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西方当代本源性哲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从意识之流到纯粹经验再到宗教世界——威廉·詹姆斯的心路历程、直觉主义与机体哲学的意义与价值、直觉主义的哲学观、怀特海的机体哲学解读、走向审美形而上学等方面的内容。
图书 | 直接性的诉求(西方当代本源性哲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西方当代本源性哲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从意识之流到纯粹经验再到宗教世界——威廉·詹姆斯的心路历程、直觉主义与机体哲学的意义与价值、直觉主义的哲学观、怀特海的机体哲学解读、走向审美形而上学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改造经验世界——威廉·詹姆斯与杜威的古典实用主义哲学 小序:古典实用主义的研究及概况 第一节 从意识之流到纯粹经验再到宗教世界——威廉·詹姆斯的心路历程 一、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和真理观 二、“心理学家谬误”、“思想之流”与“自我学说” 三、纯粹经验与神秘宗教经验 第二节 经验主义与审美经验——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 一、改造哲学的宏愿 二、自然主义的经验论 三、审美经验论 小结:实用主义与未来哲学 第二章 抗拒唯智主义机械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怀特海的机体哲学 小序:直觉主义与机体哲学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节 直觉主义及其审美艺术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 一、直觉主义的哲学观 二、直觉主义的审美艺术论 三、柏格森在中国得到的回应和接纳 第二节 怀特海的机体哲学解读 一、机体哲学的由来 二、机体哲学分析 三、精神的历程及其世俗化——《观念的冒险》 及《思想方法》之解读 四、审美价值论 五、现代哲学中的怀特海 小结:走向审美形而上学 第三章 面向实事本身——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 小序:现象学运动简介 第一节 回归原点——胡塞尔的先验本质现象学及其对美学的引入 一、意向性学说与直观现象学 二、现象学还原及先验主体性 三、交互主体性与生活世界 四、“前谓词经验”理论 五、可能引发的关于美学的思考 第二节 运思于存在之途——海德格尔之沉思 一、海德格尔早期的“形式显示的现象学” 二、试析《存在与时间》 三、海德格尔“后期”的转向 四、“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的美学与艺术观 小结:行进在路途中 第四章 源自现象学的深化与解构——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小序:超越之命运与境界之开拓 第一节 回归原初状态——梅洛一庞蒂的模糊含混哲学 一、行为的结构——意识与自然的联系 二、更新世界的形象——哲学的使命 三、找回与世界的天然联系——解读《知觉现象学》 四、“感性的诗学”——梅洛一庞蒂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为着本源的拆解——德里达的解一结构主义哲学 一、作为意义之起源——《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之解读 二、拆解“符号一替补”结构之用意——《声音与现象》之解读 三、作为原初差异性的文字——《论文字学》之解读 四“作为另一种表述”的《书写与差异》 小结:解构主义与人文科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直接性的诉求(西方当代本源性哲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子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1833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3 |
出版时间 | 2007-06-01 |
首版时间 | 2007-06-01 |
印刷时间 | 2007-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02 |
宽 | 14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