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园丁文集(我们为孩子的创作)
内容
编辑推荐

教师不会读,何以教学生读?教师不会写,何以教会学生写?

在2006年9月,编者们组织了顺德小学、初中语文教师文学创作大赛。其初衷是通过写作、通过教师自身,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一起体验语文、体验文学、体验教学。此次活动为时一个学期,共收到小学教师来稿358篇,初中教师来稿97篇。

感动于教师的热情,也感动于教师的作品。编者们将部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取了一个朴素的名字:《园丁文集》。

内容推荐

本书是将在2006年9月,在顺德小学、初中语文教师文学创作大赛中收到的部分优秀作品结集,取了一个朴素的名字:《园丁文集》。本次教师文学创作大赛的初衷是通过写作、通过教师自身,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一起体验语文、体验文学、体验教学。

目录

散文

 千年独白

 永远的七夕之痛

 仙鹤

 太阳草

 心墓

 月华如水(外二篇)

 垂钓诗趣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情归大西北

 藏佛坑的精灵

 美丽的谎言

 本命年的行走

 周家村纪事

 神灵

 故乡人(两篇)

 又是桃花芬芳时(游记)

 成长如歌

 寻梦紫禁城

 收音机,已离我渐远

 故城之思

 女孩桑子的故事

 今夜,独坐

 真的好想你

 幸福原来触手可及

 睹月感怀

 夕阳无价

 一个人的时候

 家

 秋韵

 秋意·乡思

 又到梧桐叶落时

 眷恋

 秋品书韵

 儿子,请你听我说

 故乡的白杨树

 怀念“香片”

 速食爱情

 绿草坪

 天河印象

 杀狗

 月儿圓啊,月儿圓

 幸福旁边

 一只青蛙的世界(寓言)

 文学的力量(随笔)

 乘车乐(随笔)

 给自己添一点麻烦

小说

 任他明月下西楼

 一树櫻花

 多子多福

 春天来了

 误会

 无悔的选择

诗歌

 李小龙(外一首)

 黄萧养

 于校园中听粉笔歌唱(外一首)

 老教师

 囚

 爱的清泉——为“麦田计划”而作

 随想

 雨天

 山魂(组诗)

 咏物三章

 跟在你的身后

 走吧

 秋天,遂想起

 秋红

 无题(外二首)

 永不消失的爱

 人生

 成长

 山路弯弯

 七律·贺“神六”

剧本

 拜谒周树人墓

 不该发生的事

 绵羊打官司

 市长与凉茶铺

其他

 西藏短信

后记

试读章节

1983年春雨绵绵的季节,一个不知世事的少年,在被窝里,冒着高考落榜的危险,偷偷地在看有关你和君宇的传奇,少年深深地感动于你那哀艳凄美的爱情,同时也深深地惋惜那本是人间至圣至美的爱情,却落得令人扼腕叹息的结果。未知爱情是啥滋味的少年,在心里许诺:只要去北京,一定要去朝拜你们相依相傍的墓茔,在你的坟前默默地献上心的花圈,一定要到你们的坟前倾听你们泉下爱的呢喃,感受你们爱的誓言,向你们诉说他爱的憧憬和追求。二十年来。少年一次又一次地实践心中的诺言,你们的坟墓就像一座爱的丰碑矗立在少年的心中,虽哀艳凄美却不冷艳孤独。少年用二十年的青春,二十年的心血去品味你们的爱情,用二十年执著的诺言去解读心中的丰碑——陶然亭。心中的墓结。

1994年10月底,许下诺言后的第十一年,才第一次有机会去北京。一放下行李,立即冲出宾馆,打车直奔陶然亭,直奔心的墓结。当寻寻觅觅地看到两座冰冷的白色大理石树起的纪念碑,孤独地、冷清地矗立在寒风中的时候。我只能默默地轻抚着那冰冷的碑石。这就是我心中的墓结,这就是我十一年来一直想来拜谒的坟墓,没有激情,只有无限的惆怅。你们太孤独了、太冷清了。“生亦飘零,死亦飘零”,生为国是走南闯北,如浮萍一样,东躲西藏,死时客葬异乡。当看到君宇碑上刻着“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时,为君宇如此的凌云之志,为大丈夫抛生命于脑后,为世上留下闪亮的一瞬而难抑心中激情。当看到你题在君宇碑上“君宇,我不能挽住你迅如彗星之生命,我只能把我的泪流到你的坟前,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黛玉式的承诺,黛玉式的痴情,黛玉式的眼泪,谁能不为震动。君宇生时不能得到的爱,死时却得到了,这何尝不是他的造化,这又何尝不是他的另一种幸福呢。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多。至死能有一个为他真正流泪,真正把眼泪流干的人,世有几何?世有多少是在追求至清至纯、至情至圣的爱情,又有多少能在经受爱的挫折后永远深爱所爱过的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梦幻般的境界在你们身上得到完美的展现。

陶然亭并不美,低矮的土丘,浑浊的湖水,光秃的树枝,麻木的放风筝的人,构成了陶然亭萧索的风景。但是,陶然亭留下君宇抑郁于胸,无可奈何的仰天长啸,留下你评梅温中带冷的话语,留下你孤单抚碑流泪的身影,留下你们长相依傍的坟茔。陶然亭才变得令人神往。是君宇的血染红了陶然亭的枫叶,是你的泪润绿了陶然亭的纤纤小草。

春来秋往,年复一年,陶然亭依旧;朝朝暮暮,风风雨雨,相依相偎,没有执手相看泪眼欲语还休的无奈,只有远看若即近看若离的墓碑。君宇生前把所有的挚爱死心塌地地忠诚地献给你,你在心里一次一次地接受着君宇的爱,同时,又一次一次维持你固执的素志——独身主义。你们踏步陶然亭,爱的温暖洒遍陶然亭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同时,这里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也不情愿地感受着你们流淌出来的冰冷的爱。你们曾欢欣曾笑语曾相依曾相偎,但你们却如此的若即若离,始终没有紧紧地融在一起,没有走完人生最灿烂的一瞬、最动人心魄的刹那。陶然亭的墓碑太令人心酸落泪,它就像你们的爱,永远地若即若离。我曾想,假如把你们合葬,青衣对春风,烈男对烈女,那会是什么!

没有刻意记住来过多少次北京,也没有刻意记住多少次去拜谒你们,每次来北京之前,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陶然亭,去谒碑,去读墓。你们的碑前,留下我的脚步,留下我心中的惆怅,留下我的可怜、我的心、我的思索。每当站在碑前,心就沉下来,不知是那冰冷的白色大理石,还是君宇碑上的题词,压得我好沉好‘沉。每次都是载着沉沉的哀怨,郁闷地离开。

同行的人都知道我与陶然亭有情结,我说不是情结,是墓结。他们追根问底,我沉重地告诉他们你们的令人神往却又令人哀怨的爱情。他们笑我痴,笑我傻,笑我自寻烦恼,笑我自作多情。是啊!二十年来,我就是这样痴痴地傻着,傻着幸福,傻着爱,傻着痛苦,傻着恨,傻着读你的碑文。我因为你的结果而痛苦着,因为你的过程而幸福着。人生有这样不能释怀的爱,带着眷恋的爱,带着死前的最后一口气,念着心爱人的乳名,轻轻地走人另一个世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常人说君宇是悲哀的,我说君宇是幸福的。他临走前将自己的魂灵化作清风,飘人你的梦,带着爱,念着“心珠”,飘然而去。他起码有自己至死不能忘怀的爱人,他是心中装满了爱,享受着爱而去,常人能得到如此的殊遇吗?

君宇是孤独的、寂寞的。人世常云自古英雄多寂寞。君宇的生命不是属于他,他的一半属于你,一半属于为之矢志奋斗的事业。它将生命中全部的爱情赤诚地献给你,又孤独地承受着你的拒绝。百分之百爱一个,是孤独的爱,更何况百分之百地接受爱的拒绝,百分之百地守护着被拒绝的爱。谁能想象君宇在海上飘零。站在甲板上,面对风云变幻的中国,当晨雾晓风笼罩他时,他的内心不为国破山河碎,情感凋零而感孤独无助,无力回天吗?君宇的生命是孤独的。它将生命投入到改变中国命运的事业中去,以他文弱的身躯,在血雨腥风中苦受煎熬。民族大厦的风雨飘摇,国家前途的未卜,军警的搜捕,同志的遇难,哪一件不在他心里狠戳一下。孤独人生,人生孤独,上苍全部将之压在君宇身上,君宇受得了么?

每次谒墓,都痛恨于那些在你碑前匆匆而过而不驻足凝视的人。或许他们只把君宇当作一位普通的烈士。或许他们只把这当作一般的碑石,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碑下埋葬着一段人间不是悲剧但比悲剧更悲剧的爱情。每当看到一对对在享受爱情的恋人,手挽手从你碑前走过时,我真想留住他们的脚步,说说你们的爱情,让他们珍惜已经相爱。或准备相爱的心,也想他们留下来,哪怕只有一分钟,陪你们聊聊天。但是,他们总是熟视无睹地姗姗而去。我无法感觉孤独的你面对此情此景会如何想,我忍受不住孤独,我痛恨人间的冷漠。

1998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枯草返绿,桃花绯红,陶然亭一片生机。我顶着乍暖还寒的冷风,来到碑前。眼前一亮,几十张红扑扑的脸蛋,清亮的眼睛,几十个稚嫩的拳头,在寒风中高高举起,胸前飘曳的红领巾,如风中火苗,在红日的照耀下,使白色的碑石隐隐闪现红光。几十个人队的少年在此庄严宣誓,我心为之震动,感动万分。君宇,评梅,你们不会孤独,今天就是明证。肯定会有情男爱女,在你们精神的感召下,追求圣洁的爱情。P26-29

序言

广东顺德教研室冯毅主任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编了一本顺德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作品集,准备出版,希望我写几句话。不久他就发来已经编好的作品。这几年。借课程改革的机会,我曾多次到顺德,深知这里凭借着独特的经济优势与人文环境,吸引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精英。这支精干的教师团队,有着很高的教研教学水平。冯主任又是我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今年洛阳“牡丹花会”期间,还曾结伴同赏“洛阳三绝”。于情于理都不能推辞,于是便有了这篇序。

近年来,乘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语文教育出现勃勃生机,单是校园文学活动就有不少。很多中学创办校报刊物,开办文学讲座,走出校园采风。编辑出版作品集,举办校园文学研讨会。顺德中小学的文学社搞得有声有色,在省内外获得过不少称号和荣誉。顺德梁銶琚中学的周仁旺老师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他指导的“红杏文学社”曾取得过丰硕的成果,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校园文学活动,倡导文学阅读理念,营造校园文学氛围,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不仅造就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更是对所有参与者综合素质的一种锻炼和提高。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对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功莫大焉。与大多数校园文学成果不同。本书所收录的都是出自语文教师的文学作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兼备。字里行间,闪烁着一双双睿智而充满灵气的眼睛,幻化出一张张才华横溢而充满刚毅自信的脸庞。既有满腹经纶的儒雅,又有激情四射的潇洒;既有对教育的勤奋敬业,又有对生活的一往情深,更多的是对孩子无私无尽的爱。这就是我们当代的人民教师的形象。我相信,该书的出版,不仅能具体地层示顺德语文教师的风采,更会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校园写作,从而更有效地宣传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毛泽东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一代新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课程改革有两个关键,一是教材,二是教师。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精神素质和敬业精神,决定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未来。教师也只有进行创造性劳动,才能体验到职业的尊严与欢乐,才能在发展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顺德的语文教育同行,在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取得了累累硕果。语文老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写作爱好和写作能力,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育界提倡教师要写“下水文”,教师通过自身的写作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写作。从书中这些文采飞扬的作品来看,已经大大超出了“下水文”的境界,而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可以看出,文学写作已经成为顺德许多老师教师生涯中的内在需要,一种语文人生的自觉追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读到顺德老师们这些充满鲜活生命力的作品,感到十分欣喜。从这些文字中,我不仅得到了文学审美的愉悦,更看到了热爱语文教育事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新形象。

写于二○○七年国庆节

后记

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学生学习了不少精美的文学作品,受到近10年的文学熏陶,学生的文学意识究竟怎样?文学素养又如何?同时,我们也强烈地意识到,学生文学素养不只是在读中培养,它更需要的是实践。本此想法,2001年9月,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学生文学创作大赛在珠三角腹地——顺德中学校园掀起,本已活跃的顺德中学生文学社,以从未有过的热情投入这场大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踊跃投稿,短短一个学期,就收到近两千篇来稿。学生用稚嫩的笔书写青春的故事,青春的魅力。每一篇文章,都是青春的律动。青春的思考。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的青春激情和文学梦想。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精选了一百多篇作品,于2002年9月,编辑出版了学生文集《青春校园》。这本文集像是一粒火种,点燃了校园的创作热情;又好似一次盛大的篝火晚会,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天性,孩子们享受着文学的狂欢。这本文集在校园传读一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2002年9月,课程改革拉开大幕。我们将目光投向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为此,2003年,我们提出“细节决定成败”的教研口号,研磨课堂教学细节。在抓细节的过程中,一些现象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和反思,总感觉到课堂教学中缺少了点什么,在进行文学作品的教学时,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文本缺少见解,甚至没有主见,一篇作品分解得只剩下一个个文字;在作文教学时,课堂上讲的只是写作学上的一个个乏味的概念、枯燥的孤立的写作技巧和应试方法。用别人的文章。讲别人的话,教师没有自己的真本领。

教师不会读,何以教学生读?教师不会写,何以教会学生写?

我们深思,教师缺少的是什么?是素质,是基本功。为此,我们于2005年提出“素质决定质量”的口号和相应的工作要求,并为此举办了“首届顺德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大赛”。其中一项是现场写一篇文学评论,写一篇限时作文。我们关注教师的文学体验,因为没有文学的浸淫,没有文学的体验,在教学时犹如隔靴搔痒。写作实践的高级情智活动,文学的情感体验就无从谈起。用体验激发体验。用情感点燃情感,用想象引导想象,用心灵唤醒心灵,用生命之气灌注生命;教师的经验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出发点?是学生发展的桥梁、基石。教师的心田萧索、枯萎、僵硬、了无生气,怎能滋润幼苗成长?怎能帮助孩子们建设和创造语言和生命的天空?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师,缺失了自己的生命体验,也就枯萎了幼苗的生长。我们应锻造自己的肩膀,给学生做支点。

我们觉得,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一定得有文学创作和写作的实践经验,不然,对学生文学意识、文学素养的培养、引领、熏陶就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就无从淡起。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在2006年9月,组织了顺德小学、初中语文教师文学创作大赛。我们不是要造就教师作家,更不是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写出作家水平的作品。我们的初衷是通过写作、通过教师自身,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我们一起体验语文、体验文学、体验教学。令人欣慰的是,教师热情高涨,纷纷将得意之作投来,第一个月,就收到近200篇来稿。有些校长,放下繁忙的行政事务,灯下走笔,寄来力作,确属难得。此次活动为时一个学期,共收到小学教师来稿358篇,初中教师来稿97篇。

我们感动于教师的热情,也感动于教师的作品。我们将部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取了一个朴素的名字:《园丁文集》。

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顾之川博士。顾博士是资深的语文教材专家、课改专家,一直关注、关心、支持顺德的语文教学,知道我们即将出版教师文学作品集,欣然为文集作序。

感谢江西人民出版社朱卫东先生。2002年9月,朱先生为我们学生文学作品集《青春校园》的出版劳碌奔走,并给予极大的支持。五年后的今天,朱先生又为我们教师的文学作品集《园丁文集》的出版出谋划策,为出版事务奔走。感谢出版社的谢晶编辑,为这本书付出的辛劳。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顺德语文教育的师长、朋友。再次感谢积极参与这次活动、踊跃投稿的顺德的语文教师。

编者

2007年9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园丁文集(我们为孩子的创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毅//詹火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37279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3.302-53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