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中国海军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是中国海军三部曲之二,从辛亥革命开始,到1949年截止,描述了近代民国海军的风云际会。作者是两位海军作家,他们经十余年缜密的史学研究和艰苦的文学创作,撰成这部史料详实、描写生动、结构恢弘、立论精深的长篇历史纪实,将史学思考与文学描述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大量引人深思、令人愤激、促人警醒的问题,对解读历史思索现实具有特殊的意义。

内容推荐

百万长卷叙述百年历史,百场战斗凸现百余人物,百折不挠历尽百番曲折,百般求索穿越摆渡沧桑!这部史料翔实、结构恢弘、文笔生动的作品,包括《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雄风——中国人民海军纪实》,再现了19世纪中后期到本世纪初的100多年来,中国海军建设与海防斗争的历程,其中涉及主要战役战斗近百次,重点描写的人物近百人,是目前国内惟一一部系统描写中国海军百年历史的文学长卷。本书是中国海军三部曲·之二《逆海》,从辛亥革命开始,到1949年截止,描述了近代民国海军的风云际会。  为创作这部厚重的“史志性”文学长卷,两位作者用整整10年,走遍了整个中国沿海各地,阅读了数千万字的资料,采访了大批海军历史的亲历者和知情人,获得了真实准确的历史识见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他们艺术地勾画出长达百年的海军史画卷,并得出了“只有整个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综合国力、国民精神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了,只有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到来了,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才可能真正完成现代化的历史任务”的深刻体会。该书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

目录

引 子 跨越时空的触摸/1

第一章 惊雷破晓/5

暗夜航船/6

六爷故事/17

长江潮起/27

走向何方/36

龙旗缭乱/48

起义纪实/54

第二章 激流岁月/75

上海滩头/76

雨中之行/92

珠江潮涌/108

喋血之日/123

长夜未央/136

第三章 逆海沉浮/153

离乱中原/154

闽海浊流/169

淞沪争峰/183

渤海恶浪/199

逆海无涯/220

第四章 抗日烽火/247

战云漫天/248

沉船锁江/255

淞沪苦战/262

江阴抗敌/271

喋血长江/287

江汉鏖兵/304

遍地烽烟/317

第五章 东方未晓/331

胜利时刻/332

昼夜之间/344

舰队雾~/358

新贵当权/366

巨舰往事/374

第六章 走向光明/395

风暴将临/396

冲破黑暗/408

舰队抉择/428

尾声 从中南海起航/447

主要参考书目/454

跋/457

试读章节

“故事”的遥远程度和真实程度,都让人惊叹。

说它“遥远”,是有理由的。因为此时,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之一,正航行在万里之外地中海昏朦的夜色中。而那一刻,正是大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的深秋,距今已近百年。

说它“真实”,也是有理由的。因为即将出现在我们“故事”中那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人物,都在历史上或深或浅地留下了真实的足迹,包括这个很长时间内将处身于“故事”中心的中国海军军人——萨镇冰。

萨镇冰此时的身份,是大清国的筹办海军大臣、海军提督,同时也是大清国派赴欧洲的海军考察团“二号人物”。他的使命,往简单里说,就是奉旨陪同不久前驾崩的光绪皇帝之弟、宣统皇帝的亲六叔——大清国筹办海军大臣郡王衔贝勒载洵,前往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及俄罗斯等国家,考察海军,参观海军学校、船炮厂和军港,订购大清国所需要的军舰。往复杂里说,是……是什么呢?这一点,萨镇冰和载洵、欧洲各国的军政要员和大清王朝的王公大臣,各有各的解读,各有各的期盼,各有各的谋划。

大清国海军提督萨镇冰和整个考察团乘坐的,是一艘外国轮船。船的吨位不算小,住舱自然也整洁舒适。干燥松软的床,桃花芯木扶手的靠背椅,铺着洁白亚麻桌布的书桌上还点着枝形台灯。萨镇冰半生蹈历风涛,即使在陆地居住,所睡床铺也和舰上官舱的一样,窄得仅能容体。对于这位苦行僧一样“不坐高广大床”的海军军人来说,轮船的舱室可算得上豪华舒服了。

但是,今夜萨镇冰全无睡意。

隔壁住着的就是贝勒载洵。此刻,这位“六爷”又在闹脾气了。“啪啦——'’那是六爷摔碎玻璃高脚酒杯的声音;“噼啪——”那是伺候六爷的随行太监掌嘴的声音;“哎哟——”那是六爷晕船后的痛苦呻吟……

萨镇冰披上斗篷,走出住舱。黑沉沉的甲板上,海风潮湿、成腥而阴冷。地中海青黑色的海浪在舷外起伏,风,像老人沉重的呼吸。天低、云稠、星隐、月晦,在这样的时刻远航,心中的抑郁与苍凉,像海一样深,像夜一样无边。

萨镇冰裹紧厚呢斗篷——他并不高大,甚至过于清瘦,但他身材笔挺,行走在甲板上的步态十分稳健。此时,他黑色的身影在夜海的背景下显得煞是孤独。

这是他这一代军人的标准剪影。

记得那是个小雨天儿,福州的朋友陪我们穿过福州市热闹的街巷,沿着安泰河,拐进朱紫坊,来到一面漆皮剥落的大门前。那门楣上,挂着福州市政府制的牌子,上书“萨镇冰故居”。大门紧闭,旁边的小门倒是半开着的。推门进去,寂静无人。天井、花厅、回廊、披榭,旧日的格局虽依稀尚在,但里面显然已杂居着不少户人家儿,城市居民大杂院儿特有的残破拥挤和居家过小日子的从容,在这儿累累铺陈。

一同前来的福州仓山区博物馆潘岳馆长介绍说:在故居遗址建立萨镇冰纪念馆,一直是福州历史界、文物界的夙愿,可搬迁住户啦,改建修复啦,征集文物啦,都需要资金呀。

我们默然。

故居的后墙已经裂了,裂缝足以放进两个拳头。墙外,可以看见一片高楼正在垒建。由此推想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推土机就会光临此地了吧?那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刚刚离开庄稼院的民工,哪里会在意什么历史呢?

萨镇冰,字鼎铭,生于1859年3月30日(清成丰九年己未二月二十六日),他的世家非满非汉,先世是色目人。传其始祖萨拉布哈,“肇基西北,累著勋伐,受知于元世祖,命仗节钺”。蒙元百年,萨氏族中最著名的,是被誉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的大诗人萨都刺。当时人评价萨都剌的《雁门集》:

其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其险劲,如泰华云门,

苍翠孤耸;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出师,百战不折……

萨镇冰常说:“雁门家世爱论诗。”的确,自萨都刺后,萨氏一门少有高官显宦,惟重文之风却代代相传。清康熙至光绪年间,族中科举能登第者达五十多人,可谓世代书香。萨镇冰这一支,是在元惠宗时自雁北卜居福建的。他的曾祖父萨秉鸿(字肇轩),早殇。到他的祖父萨九畴(字聿藩)时,家境已相当贫寒。他的父亲萨怡臣(字怀良),在道光年间倒是中过秀才,但也毕生不得志,聊以塾师为业,勉强维持着一个寒门书生的清贫日子。有一段时间,萨怡臣的收入不敷家用,无力缴纳房租,只得拖家带口投靠族中长辈,一度寄居在福州西门兜水陆轩京果店里;萨镇冰也曾投奔自己的乳母,后来又转而寄居在族叔萨觉民的家里。

萨觉民(字怀锵)是福州城有名的中医,他与当时主持福建船政的沈葆桢既是同籍,又是朋友。1869年,专门培养海军人才的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二届驾驶班招录学员,萨觉民便把这个聪颖好学的族侄推荐给了沈葆桢,ll岁的瘦弱男孩儿萨镇冰从此走上了职业海军军人的生涯。1872年,14岁的萨镇冰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然后登“扬武”号练习舰远航实习。15岁,任“海东云”兵舰二副;16岁,充“扬武”练舰军官,远航新加坡、小吕宋、槟榔屿,至日本而还。作为船政总监督的法国人日意格曾惊叹道:“这些年轻人(指船政学堂的实习生)中的几位,他们靠着观察、各种计时器及各种计算法,能够把『‘只轮船驶到地球的任何角落。”

1877年,萨镇冰迎来了他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次机遇。那年3月,萨镇冰获准和刘步蟾、林泰曾、严宗光、何心川、蒋超英、方伯谦、叶祖畦、林永升、黄建勋、林颖启、江懋祉等人一起,万里去国,扬帆英伦,赴英国海军学院学习。当这些满怀爱国激情的年轻人告别祖国时,他们曾写下了如下火一般灼热的文字:

(吾等)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各怀奋发有为,期于穷求洋人秘奥,冀备国家将来驱策。虽七万里长途,均皆踊跃就道。

萨镇冰就读的是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那年,他刚满18岁。从珍贵的历史照片上看,他当时虽然依旧身材瘦弱,但一双圆圆的眼睛炯炯有神,紧抿的嘴角透露出一个早熟青年的坚韧。当时大清国的驻英公使郭嵩焘十分关心这些中国海军未来的精英,他曾多次向校方了解学员们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

……水师良才日刘步蟾,日方伯谦,日萨镇冰,日何心川……(又)问:“萨镇冰年最轻,体气亦瘦,能任将耶?”(校方)日:“(萨镇冰)体瘦而精力甚强,心思亦能锐入,能比他人透过一层……”P6-10

序言

邪是个春天的早晨,北京下着小雨,我们搭乘从北京到福州的飞机,匆匆南下。

我们的心境,是复杂的。

此前,我们为撰写《中国海军三部曲》的第一卷——《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就曾进行了数年极为艰苦的跋涉。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为创作这套丛书的第二卷——《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而继续艰苦跋涉。我们的日子将和创作《龙旗》时一样,开始一次新的轮回:

——依旧是埋头于无尽无休的史料,在轻轻拂开历史表面的灰尘后,去和一个个陌生的“故人”对话;

——依旧是在绵绵细雨中,出入一条条狭窄泥泞的小巷,敲响半掩着的潮湿木门,去赴往事的午后之约;

——依旧是静坐在鲜有人注目的炮台废墟前,抚摩着苍苔蒿草掩映着的弹痕,听白发的岁月指认那往昔的战火、硝烟、沉舟、断桅、血衣、军歌;

——依旧是彻夜注视着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或一幅幅生满霉斑的海图,去想象当年随舰旗与汽笛一起升落起伏的希望与幻灭、憧憬与消沉、愤激与悲怆、怒吼与呜咽……以及甲板上、舷窗里那若隐若现的身影,亦真亦幻的人声……

波音飞机在春天的云层中轻颤。打开座椅扶手上的收音装置,满耳是没心没肺高调门儿的广告和低俗乏味的相声。

调台,听音乐。一串熟悉的旋律,歌星毛阿敏来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岁月啊,你这盘无情的石磨,你把一切都放在你青黑色的磨盘间碾碎,但其实你真的什么都带不走——自1911年武昌起义起直至1949年蒋家王朝覆灭、新中国诞生,整整三十八年。三十八年问,从封建王朝残破码头上朝不保夕的舰队,到影响辛亥革命进程的那次历史性的降旗;从黄浦江上军舰起义的暗夜刀光,到珠江白鹅潭的隆隆炮吼;从上海抗战中鱼雷艇勇士向日本巡洋舰发起的铁血冲锋,到保卫大武汉时的决死抗战;从收复海上国土的舰队远航,到“重庆”号划破夜空的汽笛……岁月啊,你可以让这一切远去,但又怎么能让这一切在一个民族的历史视野中消失?

还有“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萨镇冰、程璧光、陈绍宽、曾国晟、邓兆祥、林遵……:是的,我们要去探访的,是一整批生不逢时的中国军人,他们都曾年轻,在他们身上,并不缺乏热血与赤诚、宏图与雄心、果敢与坚韧,但在旧中国,他们却从来不曾拥有一支足以载负强国之梦的舰队,甚至没有为自己的祖国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决战,他们中的大多数,一生多是在逆境中沉沉浮浮,而同时,他们却一直试图用自己全部的忠贞与智慧,使他们的舰旗穿越逆海。

他们,是想通过寻找一支军队的出路来寻找整个民族的出路。

他们,是想通过挽救一支军队的命运来挽救整个国家的命运。

为此,这一整批中国海军军人付出了青春,付出了生命,于是,很自然的,他们拥有了所有离乱年代仁人志士“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经历,而最终,他们也自然被定格在“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宿命背景中,以致后人回头寻找他们的时候,那些远去的身影已经显得相当模糊,其中的一些名字甚至被彻底遗忘,或被涂抹得一塌糊涂。

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所经历的生命磨难,也没有面对过他们所面对的历史课题,说真的,我们实在觉得庆幸。

阅读他们的人生历程时,我们无法平静,无法消解我们追寻其踪迹、探询其命运、体味其悲剧的巨大冲动。

我们知道:在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标榜自己具有追寻历史真实的激情,会显得很有些“矫情”。其实,早在创作《龙旗》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渐渐不再单纯追求历史形而上的意义了。我们只是被那些实实在在的事、真真实实的人所吸引,并努力去触摸,去感动,然后真实地述说。

而且我们知道:真正的述说者,其实不是我们,而是走过那片逆海的人们自己。

与此同时,我们弄明白了一个道理:历史的有趣,不在于怎样述说,而在于怎样倾听……

后记

本书于2003年春开始创作,至2006年秋始得完成,前后历时数年。其间,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和史学专著专论,使我们得以逐步接近民国海军三十八年的复杂历史。由于所参阅资料卷帙浩繁,不便一一列举,仅将主要参考书目列出如前,并对原著作者诸先生敬致谢忱。

本书创作过程中,海军指挥学院副教授高晓星先生对文稿进行了详细的审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苏小东先生提供了大量史料;中山大学教授汤锐祥先生寄赠了一批珍贵的史料,令作者获益甚多;书稿终稿后,杨肇林先生为之进行了认真的审读。对上述诸先生,特致真诚的谢意。

本书采访过程中,我们先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福州,仓山一区博物馆潘越先生,鼓楼区文体局周民泉、张勇先生以及周在祥先生,给我们的采访提供了很大帮助。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陈绍宽将军家乡)村委会陈开兴先生及陈绍宽将军亲属陈依明、陈柏蔚两位老先生,热情地接受了采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海军指挥学院和海军工程大学,几位民国时代曾在海军服役的老先生,如欧阳晋、彭立琨、汤元刚和王滔等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中山舰博物馆馆长叶俊明先生也为我们的采访提供了帮助。还有海军工程大学政治部郑传濮主任及宣传科诸同志、海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宣传科的同志,都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上的便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

2006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中国海军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舟欲行//黄传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728064
开本 32开
页数 4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