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术与人生纵横谈/人文纵横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始终贯穿了“艺术带给人生的充实与满足、通过艺术创作与欣赏实现人生理想并创造精彩的人生”这一主题,介绍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理,并以此启发激励人们在当代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过程中要学会接受艺术、理解艺术、欣赏艺术,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完美而丰富多彩。

内容推荐

本书以艺术现象的列析为开端,以古今艺术大师的艺术发展轨迹和人生逸事趣谈为话题,通过“艺术活动与人生理想”、“艺术创造与人生价值”、“艺术欣赏与人生纵横谈”、“艺术本质与人生纵横谈”等几个专题的讨论,对各门艺术活动与人生的关系,艺术创作如何实现人生理想,当代青年如何通过广义的艺术创造体现其精彩的人生价值等进行了纵横捭阖地论谈,从而向读者阐明了艺术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和人生对于艺术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本书始终贯穿了“艺术带给人生的充实与满足、通过艺术创作与欣赏实现人生理想并创造精彩的人生”这一主题,介绍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理,并以此启发激励人们在当代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过程中要学会接受艺术、理解艺术、欣赏艺术,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完美而丰富多彩。

本书知识系统准确,文笔清新朴实,图文并茂,适合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多层次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导论——艺术的人生与人生的艺术 

 一、导 语

 二、艺术与社会人生关系概说

第二章 艺术大师与传奇人生

 一、生世寻常,贫家苦匠成就的大师——齐白石

 二、矢志改良,融西沃中的改革画家——徐悲鸿

 三、千锤百炼,传奇生世铸就的画家——张大千

 四、书如其人,浩气长存的大书法家——颜真卿

 五、少年天才,饱受磨砺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六、一生坎坷,屡挫不回的舞蹈大家——邓 肯

 七、百折不挠,傲视命运的京剧大师——盖叫天

 八、执著独行,永不言败的艺术大师——毕加索

第三章 艺术活动与人生理想

 一、漫谈艺术活动的分类 

 二、各门艺术活动与人生的关系 

 三、艺术的本质决定它对人生理想具有直接和间接

地制约影响

 四、在艺术活动中充实人生并实现人生理想 

第四章 艺术创造与人生价值

 一、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艺术创作 

 二、艺术创作过程漫谈

 三、艺术创作如何实现人生理想

第五章 艺术欣赏与人生作为 

 一、艺术美与艺术欣赏

 二、艺术欣赏与人生的关系

 三、艺术欣赏方法略论

结束语——学会艺术欣赏,丰富人生内涵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们经常听到人说,艺术家都是具有天资和早慧的,很多艺术家也都是从幼年耳濡目染而有家学渊源的。但是,齐白石的成功却告诉我们,艺术的道路上既有大器早成者,更有大器晚成者;既有少年天才,更有如齐白石一样生于平常人家,从小经历贫困,由一名普通木匠而成为一代大师的艺术人生奇迹。

1863年齐白石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名叫杏子坞星斗塘的小山村。他家祖辈都是贫苦人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最普通的种田人,全家好几口人仅靠一亩水田度日,其生活窘况可想而知。他的父亲懦弱无能,全凭母亲持家,所以,一家子的生活都是在辛苦中挣扎度过的。齐白石是家中的长子,像这样一个十分普通的贫苦人家的孩子,齐白石很早就经历了当时旧社会贫苦农家孩子所经历的各种酸楚,甚至令他毕生难忘。当他晚年90多岁时口述生平,对他家的苦难经历尚能记得清清楚楚,一一历数这些“家珍”。

齐白石幼年体弱多病,8岁开始人蒙馆读书,所读的都是旧时常有的《三字经》、《千家诗》、《百家姓》之类,可是只读了一年他便因家乡闹饥荒而辍学。9~11岁时他在家帮忙挑水、种菜、扫地或上山砍柴等,很早就开始涉足农家生活。他12岁那年,家里出了变故,一下子就把幼小的齐白石推上了必须承担养家糊口的地位。首先是家里给他娶了一门童养媳,接着祖父亡故,一家人失去了主力,原来由祖父和父亲负担的农活必须要由齐白石和父亲共同承担。这样,13岁的他就开始了下田干重活。由于身体虚弱,干重体力活实在有些吃不消,勉强挨过两年,家里看他实在不行,又担心拖垮他的身体,于是送他去学木匠手艺。但由于他太小,学木匠也干不了拉锯、扛檩、搬柱子之类重活,于是父亲又托人说情,才让他勉强在木工行混了一段时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齐白石明白,木工行里最受人尊敬,且难度较大,报酬较高的是雕花木匠的细木活。于是他费尽周折,拜在了一位周姓的雕花木匠门下学做雕花细木活手艺。由于齐白石的勤学苦练,3年下来,他的雕花木活手艺便在方圆百里内有了一些名气,并依靠手艺挣钱养家,家里的生活也才稍好了一些。又开始了为别人画点神像之类的东西,多挣一点钱补贴家用。渐渐地,他一边做木活,一边画神像,逐渐对画画有了很高的兴趣。这样直到27岁,齐白石碰到一个机会,拜湘潭著名人像画家萧传鑫为师学画人像,这才算是正式开始学画了。由于齐白石的好学肯钻研和“心灵手巧”,接着他得到了当地名士胡沁园及陈作埙等人的垂青,免费收他为学生。当齐白石恐怕家里穷不能支撑继续学习时,胡沁园便激发他说,“你是读过《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今年27岁,何不学学苏老泉呢?”从此,齐白石作为一名贫穷的农家子弟,开始在几位老师的督促下,发愤学习诗、书、画、印,其学业不断大进,并终于跻身于艺术家行列,逐步摆脱了贫苦的遭遇。

其后,从1902年起,齐白石“五出五归”。16年间,游历了陕、京、赣、鄂、桂等各地的名山大川。他的书法、绘画博采众长,同时,认识了徐悲鸿、贺天健、梅兰芳、林风眠等艺术家,使他的艺术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林风眠与徐悲鸿的推荐下,他受聘于北平(今北京)艺专(现中央美院前身)任教,在社会动荡、生活艰难的环境中一直坚持了自己独立不倚、不附权贵的高风亮节。

P14-16

序言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那本全球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说:“我们已经从一个国家积累财富的关键是看它占领、开拓领土的观念,转向一个国家和公司积累财富的关键是搜集、分享和捕获知识的能力。”

为此,我想将《周易》中的如下名句作点诠释: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的诠释是:人类的文明,以落实其人文性为宗旨。我们观察自然的文采,是为了洞察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观察人的文采,是为了构建一个美好和谐的人间。

如果这一诠释能够成立,那就证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在2OOO年前就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认识到人文社科知识是文明的落脚点:构建美好和谐的人间社会。

因此,我们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人文纵横书系》是为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构建美好和谐的世界服务的。

构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和世界,为的是使人生活幸福、快乐。不少哲人都说过:哲学是使人生幸福、快乐的艺术。推而广之,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其底蕴都在于使人拥有这一生活的艺术。

《人文纵横书系》将努力全方位、跨时空、多视角地向广大读者奉献“使人生幸福、快乐”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0多年前,我在拙著《笑话·幽默与逻辑》的初版序言中说过:“幽默逻辑是一门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新兴人文科学应用性交叉学科,我们对她的探索和研究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应将科研、教学、普及与应用结合起来。”其实,又有哪一门人文社会学科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呢?我与本书系的首批作者们达成共识:大家都尽力在写作中达到科研、教学、普及与应用相结合的境界。

以上提出《人文纵横书系》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的一些写作目标,其目的正在于像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那样,使我们的作者与广大读者一道去提高“搜索、分享和捕获知识的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限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过,人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知识发展走向的一大潮流。所以,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普及的《人文纵横书系》中,也点缀着这一伟大潮流中的几朵小小浪花。

大家知道,在我们的写作与阅读中,都经常会涉及对以往文本的诠释与解读问题。其实,这无论于作者还是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而,对某一文本的诠释与解读是因人而异的。如果说,大家已经认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美学鉴赏原则的话,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认可“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对同一文本的诠释和解读”这一话语原则呢?当然,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必须具有积极意义。怎样才算有积极意义?我认为,本书前面雅斯贝尔斯和钱穆的两段话已经作答:那就是要发掘历史上的伟大文本对人类的贡献,发掘以往文本的当今意义,而不是去死抠文本所谓的“本来意思”。要知道,文本是由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与文本原型总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与文本本身百分之百相同。因此,确定对文本诠释和解读的优劣就只能以对其当今意义发掘的优劣而定。联想到最近某些人对某学者的“抵制”,说这位学者对《论语》和《庄子》的诠释和解读“偏离了文本本身”,“给人造成了误导”,甚至以骂人的方式训之“极度无知”。对此,我们只需设问:如果真按某些人的意愿,对《论语》和《庄子》都千篇一律以训古方式来解读文本的话,还有何发掘经典文本的当今意义可言?谁愿去劳神费力耗时地听你那些被别人嚼烂了的说教!

更有甚者,有位朋友背上写着十个大字“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故意在某公共场合出现。我们仅就其10个字本身而言,说明这位“仁兄”对孔、庄太缺乏了解!大家知道,孔子“仁者爱人”,他有着博大的包容性,岂会“着急”?庄子具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广阔胸襟,此时,他正骑着那方圆几千里的大鹏的背“扶摇直上九万里”逍遥游去了,这“生气”二字与庄子先生有何缘分?

《人文纵横书系》的作者们免不了都要对各自所涉及的文本进行独立的诠释与解读。他们的诠释和解读都力求以发掘文本的当今意义为准绳,而绝不“躲进故纸堆里成一统,管他当下已是2l世纪的和谐中国还是2 OOO年前的历史正当战国与春秋”!

当然,对作者们的诠释与解读,以及其他的写作内容与形式,等等,其缺点、错误难免,恳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人文纵横书系》第一辑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感谢该社的领导和有关同志,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本书得以顺利问世。

重庆华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人文纵横书系”主编

谭大容

2007年3月9日

后记

这本有近十几万字的小册子,前后历时近一年,今天终于定稿了,我感到浑身轻松。

说实话,去年刚刚接到重庆市华夏文化中心谭大容主任的约请时,尽管我很高兴地应承下来,但心中并不十分有底。虽然我在高校已呆了十来年,以及我的艺术学副教授职称也有好几年的经历了,但我真正说得上略有点成绩和心得的主要是书画艺术鉴赏和书法的教学与创作,自己平素的许多艺术活动也主要是在书法圈内。好在近几年由于学校科研工作的压力和我对绘画、音乐等艺术在内心深处固有的情节,业余时间一直和这些书籍一起度过。特别是对于中外美术史有了较多的熟悉和了解。接到邀请编写这本人文纵横书系——《艺术与人生纵横谈》的任务后,我因为手头上还有许多教学与科研、创作任务,并没有马上动笔。一个暑假下来,仅仅是安排好了写作提纲和撰写了导论部分,就因为其他事情而搁笔了,这一搁就是三四个月。可是,在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除了上课和做具体工作以外,脑子里全是关于本书的结构、内容调整的思考。等到2007年1月初,学校一放寒假,我便马上进入状态,开始了自己的疯狂写作。每天午睡起来开始直到凌晨两三点钟,一直伏案疾书,实在困了便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十点多,起来活动活动,补充点能量再闲逛一会儿,又开始下一天的写作。有时连续几天太倦了,就变换一种方式,到电脑上打印前几天写成的文字。如此循环往复,四十天下来,终于将这书稿录入了电脑。接下来,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收集图片,校对文稿,远比前段时间集中写作轻松多了。好在功夫没有白费,回头一读,这本一气写成的书稿文笔还算流畅,所举例子也还算具有代表性,面向读者分析说理,对艺术与人生关系阐述的也一直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不知读者朋友是否能引起一点触动?

如果这本书对于当今青少年朋友提高艺术综合素质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从事艺术的同道还能产生一定的人生体验共鸣;对于在市场喧嚣,人们急功近利的背景下劝化人们投身艺术活动还有一定效果的话,我首先要感谢本套丛书的主编谭大容先生,尽管他已有60多岁高龄,他的视野和他年龄一样成熟而开阔,而他的思维却比他的年岁小了一半。他的这次策划,以普及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为责任,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在作者队伍的选择上,他不重资历而重实干,不重学历而看勤奋,放心委我以重任,我当然唯有以自己的勤奋实干来回报了。

这本书能在短短两个月内写成,我第二个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妻子何敏,她只要见我埋头看书写作,便会无声无息地承担全部家务和辅导孩子,让我全身心投入,并且做好了一切保障。同时,她还抽空为我校对部分书稿,对于书稿中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本书的编辑同志工作十分敬业、细致,常常为一些很难发现的小问题和我电话探讨,我深知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难度,并十分佩服他的工作责任心;华夏文化中心的李海燕同志也为本书付出了很多心血,本人在此一并致谢!

王兴国

2007年4月9日于万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术与人生纵横谈/人文纵横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兴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40543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2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0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