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教授的第三部作品,他是分析美学和实用主义美学两大潮流的集大成者,在美国和欧洲部有广泛的影响。这本书通过揭示审美经验的不同角色、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在那些处于传统美学的边缘而在今天的民主文化中似乎最充满活力的领域里,来倡导审美经验的价值。指出审美和艺术的新丛林是蓬勃发展的通俗艺术和与身体、生活相关的艺术。
图书 | 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同文馆北京大学美学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教授的第三部作品,他是分析美学和实用主义美学两大潮流的集大成者,在美国和欧洲部有广泛的影响。这本书通过揭示审美经验的不同角色、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在那些处于传统美学的边缘而在今天的民主文化中似乎最充满活力的领域里,来倡导审美经验的价值。指出审美和艺术的新丛林是蓬勃发展的通俗艺术和与身体、生活相关的艺术。 内容推荐 自黑格尔以来,艺术终结的论调代不乏人。但在20世纪艺术所遭遇的信任危机达到了顶峰。本雅明说艺术死于滥用,瓦提默说艺术是传统超验价值死亡的殉葬品,丹托说艺术由于丧失了明确的视觉模仿的标准而没有了前进的路向,结局将是名存实亡。 作者在这本书里指出,所有这一切的艺术终结论并不会造成艺术的终结,而只是在不断彰示一种旧有的哲学框架的崩溃,一种身体与精神两分的哲学的衰落。审美和艺术必须要从那种两分的灰烬中更生。 作者指出审美和艺术的新丛林是蓬勃发展的通俗艺术和与身体、生活相关的艺术。审美经验的价值和快乐需要整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新世纪的审美和艺术将直接关乎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活。 目录 译者前言/I 前言/Ⅸ 中译本前言/XV 导言:对艺术终结的审美复兴/1 第一部分 审美经验和通俗艺术 第一章 审美经验的终结/17 第二章 通俗艺术与审美经验的复兴/45 第三章 娱乐:有关美学的一个问题/79 第四章 乡村歌舞电影中的感情和纯正性/105 第五章 缺席的城市美学: 一个实用主义者在柏林的反思/135 第二部分 身体、自我和社会 第六章作为心灵、艺术和政治基础的身体感受 ——对心灵哲学、艺术和政治学的解释和改良/159 第七章 身体美学和身体/媒体问题/183 第八章 身体转向:当代文化中的身体关切/205 第九章 多元文化主义与生活艺术/239 第十章 天才和自我风格塑造的悖论/26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同文馆北京大学美学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 |
译者 | 彭锋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200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印刷时间 | 200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2 |
宽 | 15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1-2005-1050 |
版权提供者 | Cornell University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