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衣飘飘的年代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女作家陶理继《新西兰:未经触摸》之后的又一力作。从县城到都市,从都市到海外,从海归到海燕,作者的心路历程,凸现了20世纪70年代一代人心中的恋恋风尘。典雅的文字、从容的姿态、安静的情怀,以及语言间表现出来的张力,让这个女子有着长袖善舞的美丽。

内容推荐

这些美丽的散文,显然受惠于陶理曾逗留的新西兰海事和花事的熏陶,也变得无比纯净了,正如新西兰的风景被冠以的旅游口号:未经触摸的自然。不过,文字后面更为重要的一种意态是经过了沉淀后的青春情怀。自我保管得非常完整的岁月和心境,在此没有哀怨和追悔,只有期许和美丽。那种庭院深深过后的落花和雨意,令人以一种十分安详的仪态去细细咀嚼品味,内心中充满了丰盈的诗意。陶理的文字又有纪录片的风格,如果你细细去读,就会发现文字间充满了画面。不断转换名字的主人公,大抵有着相似的气质,有着属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恋恋风尘。不断出现的对话描写,如空山中寂静的人语,一句句地抵达内心。

目录

序/1

自序/1

第一辑 七月无故事

七月无故事/3

寒夜丁香旅/7

深城四女子/14

美丽的麻花辫/22

绿色电影院/24

一脉温馨/26

西湖七月半/28

喜欢冬天/31

写给落日的一封信/33

清华夜色/35

冷香深处忆鹏飞/37

第二辑 你看,你看,城市的脸

城市的脸·女子

白领无丽人/45

包,47

一个女孩的四重奏/49

打包/51

长发,为谁留/53

城市的脸·世象

公交车上品人心/55

孩子的心/58

救火的战士/59

和尚曾经爱上谁/60

办公室恋局/62

你看,你看,城市的脸/64

城市的脸·闲情

书到今生/67

极品男人/69

换季/71

下午五点半/72

云岗的落日/74

城市的脸·回眸

约会大街的女子/76

千年烛/79

一张照片和一个阿富汗女孩的十七年/82

王均瑶的半部《红楼梦》/86

观众/89

第三辑 旧爱

旧爱/95

她在哥本哈根:一个初恋的故事/102

第四辑 归来的金急雨

恋曲一九九零/115

最后一颗红豆/12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30

茉莉花开/132

爱你直到我们分手/135

燃烧吧,火鸟/140

MSN/144

离开/146

“美女”作家的“绝对隐私”/148

贾樟柯的少年中国:《三峡好人》上海大学城首映纪实/150

第五辑 浪花一朵朵:新西兰国际电影节之夏天

这个春季不太冷:纪录片《浪花一朵朵》拍摄手记/159

浪花一朵朵:新西兰国际电影节之夏天/165

20 30 40:女人是珍珠,爱情是线/182

紫凤凰:再读《傅家的儿女们》/186

水中央/191

无音湖/193

试读章节

冷香深处忆鹏飞

认识鹏飞是因为在北京大学念书的同乡,朋友项君。1998年冬天,项君在北京打电话来,说起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这一届来了个男孩,也是我们W城人,本科在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放弃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机会,考到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来上研了。

项君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个鹏飞是我一位小学女同学的弟弟,还记得同学对我们提起这个自幼品学兼优的弟弟时,眼神里那份快乐。

于是,那个寒假见到了鹏飞。寒意晶莹的南方冬天,浅紫色的黄昏,我在屋内为自己的生日聚餐包饺子,门铃响便一拍手上的面粉跑出去。门一开,见一大丛鲜红的花儿跳入目光中,花儿微斜,后面露出一个大男生笑意灿烂的脸。

“生日快乐。”他说。跟着,这个个子高高、身着深蓝西装的英俊男孩挽着他姐姐的手走进屋内晕黄如老酒的光线中来,姐弟俩脸上都闪烁着喜悦,宛若花开。在外地读书的孩子总是特别重视回乡度假那段时光,鹏飞也正如此快乐地挥霍着亲情,一路挽着长姐的手,脸上是少年那份常见的意气飞扬,融合着亲情与友情的柔光便格外动人。这样夹心着少年的英气,青年的沉着,间或一个孩子气的大笑流溢于脸上。正是我所见的鹏飞最基本的三种样子。

“看到汝弟,乃知何为天之骄子。”我笑着跟同学掉文。跟着,便是一个有饺子、有红酒、有蜡烛的晚上。在座的还有复旦大学毕业的金与杭州大学毕业的红,于是大家问鹏飞为何放弃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而要去北京大学就读。鹏飞笑答日:在复旦大学而以复旦为最佳,去了北京大学却更见无限风光。

于是金回忆起复旦的草坪,红聊起她喜欢的杭州,每个人因为鹏飞的存在都回到旧日华年。鹏飞又谈及他想接着留洋的计划,我们也兴致勃勃帮他策划着。

寒假相识后,我和鹏飞就有了好些次见面,大抵是我去北京出差时,会去北大看看在上研的他。之后,他寒假或暑假回来,也会来看看在这上班的我。

每次见面,在北京由他做东,在家乡由我,总会找个不贵的地方吃顿饭。他说在北大校园里的日子,我听,我说在家乡上班的生活,他听。

最后一次见面,是1999年6月在北京大学。天热,我和另一个朋友去看他。他招待我们在未名湖边,坐在几块大石上聊天。满湖沉着绿柳的影子,刚刚考过GRE的鹏飞。有一点点疲惫。真想早些回家吃一个月妈妈烧的好菜,家乡的海鲜让人恋恋,鹏飞说。

我们跟着鹏飞去勺园吃饭,去国林风书店买书。鹏飞和北大许多男孩一样,夏天在校园里总是穿双拖鞋到处走,鹏飞笑说这是“北大风格之一种”。在国林风买完书,我们在北大西门口告别。目送鹏飞臂下夹着刚买的一本经济学专著回校,我不由得有些内疚地想到刚才吃完饭他坚持付账的事。和许多读研的学生一样,他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又不舍得挪出读书时间去打工(鹏飞放弃了在北京一份收入相当不错的打工机会,便是因为与学业时间有冲突),但是在北京他仍坚持当个东道主。

“不要紧,下次他回家,你不是又可以招待他了吗?”一边的另一位朋友安慰我说。我点头。是的,下一次,等鹏飞拿到留学考试的成绩,我们该在家乡为他小小地庆祝吧。如是在京城六月浓浓夏阳里轻松挥别了有着灿烂笑容的鹏飞,浑不知,这竟是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1999年8月8日,在南方家乡W城,惊闻鹏飞当日下午在北大宿舍因用电意外事故突离人世的消息。电话里听着噩耗,屋里的冷气机忽然低温到冰点。我想我是没有办法再做鹏飞的东道主了,而鹏飞的音容笑貌却骤然都密聚眼前。  对于一个只是听说过他的人而言,他的走,使北大少了一个优秀学子,使家乡失去了一位乡里才俊。鹏飞在学业上的骄人成绩是他身上最外在的光环。但是让我们这些朋友悲哀的,却不仅这些。

26岁的鹏飞,是个感觉丰富细腻的男孩。物理系毕业的他,在初中便遍读金庸14部长篇小说,金庸笔下那份至情至性的感觉似乎也沉淀到了他性格里面。除了有寒窗学子那份共通的纯净刻苦,这个玉树临风般的男孩更喜欢闲时运动、交朋友。记忆里,鹏飞总是热心地帮助着我们这些朋友。

“如果你有不开心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朋友呢?说出来就会好些。”鹏飞会认真地看着你。黑黑的眸子静默着,让你放心对他说出心里的话。

也因为感觉细腻,他对人间世有好多少年感慨,同样,他也会放心地将心路点滴说与你听。正因为鹏飞这样温和地打开着自己,便让每次的见面都延长了本是幽微的友谊线。因为年轻的缘故,太多乐与怒都还镶着金色的边,所以我更记得他在北大林荫道上走,说着什么忽然仰天大笑的样子,天上流云和这个高个的男生相呼应着。这时,你会觉得他很像传说中那个佩剑走天下的小小游侠,所有的行踪都只为心中那份年少的飞扬意气。他的眼前总有未来在闪光,周围环境中的暗色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的特殊气质沉淀掉。

鹏飞对家人的爱与责任心也是超乎同龄人的。也许是家中唯一男孩的缘故,他总是自觉将家里的许多事放在心上反复考虑,为父母姐妹谋一个更快乐的未来也是他苦读书的原因之一。然而在外读书又使他不能常侍亲人左右,这也是他内心颇为矛盾的地方。按照他的脾气,这些心忧还是会常与我们这些朋友说,我们也会竭尽所能劝慰他。有一次,鹏飞说起自己一个早上醒来,发现因为心中对家人的牵挂竟不自觉泪流满面。又一次,我看到鹏飞为了帮着处理一些家事,从北京匆匆赶回,一向清爽的他那天却满脸胡子没来得及刮,说话的语气都变得急躁冲动。那夜,他又跟我聊及他内心关于侍亲与求学的矛盾挣扎,最后的结论仍然是,完成学业后找一个高薪工作将家人接到身边去。那时,我毫不怀疑处事极富计划性的鹏飞会完成这个梦想。

“你的目标是啥呀?”有一次,我问过鹏飞这样的问题。

“一个更好的生活吧。”鹏飞笑答。那时是春天,我们几个朋友在北大的一间小饭馆吃饭。屋外风飞,窗外满天杨花,飞旋在笔直向天的一排排白杨中间,树间天高星灿。这确是在南方家乡看不到的风景。鹏飞谈到啥好玩时仰首对着天上星大笑的样子至今如在目前。鹏飞说家乡的亲人固然让他眷恋,但他总以为年轻的时候还是要有一颗流浪的心才会无悔,这是他想去美国读书的理由。这许许多多的梦想责任让他年轻的心颇有一些沉沉的,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他的勤奋、爽朗,那些天性中的美好。

我们也会半开玩笑地问鹏飞的爱情,鹏飞对此是那般认真求完美,以致他一直并没有事实上去恋爱过。1999年春,他曾喜悦地告诉我,他在北大遇到了一个自己很欣赏的女生。我问他如果和这个女孩恋爱成功,他如何处理爱与出国之间的矛盾,鹏飞立即认真地答我,他会留下来陪她,如果她不愿意等。

“有一份爱,有一个家,这对我是最重要的。”鹏飞说。

来不及对心中的女孩说“爱你”的鹏飞走得好是匆匆。他26岁的华年里踏过的复旦和北大两所学校都是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然而我并不以为他该将生命留在这里,他已那样调好了重彩却未来得及画出他生命的图。

P37-40

序言

徐迟先生在卢梭《瓦尔登湖》中文版的序言中写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再打开这本书。

这让我想起西方谚语“Still waters mn deep”(静水深流)。这种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现在,陶理的这些文字,再次让我体会到这种感觉。这些美丽的散文,显然受惠于她曾逗留的新西兰海事和花事的熏陶,也变得无比纯净了,正如新西兰的风景被冠以的旅游口号:未经触摸的自然(untouched naturel)。

不过,文字后面更为重要的一种意态是经过了沉淀后的青春情怀。自我保管得非常完整的岁月和心境,在此没有哀怨和追悔,只有期许和美丽。那种庭院深深过后的落花和雨意,令人以一种十分安详的仪态去细细咀嚼品味,内心中充满了丰盈的诗意。

陶理的文字又有纪录片的风格,如果你细细去读,就会发现文字间充满了画面。不断转换名字的主人公,大抵有着相似的气质,有着属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恋恋风尘。不断出现的对话描写,如空山中寂静的人语,一句句地抵达内心。

这自然与陶理是个纪录片导演有关。她曾耗时两年,肩扛PD150摄像机,不知疲倦地游走在新西兰几所主流公立中学之间,完成了第一部真实反映中国小留学生海外生活的纪录片《浪花一朵朵》。影片细节翔实,画面优雅,让人看时心中涌上无尽的暖意。

不过,作为纪录片导演的那个陶理是隐藏在影片背后的,作为作家的这个陶理则走到了前台,虽然她仍然沿用了记录的风格,但典雅的文字、从容的姿态、安静的情怀,以及语言间表现出来的张力,让这个女子有着长袖善舞的美丽。

正因为此,我以为,陶理关注青春的文字优于描述社会现象的文字,陶理倾诉自我的文字优于讲述他者的文字,陶理刻画情感的文字优于描绘景物的文字。

但这些,均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去体味。如果读者诸君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出生的那么一群人,曾是一类身世平稳而又内心险峻的少男少女,或者是关注这样一群人的更年轻的朋友,我以为,你们肯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并且久久难以忘怀。因为,这就是我们心灵的成长史。

缪克构

2007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衣飘飘的年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798310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9
18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