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了我的文艺女青年
内容
编辑推荐

破誊为“2011年收藏级图书”

  一部直逼人心的光芒之书。

  一首用生命书写的情欲之歌。

  一个足以让人心灵重生的故事。

被媒体和评论人评为“近十年来国内女作家中分量最重的作品”。

汪峰、郑钧、张楚、朴树、姜昕、李洱、林白、黄燎原等知名艺术家鼎力推荐!

该书通过对孤独与爱情的终极追问,对理想病,文艺病,完美主义等各种心理病症加以自我嘲讽,映射出当下剩男剩女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层心理。

内容推荐

  本书打破了以往传统模式的小说书写形式。片断式的阅读,便于读者与作者共同的思考与互动。

本书以箴言,警句的鲜见文体。描写了这个浮躁时代的精神史。

本书被誉为“2011年收藏极图书”。

本书被媒体和评论人评为“近十年来国内所有美女作家中分量最重的作品”。

本书采用“圣经体”形式的书写。

目录

第一章 重生

第二章 哀歌

第三章 朝向无出路世界的逃亡

第四章 走向爱

后记

试读章节

1:1

德国有一句谚语: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

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1:2

这句话犹如绝处逢生,好比被人误解时突然站出一个辩护者。它为我的执著找到了最漂亮的借口。

这种活,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而不是选择,

世间万物奇妙,一切都不需要选择。一旦选择,你就是把存在的自己一分为二。

我曾经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了选择上,选择怎样生,才能让自己更 确定,更自由,更像自己,也选择过怎样死,因为我一度并没有把怎样生的问题处理得更好。

生命是个惊人的谜。即使每个人面对它都显得混沌不清,可是万物都在密谋着将它破解,但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聪明得太迟。

1:3

这魔力如此强烈,令我不得不做了许多蠢事。所以我有一副看上去痛苦的容颜,因为它看上去是真的!

它似乎又不是真的。

痛苦,具有一种空白的性质,回想不起,它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是否有过。一段时间,它销声匿迹。

它没有未来,只有自己,它的过去,启发人们发觉新阶段的痛苦,我曾在快乐许可的范围内尽情悲伤,带着一颗纵情燃烧的心,一副残缺不全的灵魂,日复一日,带着笑容与泪花,迎着朝阳与暮夜,一路踉踉跄跄,单枪匹马,朝着梦中出现过的地方汹涌前进。

那是人生的真相,也是幸福的幻想。我总想着,也许不久后就会抵达乐土,那里有花有树有月光,但实际上,它极有可能还是陷阱,是迷宫。没人知道。

有人终于说出了实话,我看到,会意地笑出声来。他说,有时你以为你抵达了幸福的彼岸,可幸福突然变成一个大耳光,一巴掌把你扇了回来,然而解谜的欲望汹涌不止。

那么,终止一条路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完它。结束一个念头最好的方法,就是实现它。

只有走过去,你才会发现真相,发现我。

1:4

我是谁,史铁生说,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

我。我是这世界的一分子,破解生活的参与者之一。相对于世界,我微小不值一提,相对于我自己,我是我的全部,

我多面,有各种可能性。以一种孤独,纯粹,美好,坚忍的状态,立于世界之中。探头探脑,四处游走,感知世界,品尝苦乐,探索自我。与同类之间相互取暖,而又对彼此的孤独无从慰藉,

这种多面,因为有一个孤独的内核,所以变得无比局限。使得我与另一个自己,进行着一场无休止的圣战。

1:5

我还是—个女人。

身为一个女人,我曾对自己感到深深失望。因为女人生下来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自己,于是分裂,完美,强迫,幻想或者忧郁,各种症状在不同的时刻,交替出现争夺你,掌管你,越是女性特征明显的人,越是多种症状出现的极致。

她们有时好比一个圣母,善良,多情,甜蜜多汁,有时又颓废,忧伤,孤独而决绝。就弥合这些分裂来说,女性是不可能超越自己性别的,这是天生的局限。

男人不同。男人生下来就是一个,即便是两个,他们也会整合成一个,弄不好还会把自己活成半个。男人有梦想,却很少有幻想,天生的征服欲望与简便的线性思维,使得他们懂得整合利用所有的男性特征,理性,逻辑,欲望,朝着他们的梦想使劲,归一。

所以说,男人多大程度地打开自己,便会获得多大程度的成功。

而女人则是多大程度地将自己合拢,才可能获得多大程度的成功。

在我丰盛而充满缺陷的生命中,与经过的男人们组成一个凹凸有致的世界,欣赏着他们,探索着他们,爱他们也鄙视着他们,被他们的爱与伤害喂养,在成长中做着自我探索,在探索中渐渐分裂,又在分裂中渐渐沉默,在沉默中渐渐合拢。

1:6

孤独的人,请允许我们拥抱,相互交好,因为我知道,我们都是一样的。你一定也不止活过一次,一定像我一样,经历过短暂而又充满风险的死亡,

这种死亡,不存在任何强迫和被动,是—种主动的,心甘情愿的死亡,

1:7

感谢这些疼痛。

疼痛都是美好的提醒,它让我们远离平庸的伤害,让我们及时整理自己的内心,重新匕路,

痛苦是一种修为,没有体会过疼痛的人,就没有机会体验到整体的生命。那寓示着—个欢欣的开始,

曾经我宁愿死,也不能做到与它们直面相对。直到学会从爱的角度看它们,才发现它们是如此地活泼动人,那么真实,毫无伪饰,无需对谁讨好也不用裹上华丽的妆扮,它们赤裸裸地在那里,对我说,请为我判决。

选择还是放弃。判刑还是释放。

在等待这种宣判的庄严之中,我颓了。痛苦的来源模糊了,而它们所带来的效应却更真实了,使我觉得,每一个人站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候里都是那么重要,又是那么渺小无能为力。

直到我渐渐学会了宽恕自己,才明白一切不需要选择。活着不过是从地狱去往天堂,经过人间而已。重要是要在人间留下记号,证明自己来过,爱过,生活过,只是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对世界和自己都要保持耐心,总会守得云开。

面对痛苦,唯一能做的就是迎着风向前,向前。即使是逆流而上,也要有所归向。不是只有—条溪流才能流进大海。

1:8

感谢上帝赐予我现在,

生活也许给了你许多经验,但生命却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此刻。你此刻感受到什么,你的生命就是什么。

现在不是结果。现在只是现在。

现在是重生的时间。如果你不肯腐朽,愿意燃烧起来,那么不停地拿自己做试验,是使人生完满的唯一方法。

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是你最大的敌人,也是你跌宕命运的起因。

1:9

往前走吧,因为活着,不要再惊慌和哀怨。

永远不要埋怨这世界。这世界宏大宽博,你若不能在它里面开花,找到自己存在的方式,那么—定是你自己出了问题,世界从未变过。世上最难为的事,也不过六个字:接受,处理,放下。

—念放下,万般自在。  只有这样,才可以进入自己内心那道美丽的窄门,我是说,在内心寻找—个更窄的方向,而给它—个更宽的跑道。

当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它们经过我的咀嚼,吸收,变为营养,深深 附着在了我的身体内部,我很高兴,它成了我的。

等待经历的那些,已与过去经历的不可分割,当我眼睁睁看着另一个我带着光芒出生的时候,充满感恩。

感谢孤独,感谢伤害,感谢所有艰难的步伐,一路的悲伤,生命的印记。甚至死亡。

它们带我走向—条新路。

1:10

不是路已走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这个一个非常绝对的试验,一旦你了解,它非常简单,如果不了解,你可能会继续欺骗自己。P8-11

后记

关于纠结。

有时我想,对于一名作家来讲,该对自己诚实还是狡黠。

这本书,我写得无比快意,同时也无比痛苦。因为—开笔,我就过于诚实地住进了小说里,附身女主角之上,成为了其中一分子,我是她,她是我。同时她又不是我,因为更多时候的我一抽身,就必须回到现实,就看到了指向凌晨四点的时钟,我想我该睡觉了。可惜,我却失眠了。于是,也不知是因为纠结而失眠,还是因为失眠而纠结,总之,它们一寸一寸渐渐布满了我。

诚实使得我没日没夜地写。与友聚众写,闭门不出写,逃去海边写,躲进山里写。与此同时,姜听在写她的《长发飞扬的日子》,我们立下誓言说,假如在2010年到来之前我们还没有完成,就抽对方大嘴巴。结果是,我俩都没完成。于是,我俩都对自己仁慈了,谁也没抽谁,我没能及时完成的原因,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件临到了我。初稿完成之时,我似乎果真附身了书中的女主角,患上了抑郁症,苦不堪言。写作一度被搁置。

写作的人患忧郁症,我不是第一个也将不是最后一个,也并不觉得这事说出来多么难堪。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有机会进行生命中全然的崭新体验,应该为此满怀喜悦地学习与消受。

现在的我,非常好,因为我跨越了那个关卡,这将价值连城。(注:如有患忧郁症的读者愿意来信,我十分愿意分享自己崎岖与冒险的个人经验。)

所以,朴树的书荐用到一个词,精神崩溃,不为过,中间我曾发短信给他,试图与之探寻与自己和解的方法,他的回话,于当时的我算有安慰,他说,我也不会,也在承受、学习中。他还说,人就这样吧,多放弃些也许好,收摄心神张弛有度吧。

果然,大家都是一样的,在进行完整的生命体验这场战争中,人人都在成为子弹,穿过或者被穿过。明知梦想与现实之间有着注定的距离,却还要寻求灵魂与肉身的化合统一。

书稿最终修改完毕后,我呆坐原地,长吁胸气,突然就讥笑自己,为何耍写这么一本紧逼人心的书?自讨苦吃,后来有朋友读了说,真是好看,有些字句就像箴言,忍不住就读出声来,也有人说,曲高和寡,谁还有耐心读这些?

这时,别人再说什么都不重要了,因为,在开头的那道选择题上,我最终选择了对自己诚实。

关于爱。

我爱写作。—写,人生就过去了十年。

想,假如没有用来写作,那么这十年会做什么?不懂做生意也不会唱歌。想来想去,大概还是要写字。

写作,是表达爱最有空间感的—种方式。

世间造物,及任何层面,无所不能不用文字来表达的,非常之奇妙,写作者深感奇妙,阅读者更是如此,文字的背后长着眼睛。可以看到甜蜜,看到苦痛,爱情,信仰和自由,甚至光。一切的—切。

文字中藏着一个个生动的小人儿,出演着一幕幕戏剧。有朋友读过书稿后问我,三个男人中,你最爱谁?我回答道:都爱。

即墨是王,浪子,艺术家,易让女人着迷的男人类型。每个女人在不同的阶段,大概都不同程度地迷恋过这类男人。或者上过他门的当,没上过爱情的当的女人,日后的成长也不够坚实茁壮。

庄小京则是城市中最为多见的,沉默,奋进。勇于付出,够多,却不够有趣。对于精神需求丰盈的女人来说,略显寡淡。

相对来说,简一三更讨喜些,他简单,乐观,朴素,懂得享用生命,不是被生命享用掉的愚人。遗憾的是因他太过自由。与之一起,明显缺乏安定感。

世间就是如此,从不存在完美的造物,存在的,都有着不同的疾息。要看透这一点。才可能打破执着的禁锢。

唯我那高高在上的女主角稍显悲惨,她似乎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着不可弥补的缺憾。疑难最多,失去最多,磨难也最多。然而最终,收获自然也最多。因苦难是改造人的最好方式。不经过它,谁也别想从一个人过渡到另—个人。

所以,我爱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我并不想为他们做任何选择。或者说,充满挑剔和疑难之色的命运无法从中选择,只好给他们自由,自由意味着一切,比任何选择都来得好。

未了,当我从文字的眼睛中,看到一身疾患的女主角,轻盈且有力地行在有光的路上,不必回酋过往,去花力气证明什么的时候,我想,这是最好的结局。

它意味着另—个开始。

关于感谢。

感谢阳继波先生对稿子一见钟情。

感谢设计师李晓东先生对本书倾注的心血与耐心。

感谢郑钧为本书取了—个属于它的名字。

感谢为我写书荐的你们,汪峰、郑钧、朴树、张楚、姜昕、黄燎原、李洱、林白,谢谢你们喜欢它。

感谢何汶块、小渴、沫沫和心茧。你们让我理解了朋友的真正含义。

感谢读者在时间久远后,还能持续温暖我。

感谢妈妈。她是天下最无以回报的爱。

感谢上帝。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宽广。

感谢艰难之日。通过它们,我终于学会了爱自己。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所表达的,貌似是一个爱情故事,其实是充满禅意的人生。

作为一个人,从一种生活过渡到另一种生活,从一个人过渡到另一个人,是多么地不易,每个人在这严酷的世界活下来并坚持向上,是多么地不易。因为我们曾经,或者即将,经历着这样那样的不幸。

好在世界没有严酷到底。它宽阔地铺展开,接纳着我们,乐意照顾我们,让我们充满选择和体验,无论纠结,爱,还是感谢。所以最终,生命还是给了我们很大余地,我们没有理由不为此感恩。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亲爱的人们,你们还是要选择一些人,一些事,来让自己感到幸福。

免得—切都太迟。

王晴 2010/11/10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汪峰(著名歌手)

孤独早已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且无奈的特征,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仰依托似乎成了人们的最后彼岸。该书对这个时代以及它的人群和灵魂做了一次深刻地剖析,用最生动的语言,警醒的视野和悲悯的心触动了读者迷惘的性灵。

我和许多在生命中期盼灵魂光明的人应该感谢王晴,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名作家,写出这样一本好书,给我们长久的幸福。

谢谢王晴给2010的我们这么重要而且有意义的作品!

郑钧(著名歌手)

王晴,硕果仅存的文艺女青年人体标本,独立风中数年用颤抖的手拷打自己人生的一份口供。不是小情小调,纯属有病呻吟。可贵的是有对生命本质的反省交代。

张楚(著名歌手)

我没有看见她是怎么写作的,但通过聊天我可以感觉到,她写作出这样一本和她的内在情感相联系的书,我想是对自己未来的一个最好的纪念。

因为最好的写作者就是首先写给自己。这也是女性不同于男性最有趣的地方。

朴树(著名歌手)

03年认识的王晴。彼时,王晴年轻貌美,任职某时尚刊物编辑。后偶尔相聚,得知她已辞职,在家过起读书写作等并不时尚的生活,焦虑,精神崩溃等等。

至今七年。而这当中,我们生活的世界翻天覆地,从庸俗变成彻底庸俗,身边各色人等也纷纷从迷茫苦闷中走出,解放了自我,乃至丧心病狂不知羞耻。

而一个年轻女孩子一掷青春,弃时背世,过着并不舒适的生活,一天一天,从拧巴到愉悦。我想,经历这些,如果仅仅是为搏取一部畅销小说和美女作家的头衔,那该是件多不值得,也不太逻辑的事。

我想她不是这样的。

我猜她心有所得。

姜昕(著名歌手)

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将人卷入一股劲流,读着读着,就看到了光和自由……这是我喜欢的,也是我认为所有懂得沉淀与自省的人们应该追求的。

黄燎原(著名文化评论家)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引曹公句荐王晴新作

李洱(著名作家)

作者打破以往小说传统模式的书写,以新奇的词语以及独创的节奏感,对当下剩男剩女的爱情与人生作深层剖析,映射出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使文字成为一种魔幻的艺术。

林白(著名作家)

以内心的反思与心灵的成长为诉求的爱情故事,因融入了许多人生的见解、哲思以及扎实的生活体验,堪称当代爱情描写的范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了我的文艺女青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8842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3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