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健康从心开始(解密健康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健康心理学家做些什么;哪些行为威胁着你的健康;你的应激过度么;您是否感到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焦躁不安;21世纪的妇女及其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本书力求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引人入胜的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一些有关身体健康的问题,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安全度过生命的每一个低谷,让每一个心灵的天空清净、明朗、拥有一份健康的心灵。

内容推荐

本书是“解密健康心理学”系列之一的“健康从心开始”专册,书中力求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引人入胜的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一些有关身体健康的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阅读。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什么是健康

 一、甲方乙方:“健康”的概念之争

 二、“健康”模式PK:生物医学模式VS生物

 心理社会模式

 小测试 你是否拥有健康的生活形态?

第二章 什么是健康心理学

 一、健康心理学——一门关注全方位的学科

 二、一路走来:健康心理学的发展

 三、健康心理学的兄弟姐妹

 小知识 健康心理学成为独立专业必须经历的八个步骤

第三章 走近健康心理学家

 一、健康心理学家做些什么

 二、健康心理学家的喜与忧

 三、谁能成为健康心理学家

第四章 八仙过海: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三、其他

第五章 健康心理学治疗和干预的技术有哪些?

 一、神奇的“药”:安慰剂

 二、知而后行:认知疗法

 三、强化的神效:行为疗法

 四、 药物疗法:广泛认可却非万全之策

第六章 健康杀手:哪些行为威胁着你的健康?

 一、应激与健康

 小测试 工作压力自测

 小测试 你的应激过度么?

 小知识 21世纪的妇女及其面临的压力

 二、吸烟:召唤疾病的行为

 小知识 黑肺现象令吸烟人心惊

 吸烟多久会出现“黑肺”

 小知识 香烟的主要成分

 三、酗酒:危险的放纵行为

 小测试 你的饮酒行为是否过度?

 四、吸毒:被动自杀的行为

 小知识 毒品的四种特性

 五、饮食:需要控制的行为

 小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

 十大垃圾食物及其危害

第七章 健康杀手:几种与心理有关的疾病

 一、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I缸管疾病

 小测试 你是A型行为的人么?(非专业问卷)

 小知识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行为策略

 二、被死神“盯梢”的疾病:癌症

 小知识 预防癌症重在饮食

 小测试 你是癌症性格么?(非专业问巷)

 三、世纪绝症:艾滋病

 小知识 家庭生活接触和昆虫会传播艾滋病毒么?

 小知识 世界艾滋病日

第八章 寻求健康行为的这些那些

 一、不断发展的健康行为理论

 二、使用健康服务

 三、遵从医嘱的行为

试读章节

人们为何求医而不遵送

疾病的特性

疾病的特性包括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治疗持续的时间、治疗的复杂程度、治疗的费用、药物的副作用等等。

一般来说,严重疾病的患者(如使人丧失功能或威胁生命的疾病)比较不严重的疾病患者的遵医率要高。但这里的“严重”是指从病人的角度进行的判断,而非医生。研究表明,那些自认为自己的疾病相对较严重的病人比那些知觉为较不严重者,表现出对医生的处方更好的遵从行为。

治疗持续的时间越长,病人可能发生不遵医行为的比率越高。一般认为,慢性病人的遵医率低于非慢性病病人。原因可能在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病人较难以坚持,而且常常容易忘记;许多慢性病较少有能根治的药物,治疗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一些慢性病并非时时都有症状,因此患者缺乏持续遵从医嘱的动机,他们常常因为认为自己的病情已有好转,而自行停药。

另一个决定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是治疗的复杂程度。一般来说,患者所需使用的药物种类越多、药量越大,方法、步骤越复杂,服用时间要求越高,出现不遵医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比如,如果医生要求病人一天吃四种药,其中一种饭前半小时吃,一天三次;一种饭后半小时吃;一种睡前半小时吃;还有一种每隔8小时吃一次。此外,每天注射两次胰岛素。如此复杂的程序病人很可能会不理解、搞错、忘记甚至根本不愿意执行。

有些医疗处方要求病人改变他们长期维持的习惯,如开始每天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停止吸烟和饮酒等等。但是这些改变对人们来说常常可能是很难做到的。一些研究发现,比起服用药物的建议来说,人们较少可能去服从改变个人习惯的医疗建议。

此外,药价过高、药物的副作用也是可能影响患者遵医率的因素。李宁秀(2001)对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发现药价过高是影响患者不遵从医嘱取药的首要因素。国内的许多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有趣的是,国外的很多研究结果都发现药价因素对患者遵医行为的预测能力很低,这可能和不同国家人们的收入高低、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否有关。

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支持

个人从亲友、支持团体处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是遵医行为最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而且有证据显示,社会支持的质比量更重要。Christensen等(1992)发现,觉得家人的感情是有凝聚力的,而且有表达力的洗肾病人,比知觉家中存在冲突的病人更可能遵从流质限制的医嘱。

有证据表明,病人的信念和遵从行为有关。一般来说,当病人相信遵从医嘱对健康有益,知觉到自己的疾病很严重、患者主观感受疾病的危害越大、信任现代医学、相信自己应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他们的遵医率越高。比如病人的信念是只有巫术才能治愈自己的疾病,那么对于医生的建议,他很可能会置之不理。

此外,病人接受医疗建议时的认知与情绪状况也可能影响其遵医行为。比如中度焦虑的病人比高度焦虑和不焦虑的病人对医嘱的内容记得更多;病人对医学的相关知识越多,对医嘱的记忆更清晰完整。

再者,一些研究表明,病人的年龄、自制力、文化程度等因素也和遵医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但相对而言,不是重要的预测因子。

医生的素养

研究显示,与医生有良好关系的病人遵医率更高。当医生给患者的感觉是温暖、友善、关怀、值得信赖,双方之间有足够的沟通、医生充分理解病人的主观愿望和心理感受,并向病人清楚地解释了他们的疾病与治疗时,病人会倾向于紧密地遵从医嘱。

但事实上,许多病人离开医院时,并不知道应当怎样执行医嘱,原因是医患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病患对有关他们治疗的知识知之甚少,比如他们手里的药要吃多久,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服用,副作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等等。而医生却想当然地认为病人应该知道,或没有必要知道。举一个例子,如果医生说“每六小时吃一颗药”。这是否意味着病人每天晚上都要爬起来吃药?还是一天吃四颗就行?医生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但患者可能会加以不正确的解释,因为每天晚上准时、中途起床吃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麻烦事。如果医生说明:“你需要准时的每六小时吃药,因为如果药效失去后,感染可能会再度出现。”那么,病人遵从医嘱的可能性会更高。但不幸的是,医生往往只花很少的时间和病人沟通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而且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沟通。

此外,医生的能力、学识、同行的评价、医院的设施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患者的遵医行为产生影响。

促进遵医行为的小贴士

促进遵医行为的策略可以分为教育策略和行为策略两种。教育策略是指信息的传递,包含提供健康教育信息、个别咨询、提纲式的指示、演讲、示范、文字指示等等。采用该策略的时候,有时甚至可以使用情绪激起的方法,来吓唬那些不遵从医嘱的病人。行为策略的焦点是行为的改变,包含去除降低遵从行为的障碍,对遵从行为给予酬赏,电话提醒病人复诊时间,简化医疗计划、家访、持续监测病人的遵医行为等。许多研究指出,行为策略和两种策略的联合使用要比单独使用教育策略更有效,而单独使用教育策略的效果相当有限。P254-257

序言

《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出版后,每年我都会收到很多读者来信,他们对心理学的热情和想继续学习研究的执著,常常感动着我。2005年我国心理咨询师从业证书考核工作启动,更是推动了全社会对心理学的关注与投入:“心理访谈”、“心灵花园”、“情感热线”等栏目,成为多家电视台的主打节目;心理培训、抗压讲座、团体训练等等,成为各类企业管理中的新型福利之一:商品的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的色彩与图案、产品的价格设置等等与消费心理学的联姻。使商家在销售活动中“卖得好更卖得精”……

社会对心理学的热情最终推动了学子们对心理学专业学习和选择心理学作为终身职业的热情。读者中有许多都是在校读书的学生,有高中生来信说,正是因为阅读了《心理学是什么》,他最终在高考时选择了心理学专业:有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来信说,因为《心理学是什么》一书,使他们在毕业之际放弃了四年的专业学习,跨专业报考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学生们在来信中不约而同地指出,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使今日的心理学有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在面对异彩纷呈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时,该选择心理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学科,作为自己一生的研究与追求呢?他们希望能有更进一步阐释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书籍,帮助他们在选择前,能了解、把握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所以,当从北尿大学出版社杨书澜女士处得到组织写作这套心理学丛书的邀请时,我倍感高兴。可以说,正是读者的热情与执著,最终促成了这套心理学丛书的诞生。

我们知道,心理学,尤其现代心理学,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我们都可以见到心理学家们活跃的身影。比如,在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医院的神经科,我们可以看到咨询心理学家或健康心理学家的身影,他们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建议,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来访者健康成长,对那些有比较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如强迫症、厌食症、抑郁症、焦虑症、广场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则实施行为矫治或者药物治疗。除了给来访者提供以上帮助之外,他们也做一些研究性工作。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儿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特别是儿童的感知觉、智力、语言、认知及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从而指导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并给孩子提供学习上、情感上的帮助和支持;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教师应该怎样教学,教师如何才能把知识充分地传授给学生,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等等。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很多很多,如军事、工业、经济等等,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的用武之地,可以说,心理学的研究,涵盖了人的各个活动层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门学科有这么大的研究和应用范围。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分支机构就有50多个,每个机构都代表着心理学一个特定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在本套丛书中,我们首先选取了几门目前在我国心理学高等教育中被认为是心理学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比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其次,选取了几门目前社会特别需求或特别热门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比如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我们希望,能在以后的更新和修订中,不断地把新的心理学分支研究领域补充介绍给大家。

本套丛书仍然努力沿袭《心理学是什么》一书的写作风格,即试图从人人熟悉的生活现象人手,用通俗的语言引出相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与应用,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并将该研究领域的心理学原理与自己的内心经验互相印证,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把握心理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基本框架与精髓。

岁月匆匆,当各个作者终于完成书稿,可以围坐在一起悠然喝杯茶时,大家仍然不能释然,写作期间所感受到的惶然与忐忑.仍然困扰着我们:怎样理解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叙述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理论流派和各种心理现象.以使读者对该分支学科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该用什么样的写作体例,并对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体系进行怎样的合理取舍,对读者了解和理解该分支心理学才是最科学、最方便的?尽管我们在各方面作了努力,但我们仍然不敢说,本套丛书的取舍和阐释是很准确的。正如我在《心理学是什么》一书的前言中写到的:“既然是书,自有体系,人就是一个宇宙。有关人的发现不是用一个体系能够描述的,我们只希望这是读者所见的有关心理学现象和理论介绍的独特体系。”

交流与指正,可以使我们学识长进,人生获益。我们热切地盼望着学界同仁和读者的批评与指教。同时我也要感谢北京大学杨书澜女士和魏冬峰女士的支持与智慧,正是她们敦促了该套丛书的出版,并认真审阅和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写作这套丛书的所有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们,正是他们辛勤的工作和智慧,才使这些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有了一个向大众阐释的机会。

崔丽娟

2007金秋于丽娃河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健康从心开始(解密健康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小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27759
开本 32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395.6-4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