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丛林之书/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吉卜林最脍炙人口、引人人胜的短篇小说集。在书中,吉卜林在一种原始的神奇想象力的鼓舞下,创造了一个富于幻想色彩的神话般的动物世界。它有些类似于童话寓言,但它又不是仅仅写给儿童看的简单读物,它写作的对象尤其是成人。可以这么说,通过本书吉卜林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富有创世色彩的、神奇美妙的丛林动物世界。

内容推荐

印度樵夫的儿子莫格里还是婴儿的时候误入丛林,被母狼拉克莎收养,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后来在多谋的黑豹巴杰拉、憨厚的褟熊巴鲁欧、孔武有力的蟒蛇卡阿,以及四个狼兄弟的帮助下,莫格里成长为一个勇敢而机智的丛林少年,杀死了老虎席尔汗,战胜了入侵的红毛狗。他掌握了丛林中的兽民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成为丛林之王。

目录

在世界清晨讲给成人听的故事

主要人物表

莫格里的兄弟们

卡阿狩猎

恐惧从何而来

老虎!老虎!

让丛林吞没村庄

大战红毛狗

国王的象叉

春天的长跑

莫格里的归宿

名家评论

吉卜林生平和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狼母亲曾经告诉过他一两次,席尔汗是个不可信赖的家伙。她还告诉他,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杀掉席尔汗。但是,虽然一只狼可以时时刻刻铭记住这一忠告,莫格里却把它忘记了,因为他究竟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尽管如果他会讲人的语言的话,他也会把自己称做狼。

在丛林里,他经常碰见席尔汗。因为随着阿卡拉越来越年老体衰,席尔汗这只瘸腿老虎跟狼群里的那些年轻的狼勾搭得非常密切,那些年轻的狼跟在他后面吃他的残羹剩饭。要是阿卡拉敢于严格执行他的职权的话,他绝对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

有时候,席尔汗还故意恭维那些年轻的狼,并且说,如此优秀的年轻猎手竟然容忍一只垂死的狼和一个人的娃崽来领导,真令他困惑不解。席尔汗还别有用心地说:“我听说,在狼群大会上,你们一个个都不敢正视他的眼睛。”那些年轻的狼听了就气得竖起鬃毛,狂怒地嗥叫。

消息灵通的巴杰拉对这些事情都有所了解。有一两次,他还直截了当地告诫莫格里,总有一天席尔汗要杀死他。而莫格里却总是笑一笑,回答说:“我有狼群,有你,有巴鲁欧,尽管他懒得很,但也会为了我而助一臂之力。我为什么要害怕?”

在一个非常暖和的白天,巴杰拉突然提出一个新的主意。这个主意是他根据一件听来的事情想到的,那件事也许是豪猪萨伊告诉他的。当他和莫格里来到丛林深处,莫格里把头枕着他那漂亮的黑豹皮,躺在地上时,他开口说道:“小兄弟,席尔汗是你的敌人,这话我已经对你说过多少次啦?”

“次数多得跟那棵棕榈树上的坚果一样多。”莫格里回答说。自然啦,他是不会数数的。“怎么啦,我困了,巴杰拉。席尔汗不就是尾巴长,说大话,像孔雀莫尔一样吗?”

“但是现在可不是睡大觉的时候。这件事儿巴鲁欧知道,我知道,狼群知道,甚至连愚蠢透顶的鹿也知道。塔巴克也曾经告诉过你。”

“噢!噢!”莫格里说道,“前不久塔巴克来找我,粗俗无礼地说我是光着身子的人的娃崽,不配去挖花生。但我抓住他的尾巴将他在一棵棕榈树上摔了两下,教训他以后放规矩点。”

“这样做很蠢。虽然塔巴克是个搬弄是非的家伙,但他本来是可以告诉你一些跟你密切相关的事情的。睁大你的眼睛吧,小兄弟。席尔汗是不敢在丛林里杀死你的。可是,你要记住,阿卡拉已经衰老不堪了,用不了多久他没法杀死公鹿的日子就要降临,到那时他就当不成狼群的首领了。你第一次被带到狼群大会上时,那些当时认真打量过你的狼,现在也大都上了岁数。而那帮年轻的狼则相信席尔汗教给他们的事情,都认为在狼群中没有人娃崽的地位。用不了多久,你就该长成大人了。”

“长成大人又怎么样?莫非他就不能跟他的兄弟们一块奔跑了吗?”莫格里说道,“我出生在丛林。我一直遵守丛林的法律。在我们狼群里,没有一只狼,我不曾替他拔过扎在他脚掌上的刺。他们毫无疑问全是我的兄弟!”

巴杰拉伸直身体,眯缝起眼睛,说道:“小兄弟,你来摸摸我的下巴颏。”

莫格里把他健壮的棕褐色的手伸过来。在巴杰拉光滑的下巴底下,在厚厚的毛皮遮住大块大块肌肉的地方,莫格里摸到一小片光秃秃的皮。

“在丛林中,还没有谁知道我巴杰拉的身上有这块标记。这是戴过项圈留下的标记。而且,小兄弟,我是在人当中出生的,我的母亲死在了人当中,死在奥德普耳王宫里的兽笼中。就是因为这个,当你还是一个光着身子的小娃崽时,我在狼群大会上用一头公牛赎买了你的性命。是的,我也是出生在人当中的。那时我从未见过森林。人们从铁栏杆后面,用一只铁盘子喂养我。直到有天夜里,我觉得我是巴杰拉,是一头黑豹,而不是人的玩物。于是,我就一爪子砸开那把愚蠢的笼锁,离开了那里。正是因为我对人的那一套有了解,所以在丛林里我比席尔汗更让兽民们害怕。我说得对吧?”

“是的,”莫格里说道,“丛林里全都怕巴杰拉——只除了莫格里不怕。”

“嘿,你这个人的娃崽,”黑豹巴杰拉非常温和地说,“正如我回到了我的丛林,你也终必回到人当中,回到你的人兄弟们那里,只要在狼群大会上你没有被杀死。”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希望杀掉我?”莫格里问。

“望着我。”巴杰拉说。

于是,莫格里死死地盯住巴杰拉的双眼。巨大的黑豹只过了半分钟就连忙把头掉开了。

P14-16

序言

         在世界清晨讲给成人听的故事

                   曹元勇

1907年,瑞典皇家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英国人,使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英语作家。他就是著名诗人、小说家约瑟夫·鲁迪亚德·吉卜林。在此以前,他的雄浑的文体、新颖的想象、杰出的叙事能力早已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著名作家。1899年他在美国身染重病,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当时,美国许多报纸曾逐日报道他的病况,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致电给他的夫人表示慰问。由此一事就不难看出吉卜林在当时的影响与知名度了。

鲁迪亚德·吉卜林于1865年出生在印度的孟买,但他的祖籍则是英国的约克郡。吉卜林六岁时,他的父母把他送到英国受西方文明教育。十七岁时,吉卜林中学毕业,回到印度,先后在《军民报》《先锋报》编辑部工作。作为新闻工作者,同时也出于个人的需要,他曾漫游了印度各地,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物,从而对印度人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尤其熟悉和同情的是下层的劳动人民和英国驻印度的士兵。这一切使他获得了坚实的生活经验,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

吉卜林很早就热爱文学。十六岁时,他母亲为他自费出版了诗集《学童抒情诗》。1884年,他开始发表小说。从此,他就不断有诗歌与小说问世。1891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消隐的光芒》出版,该书以英国为背景描写了一位艺术家的命运。1892年,他和美国女子贝里斯蒂尔结婚,并移居美国。在婚后宁静幸福的生活里,吉卜林创作了大量重要作品。他的著名诗集《营房歌谣》1892年出版,他的卓越的动物小说集《丛林之书》第一部、第二部于1894年和1895年先后问世。这些作品奠定了他作为著名诗人和小说家的地位。在《营房歌谣》中,吉卜林以雄浑刚劲的格调、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为帝国事业征战的英国士兵和水手。他采用士兵和水手的语言描写他们的生活、工作、思想、感情,没有丝毫浮夸的粉饰。因此,士兵们非常喜欢他的诗,他们在日常活动中一有闲暇便吟诵他的诗篇。这对一位诗人作家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1901年,吉卜林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基姆》出版。这是吉卜林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作品,描写喇嘛太虚沿着一条能够洗涤罪过的河去朝圣。太虚的随从基姆是个爱尔兰孤儿。这部小说风格高雅、温柔美妙,跟吉卜林创作中一贯的粗犷风格截然不同,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1902年,吉卜林创作了优秀的童话集《原来如此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吉卜林主动把儿子送进“爱尔兰卫队”。结果,他的儿子在法国前线负伤失踪,并且从此下落不明。这对吉卜林是个极大的打击。因此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便有很多涉及战争创伤、病态心理以及疯狂和死亡的主题。他晚期的诗歌回响着为世界性灾难感到惆怅的哀音,小说也多以描写生活的困顿与希望的幻灭为主。

1936年1月18日,吉卜林因病去世。他的骨灰被隆重地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就在大文豪狄更斯与哈代的墓地旁边。

吉卜林是位多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八部诗集、四部长篇小说、二十一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此外还有大量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等作品。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成就最大的要属短篇小说。著名女作家奥丽芬特夫人曾经盛赞他的短篇写作,认为他“在短篇小说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吉卜林在艺术上继承了英国小说中以讲故事为主的悠久传统。小说写作艺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讲述,把故事作为核心由某人讲述出来;另一类是表现,作者或讲述人退隐到故事背后,让故事自己呈现出来。后者主要出现在现代小说中,比如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作品就是以表现为主的。前者在英国文学中具有悠久的传统,从乔叟开始,诸如斯威夫特、笛福、史蒂文森、哈代、毛姆、劳伦斯的小说写作大多以讲述为主。而从吉卜林的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斯威夫特、笛福、史蒂文森等作家的影响。他的小说一般都取材于客观现实,描写人们艰苦而炽烈的生活,以及对希望和理想的追求。由于在印度的丰富的生活经历,吉卜林的短篇小说大都是描写神秘的东方世界的。在他的笔下,有生活在印度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从殖民地军官,到驻留在殖民地的下层兵士和各种小职员;从天真的印度姑娘,四处流浪的土著水手,到城市的骗子,乡下的农民和寺庙里的祭司。他的作品充满了具有神秘色彩的爱情、仇杀、冒险与死亡。

《丛林之书》是吉卜林最脍炙人口、引人人胜的短篇小说集。由于这部书,吉卜林成了从儿童到成人不同层次的人们所喜爱的作家。在《丛林之书》中,吉卜林在一种原始的神奇想象力的鼓舞下,创造了一个富于幻想色彩的神话般的动物世界。它有些类似于童话寓言,但它又不是仅仅写给儿童看的简单读物,它写作的对象尤其是成人。作家、评论家G.K.切斯特顿在评论《原来如此的故事》时说:“它们不像是在现代炉火旁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而更像是在世界的清晨讲给成人听的故事。”这句话用来评论《丛林之书》无疑是十分恰当的。

在《从林之书》中,吉卜林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富有创世色彩的、神奇美妙的丛林动物世界。印度樵夫的儿子莫格里还是婴儿的时候,一家人在丛林里被老虎席尔汗追逐,他的父母逃散了,他误入丛林深处,被狼母亲拉克莎收养,并且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后来,他长成一个勇武而又机智的少年,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他的朋友有:慈祥的狼母亲、忠诚的狼兄弟、多谋的黑豹巴杰拉、憨厚的褐熊巴鲁欧、勇敢正直的孤狼阿卡拉和孔武有力的大蟒蛇卡阿,等等。在丛林里,他学会了谋生的本领、生活的智慧,还掌握了丛林兽民们都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他机智地猎杀了害群之马——老虎席尔汗。他勇敢地和狼群一起大战红毛狗。在愤怒之下,他还曾让大象带领食草的兽民破坏村民的耕地,使丛林长驱直人吞没了试图陷害他和他的生母美苏娅一家的村民的村庄。

吉卜林把《丛林之书》中的故事背景放置在神奇的印度大丛林,这使得《丛林之书))洋溢着奇异的异国情调。在动物王国里,兽民之间的温暖可爱的友情,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精神,他仃富有传奇色彩的冒险经历,无疑都是颇为引人人胜的。通过这些动物故事,吉卜林表达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秩序,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理想关系。在《丛林之书》中,他创造了一套丛林兽民都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丛林法律”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它教给丛林兽民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知识与智慧,它规定母兽与幼崽必须受到保护。为了维护丛林兽民的安全与秩序,它还规定野兽不许吃人,因为伤害了人就会招致人的报复……“丛林法律”的宗旨就是使丛林兽民生活在一个有秩序的合理化的世界,从而避免无政府状态。这无疑是颇具寓言意味的。正是通过“丛林法律”,吉卜林鼓吹了他的社会理想。在他看来,人类社会与丛林动物世界显然是相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也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法则,在一定社会法则之下发挥每个个体的能量。1907年,瑞典皇家学院常务秘书奥·威尔逊在向吉卜林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时,在授奖词中解释了“丛林法律”。他说:“丛林法律就是宇宙的法律,如果我们要问这些法律的主旨是什么,就会得到以下简洁的回答:奋斗、尽责和服从。”他还说:“吉卜林鼓吹的是勇气、自我牺牲和忠诚,他最恨的是缺乏丈夫气概和缺乏自我克制力。他还认识到,在世界秩序中,有一种能够制服傲慢、自大的惩罚力量。”

尽管吉卜林的“丛林法律”显示了他良好的愿望,但这种愿望无疑是颇具乌托邦色彩的。另外,由于吉卜林是个西方人,受过良好的西方文明教育,因而他的理想的社会秩序乃是一种西方文化的产物。吉卜林生活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西方殖民主义精神的烙印。这一点在《丛林之书》中也有非常明显的表现。比如在丛林兽民中也有不同的阶层,有的兽民高贵,有的兽民低贱,像丛林里的猴族兽民就受鄙视,跟过去印度的无种姓的“贱民”的地位差不多。另外,吉卜林在安排莫格里的归宿时,让他娶了林务官吉斯波恩侍仆的女儿,而这个侍仆是个穆斯林,东方人。因为这里有个前提,莫格里是个印度狼孩,也是东方人。近年,在中国放映过一部美国电影——《丛林之王》。这部电影即取材于莫格里系列。但有一点不同,电影里的主人公莫格里最后娶了一个白人姑娘,是林务官的女儿。所以,在吉卜林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西方人的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态度,他的人种的、文化的优越感,他看待东方事物、世界事物时的那副以西方为中心的有色眼镜。对此,相信读者自会注意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另外,《莫格里的归宿》一篇原来不属于《丛林之书》,这篇小说是吉卜林在《丛林之书》之前创作的,原名《在丛林里》,译者是吴雁女士。因为这篇故事讲的是主人公莫格里生活的最后章节,所以我们也将它收在本书中,满足一下喜欢弄清故事结局的读者的兴趣。

2004年修订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吉卜林“在短篇小说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英]奥丽芬特夫人

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

——[美]马克·吐温

遣词造句的巨大才能,惊人的好奇心和用他的心灵及全部感官进行观察的力量,表演家的假面具,除此以外,还有能够传递来自外界信息的预见力的奇妙禀赋一这些就使吉卜林成为一位我们不可能完全理解和完全不可能轻视的作家。

——[英] T.S.艾略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丛林之书/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吉卜林
译者 曹元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3258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8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