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百年中国弘一、星云、一行、净空等20多位最有影响的大德高僧!
大师用亲历故事帮你开解尘世迷失,故事短小隽永,耐人寻味!
从小事和大师学如何得福报,都市修行者的必备读物!
浅显易懂,温情风趣,适合对佛法感兴趣的初学者!
360篇真实的人生故事,于生活点滴处为读者开示生活的幸福之源、化解身心的困惑纠缠、点醒自己未曾认知的力量奇迹。
图书 | 慈悲的力量--现当代高僧德行录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囊括百年中国弘一、星云、一行、净空等20多位最有影响的大德高僧! 大师用亲历故事帮你开解尘世迷失,故事短小隽永,耐人寻味! 从小事和大师学如何得福报,都市修行者的必备读物! 浅显易懂,温情风趣,适合对佛法感兴趣的初学者! 360篇真实的人生故事,于生活点滴处为读者开示生活的幸福之源、化解身心的困惑纠缠、点醒自己未曾认知的力量奇迹。 内容推荐 弘一法师、印光法师、虚云法师、星云法师、净空法师、一行禅师……20多位现当代大德高僧,360篇真实的人生故事,于生活点滴处为读者开示生活的幸福之源、化解身心的困惑纠缠、点醒自己未曾认知的力量奇迹。 目录 弘一法师 慈悲的力量 12粒奎宁丸 李老夫子 出家前最后一事 替老鸭乞命 做艺术先做人 不能走到他前头 爱鼠常留饭 当众痛哭 不受人施 常乐 约法三章 不作特殊 约法五章 可庆幸的事 “刀”下停笔 言行一致 怜虫摇椅 如意自在 高傲与谦卑 留待后来人 梦幻泡影 改过实验谈 戒杀 律己莫律人 开示丰子恺 有容乃大 身教感化 人生无常 念佛不忘救国 以身殉教 一心念佛 佛祖不做梦 磨镜之喻 居士问法 出家之问 无情与多情 二一老人 山野生活 慈悲佛陀 勿忘念佛 临终嘱托 致友遗偈 印光法师 教育儿女最重要 对外示弱,对内自强 不要虚名 我的福气薄 一句佛号一文钱 修德驱蚊 简朴生活 何必苦中求乐 一日不劳,一日不食 积极赈灾 法会约文 拒收《大藏经》 慈悲医师 无德不如无学 学佛先做人 心净则无处不净 出家之难 悟尚未能 先教儿,后训兵 吃素的慈悲 恶乳伤儿之诫 清净布施 通身放下 四不原则 常惭愧僧 有几个真念佛的人 过寿为耻 临灭遗言 虚云法师 五个愿望 水悟 生死不惊 燃指报恩 法师改号 老僧入定 宾川息祸 路遇奇僧 息战 救人因缘 云公护法 雄鸡羽化 不用遗财 招安劫匪 为民请命 收留阿辩 工禅结合 “三剪刀”的故事 洒脱散财 临危救难 天下乌鸦一般黑 梦游兜率宫 戒尘问法 制心一处 太虚法师 自题 兄弟情深 做好本分,便是菩萨 谤僧之辩 婚娶与食肉 示学佛 弱者的呻吟 大小乘之辩 与尼赫鲁总理对话 对学生的要求 积极入世 工作和修行 佛法与心理 鸡和蛋的哲学 谛闲法师 弃医入佛 对联止瘾君子 倓虚法师 不动的轴 谁的道行大 出家人的本分 心诚则灵 学佛心得 何处不是自性 和传教士辩论 佛法、佛教、佛学、学佛的差别 圆瑛法师 普通劳动者 救助孤儿 不用打 最大的志愿 战区救护 身陷牢狱 来果法师 不须偿还 喜塑佛像 化妻归佛 割肉救父 居家修行 效法头陀 从佛遇厄 忍辱精进 斗机锋 能海上师 西藏求法 学会做事 律己赞人 严与不严 关爱老弱 舍身弘法 劝弟子 女儿告贫 大师风范 金刚愤怒 创立清凉道场 总统邀请 显密之辩 广钦法师 伏虎罗汉 感恩猴子 潜修入定 自心贪恋 不是刺激是帮助 修德第一 蜈蚣摔伤了吗 心无外道 如何度众生 超度 去“我相” 清净道场 禅定功夫 心诚则灵 看经 有没有神通 关于日中一食 磨剃头刀 闭关 末法时代 扮戏的考验 事境已过,便须放下 功夫还早咧 夜拣铁钉 修苦行 动中用功 花开见佛 大悲水 执著 宇宙观 处无为法 是你久 无来亦无去 慈航法师 大肚皮的因缘 佛教是保险公司吗 怎样做人 慈航十训 谈孝 谈仁 法师遗训 印顺法师 生死皆因缘 宣化法师 修道因缘 叩头报恩 见贤思齐 南华遇匪 弘法美国 创办万佛城 “派”的故事 我还可以 飓风转向 恶犬息声 止人行窃 教化沙弥 教育为本 婚姻是交心 论命运 翻译佛经 本焕法师 燃灯送母 为佛护宝 “血经”复还 节俭为尚 星云法师 慈悲童心 不见而见 拜佛求智 钱的作用 师父伺候弟子 自性无染 佛光山的因缘 不要做海豚 有心到无心 不比较、不计较 尊重别人 贫穷是罪恶 老太太的功德 基督徒的皈依 院长的慈悲 小狗汪汪叫 四句偈 法师与母亲 100万元等于100元 施舍与被施舍 人忙心不忙 看到众生 同性恋 布施四级 有意义的出家 包容的智慧 最好的宗教 为法辛劳 我在哪里 宗派问题 圣严法师 对生命的思考 三根杨柳枝 放下 法师的开悟 法师的搬迁 苦的痕迹 有机会做功德 师父的训练 真自在 日日都是好日子 忠实护法 困境弘法 金钱如毒蛇 分别心 想女朋友 千古艰难唯一死 我是文殊菩萨 和富翁对话 钱不是我的 “贿赂”法师 烧菩萨像 开悟的境界 慈悲心 拜师 智慧的慈悲 科学与佛法 心理学与禅修 他是谁 自食其腿 与传教士对话 无我的境界 车子问题 物我两忘 爱心的力量 核子战争 与欲望竞争 处理人事的方法 法师遗言 证严法师 慈悲济世 五毛钱的基金 观音妈妈哭了 缺失与圆满 小事不大意 慈悲宽容 修行障碍 父母情深 普天三无 钻石是磨出来的 精神鼓励 多给爱心 学佛从做人开始 欢喜爱父母 慢慢改 男女之情 婆媳之道 墙界官司 心灵的强心剂 何妨傻一点 在家与出家 真正的拥有 多给一分 一笑解千债 残缺中的完美 痛并快乐着 哪里是东方 跑道场 画家心愿 放生的智慧 一粒龙眼子 节约资源 疼惜地球 天下事不是一人做的 净空法师 从布施下手 三个条件 何为教育 艰难生活 真诚求佛 结婚的中道 拜佛的秘密 吃亏修德 算命 法缘由来 你的太少 上帝的安排 听法的因果 开光 何处不是佛法 青少年的教育 感化家人 养老院也是“希望工程” 家庭主妇的修行 论儒佛 都是一家人 菩萨为什么不灵 隆莲法师 学校赚的是人才 学佛不苛刻 雷锋是菩萨 学佛的目的 法师断案 乐善好施 一行法师 最良好的品质 感谢微笑 一粒盐的想法 欲静则静 你为什么哭,姊妹 学苹果汁打坐 种菜与写诗 孩子,看看你的手 避难所的故事 波还是水 摩比找摩比 修行与环境 一本关于自己的书 骑车偈子 佛在哪里 美国人的佛 正念五学处 净慧法师 人生价值和意义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试读章节 “哦,谢谢法师的指示,谢谢法师——那么我告退了!”钱东亮恭敬地向弘一法师行礼,缓缓走了出去。 后来钱东亮升任师长,若有若无地做了些护持弘一法师的事。在战区,弘一法师可以通过任何关卡到他想去的地方。 有一次,弘一法师应邀讲戒律,标题是“律己”。他说:“学戒律的须要律己,不是律人;有些人学了戒律,便拿来律人,这就错了。记得我在年少时生长在北方的天津,那时的我生就一张利嘴,整天指东画西,净说人家的不对;那时我还有个老表哥,一天他用手指指我说‘你先说说你自个!’意思就是律己啊!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真使我万分感激。大概喜欢‘律人’的总是看着人家不对,看不见自己不对。北方有句土话是:‘老鸹飞到猪身上,只看见人家黑,不见自己黑。’其实它俩是一样黑。” 法师又说:“‘怎样才能平息诽谤呢?’答日:‘无辩。’人要是遭了诽谤千万不要辩,因为你越辩,谤反弄得越深。譬如一张白纸,忽然误染了一滴墨水,这时你不要动,不会再向四周溅污;假使你立即想要干净,一个劲地去揩拭,那么结果这墨水一定会展拓面积,接连玷污一大片的!” 丰子恺皈依佛门,弘一法师给他作了一番开示。 “在佛法上,有下列数事,要居士谨记!”弘一法师深沉而严肃地说:“第一,做一个佛弟子,不能在形式上接受了皈依仪式,便算完了。当你作为佛教的宏扬人以后,你的人格必先经过自我洗涤一番;过去的,譬如昨日死;以后,犹如今日生——直心是道,请你在任何情况下深深牢记,不要为习惯所欺,做欺心、欺人、蒙蔽良心的事;人做端正了,才是学佛的开始。 “第二,因为学佛,便是根本的‘净心’行为;净心的方法,便是‘持戒’,如若不持戒而学佛,去佛便路遥了。因此,盼望居士先从少分戒行开始律己,如居士者,不妨先从‘邪淫戒、偷盗戒、杀生戒’持起,然后再扩及‘妄语戒、饮酒戒’。在世间唯一难行的,不是杀生戒,也不是邪淫戒,而是妄语戒;有许多无辜的灾祸,不幸的纠纷与悲惨的遭遇,都是从‘妄语’而来。说到‘妄’,唯一能制持它的功夫,便是一颗诚心,对人对事的恭敬,不掉以轻心! “第三,要试图放宽心量,包容世间的丑恶。人家赞美我,我心生欢喜,但不为欢喜激动;也许这欢乐之后,便是悲伤。人家辱骂我,我不加辩白,让时间去考验对方。 “世问的形形色色,我们所爱的、所憎的、所苦的、所怕的、所愤的、所悲伤的,乃至令人难以忍受的烦躁、感受、接触,我们要学着试图包容:它们来了,我们淡然处之;它们从我们身边滑过,我们也不可幸灾乐祸。人生,便是一场既悲且喜的过程,但中间没有一件足以任人轻视;世间每一个动机,每一种事物形态,不管强者、弱者、女人、小孩,他们的心灵感受,都会发生不可想象的力量,原因是他们既然是生物,自然有感情,有感情便有动力,有动力,便可毁灭事物,也可成就事物。复次,他们也有圣贤的情操,企图被尊重、被崇爱、被同情;但唯有一点,不愿被欺骗,不愿被蒙蔽;因此,他们那颗形式上是骄傲的心,在实质上,便是赤子之心。你欺骗一个小孩,如被他发现了,他小脑筋里,将永远拂不掉你丑恶的影子,即使你再神圣,再被人讴歌颂扬,也不能获得孩子的爱。当孩子的时代,没有名利观念,不晓得什么是利害,他只知道‘爱’。你对他一百件好,有一件欠诚心,欠感情,他一旦发觉,一切便完了!在佛法修持上,是善不抵恶;在世间的名器上,是功不抵罪的…… “子恺啊!我们要学着包容一切,这样方能养成不分亲疏厚薄的悲心,才能平静地看世界。只有如此,人间才有无限的美丽展开;佛陀不在内,不在外,而在你的灵性中间;你的灵性有美可圈可点,世界自然有美皆备,无美不收。” 丰子恺听完弘一法师的开示,满眼湿润,热血沸腾。 弘一法师有一次在丰子恺家中看到一册由基督教徒谢颂羔先生写的《理想中人》,就说:“他这书很好!是很有益的书,这位谢先生住在上海吗?”于是丰子恺准备邀请谢颂羔来聚谈,法师却说:“请人家来,就失礼了。”后来法师写了一张横幅“慈良清直”,由丰子恺送去,又由丰子恺的邻居陶载良备了素斋,把弘一法师和谢颂羔等人一起请来晤面,结下了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和另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之间的缘分。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惠安弘法的时候。钱山小学校长庄连福是位基督徒,他十分仰慕弘一法师,听说法师在附近的山上讲演,就跟传道师陈连枝一起上山,想一睹大师风采。他俩刚到山下,就碰到了小和尚传贯。 “请问法师,我们是否可以见见在这里讲演的弘一太师?”庄连福问。 “你们,看上去倒像……” “不瞒法师,我们是基督徒。” “基督徒?我们是异教不相容呀!” 庄连福听传贯这么一说,就急了:“我们之间是异教的关系,这点不假。但我们基督教的自由、平等、博爱,甚至舍身的教义,跟佛教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宗旨其实是一样的呀!” 传贯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理论,仍是固执己见,硬是不让人家去见弘一法师。 当晚,传贯把这件事情向弘一法师做了汇报。不料,弘一法师听了非常着急,责令传贯第二天下山向庄连福校长赔礼道歉。 第二天上午,庄连福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突然,他发现教室门口跪着一个小和尚,急忙上前扶起,才认出是昨天遇到的那个和尚。 “哟!是这位法师,你这是为什么?” 传贯仍跪着,说道:“昨天怠慢你们了,请原谅!” “快起来说话,何以至此?”庄连福扶起传贯,并邀请传贯到宿舍喝茶。 “万万不可受你们的招待,我只是来谢罪的。此外,弘一法师要我把这个转给您。”传贯说完,从怀里取出弘一法师手书的单条四幅及一本《华严经》。 弘一法师的作为感动了这位基督徒,此后他常去法师那里听经,并且带去了许多基督徒。 弘一法师在佛学院教学生,学生有过失,他不讲话。他有一个向学生表示的方式,就是自己一天不吃饭了。学生看到法师不说话,也不吃饭,就晓得大概是自己有了过失。同学们开始反省、忏悔,于是法师又吃饭了,弘一法师用这个不骂人、不责备人的方法,感化了很多的学生。P12-14 序言 佛门历来就有记述高僧事迹的史传。早期的如南梁僧佑法师的《出三藏记集》,该书虽为佛典目录,但载有三卷僧传;之后慧皎法师新开门面,编撰《高僧传》,记述高僧盛德懿行,开僧人传记之先河,从此历朝历代均有为高僧立传的传承。隋唐之际,佛法兴隆,宗派纷呈,各类僧人传记不待言说;两宋时期,诸宗式微,唯有禅门净土尚为发达。此间,以《景德传灯录》为代表的各类传法记录相继出世,内容多汇辑唐宋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和开示语录,或斗机锋,或授学人,智趣盎然,不一而论。元明清三代,佛门渐衰,然僧传、语录仍有汇辑;晚清至今,中华民族度尽劫波,方才涅槃新生。百年来,时代变革,风云激荡,佛门也在继承与革新,冲突与融会的动荡中走向复兴,由此大因缘,高僧相继而出,慈悲救世,普度众生。 如今,世道太平,学佛之人越来越多,佛法复兴,令人庆幸赞叹。但不可否认,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不如法的修行。广钦法师常说:“学佛一事,取德第一。”德行修好了,自然什么都有了。自古高僧堪称人天师范,然而高僧究以何为高?说到底是以德行为高。德行从哪里看,就从为人处事上去看,人做端正了,才是学佛的开始。人格达到至善则是佛格。每人做好自己,则净土即在人间,是谓“人间佛教”。现代佛教革新领袖太虚法师大声疾呼,学做人,就向高僧学。故编者四处搜罗现当代高僧德行事迹,汇辑此编,真切希望更多有缘人能领受这些高僧的伟大品格和救世心怀,进而效法前贤,磨砺自我。 略述编辑原则: 一、编辑宗旨。高僧传记多述写其一生经历,从家庭背景到求道因缘,再到弘法功绩等等,涵盖面广。若编写详实,则一位高僧就是一部大书,让一般读者或信徒依次读完几十部传记,实属难为;若编写不详实,则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难窥全貌。宋明之间的传法“灯录”多以语录为体裁,记述禅宗门人参禅对话。禅法本是言语道断之事,禅宗大德当时所说,皆是智慧方便言语,时过境迁,后人若再效仿则是鹦鹉学舌,流于狂禅。故编者有所指向,重点撷取,汇集高僧点滴感人事迹为编。书中所录个个故事,尽管吉光片羽,却能折射出高僧的伟大德行。 二、虽旁涉一些开示语录,仍以教授为人处事道理为要,兼及学佛疑难解答。 三、增加不同宗教对话内容。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地域文化交流、融通已成必然趋势,宗教文化更是如此。故收录现当代佛教高僧与其他宗教信徒交流的事件和对话。 四、中国文化向来以谦虚隐忍为美德,古今高僧大德都是为善不让人知的;加之,编者学识浅陋,资料匮乏,还有一些高僧和高僧的事迹未能全部收录,只有期待将来补录。文中错谬之处,祈请十方大德慈悲指正。 最后,编者真诚地感谢促成此书出版的一切因缘和朋友,尤其感谢姚磊编辑、慈光书院姚源隆居士、石玲、范瑛等朋友的帮助和鼓励。 愿以此功德,普皆回向一切众生! 书评(媒体评论) 人生,便是一场既悲且喜的过程,但中间没有一件足以任人轻视。 ——弘一法师 我当年固然示弱,但弱也无妨,希望你能学我对外示弱,对内自强。 ——印光法师 有心入定,必不能定;无心入定,如泥木偶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虚云法师 从原有的职位脚踏实地做去,各具菩提心肠,打得破利害关系,使此心毫无牵累,不再作物质的奴仆,自然能领悟生命的真谛。 ——太虚法师 佛法是教人修心,去那些贪嗔痴的习气毛病,不是教修身,炼什么长生不死,如果都不死,不成了老妖精吗? ——倓虚法师 戒是对自己的,不能用戒律去看别人的过失。 ——能海上师 事情来时,我们依当时的情况,斟酌情势,当面应对;但事境已过,便须放下。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必把它带到我们心里来烦恼。 ——广钦法师 学佛的人,不仅拜拜佛像,念念佛号就够了;要知道佛的真义,并不是木雕泥塑的偶像就能表诠出来的。 ——慈航法师 禅修的死,不是肉体的死亡,乃是死掉攀援心和执着心,禅修之际,心不念过去,不想未来,不住现在,便是心的大死。 ——圣严法师 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是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证严法师 有时,一句好话,一件善事,一个微笑,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成就大好功德。 ——星云法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慈悲的力量--现当代高僧德行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牛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4482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5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8-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9 |
宽 | 16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