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作风百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为架构,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党风廉政方面的生动事迹为灵魂,汇集了100多个独立成篇的故事,实现了真实地还原历史,生动地展现事件与可读、可感、可知、可学、可思的效果。

内容推荐

本书以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为架构,分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除提示有讲话精神的相关内容外,还配有导读文字,以期为今入学习和传承前辈们的优良作风架一座桥梁。由于本书是由一百个分类的党史故事为叙述方式,故各章节内文档排列以故事人物出生先后为序。

目录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

 讲话全面加强领导干部

 作风建设(代序)

序 言

勤奋好学 学以致用

毛泽东:不当李自成,不学楚霸王

蔡和淼:举家赴法求真理

贺龙:“我反复学过《共产党宣言》”

叶挺:求学,求知,求真理

王若飞:学习是“我们工作

  胜利的钥匙”

何孟雄:在工人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瞿秋白:成就,源于勤学深究的

  求知精神

张闻天:逆境中写下“肇庆文稿”

罗亦农:寻找真理求学上海

邓小平:“学习是前进的基础”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徐特立:“他人第一”

谢觉哉:“吃水不忘挖井人”

宋庆龄:体察民情,反映民声

贺龙:“贺老总和人民心连心”

叶剑英:为群众打井

周恩来:“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彭德怀:“我一个人吃好的咽不下”

刘少奇:正确处理“正定事件”

陈毅:特殊“见面礼”

关向应:帐篷、马和瓷盆

邓颖超:家庭“特别支出”

邓小平:“人民是一切的母亲”

杨靖宇:为百姓拉犁

左权:战士们的“体温表”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谢觉哉:平反冤、假、错案

朱德:“有多少米,做多少饭”

毛泽东:深入农村调研“送瘟神”

叶剑英:“广州人民需要这批粮食”

周恩来:“我的时间不属于个人”

彭德怀:试验田驳倒浮夸风

刘少奇:“托拉斯,社会主义国家

  也可以用”

聂荣臻:要让国产卫星“上马”

陈毅:500万市民在他心中的分量

谭震林:要经常“冒泡”

任弼时:每份开支都心中有数

邓小平:“我是实事求是派”

陈云:“米棉之战”的总指挥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徐特立:勤俭节约,甘于清贫

赫伯渠:“房子只要能住就行了”

朱德:总司令的“本色”

李大钊:名教授茹苦食淡以助贫

宋庆龄:“浪费就是作孽”

毛泽东:“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

  光荣传统呀!”

周恩来:“这是总理的习惯”

陈延年:在《新青年》发行所

  打地铺的年轻人

方志敏:节省革命的钱

张闻天:和风细雨暖人心,要做

  倡廉带头人

徐向前:布衣元帅

谭震林:一个针线包

邓小平:我“只干了一件事,

  就是吃苦!”

陈云:一元钱婚礼

张震:罢宴

顾全大局 令行禁止

赫伯渠:“坚持遵义无穷力”

叶挺:“头可断,血可流,

 志不可屈!”

周恩来:鸿门宴变成了声援集会

周恩来:绝无例外

何孟雄:坚持真理无私无畏

方志敏:甘舍亲情为革命

聂莆臻:“孩子是无辜的”

张闻天:动员女儿回老家

任弼时:抵制分裂促进团结

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

左权:“自有水落石出之一日”

王稼祥:遵义会议上“关键的一票”

发扬民主 团结共事

朱德:临大节而不辱

毛泽东:脱帽赔礼

聂荣臻:“和尚、喇嘛也是

  我们的朋友”

张闻天:庐山会议上坚持真理,

  倡导民主

陈毅:一封“人民来信”

谭震林:“谭政委还不如蒋介石”

彭真:把派性扔到黄河里去

邓小平:“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

陈云:汽车靠右通行是怎样决定的

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

徐特立:不搞特殊,乐于奉献

谢觉哉:“我们与群众比,

  不能走得太远”

朱德:廉洁自律,不做

 特殊共产党员

周恩来:不要靠上辈掌握的权力

  为自己谋私利

彭德怀:白糖赔瓦盆

刘少奇:“四不准”

方志敏:清正廉洁,公而忘私

张闻天:“你们是职员的儿女”

陈毅:高尚品格“诗”中见

徐向前:“孩子的路要自己走”

黄克诚:“家规”与“补漏”

邓颖超:“我不坐专机”

邓小平:房子风波

生活正派 情趣健康

谢觉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林伯渠:“党员之模范,

  足以型后辈”

李大钊:糟糠之妻不下堂,相敬相爱

邓中夏:北大高材生的另类选择

王若飞:英雄肝胆也柔情

方志敏:清贫

李立三:“我就是李立三”

张闻天:为“六十一人案件”

  主动承担责任

关向应:手不释卷

罗荣桓:“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

邓颖超:两份遗嘱,一座丰碑

陈云:听评弹,已不仅是他的

 个人情趣

王稼祥:能上能下泰然处之

许光达:恳辞大将衔

后 记

试读章节

毛泽东:不当李自成,不学楚霸王

毛泽东一生酷爱学习。

据毛泽东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去世前的一天,还坚持看书、看文件共25分钟。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他身上接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着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书和文件则由别人拿着。由此可见,看书学习是毛泽东生命活动的一部分,须臾不可或缺。

中国的历史书,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内容之一。他读历史书,不仅仅是一般性地停留在知其然上面,而是进一步知其所以然,考得失,明事理,以利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准备。在为建国所作的准备中,毛泽东反复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我们不当李自成!”

善于古为今用的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怎样才能不当李自成,跳出历朝历代兴旺的周期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题目。以史为镜,可知兴衰。李自成率部进入京城后,居功自傲,贪图安逸,许多将军和士兵乘机中饱私囊,军纪败坏,士气瓦解。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占领北京43天便被清军赶出京城。因此,毛泽东不仅在多种场合强调不当李自成,而且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围绕不当李自成这个主题,作出了党内的六条重要规定。即: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在执行以上规定中,毛泽东总是率先垂范。他的衣服和裤子大多有补丁,不经他同意,绝不允许换新的。他的毛衣毛裤穿久了,上边出现了大洞,就叫工作人员再补一补,工作人员告之很难再补,应该换新的穿了。他反复劝说再补补,不要急着换新的。

“我们不当李自成!”这句话毛泽东不仅在西柏坡经常讲,而且在进驻北京之后又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和身边工作人员反复讲。他在考虑治国之策时,对反腐倡廉问题始终高度重视。毛泽东有一次观看梅兰芳和刘连荣主演的京剧《霸王别姬》,当看到项羽和其爱妾虞姬生离死别时,他顿时感慨万千;当听到项羽悲壮、绝望地喊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若奈何?”时,他心情沉重地对身边的人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们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此后,他又号召全党所有高级领导干部都去看《霸王别姬》这出京戏,并要求全党从李闯王和西楚霸王这两人的教训中得到借鉴。

毛泽东在开国前夕关于“不当李自成!”、“不学楚霸王!”的谆谆告诫,可谓再之又再,诚之又诚。

(徐国梁) 

蔡和森:举家赴法术真理

1918年,新民学会成立不久,蔡和森与毛泽东收到了他们的老师、在北京大学执教的杨昌济先生的来信。信上告知:北京正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这消息春风般地吹暖了每个会员的心。法国,是巴黎公社的故乡,又靠近东欧革命高涨的地区;去法国,“勤于工作,俭以求学”,最要紧的是还能了解俄国和欧洲革命的真实情况,寻找到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啊!蔡和森、毛泽东很快地投入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组织工作。

不久,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蔡和森在这场运动的洗礼中,爱国热情进一步激发,远涉重洋探求真理的信心更坚定了。这时,已经提前赴法的萧子异摸清了女子赴法勤工俭学的可能性,来信建议新民学会由蔡畅出面,带头发起湖南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蔡和森立即写信把这一喜讯告诉了妹妹。他要动员母亲和妹妹同自己一起赴法求学,给她们谋求到一个平等自由的生活环境。同时,出自对母亲和妹妹的信赖与热爱,蔡和森作出了“全家赴法”的决定。

一天,蔡和森把举家赴法的想法跟母亲说了,并谈了让全家在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树个榜样的心愿。对儿子的这种做法,母亲当然理解,但心里非常矛盾。她沉思半晌,说:“我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哪有老太婆出国的事!”蔡和森看出了母亲的心思:她是怕手头经济窘迫,今后难以维持生计;又怕自己年迈,身处异国,一旦卧病,会给儿女带来负担。于是他对母亲说,你有很好的刺绣手艺呀,这是勤工的一项重要手段,要担心啥呢?说到“老”,蔡和森又鼓励她:“老当益壮嘛!你去法国勤工俭学,岂不是成了中国第一位到外国留学的老学生了!”母亲心动了,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年纪大了,去了恐怕回不来了。”蔡和森听了哈哈大笑,说:“母亲你想想,一个中国老太太,不远万里去外国求学,寻求救国的真理,这是别人做不到的,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你老人家身体还好,不要顾虑;即使有什么意外,真的回不来了,那也是有意义的。黄土处处好埋人的嘛!将来法国人,还有从祖国来的人,都会到你坟上凭吊,纪念你这个爱国进步的老妈妈的。”听了这番话,母亲会心地笑了。

1919年10月,蔡畅携带母亲,和自己在周南女校时的学友向警予,一起离开长沙来到了上海。

这批从湖南到上海候船准备赴法的学生,大都来自生活贫困的工农家庭。他们东拼西凑,勉强解决了到上海的旅费,但到上海后衣食不继,又迟迟不见华法教育会拨来经费,感到进退维谷。这时,母亲突然想到:上海不是有位叫聂云台的湖南老乡吗?他是曾国藩的外孙,时任上海恒丰纱厂的经理,挂名“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董事,同蔡家还有点亲戚关系。何不向他借款资助呢?在蔡和森的鼓动下,母亲迈开小脚,找到了聂云台。聂云台热情地接待了她,对蔡家两代人的赴法行为赞叹不已,当场慷慨资助800块银元。有了这些钱,大家的旅费总算解决了一大半。

1919年12月25日下午,蔡和森一家和这批湖南学生共30余人,在上海杨树浦码头乘上了法国邮船“央脱莱蓬”号。

(黎德雄)

P3-9

序言

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时隔两个月,中共上海市纪委和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就联合推出了这本《作风百典》,实属及时。

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每方面都紧贴当前作风建设中的现实要求,其精神内核,是来源于我党作风建设方面的优良传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这种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正因此,“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被列在了第一条。向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优良作风,应当成为我们领会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第一课。这本书的推出,正当其时。

在这里,我着重想表达的,是感激和欣慰。感激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前行的途中,始终有前辈在用他们的信仰、经验、知觉和智慧为我们秉烛。欣慰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养成了向前人学习的习惯。这是一种尊重历史、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历史使人明智”。由此可以说,《作风百典》一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件好事,有价值的事。它让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地从前辈处汲取经验、从历史中收获智慧。

但是,当我们仔细端详眼前这些比肩而立的精神丰碑时,又不免心有惴惴。前辈们在作风建设方面的最可颂可学处,不仅在于其端肃板正的教诲,更在于他们身体力行的风范,在于他们渗透在工作、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的良好作风。为民、务实、清廉等等良好的风气,在他们那里,已经不是一个个概念,而是二种自然的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这种境界,我们中的不少人还远未达到。因此,我们希望这本书的推出,能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学习,在对照中改进自身的作风,在认真学习前辈事迹的过程中深入领会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每阅读一次前人,就是欠了前人一笔债。革命前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做着追求真知的先行者,成为我们精神的导师和行动的楷模。大多时候,他们不这么做,也不会受到任何督责。但他们做了。信仰使他们达到了慎独、慎微的境界,并为我们留下了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诸方面的宝贵财富。前辈们穿越历史的时光向我们走来,将此财富和使命同时交给我们。只有当我们做了谦逊的阅读和认真的传承之后,顺利地将此财富和使命再传递给我们的后代时,我们才可差堪告慰前辈。

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现时环境的良好,已远非我们前辈革命家们当年的艰险可比。执政环境的改善,也给了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有利契机。只要我们能立足长天大地的高远,而非鼻子尖底下那一点繁华景致,我相信,我们也同样能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风范之歌、正气之歌、进取之歌。

本书的编者说,他们想力求使之达到可读、可知、可感、可学、可思的效果。以上是我粗浅阅读之后的所知所感,写在这里,并以为序,期与大家分享。

2007年3月

后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如本书书名所寓,我们期待给予读者的,是由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用精神打造的人格丰碑,也是由无数真实的细节搭建起的道德楷模,让我们去学习,去参考。

能够达成这愿望,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当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并着重倡导了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后,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便共同提议编辑出版本书:一部以革命前辈在作风建设方面的生动事迹为内容的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本书得到了中纪委领导和上海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为本书所作的序,立意高远,精到深刻,不仅提升了本书的立意,也是对这项工作的大力肯定。上海市委领导对本书的策划、编辑和出版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中纪委常委、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沈德咏专为本书作序。中国方正出版社则为本书的及时、顺利出版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此前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和史料积累。为配合各级单位及时、深入地组织学习和贯彻讲话精神,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调集了优势群体以实行这一成果转化,在较短期限内按质按量、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读本的具体组织、实施、编撰工作:近二十位党史专业人员参与了本书史料的遴选和文稿的撰写,李三星、唐曼红、王岚、张励四位同志对文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读、编辑和校改,姚磊同志承担了部分文稿的录入校改工作。在此,对所有参与本书编撰的党史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以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为架构,分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除提示有讲话精神的相关内容外,还配有导读文字,以期为今入学习和传承前辈们的优良作风架一座桥梁。由于本书是由一百个分类的党史故事为叙述方式,故各章节内文档排列以故事人物出生先后为序。特此说明。

为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更形象、深入地感受到革命前辈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卓越实践和示范意义,读本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生动地展现事件,以达到可读、可知、可感、可学、可思的效果。但这仅仅是力求,是否能达到,还有待广大读者的检阅。由于所掌握的史料有限,可能所选所编并非最为典型。由于水平所限,可能与我们的意愿还有相当距离。一切的不足和遗憾,只待批评与指正后的谅解。

编者

2007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作风百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俞克明//赵增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60842
开本 32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261.3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182
113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