨特、加缪、聂鲁达、海勒、克劳德·西蒙、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索尔·贝娄、托尼·莫里森等。他们的创作基本上涵盖了20世纪的各种文学思潮、运动和流派。有些作家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的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以发挥和深化;有些则置身于20年代处于高涨时期的现代主义运动,并以其突出的艺术成就而载入20世纪的世界文学史册;有些以激进的先锋派实验而异军突起并迅速蜚声文坛;也有些崛起于战后的后现代时期的作家则一方面致力于对现代主义的成规进行反拨,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实主义的回归,如此等等。

毫无疑问,本丛书各篇文章所讨论的西方文学作品,绝大多数出自一流作家之手,或在广大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其他各类国际性的文学大奖,他们的作品大多有了中译本,因此对广大读者的阅读和欣赏而言,肯定是比较方便的。我们的编写原则就是以讨论作品为中心,通过对作品本身的仔细阅读来加深对作家本人的全部创作的了解以及对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的了解。我们的撰写原则并非学术研究,而是文学欣赏,即使是某一位作家研究的权威性专家也不得不放下架子置身于广大读者之中,通过和读者的交流和对话达到分享作品之美的目的。为了兼顾本书的权威性和可读性,在撰写每一篇赏析文章时,我们既注意邀请本领域内颇有学术造诣的老专家,同时也注意吸收那些对文学作品有着自己独到见解且文笔优美的中青年学者的文章,因为后者的鉴赏情趣也许更接近广大读者大众,并能反映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要求和趣味。本书初版于2000年,此次应出版社要求对原书修订时,我不禁惊异地发现,当年的一些青年教师如今已经成长为该领域的教授或博士生导师。因此,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生指导工作的教师,我不禁感到十分欣慰。

当然,我应该声明的是,我们编写本丛书的目的绝不是编写一部学术著作,也不是在编写一部教材,而是旨在向更为广大的普通读者提供一条进入西方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的捷径,力图使他们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能够通过本书的阅读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有鉴于此,一些公认的优秀作家由于其作品尚未译成中文,我们也不得不忍痛割爱,或者留待以后修订再版时再作补充。最后,应当指出的是,本丛书所有文章仅代表每一位作者自己的观点,其中的谬误在所难免。我们相信,广大读者在结合作品读完全书后会产生自己的新见解。如果能达到此效果的话,作为编者,我们也就聊以自慰了。

王宁

2010年9月于北京清华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作家小读者(戏剧卷)/世界经典名著轻松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凤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34263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3
13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9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