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前汉/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内容
编辑推荐

当前唯一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

一部受到毛泽东、顾颉刚、二月河等人推崇的历史读物,前后印刷多达数百万册。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的传世之作,11位名校博士的精心翻译,造就当前唯一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作序推荐。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也曾致电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两部。”足见本系列书具有极强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珍藏价值、馈赠价值。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

目录

巨商吕不韦

千秋万代始皇帝

巡游求仙逸事

张良拜师

阿房宫

焚书坑儒

秦始皇去世

兄弟相残

大泽乡起义

陈胜称王

真命天子降世

刘邦发迹

李良入宫弑主

众叛亲离的陈胜

李斯与赵高

项羽怒斩宋义

破釜沉舟

指鹿为马

秦朝灭亡

鸿门宴

胯下之辱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陈平投奔汉王

逃亡

背水一战

随何传命招英布

范增毙命

小儿大义救百姓

郦生贪功遇难

刘、项修和

十面埋伏

汉王称帝

韩信被擒

封侯定制

白登山之围

假公主和亲

周昌力保储君

吕后毒计害功臣

汉高祖荣归故里

天子驾崩

“人彘”

单于戏太后

惠帝成婚

阴盛阳衰

吕、刘之争

诛灭吕氏

文帝怀柔平蛮夷

贤臣张释之

淮南王刘长

缇萦救父

朝堂掀起迷信之风

大将周亚夫

吴王刘濞叛乱

袁盎出谋斩御史

七国战乱平息

金屋藏娇

梁王害朝臣

少年汉武帝

歌女卫子夫

因祸得福的卫氏一族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朱买臣求官

灌夫下狱

夜郎自大

老妻少夫

飞将军李广

平步青云的卫青

刘安造反

张骞出使西域

李广自刎

公报私仇

平定南越

封禅求仙

东征西讨

苏武牧羊

太子兵败被杀

汉武帝之死

六龄小皇后

内忧外患

短命皇帝

狱中长大的天子

显贵无比的霍氏一族

灭门

名臣贤吏

边地战事再起

匈奴内乱

旷古奇女冯夫人

宦官专权

冯婕妤以身挡猛兽

昭君出塞

外戚专权

一心为民的王尊

汉宫飞燕

成帝绝后之谜

赵合德之死

冯昭仪含冤自尽

争宠后宫的美男

是非颠倒

王莽只手遮天

前汉灭亡

试读章节

巨商吕不韦

“皇帝”二字,并不是功德造就,实在是腥血铸成。

自从赢政称帝以来,君权专制,君主对待百姓就好像牛马一般。生杀予夺,为所欲为。以为这样百姓就会服帖,从此皇帝的位子便可以子孙万代地传下去。谁知专权未成,却惹得天怒人怨。赢政刚一死,宫廷里面就闹得一塌糊涂。于是楚、汉逐鹿,刘、项争雄。项羽虽然力大无比,但是有勇无谋,最终被刘邦除掉。刘邦为人豁达大度,而且入关约法,废除各种苛捐杂税,所以深得百姓拥戴,扫秦灭项,只用了五年时间。

汉朝的制度,多半沿袭秦制,并没有进行一番大的改革。所立的法典,仍旧是厉行专制,尊君抑民。依此来看,秦、汉两代大致相同,不过汉代严酷的刑法,算是比暴秦轻了一些。。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险些步亡秦的后尘。经过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才使汉代元气大增。传至汉武帝,他与先祖的恭俭全然不同,简直是好大喜功,和秦始皇不相上下:秦始皇好征伐,汉武帝也好征伐;秦始皇好巡游,汉武帝也好巡游;秦始皇好兴土木,汉武帝也好兴土木;秦始皇好神仙,汉武帝也好神仙;秦始皇好财色,汉武帝也好财色。因此,后人常把秦始皇与汉武帝并称,认为他们征战四方,开拓了国家边疆,也算是两朝雄主。实际上,秦朝的灭亡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汉朝的灭亡也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文、景二帝四十多年的积蓄,被汉武帝挥霍一空,从此以后,汉代国库空虚,人民生活困顿。昭、宣二朝励精图治,勉强维持了过去。传到元、成时代,外戚乘隙而入,把持大权。平帝昏庸无能,终使得王莽有机可乘,夺去了汉室江山。

秦朝的第一个皇帝赢政,身世迷离,传闻颇多。相传孝文王有个儿子名叫异人,在赵国做人质。商人吕不韦路过赵都邯郸,见了异人,与之结交。异人作为人质居住在赵国,举目无亲,不免抑郁寡欢。此时意外碰着了良友,自然相谈甚欢,于是把羁旅苦衷和平生愿望一一倾吐。

原来,异人到赵国做人质时,昭襄王还在位,孝文王柱当时还是太子。昭襄王有个宠妃叫华阳夫人,一直没有生下男孩。异人乃是夏姬所生,有兄弟二十多人。吕不韦替他想出一条妙计,让他取悦华阳夫人,作为华阳夫人的嫡嗣,将来方可继承王位。吕不韦又自愿拿出千金赠与异人作为活动经费。异人自然感激万分,于是与吕不韦订下密约:如果计谋得逞,他们二人共享江山。几经周折,异人于终被立为嗣子,从此异人与吕不韦的交情更深了。

吕不韦心怀鬼胎,到处访觅美人儿,凑巧赵都有一歌姬,生得楚楚动人,于是他不惜重金,纳为小妾。交欢数次,居然种下了一点灵犀。吕不韦预先窥测,料是男胎,便去邀请异人,设宴款待。酒到半酣,赵姬盛装出来,从旁劝酒。异人不瞧还好,一瞧那花容月貌,便如痴如醉,魂不守舍。偏那赵姬转动一双秋波与他对视,想必是吕不韦已经授意,惹得异人心痒难熬,蠢蠢欲动。吕不韦在席间假装睡觉,鼾声渐起。

异人色胆包天,赵姬若嗔若喜,半推半就。正要做出不堪的勾当,猛听到座上“啪”的一声,接下来便听到吕不韦的呵斥声:“你竟敢调戏我的姬人?”异人慌忙回头,见吕不韦已站在座前,面有怒容。异人顿时吓得魂飞天外,只好在吕不韦面前做了矮人,长跪求饶。吕不韦冷笑道:“我与你交好多年。你不应这般戏弄我。如果你喜欢我的姬人,可以直言相告,何必鬼鬼祟祟,做出这样的事呢?”异人听了,转惊为喜,忙向吕不韦叩头道:“蒙你恩惠,感激不尽,此后若得富贵,誓必图报。”吕不韦答道:“交友贵在有始有终,我便将此姬赠给你,但有两个条件必须依我。”异人说道:“除死以外,无所不从。”吕不韦说:“一是须纳此姬为正室;二是此姬如果生子,应立为嫡嗣。”异人满口答应。这时赵姬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又过八个月,到了分娩的时候,偏偏这个异种安然不动。延迟了两个月,赵姬才生下一个男孩。

说也奇怪。那天刚巧是正月初一,异人就给他取名为政,暂且姓赵。异人总以为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一定是自己的骨肉,哪能猜得出是吕氏种下的暗胎。

三年之后,秦、赵失和,邯郸被围。赵国本想将异人杀害,多亏吕不韦贿赂守吏,才将异人救出。吕不韦帮助异人逃脱后,又将他的妻儿一起送到咸阳,让他们一家团聚。异人回国后,马上取悦华阳夫人,得知她是楚女,自己还特地穿上楚服。华阳夫人果然被异人打动,认异人做了儿子,并给他改名为楚。从此,楚唯唯听命,格外殷勤,就是赵姬母子见了华阳夫人也是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怠慢。没过多久,昭襄王病逝,孝文王即位,立楚为太子。哪知三天之后孝文王也去世了。太子楚堂堂正正地继承大统,成为秦王。

秦王楚当即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立赵姬为王后,儿子政为嗣子,晋封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封给他河南洛阳十万户。一场大交易,就此成功。

转眼又是四年,秦王楚春秋正盛,坐享荣华,一心要与那正宫王后白头偕老,海枯石烂。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不到两天秦王楚便病人膏肓,呜呼哀哉了,享年三十六岁。儿子政刚满十三岁便继承大位,追谥父王楚为庄襄王,尊母亲为太后,名义上是以子承父,实际上则是以吕易赢。

政因年龄太小,不能亲政,国事全都委任于吕不韦,并称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大权在握,常常出入宫廷,与秦王母子叙谈。庄襄太后本来就是个送旧迎新的歌女,如今未满三十便做了寡妇,怎么耐得住深宫寂寂,孤帐沉沉?空守了几个月,终于忍耐不住,与吕不韦再续前欢,演起那颠鸾倒凤的老戏文。宫娥彩女都是太后的心腹,个个守口如瓶。秦王政终究年少,识不破个中情景,所以庄襄太后和吕不韦暗地往来,俨然一对伉俪。

一年年过去了,秦王政已经长大,吕不韦也日渐衰老。可是庄襄太后淫兴未衰,时常宣召吕不韦入宫同梦。吕不韦不免愁烦:一是怕精力不支:二是怕被少主瞧破机关。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准备向庄襄太后推荐一个人代替自己。凑巧有个叫■■的浪子,阳道壮伟,吕不韦听说后,立即将他召为舍人,并向庄襄太后极力推荐。太后暗自欣喜,想亲自一试。吕不韦一面令人诬告■■有罪,应置以宫刑;一面贿赂刑吏,让■■做了个假阉人,入宫服侍庄襄太后。庄襄太后如获至宝,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居然有了身孕。当时恰逢夏太后病逝,缪毒于是和庄襄太后密商,买通卜卦的人,谎称宫中对太后不利,应该迁居避祸。秦王政不知有诈。就请母后迁往雍宫。缪毒自然跟从前往,并被封为长信侯,不久以后加封为太原郡国。

千秋万代始皇帝

■■被封为长信侯,权威日盛。他私下与庄襄太后密谋,等秦王政死后,让他们的私生子继承王位。一日,■■与其他大臣饮酒,喝得酩酊大醉,忘形之下竟口出狂言,自称是秦王政的义父。当时,秦王政已在位九年,血气方刚,听到这种丑事,愤怒异常,立即密令手下调查。真相大白后,秦王命人前去抓捕缪毒。缪毒得知这个消息,不甘坐以待毙,便假造御玺,调兵遣将,抗拒官军。经过一番打斗,缪毒身边的数百个亲信支撑不住,相继逃跑,■■也逃窜而去。

秦王政下令悬赏缉拿缪毒,最终捉住了这个淫贼。秦刑本来就很严酷,再加上缪寡犯了重罪,当然要处以极刑,并诛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廖■与庄襄太后的两个私生子无一幸免,庄襄太后也被赶到嫂阳宫,失去了自由,真可谓乐极生悲。吕不韦引缪毒人宫,本应受到牵连,但是秦王政念在他侍奉先王有功的分上,功罪相抵,只把吕不韦贬到河南。

大臣们议论纷纷,说秦王背母忘恩,不免有些过分。有几个官吏甚至上疏直谏。请秦王迎回庄襄太后。秦王政本来就是个刻薄少恩的人,一看谏书,怒上加怒,索性杀掉了那几个敢于直谏的官吏,以此警示朝堂。还有几个不怕死的,又去上疏,终落得身首异处。其余大臣从此不敢再言,唯独一个叫茅焦的大臣毫不畏缩,直谏秦王:“陛下车裂义父,幽禁母后,杀死弟弟,残戮谏士,比夏桀、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这些事传扬出去,天下人心离散,秦国必定灭亡,陛下的王位就岌岌可危了。臣不忍缄默,情愿直谏,视死如归!”说着,便解去外衣,准备自尽,秦王政赶忙下座拦住茅焦,当面谢罪。秦王政得以统一中原,想必就是由此而起。他把茅焦拜为上卿,随同自己前往嫂阳宫迎回母后。

吕不韦在河南住了一年多,山东各国大多派人前去问候。秦王政为防他变乱,命他率领家属迁至蜀中,不能再逗留在河南。吕不韦本想上疏申辩,但想起从前种种情事,未免过于暧昧,不便明言。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将来不会有好结果,不如就此了断。主意打定后,便服毒自杀了。庄襄太后在悲哀中过了七八年,与华阳太后相继病亡。秦王政总算举哀成服,发丧引柩,把庄襄太后与庄襄王合葬。

秦王政独揽大权,雷厉风行。当时东部各国均已衰落,秦国于是陆续出兵,鲸吞蚕食,荡平六国,一统中原。此时的秦王踌躇满志,想干出一番空前绝后的大事业。他首先下令群臣商议帝号。让群臣尊称自己为皇帝,并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称自己为始皇,意在首定天下,使江山能够千秋不灭,子孙万代地流传下去。然后命李斯规划疆土,费了许多心力,才划分停当,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秦始皇令行禁止,梦想太平,自以为天下可以从此无事,乐得寻些快乐,安享天年。于是在咸阳北开辟出一块旷地修筑王宫,殿宇、楼阁、台榭,环环相连,层接不穷。落成以后,将六国的妃嫔安置在里面。宫中无一处没有美人,无一室没有音乐。那些被俘的娇娃,哪里还记得什么亡国之辱,只知道殷勤伺候始皇,希望能讨得他的欢心。一遇召幸,好似登仙一般,巴不得亲承雨露,仰沐皇恩。

仅过了一年,始皇就嫌宫宇狭小,便在渭南添造宫室,叫做信宫,后又改名为“极庙”。从极庙通到骊山,又造了一座极大的殿屋。叫做甘泉前殿。始皇修筑这么多宫殿,也算是穷奢极欲,快乐无比了。偏偏他是个好动不好静的人,天天在宫中游宴,久了就觉得味同嚼蜡,没什么兴趣。于是又想出一法,令天下遍筑驰道,准备御驾巡游。P1-5

序言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蔡东藩一生穷愁潦倒,他的经历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历,他对于历史的描述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他不是一个鲁迅式的启蒙者,但他无疑具有一种另类的现代性,一种与五四新文学不同的表达策略。蔡东藩并不高调激越,他的现代性不是启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启你蒙”,而是讲述历史,延续传统。他的作品具有现代的想象力,表现了现代市民文化的价值观。

在《清史通俗演义》结尾,蔡东藩对于自己做了一番评价,足以表现一个落寞文人的自信:“录一代之兴亡,作后人之借鉴,是固可与列代史策,并传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这部著作,足以与司马迁以来的史学名著“并传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中这样阐释中国文明的命运:“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今天,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和不断更新的魅力正在焕发光芒,冯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的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时机,蔡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新译,就更显其价值。我们期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并从历史中得到启示,走向更好的未来。

让我们和读者一起进入这个丰富的世界。

是为序。

张颐武

2007年12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前汉/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民国)蔡东藩
译者 丰君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7757
开本 16开
页数 4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4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