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国学与管理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道德经》整体上都在叙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去顺应这个规律去顺应“道”的发生、发展,对于战略的认识和制定,以及战略的进程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国古代的兵家为什么会引闱《道德经》,作为兵家战略理论的开端,就很容易理解了。那么,企业的竞争关系,如同战场上对立的双方,因此,把老子的。道一引入企业战略来讨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老子的伟大也体现于此。

内容推荐

道家喜欢谈论兵法和战略战术,而儒家却打着“仁义”的旗号去治理国家。事实上,道家和儒家各有妙道,与儒家相比,道家更像一位良医,处在变乱的时代,治病救人。而儒家如同休养生息的农人,春种秋收,在和平的年代着力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

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诸多国内和国外的企业,都被卷入了这一股经济的狂潮之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企业与市场的博弈,企业与新技术的革命无不渗透着“生存竞争”的法则,而法则的意义,几近于老子所说的“道”,“道”也就是规律的总称。

目录

第1章

发现战略

一、战略的本质

——道,可道,非常道/2

二、战略是发展的需要

——美之为美,善之为善/4

三、战略的宏观特性

——道冲/8

四、战略目标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后其身而身先/10

五、战略的包容性

——天之道/13

六、发现战略的规律

——道纪/16

七、坚持战略的长期性

——善建者不拔/19

八、宏观战略的相对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1

九、企业战略的三个原则

——我有三宝,持之保之/24

第2章

战略的制定

一、战略的形成必在创业之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28

二、企业的常态战略

——知其白,守其黑/30

三、企业关系必须符合企业战略

——犹川谷之于江海/34

第3章

战略执行

一、战略的精髓在适应变化

——谷神不死/38

二、争取战略的主动性

一一水利万物而不争/40

三、战略的理解力与执行力

——静之徐清,动之徐生/42

四、了解战略的进程

——知众甫之然/45

五、战略合作以实力为前提

——战胜以丧礼处之/48

六、实现战略上的领先优势

——为道日损/50

七、谨慎对待战略优势

——光而不耀/54

八、保持战略的稳定性

——治大国若烹小鲜/56

九、现代的战略是每一个人的事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58

十、管理者也是战略执行者

——圣人为而不持/61

第4章

战略的哲学

一、战略管理的对立与统一

——大道废,有仁义/66

二、竞争战略的优势在于遥遥领先

——天下莫能与之争/68

三、规律只能被发现不能被改造

——天下神器,不可为不可执/71

四、从战略高度看待竞争

——反者道之动/73

五、发展与保守战略的原则

——清静为天下正/76

六、企业的道德

——道之尊,德之会/78

七、既要藐视对手又要重视对手

——哀者胜之/81

八、领导者的权利

——圣人自知不自见/84

九、能生存才能有发展

——勇于不敢则活/86

十、当人们拥有时才会害怕失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89

十一、关于老子的理想国

——甘其食,安其居/92

第5章

战略与道德

一、人、品质、信誉的战略关系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96

二、节俭是治国安邦之道

——深根固柢,长生久活/98

三、以谦下而获得双赢

——牝常以静胜牡/102

四、战略家应超越个人荣辱

——以身为天下/105

五、一切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

——是谓不争之德/107

六、管理者应以员工的利益为己任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110

七、领导者的责任和义务

——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113

八、用人在于德,成事在于道

——失亦乐得之/115

九、营造企业内部的和谐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117

十、管理者的标准

——为而不争/120

第6章

战略与管理

一、管理者观念行为和战略执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24

二、使战略执行成为自觉的行动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126

三、战略不应被贴在墙上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128

四、柔性管理

——出于无有,入于无间/130

五、战略执行与人心的向背

——以百姓之心为心/134

六、组织机构只在正确的战略下起作用

——不如坐进此道/136

七、实施专业化分工

——非以明民,

将以愚民/139

八、学习型企业与战略的关系

——知不知,上/142

九、战略需要民主管理

——行不离辎重/145

十、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147

第7章

战略与战术

一、战略与战术的差异

——无之以为用/152

二、保持战术上的灵活性

——坚强处下,柔弱处上/155

三、竞争战略的战术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157

四、竞争是一场消耗战

——祸莫大于不知足/161

五、竞争是最后的手段

——不以兵强天下/163

第8章

战略错误

一、战略上的冒进错误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68

二、战略执行的错位

——乱之首/170

三、战略进程要适应发展阶段

——以其生生之后/172

四、好走捷径失去战略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174

五、战略盲目的危险性

——不知常,妄作凶/177

第9章

战略类型

一、“竞合”战略

——往而不害,安平太/182

二、人才战略

——侯王若能守道/184

三、低成本战略

——贵以贱为本/187

四、教育战略

——人之所教,吾亦教之/190

五、发展战略

——见小日明,守柔日强/192

六、创新战略

——不道早亡/195

七、人才战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l97

八、江海战略

——圣人欲上民必先言下之/200

第10章

战略家

一、战略家的修养

——谦逊和无为/204

二、对待战略的态度

——圣人不仁/206

三、战略家的品质

——玄德/208

四、怎样获得战略的远见

——为腹不为目/211

五、战略的先见之明

——治之于未乱/213

六、领导者的战略

——百姓皆谓我自然/216

七、管理者在战略中的定位

——绝圣弃智/218

八、战略家与普通人的差别

——贵食母/220

九、战略家的位置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222

十、成为战略家的秘诀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226

试读章节

“道”从一般人的角度去解释是很容易的,人们无非把“道”解释成道路,更深一点的层次,则解释为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但是,“道”又不是寻常的道,而且有特殊的意义。

企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之路,这个发展之路有自己的特殊性,也有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就形成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这就是企业发展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属于自己特点的地方,企业发展之道各有规律,各有特点,不一而足,这正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意义所在。

企业战略的制定的依据就是企业发展的“道”,如果企业家弄清了自己企业的“道”,企业战略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企业的战略无非是对企业发展的总的规划,现代的企业家们很习惯于用自己的头脑凭空想象企业发展的远景,但是,这种远景是不是符合本企业发展的“道”,就处在茫然的状态。

这是由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个非常丰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各式各样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道”,所以,“道”又是很复杂的,不能用一句两句话来说明,也许对于“道”的探究非得分不同的领域来说明,所以,“道”是可以“名”的,是可以指明的,但不是寻常一般的给个名称概念就行了,对于道的探究者一定要使道的研究完全符合事实规律,否则,概念和规律就会不符,名称和本质也会相差很大,这样“道”也不成其为道,“名”也不成其为名。

企业战略的制定,如同给“道”冠以“名”的过程,如果对企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实际的差距太大,人们最终无法了解什么是企业发展之道,对于什么才是企业发展的最好的战略,大家仍然会懵懵懂懂、混混沌沌,回到那种“无名”的“天地之始”的蒙昧状态。

尽管企业的发展规律如此复杂,企业战略如何难制定,但是,老子并不是认为“道”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所以,他进一步说“道”是“可名”的,人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窥探天地间奥妙的蕴藏,尽管企业之道是“玄之又玄”的,但是却是我们找到真相的最终的门径,就可以认识万物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从而,就能解决企业战略问题。

老子不但让我们认清了战略的本质,以及战略与“道”的关系,同时还略述了观察“道”的方法,那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管理者要以虚静的状态来观察企业发展的规律性,如果管理者头脑发昏,利令智昏,那么是很难看清事物的真相,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企业之道需要冷静观察,从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以个人的欲望出发。

同时,任何企业都不能否定是以赢得利润为目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欲”,正是因为这个目的,才是我们探讨企业规律的动机,所以,企业的目的和发现企业之道的方法,他们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只有发现了“道”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战略,只有制定了合理的战略,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但是,发现“道”的过程,却不能以利欲熏心的思想,而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发展规律的问题,这正是老子所言的“玄之又玄”的地方,也是一个管理者最难于把握的地方,实际上,老子为企业管理者们指出了一个个人修养之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管理者既要爱财,又要是个君子,企业既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又不能不取之有道,这也许就是企业战略和企业管理者,企业发展和赢得最大利润的辩证关系,而这种辩证的关系正是老子思想的精髓。P2-4

序言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的深刻含义。

《道德经》又可以被称为中国“谋略之学”的鼻祖,计谋和战略的设计,是道家的长处,而为儒家所不齿。

许多中国古代的兵家都源自于对《道德经》的理解,兵家是讲究战略的,如果兵家没有战略,那么,军队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军队,指挥者就会成为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军事家,无不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

所以,道家喜欢谈论兵法和战略战术,而儒家却打着“仁义”的旗号去治理国家。事实上,道家和儒家各有妙道,与儒家相比,道家更像一位良医,处在变乱的时代,治病救人。而儒家如同休养生息的农人,春种秋收,在和平的年代着力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

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诸多国内和国外的企业,都被卷入了这一股经济的狂潮之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企业与市场的博弈,企业与新技术的革命无不渗透着“生存竞争”的法则,而法则的意义,几近于老子所说的“道”,“道”也就是规律的总称。

企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之路,这个发展之路有自己的特殊性,也有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就形成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这就是企业发展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属于自己特点的地方,企业发展之道各有规律,各有特点,不一而足,这正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意义所在。

企业战略制定的依据就是企业发展之“道”,如果企业家弄清了自己企业的“道”,企业战略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企业的战略无非是对企业发展的总的规划,现代的企业家们很习惯于用自己的头脑凭空想象企业发展的远景,但是,这种远景是不是符合本企业发展的“道”,就处在茫然的状态。

《道德经》整体上都在叙述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去顺应这个规律去顺应“道”发生、发展,这与战略的认识和制定,以及战略的进程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国古代的兵家引用《道德经》,作为兵家战略理论的开端,就很容易理解了。那么,企业的竞争关系,如同战场上对立的双方,因此,将老子的“道”引入企业战略来讨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老子的伟大也体现于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国学与管理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51036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