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纪大讲堂(科技卷)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讲坛,权威学者,民众话题,框架严密,百家争鸣!

这里是自由的、思想的论坛;这里是思想的盛宴、学术的殿堂;这里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园地;这里没有任何偏见,强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里是大中华文化圈的学者阐释独特思想、展示最新学术成果的传播平台。

让经典学术走进民众视野,我们不愿给学术披上盛装,因此极力避免与那些总是乐于用曲高和寡诠释学术的人遭遇。我们要做的,恰恰是把在暗室尘封的理论搬入广场,放置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之中。学术应该是透明的,像阳光一样,照亮大多数人的生活。

通过此书,读者可以获得国内外最权威的专家学者们的学术成果和新世纪人文、自然科学最新动向资讯,领略到国际一流大师框架严谨、大气磅礴、引人入胜的演讲风采。

内容推荐

《世纪大讲堂》科技卷是凤凰卫视金牌栏目《世纪大讲堂》在已播出的节目中有关科技问题的精华汇萃。全书涉及当今科技界的最新前沿问题如纳米问题、空间科技、基因问题、网络问题等。其中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杨振宁、查尔斯汤斯等名家讲座,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大讲堂》科技卷,聆听大家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科学的真谛。

目录

刘长乐 为意外的成功作序

——写在《世纪大讲堂》结集出书之日

杨振宁 美与物理

何大一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查尔斯·汤斯 激光的故事

李杰信 火星探测和生命起源

萧 佐 空间科技与人类文明

李正孝 我眼中的纳米世界

吴国盛 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

李晓明 网络与生活的互动

王诗宬 从打结谈起

彭朝晖 基因与基因治疗

吴文俊 计算机时代的中国数学

程 曜 飞速裂变的时代中看纳米科技

梁万年 疾病病因研究及其预防

薛达元 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

袁建平 载人航天: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

江晓原 星占学之科学考察

金 力 东亚人群的源流与遗传结构

闻玉梅 病毒与健康

李凌松 干细胞研究及其伦问题

试读章节

我先给大家介绍两个20世纪的大物理学家,第一位叫做狄拉克,他是英国人,他是1902年出生,1984年去世的。我带了一张片子,不过我想大家看不清楚的,这是他在1969年从剑桥大学退休了以后到美国去,我们在Stony Brook(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请他访问,这是当时我的一个喜欢照相的同事给照的,这张相片我觉得照得很好。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很少讲话,而你要听他讲话的话,你觉得他的想法跟一般的人都不一样,关于他的故事非常之多,所以我给大家只讲一两个。

第一个故事,是他有一天在演讲,演讲完了以后有个学生说:“狄拉克教授,我不懂你刚才讲的理论。”于是狄拉克就又解释了一下,解释完了以后,那个学生说:“狄拉克教授,你刚才讲的这个,跟你以前所讲的每一个字都是一样的。”狄拉克说:“这不稀奇,因为这是最好的讲法。”另外一个故事是他在普林斯顿的一个演讲,在他演讲完了以后,校方说:“狄拉克教授可以回答你们的问题。”有的学生就说:“狄拉克教授,你刚才那个方程式(3),是怎么从方程式(2)演化出来的?”狄拉克不讲话,于是介绍他的人等了几分钟,就说: 狄拉克教授,请你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只讲了一句话,他没有问问题。”

狄拉克最重要的工作,是在1928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有一个很简单的方程式,我念这个方程式给大家听: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程式,可是这个方程式有巨大的贡献,它奠定了今天原子、分子结构的基础,它解释了为什么电子有自旋。自旋的意思就是每一个电子都是像陀螺一样转,电子有自旋这个事情不是狄拉克发现的。在那以前几年,已经有人提出来,电子一定有一个自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自旋,刚才我所念出来的这个简单的方程式,当你了解了它的真正的意义以后,你自然而然就知道,电子一定要有一个瞵。而且和这个电子的自旋在一起的是一个磁矩,就是像一个小磁铁。电子有自旋、有磁铁这件事情也不是狄拉克发现的,当时已经知道了,可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有磁矩,而用刚才所念出来这个方程式就很自然地知道有磁矩,而且这个磁矩可以定量地用这个方程式算出来。而且这个磁矩跟电子轨道行动的关系,也是一个本来猜想到了、可是不懂为什么会那样,这个问题也被他的这个方程式所解释了。你想这样简单的一个方程式,把当时困扰大家的三个重要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当然震惊了当时物理学界。

这是一个神来之笔,可是这个神来之笔并不这么简单,就被所有的人都认为是绝对对的,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新的问题叫做负能问题,Negative energy。大家知道,通常“能”都是正的,他这个方程式,你去算了一下以后,会得出来一个非常稀奇的现象,说电子有负能。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懂了他的这个工作的第一步以后,觉得这个东西是妙不可言。可是又觉得这里头有非常奇怪的、不能够了解的、绝对不会对的事情。以后几年,就有人批评狄拉克,说他这个工作,看起来对,是碰巧,其实是不对的。可是狄拉克坚持,到了1931年,他更进一步说“不但这个负能是应该有的,而且有了这个负能以后,就会发现一个新的,重要的现象”,当时还没有看见。就是说任何一个电子,都会一个跟它俱来的叫做反粒子,每一个电子都有一个反粒子。这个反粒子跟这个粒子完全一样,可是它的电荷是相反的,这在当时又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人家说你从来没有看见过任何一个反粒子,你怎么随便就讲有个反粒子呢?可是过了一年以后,加州理工大学有一个年轻的博士生叫做卡尔·安德森,他在第二年,用云雾室照出来了一个轨道,这个轨道是一个正电子,就是狄拉克所讲的电子的反电子,因为它反粒子,因为它是带着正电。这一来的话,大家知道狄拉克的这个方程式不但是对,而且完全是对的。他预言出来了一个从前大家不晓得的一个新的现象。

如果你想一想狄拉克,他这个人话讲得很少,可是他话的内涵有简单的、直接的、原始的逻辑性,懂了他的想法以后,你会拍案叫绝。我想了想,用什么样子的中国的传统的话可以描述看了他的文章后的感觉,我想最好是说“秋水文章不染尘”,因为仙的寸音里婆确实是一点渣滓都没有的,清楚极了。

我曾经想跟我的文史界的朋友介绍一下看了狄拉克的文章后的感受,应该怎样讲呢?最后我发现到了,唐朝的诗人高适,他有一首诗《答侯少府》,上面有这样两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我觉得这两句话用来形容狄拉克的风格是最好的。为什么呢? “性灵出万象”,这个“万象”用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式的影响,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它解释了无数的物理、化学的现象,它是今天的原子、分子结构的最重要的一个方程式。为什么说“风骨超常伦”呢?这我跟大家大概介绍了一下,在1928年到1932年四年之间,狄拉克不顾当时最有名的几个物理学家的反对和冷讥热嘲,这几个最有名的物理学家,包括尼尔斯·玻尔、海森伯、泡利,他们都在嘲笑狄拉克,说狄拉克想人非非,他做的东西是不对的。可是这个狄拉克是坚持的,所以他确实是“风骨超常伦”。“性灵”呢,“性灵”据我所知道,是由明朝公安派的文学批评家“三袁”最早提出来的,其中袁宏道讲他的弟弟袁中道的诗,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几句话拿来形容狄拉克的风格是最恰当不过了。

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20世纪的大物理学象叫做海森伯。我想很多人会以为海森伯比起狄拉克还要略胜一筹。海森伯是德国人,1901年出生,1976年去世,我也带了一个海森伯的相片,这是他24岁的时候还没有做出最重要的工作的时候的相片。今年12月,是他的100周年生日,要在慕尼黑有一个庆祝活动。

他所做的工作是开始了量子力学的第一步。20世纪物理学最最重要的几个发展之一就是量子力学。在20世纪以前,物理里头的数目、数据都是连续的,你说这个东西的家数是A,这个A是一个连续的,不是跳跃的;可是在20世纪的头20年,发现到这个跟原子、分子物理不符合,所以后来就产生出来量子的这个观念。可是量子化这件事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因为要把从牛顿开始建立起来的物理系统整个改观,这个革命性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做到的,所以20世纪头25年有种种的纷扰。在50年代,美国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家叫奥本海默,大家也许晓得,奥本海默非常有名的地方是他在打仗的时候主持了美国的原子弹的制造工作,他是个非常会讲话的人,他50年代在英国的一个演讲里,描述了上个世纪头25年物理学的工作氛围,他说:“那是。一个在实验室里耐心工作的时代,有许多关键性的实验和大胆的决策,有许多错误的尝试和不成熟的假设。那是一个真挚通讯与匆忙会议的时代,有许多激烈的辩论跟无情的批评,里面充满了巧妙的数学性的挡驾方法,对于那些参加者,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从宇宙结构的新认识中,他们得到了激奋,也尝到了恐惧,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不会被完全记录下来,要写这段历史需要有像奥迪帕斯或像克伦威尔那样的笔力,可是由于涉及的知识距离日常生活是如此遥远,实在很难想象有任何诗人或史家能胜任。”

P6-10

序言

为意外的成功作序

——写在《世纪大讲堂》结集出书之日

凤凰卫视公司董事局主席 刘长乐

当我们决定创办《世纪大讲堂》节目时,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我们找不到任何范本。也就是说,把学术直接搬上电视荧屏,尚无任何的成功先例。我们只是觉得,让现实世界了解学术思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们多是尊崇实践大于尊崇理论,而理论指导生活发生的频率实在太少。我们重视的理论,多是对刚刚发生过的实践的仓促总结。而每一位走进过大学校门的人都知道,学院派理论绝不仅于此,它是丰富的,多元的,五彩斑斓的,引人入胜的,甚至它们之间也有着类似戏剧性的激烈冲突。假如我们把它搬上电视,至少是一部分读书人,可以离开书册之累,躺在舒适的床上,透过现代化电子传媒,了解深邃的理论世界。

于是,凤凰卫视同仁经过一番准备,于2001年元月推出《世纪大讲堂》栏目。

起初,我们只是觉得,把学术搬上电视,不管有没有人看,都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由于预见到这样的节目可能会因为没有观众而失去广告商青睐,最终导致节目自生自灭,于是我们创办这个栏目之初,多少带有几分悲壮。但是我们成功了,这使许多同行——包括许多凤凰卫视同仁——大吃一惊。

我们的实际观众群,也大大突破了原先预想的范畴,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海内外学子和那些具有一定知识积淀,而又时刻关注着国家命运的观众。其间,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每个星期六都可以免费享受一次大学教育;正在大学工作或学习的人,可以不经过图书馆的烦琐手续,轻而易举地得知其他教授和其他学术领域的动向和观点;而已经走出大学校门的人,可以旧梦重温,不出家门,便听到久违的恩师或新锐学者对国家和改革的诤言。

由于国际一流大师经常出现在节目中,比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世纪大讲堂》显得大气满城。名校名师风采相继得到公平展示,《世纪大讲堂》也就变得内容磅礴,框架严密,百家争鸣。加上主持人游刃有余的穿插,化淤节于瞬间,使得如此严肃的节目中有了会心的笑和毫不拘谨的交流。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使《世纪大讲堂》出人意料地在一个极不起眼儿的非黄金时间,迅速蹿升为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之一。到此为止,这个得到观众厚爱的节目,已经播出将近六年时间。所以,我们继续推出这部实录书籍,以慰关心我们、鼓励我们、给我们以好的建议的广大电视观众。在这篇简短的序言的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凤凰卫视同仁,说一声“谢谢”。有了大家的关爱,才有了这个电视学术节目出奇制胜的成功。

2007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纪大讲堂(科技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凤凰卫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614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427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2
出版地 辽宁
227
15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