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芳菲永驻小白玉霜/中华名伶传奇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矣,故事矣;历史亦改事,故事亦历史。天地舞台,舞台天地;台下尝世间酸甜苦辣,合上演人生悲欢离舍。叙述“舞台人生”的辉煌,映射“人生舞台”的沧桑……

落难的山东小妞,“评剧皇后”的养女;艺海新星,“白派”传人,艺途坎坷、命运多蹇;从黑夜到黎明,迎解放,脱胎做新人;艺事猛进,《秦香莲》脍炙人口;浩劫难逃,终悲惨殒命……

内容推荐

本书是有关小白玉霜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她富于传奇性、戏剧性坎坷人生的实录。作者张慧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饱含深情,以朴素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从苦难的童年到成长为继承、发展评剧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奋斗经过,以及她在这不平凡经历中的心路历史;展现出了一个不苦沉沦,追求进步光明,最终却又在特定历史时期中被无情毁灭的女性形象。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是近代中国社会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争取从女人到人的权利与尊严,在荆棘丛生、步履维坚、苦难行进的一个缩影。读者会从书中认识到人的复杂性和人生的艰难。

目录

一、从头说起

二、从“捋”入手

三、“钻锅”登台

四、“皇后”之侧

五、影星身边

六、“皇后”出逃

七、逼出“公主”

八、台上台下

九、重走老路

十、三代之间

十一、摸索实践

十二、圈里圈外

十三、送别“皇后”

十四、“公主”复出

十五、她毒蛇缠身

十六、她也出逃

十七、艺海浮沉

十八、明朗的天

十九、新的起点

二十、戏改先锋

二十一、战火洗礼

二十二、浪潮冲激

二十三、迷惘彷徨

二十四、憾海难填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福子这名字听着吉利,福子本人却没有福气。她五岁时死了娘,被流落北平的父亲卖给人贩子,后来又转卖到李卞氏手里。她只知道自己是山东人,小名叫小德子。

都说李卞氏面善心毒,造罪做孽,得不了好报。可一方水养一方人,在那个年月里这号人自有她的天下。早在白玉霜刚刚能挣几个小钱的时候,她就觉着养闺女这条道走对了。更何况北平还有个吃闲饭的婆婆,与其让她闲着,不如买几个女孩交给她养着,只当是一群猫儿狗儿,给碗饭吃就能拉扯起来,花不了几个‘j大子儿”。抻练几年,够材料的唱戏,不够材料的转手再卖出去,绝赔不了本儿。要是再能出息出几个像样儿的,再巴结出个“角儿”来,她就可以自己成班当班主,用不着搭班端别人家的饭碗了。可当时李卞氏把这盘棋端给李景春,李景春却拦三阻四不肯干。李景春为人本分,胆小怕事,觉得只有凭本事挣饭吃才舒坦。他劝妻子:“成班不易,一得有人,二得有钱,三是得有靠山。咱占哪条?哪条都不占。”

“事在人为。有人就有钱,有钱还怕找不着撑腰杆子的?”

“咱不是没人吗?”

“没人不会找吗?找不着不会买吗?”

“买?眼下官面上管得紧了,买卖人口人家说现时也算犯王法。”

“拉倒吧,嘛叫王法!眼下这世道你还看不出来,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

“孩她妈,你可不能胡来呀,看打不着狐狸闹一身骚。”

“八字还没一撇呢,你害的哪门子怕。你只管带着丫头唱戏,别的事少操心。”

李景春确实没操这份心,一是当时李卞氏手头还不富裕,没钱买人;二是李景春不久就病了,将将就就拖了一年闭眼走了。中年丧夫的李卞氏精神头儿不减,办完丧事就自立门户,很快还真成了气候。白玉霜越唱越红,给李卞氏挣下了本钱。李卞氏办事拿得起,放得下,从不拖泥带水。这些年,在堂子和戏班两下里混事,练就了一身闯荡江湖的本事,三教九流都有朋友,官面上也有那么几个说得上话的熟人,算得上左右逢源。没有多少日子,她就从人贩子手里陆续买了好几个小女孩,一大半放在北平李景春老娘跟前。名字都是福子、喜子、顺子、金子、银子、箱子、柜子之类。

福子起初住在北平,跟着李老太太过,小姐妹都叫她大姐。李老太太对孩子们知冷知热,从不打骂,虽受李卞氏给的钱数限制弄不上好吃喝,但是老太太会调配,粗茶淡饭也让孩子们吃得滋润顺口。

老太太肚子里故事、笑话讲也讲不完,那都是从戏出儿、鼓词儿上趸来的。老太太信命,认为任何悲欢离合的故事,都是命里该着。

福子从小性情温顺,心眼儿实在,从不多说少道,还知道心疼老太太,有活计抢着干,尽量少让老太太操心受累。因此老太太特别喜欢福子,拿福子当做亲孙女,除了说今说古,也常对她讲讲李家的根底,李卞氏的为人,白玉霜的来历等等,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福子只听不问,把一切都记在心里。她虽然还是个孩子,却已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儿时的记忆只有支离破碎的一些片断:她伏在爹爹的背上睡了一觉又一觉,爹娘还是只管走啊……走啊……耳边响着的是杂沓的脚步声和娘的咳嗽与呻吟……

在一个大城门洞子里,娘在地上蜷曲成一团,爹跪着向过往的人讨要,有人扔下几个铜板,爹让她磕头,磕响头……

娘大口大口地吐血,穿黑制服的男人们把他们一家三口轰出了门洞,推到了护城河边上……

半夜里,爹爹的嚎哭声惊醒了她。娘浑身湿淋淋,躺在爹爹的怀里再没出声,再没动弹,她懂得什么叫死了。

爹和一个戴瓜皮帽的男人嘀咕着什么,而后爹接过一沓脏兮兮的票子揣进怀里,瓜皮帽拉起她就走,她不去,瓜皮帽把她挟在腋下,又掐又打,任凭她扯破嗓子喊爹,爹只是低头抹眼泪,没有抬头,更没动身……

从此她没有了自己的名字——小德子,山东人也成了天津人,成了李家的福子……

福子明白自己是卖给李家的人,命运在人家手心里攥着。她影影绰绰觉得白玉霜的道儿兴许就是自己的道儿,或者还有什么别的道,她想不出来,她还太小。但是有一条她从一进李家门就懂了,那就是李卞氏是主宰这家人命运的“大拿”,惹谁都不能惹她,她掌管着自己的生与死。P16-19

序言

评剧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它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白派是评剧艺术中一枝独秀的流派,以其幽咽婉转、细腻传神的演唱赢得了广大的观众。

小白玉霜是评剧白派艺术的继承人,她不仅忠实地继承了白玉霜创立的白派艺术,并有所发展,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形成了新白派。小白玉霜的表演风格朴实凝重,平易自然,不尚雕琢,不追求华丽,却在质朴中见深邃,平淡中寓变化。如果不是具有广博的修养和深厚的功力,是很难达到艺术创造中这种上乘境界的。

小白玉霜的唱工一如她的表演。她继承了白派唱腔平实浑厚、幽咽婉转的特点,同时又根据自身条件和舞台实践经验,对白派唱腔予以丰富和提高。小白玉霜的嗓音天赋并不是太好,但她会用。她能切合不同人物在不同规定情境下的具体要求,寓情于声,不卖弄,不故意耍花腔,只凭借感情的流淌自然而然地唱出来,表达感情细致人微。她的演唱明白晓畅,浑然天成,如入高山幽谷,俄见淙淙溪水蜿蜒流过,于自然熨贴、了无痕迹的变幻中蕴涵着一种美的极致。

小白玉霜的唱腔和表演风格是统一的。她那声情隽永、耐人寻味的美妙歌声,她那恬淡蕴藉、大家风范的动人表演,给观众印象至深。以至在她逝世三十多年之后,一些无缘亲眼见过她演戏的年轻后进,也在迷恋她的艺术,孜孜不倦地学习,足见白派艺术魅力之久远。王冠丽就是其中佼佼者,她有实力,肯钻研,假以时日,她一定会获得辉煌的成功。白派艺术后继有人,这是值得欣慰的。

小白玉霜是善良的,真诚的。她为人豁达大度,能无私热情地帮助每一个有求于她的人。她从不在背后说别人的不是,甚至对伤害过她的人也心存宽容。她胸怀坦荡,率真而任性,使她从不设防,以致在她周围的宵小之徒得以售其奸,令她陷入一次次的陷阱。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并不慌张,但却是那样地孤独无助,无力让自己摆脱困境。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甚至可以说是幼稚的人,一个生活中的弱者,在她生前受尽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在她身后,甚至是逝世几十年之后,还被自称是她的“好姐妹”的人在报章上撰文对她进行恶意中伤,这真是令人难以容忍。

但公道自在人心,任何为人民付出过的人,留有芳菲在人间,人们自会永远记得他,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寄托着对他的怀念。

本书是有关小白玉霜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她富于传奇性、戏剧性坎坷人生的实录。作者张慧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饱含深情,以朴素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从苦难的童年到成长为继承、发展评剧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奋斗经过,以及她在这不平凡经历中的心路历程;展现出了一个不甘沉沦,追求进步光明,最终却又在特定历史时期中被无情毁灭的女性形象。这不仅是她(包括白玉霜)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是近代中国社会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争取从女人到人的权利与尊严,在荆棘丛生、步履维坚、苦难行进的一个缩影。读者会从书中认识到人的复杂性和人生的艰难。

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前进,一切苦难和悲剧终将被消除。我们这样企着。

后记

我和曹其敏曾为《戏剧家传论丛书》合著了《小白玉霜传》,于1988年出版。由于愿意多方面宣传这位早逝的、卓越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我又应邀为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中华名伶传奇丛书》撰写了这部《芳菲永驻小白玉霜》。为了有所区别,本书重点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虽仍以艺术生活为主,但对具体剧目的分析和评论就从简或省略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书中有些事件以及人物对话是小白玉霜生前亲口所述,或者是当事人(现多已去世)的翔实介绍,我不忍舍去,更不愿另行杜撰,因此不避一稿两投之嫌,亦收录于本书中。

还有一件值得提及的事情没有写入正文,那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和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选用小白玉霜生前的录音,陆续将她的主要剧目《秦香莲》、《杜十娘》、《闹严府》、《朱痕记》、《桃花庵》、《劝爱宝》和《金沙江畔》等拍摄成音配像制品,予以保存和发行。为小白玉霜配像的是天津的青年演员王冠丽。由于是晚生后辈,没有赶上观摩小白玉霜的表演,艺术上难免稚嫩,有某些不足,但终究还是在无法欣赏小白玉霜“笑貌”之时,使人聆听到小白玉霜的“音容”,既为评剧艺术宝库积累了珍贵资料,又通过它们使评剧白派艺术得以传播开去,为评剧史充实了华彩篇章;另一方面也是对逝者本人和广大怀念小白玉霜的人群的极大慰藉。

此书素材,除与李再雯(小白玉霜)十八年的交往中陆续积累之外,诸多师友如马少波、席宝昆、季义芬、花小仙、李福安、郭丽娟、曹世成等给了我很大帮助。特别是曹其敏,书中引用的20世纪30年代的报刊资料,均由她代为收集。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此书是难以问世的,特在这里向这些“书后作者”致以衷心感谢。

张慧

2000年9月2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芳菲永驻小白玉霜/中华名伶传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3025963
开本 32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2-10-01
首版时间 2002-10-01
印刷时间 200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1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4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