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专著,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公元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左右,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针灸学著作。前半部分阐明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等;后半部分论述各病证及针灸法。它是中国晋代以前针灸学成就的总结性文献,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本书对《针灸甲乙经》著作进行语译,既忠实原文,又不失实用性和趣味性,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初学中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养生保健者阅读。
图书 | 针灸甲乙经/中医十大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专著,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公元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左右,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针灸学著作。前半部分阐明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等;后半部分论述各病证及针灸法。它是中国晋代以前针灸学成就的总结性文献,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本书对《针灸甲乙经》著作进行语译,既忠实原文,又不失实用性和趣味性,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初学中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养生保健者阅读。 内容推荐 依据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的论断,中医经典著作共有10部,即《素问》、 《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神农本草经》开本草学先端;《伤寒论》、《金匮要略》创立辨证论治,历来被目为医门之圣书;《中藏经》托名华佗所作,发展了脏腑学说;《脉经》出而立中医脉学;《针灸甲乙经》为首部针灸学专著;《黄帝内经太素》是第一部系统整理《黄帝内经》的著作,亦为医门重典。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对《针灸甲乙经》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点校,将原繁体竖排经典原文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对经典原文中冷僻字词释义,辅助读者理解。 目录 新校正黄帝针灸甲乙经序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 序例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针灸甲乙经/中医十大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晋)皇甫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285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7-06-01 |
首版时间 | 2007-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