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第一个将中国文化典籍“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介绍到欧洲;他在中国生活28年,操汉语、习汉字、着儒装,以求融入中国社会;他在中国刊印了十几种中文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交友论》表达了将东方和西方、中华文化与文艺复兴的西欧文化、悠久辉煌的中国文明与欧洲世界连接起来的美好心愿。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撰写了《中国札记》,被西方人公推为认识中国的基本著作。
图书 | 跟随利玛窦到中国 |
内容 | 编辑推荐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第一个将中国文化典籍“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介绍到欧洲;他在中国生活28年,操汉语、习汉字、着儒装,以求融入中国社会;他在中国刊印了十几种中文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交友论》表达了将东方和西方、中华文化与文艺复兴的西欧文化、悠久辉煌的中国文明与欧洲世界连接起来的美好心愿。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撰写了《中国札记》,被西方人公推为认识中国的基本著作。 目录 绪论 中西文化交流新一页 跨越欧亚大陆的对望 寻找“契丹”的远航 西儒利玛窦 康乾盛世西洋风 皇宫中的洋教士 万历皇帝的门客:利玛窦 顺治皇帝的“玛法”:汤若望 康熙皇帝的近臣:南怀仁 大清的洋外交官 明清之际的中国文人与传教士 利玛窦与《交友论》 因求异而交往 因信仰而交往 西方天文历算传入中国 历法改革与天文学的传入 制造测天仪器 西方数学在中国 从《山海舆地全图》到《中国新图》 利玛窦与《山海舆地全图》 《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内府舆图》 中国地图的西传 穷理学:西洋学问之总汇 西方物理学与机械学的传入 “红衣大炮”与明清历史的变革 西洋自鸣钟与中国近代钟表制造业 西方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西乐萦绕紫禁城 中国皇帝与西洋画 中国早期的西式建筑 西方社会思想及文学的传入 传教士笔下的西方社会 西方寓言文学的译介 西方哲学、宗教在中国 中国儒生眼中的基督教思想 明清之际基督教的发展与“礼仪之争” 基督教在华发展历程 “礼仪之争”及其后果 中国文化的西传 中国典籍的翻译和传播 “礼仪之争”与中国哲学的西传 有关中国历史的报道 欧洲关于中国语言文字的讨论 耶稣会士与中国科技的西传 传教士汉学的兴起 欧洲十八世纪的“中国热” 独具魅力的中国器物 中国式园林建筑 社会文化中的“中国时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跟随利玛窦到中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西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5098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5 |
出版时间 | 2006-09-01 |
首版时间 | 2006-09-01 |
印刷时间 | 200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5 |
宽 | 18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