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风/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张庆国著的《如风/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中所包含的小说:意外、错字案、如风、如鬼及如戏均已发表。《如风》的这几部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家张庆国小说写作的纯熟,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并把这种观察与思考,完美体现在小说叙事的表述中所做出的努力。

内容推荐

由张庆国著的《如风/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中的五部小说,先后发表于北京的《十月》《中国作家》,南京的《钟山》武汉的《芳草》等中国较有影响的文学杂志。其中《如风》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五家中国著名选刊全部转载,创造了中国小说转载的“大满贯”奇迹,北京《文艺报》、上海《文学报》均对《如风》有所评介,《如风》同时在“2011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上榜,入选了三家出版社的年度中国小说精品本。另一部小说《如鬼》被南京的《钟山》杂志头条重点推出后,《小说月报》转载,陕西的《小说评论》杂志和北师大的“网上刊评”中,均对《如鬼》有重要的赞许。本书的五部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家张庆国小说写作的纯熟,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并把这种观察与思考,完美体现在小说叙事的表述中所做出的努力。

目录

意外

错字案

如风

如鬼

如戏

误读与错写

编后

试读章节

意外

乡村教师土豆是一个可爱的青年,他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要做马尾村小学的校长,这个理想快要实现了。现任校长疙瘩五十八岁,再过两年,疙瘩就要退休,就算疙瘩不退休,土豆的水平也远远超过了他。马尾村小学自从八年前有了年轻教师土豆,声名鹊起,惊动了四乡八村,土豆教过的学生考进乡中学,成绩大多保持在前五名。马尾村一带的乡下人现在有了几个钱,也舍得花钱培养娃娃读书了,附近村子的乡亲争先恐后地送娃娃到马尾村小学,马尾村小学的规模八年来扩大了三倍,学生由八十人变成了约三百人,教师由两人变成了九人。乡政府对马尾村小学很重视,拨款随之增加,教师待遇提高很快,马尾村小学的教师可以领到每月八百块钱的工资了。相比八年前的两百块钱,八百块钱实在太多,可以买便宜的西装和皮鞋、买媳妇的裙子和毛衣、买娃娃的新书包、买猪崽鸡苗和化肥,过生动丰富的日子。马尾村小学的教师为此志得意满,神气活现,出门在外,眼睛总是翻到天上,年轻有为的教师土豆,也被提拔为学校教务主任,很快就要做校长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土豆的校长之梦,在春天到来之际,被意外事件粉碎了。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人心思动,一个名叫板凳的陌生男人沿路踏着柔滑轻薄的白霜,走进了马尾村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板凳原来在三公里外的马脖子村教书,上面有关系,看到马尾村小学待遇高,就调了过来。这种事不奇怪,奇怪的是板凳到马尾村小学教书两个月,就被上面提拔为副校长,土豆大为震惊。马尾村小学从来没有副校长,校长以外,教务主任土豆说了算,现在板凳做副校长,土豆前途无望了,对于才华横溢的教师土豆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人生打击是一回事,教书育人是另一回事,土豆心情不好,工作仍然很认真,没有甩摊子。在土豆的心里,教书不只是工作,还是人生的快乐。

土豆只有二十六岁,官瘾不大,只是不服气,他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教师,做校长顺理成章。马尾村现有的全部教师中,土豆水平最高,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如果板凳教书的本事超过了土豆,土豆会心悦诚服,事实并非如此。板凳调进马尾村小学以后,土豆作为教务主任,暗中考察过他的教学能力,土豆躲在教室窗外的土墙边,观察和记录过板凳上课的情况,三次观察的结果,令土豆万分失望。土豆发现板凳一共讲错了八道数学题,读错了二十六个生词,课堂纪律也很差,学生打打闹闹,男生跳起来,公开揪女生的头发,板凳竟然视而不见。土豆很生气,又不便发作,只能在本子里记下板凳的错误,寻找机会教育他,哪知道土豆没有动手,板凳就被提拔了,做了马尾村小学的副校长。  土豆是县师范毕业生,出生在距离马尾村四十公里的另一个村子。八年前,土豆从学校毕业,服从安排,到马尾村小学做了教师,他与县师范同学的最大区别,就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梦想做一个伟大的乡村教师。这种立志教书育人的青年现在不是没有,却为数不多,土豆的志向值得赞赏。他上课讲究方法,下课坚持说普通话,还说服校长,修建了马尾村的第一块篮球场,组织了马尾村小学的第一支篮球队,又学会了吉他弹唱,成立了马尾村小学的学生演出队。他背着篮球挎着吉他,带着马尾村小学的学生远走四方,到乡上参加过篮球比赛,到县城出席过文艺汇演,领回了一堆奖状和奖品。奖状是几张纸,张贴在学校简陋的办公室里,奖品是黄色的塑料小喇叭和白球鞋。奖品分发给学生,学生很高兴,学生们的姐姐也高兴。土豆在马尾村小学做教师的几年里,村里好几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为他争风吃醋,三天两头借故到学校看弟妹,缠住土豆说话,向他展露不加掩饰的热情目光。土豆不是傻瓜,能够读懂姑娘目光里的含义,却知道那份好意不能接受,他早就心有所属了,在四十公里之外的故乡,土豆有一个女朋友,有了女朋友,土豆就专心做教师,直奔光芒四射的理想王国,不再有别的杂念了。

土豆不想其他,有人却会想他,这个人像一只在空气里飞行的细小蚊虫,很难被人觉察。土豆完全不知道,早在六年前的某日,一个十二岁女生的心弦,就被他的吉他弹唱撩拨得如醉如痴,那个女生名叫树叶,是马尾村小学的五年级学生。那时土豆到马尾村小学做教师刚满两年,为了迅速提高吉他弹唱水平,每天下午放学后,土豆就抱着吉他,旁若无人地坐在夕阳下的操场边苦练,操场的另一侧,五年级女生树叶躲在教室光线暗淡的阴影里,隔着嘎嘎叽叽摇晃的窗户,扬着稚嫩的小脸,长时间偷看坐在金黄色夕阳下弹吉他的男教师土豆,土豆一无所知。一个五年级女生是无人理会的,一片树叶被人忽视,也在情理之中,没有人愿意理解树叶的心情。

现在,叶芽撑开了巴掌,六年时光被风吹走,弹吉他的年轻教师土豆,变成马尾村小学领导,树叶也长成了马尾村风姿绰约的十八岁大姑娘。

P1-3

序言

鲁院何以成为“作家的摇篮,文学的殿堂”?

(代序)

白描

鲁院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作为鲁院一名工作人员,我曾经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学员们“来了,去了;去了,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拨又一拨。时光像沙漏一样,我的年华在他们身上流淌而去。我思索过如此存在的意义,有时也发出质疑。但最终明白,我属于他们。他们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命体验,拓展了我的价值疆域。我把心交给他们,愿意把灵魂敞露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呼吸牵动着我的心率,他们对你寄予期望,你同时也把期望寄予他们。他们会让你感到惊喜、骄傲,当然你也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样想后,即刻释然,不再为个人计划中的某些事情在他们身上延宕或者放弃懊丧。而一切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我的人生行囊里,装进了他们的礼物,是从别处不可能得到的礼物,那就是师生的感情。每当他们即将离去,每当与离去的他们重逢的时候,来自于他们的那份滚烫的对母校和老师的感念之情,让这个世界都变得温暖了。”“我知道我不属于他们。他们属于蓝天,属于大海,他们将驰骋于无边的草原和广袤的山川大地,他们属于未来。我呢,仍将像枚陀螺一样,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兜圈子。还有生命的规律,大路在他们面前一直延伸,看不到尽头,因为他们年轻;而我,已经看清了前面的景观,因为我不再年轻。我只能陪伴他们同行一段,而后,路就由他们自己走了。但是,我仍要为他们祝福,我的祝福直达永远。”

这里写的是我的真实感情,也是我对自己的交代。

我们是以个体的身份定位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学员眼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官名,那就是“鲁院”。我们出现在学员面前,代表的是鲁院的形象,同时,我们还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联系着学员与党和政府。鲁院工作无小事,高研班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培训班的工作都无小事,从教学,到管理,到服务,从院长、老师,到做饭的大师傅、打扫房间的服务员,是一个整体结构上的链条,这个链条正常出色运转,学员不光会给我们打高分,还会感恩党和政府,相反,哪个环节出问题,不光会影响到学员对鲁院的看法,进而会影响到对党和政府的看法。我们举办的“80后”作家班、网络作家班、少数民族作家班,都印证了这一点。

每一届高研班,每一个培训班,我们都精心设计安排课程,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但我常常在问这样一个问题,鲁院教学灵魂性的东西是什么?学员们的期待与我们的给予能否统一?我们将把他们送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客观讲,学员们更多想的是得到知识和信息,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这些方面,我们基本上满足了学员的要求,但这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更不是我们教学的灵魂,灵魂性的工作是丰富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夯实作为一个作家的基本建设,这就是人格建设,是为何写、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个工作必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当然,不是生硬地灌输,而要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我们安排的国情与时政课程,请有关领导和各方面专家来校讲授,不是高台教化,而是客观介绍情况,交流认识和看法,学员们很容易接受,他们过去习惯站在本地区、本民族立场,站在个人立场看待问题,现在却能站在全局,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来理解我们的国情、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的大文化课和文学课,通过对文化视野的拓展,对文学艺术普遍性规律和主流经典作品意义的分析介绍,让学员们自然建立价值评判标准,自觉走向主流文化、主流文学。要引导学员走正经路,做正派人,写正道作品;面对文学事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境界、最好还有大手笔;起码要建立起四个基本意识:大众意识、祖国意识、使命意识、经典意识。——这是我们应该给予学员的最主要的东西。如果只传递给学员知识和信息,只教会他们技巧和方法,那只能培养出写手,而培养不出伟大的作家。

鲁院历史上出现三个辉煌时期: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20世纪80年代、21世纪高研班,也就是现在。2()()7年底,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拍摄“鲁七”片子时,很多人认为鲁院的辉煌已经到了顶点,觉得高研班往下非常难办了,可是一直到今天,这种非常好的势头还在延续着。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再创辉煌。“传承、创造、担当、超越”,鲁院的校训,应该是激励我们每位学员不断前行的动力,也应该成为不断激励鲁院每位工作人员不断前行的动力。

欣闻以鲁二期为重点出版鲁院“恰同学芳华”丛书,这是件好事,这套丛书除集结了鲁二期学员的作品外,也涵盖了一些其他班级学员,可一窥概貌。这个班的学员们大多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学员们也都比较成熟,许多学员今天已走上了各省市文联作协系统的领导岗位,创作上的成就也颇丰。在他们班进院十周年、鲁院二十期之际,出版这套丛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将曾总结鲁院工作的文章,摘要修改,代为序。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后记

不知不觉,从鲁院结业,已经十年,回首往事,这十年间,又有众多的学弟学妹从这里辗转走了出去。经常会在不同场合见到这些孜孜以求的学子们,大家挚手道来,杯盏交错、文脉暗通,倍感亲切。我们这班常被人们谑称为“黄埔二期”。这二期冠以高编班,大多男女都是从事主编和编辑工作的。通常来说,是为他人作嫁衣。众多的青年才俊。文坛新星几乎都是从这些人的慧眼中跃上文坛的。然而这些玉尺量才的人物中也不乏吟风弄月、硬语盘空、出将入相,怀有不羁之才的各路神仙。今天,这些慧业文人大多已执掌了各地的文坛大印,并在创作上春华秋买,多有斩获。回望朝花夕拾,少长成集、剑胆琴心、风骨峭峻、仁义君子、不栉进士都花开花落,触景伤情,喟然长叹。

今天的鲁院已迁至富丽堂皇的文学馆院内,经常会与巴金、茅盾及郭老曹老等作家的塑像耳鬓厮磨,熏染贯通文气。在这里,他们听了莫言与库切的演讲,在这里,他们常能近水楼台聆闻到各路艺文大师的教诲。且蓉花开放之际,宿舍窗明几亮、宽敞舒适。这里已成酝酿发酵李白斗酒十千,李清照品竹弹丝之地。

而我们那时,则蛰居在南八里庄城乡结合处一隅,在方寸之地的校园内,探星望月,穷源溯流,河海不择细泉。这里,我们听了音乐、我们习了军事、我们走进了现代派的美术空间。我们看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电影与话剧。我们吹过牛,喝过酒,吃了一串又一串的羊肉串,周围的湘菜馆、老五饺子馆及远一点的骨头庄和涮肉坊都让我们扫荡遍了。我们柔情四溢,我们苦辣酸甜交织于胸。

相对于鲁十二期少数民族班在国庆大典时登上天安门观礼的荣幸,我们则赶上了非典,囚禁于院墙之内,困而学之。至今,那戴着口罩的合影仍让我们记忆犹新。由此,我们成了鲁院最长一期的培训班,前后整整待了一年。这一年中山高水长,流水落花,皆成遗音袅袅。

当非典过后,四方散仙再次聚拢而来,迎堂开课,有些人事已非,物转星移,人去人来,流年似水。

出了这寸地尺天的校园,我们各奔东西,各创新业,各执春秋,蚕头燕尾、笔花四溅。常闻君住长江头,画龙点睛入,又探花落长江尾,纸落云烟出。也有几多知己在对景挂画中小聚畅想。其间却不知不觉中得知张新芝老大姐已患骨癌溘然离去,让人怅然。张新芝仅是《诗刊》一普通的行政工作人员,患病退休后仅三月就故去了。生前记得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她硬掏出500块钱要请大家客,虽未领受,但这份情让人难忘。

这套丛书适值我们鲁二期十周年纪念日编出,其尺长寸短、含英咀华,也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编时,人事代谢红孩、曹雷帮助联系,刘俊帮助组稿并倾心旁求俊彦。也衔各路学友贤集奉文;在此特感谢白描院长为丛书作序并题字;最后要特别感谢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和敦煌文艺出版社鼎力相助,促成此套丛书出版。在以鲁二期学员为重点的龙章风姿外,也吸呐了其他班期学员的金石之声,甚至还包括老鲁院的学员王成林的佳作,有些未能单独结集的同学,已单篇收在另集《恰同学芳华》中。令我们颇感自豪的是莫言、王安忆、刘恒、余华、迟子建、刘震云、陈世旭、毕淑敏、严歌苓、虹影、王刚等也都在鲁迅文学院深造过。我们是这些前辈的延续,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足印。

王童

写于癸巳年已未月戊寅日子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风/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庆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6426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2014008519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