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心解
内容
编辑推荐

印度暨泰戈尔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奥修,经典著作首次完整呈现,集中体现其对于人生、生命的思考与体悟。

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明的和谐沟通,一位印度智者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内容推荐

《庄子》的开篇就是《逍遥游》,这篇文章纯粹是一些解人颐的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的思想就是,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的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

庄子通过他的智慧最终解决了先秦道家的许多固有的命题。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全生避害。但是,在真正的圣人那里,这已经不成其为问题。庄子只是用取消问题的办法,来解决先秦道家固有的问题。这真正是用哲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哲学不报告任何事实,所以不能用具体的、物理的方法解决任何问题。

目录

代序一 千年梦蝶一庄生

代序二 庄子之思,汪洋恣肆

第一章 无为之为

第二章 道中之人

第三章 取舍的尺度

第四章 至智不谋

第五章 朝三暮四

第六章 无执成其善

第七章 死生之辩

第八章 无用之为用

第九章 得鱼忘筌

第十章 大象无形

第十一章 心与物游

后记

试读章节

头脑的本性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它依靠不平衡而存在,如果你是平衡的,头脑就消失了。头脑就好像是一种病,当你是不平衡的,它就存在,当你是平衡的,它就不存在。

那就是为什么对一个吃太多的人而言,他很容易去断食,它看起来好像不合逻辑,因为我们以为一个执著于食物的人不可能进行断食,但你这样想是错的,只有执著于食物的人能够断食,因为断食也是同样的执著,只是以相反的方向,它并非真正改变了你自己,你仍然执著于食物。以前你吃太多,现在你很饥饿,但是头脑仍然保持集中在食物,只是从相反的那一极来运作。

一个过分放纵在性里面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变成一个禁欲者,那是没有问题的。吃适量的东西对头脑来讲很困难,因为头脑很难停留在中间。

为什么它很难停留在中问?它就好像钟摆。钟摆走到右边,然后又移到左边,然后再度移到右边,又再度移到左边,整个时钟都依靠这个移动。如果钟摆停留在中间,那个时钟就停止了。当那个钟摆移到右边,你认为它只是移到右边,但是它同时在累积动量要移到左边。它越是移向右边,它就累积越多动量要移到左边,移到相反的方向。当它移到左边,它又再度累积动量要移到右边。

每当你吃太多,你就在累积动量要进行断食,每当你过分放纵在性里面,迟早禁欲就会吸引你。

同样的事会在相反的那一极发生。去问你们所谓的出家人,他们坚持保持禁欲,如此一来,他们的头脑会累积动量去进入性;他们坚持保持饥饿,因此他们的头脑经常会想到食物。当你过分去想食物,那表示你在为它累积动量。思考意味着动量,头脑会开始为相反的那一极作安排。

有一件事:每当你移动,你就同时移动到相反的那一极。相反的那一极是隐藏起来的,它是不明显的。

当你爱一个人,你同时也在累积恨他的动量,那就是为什么只有朋友会变成敌人。你无法突然变成一个敌人,除非你首先变成一个朋友。爱人会争吵、争斗,只有爱人会争吵和争斗,因为除非你爱,否则你怎么会恨?除非你移到了非常远的左边,否则你怎么会移到右边?现代的研究说,所谓的爱是一种亲密的敌意关系,你太太是你亲密的敌人,你先生是你亲密的敌人,既是亲密的,也是敌意的。它们看起来是相反的、不合逻辑的,因为我们会怀疑说一个亲密的人怎么会变成一个敌人,一个是朋友的人怎么会也是敌人?

逻辑是表面的,生命进入得较深,在生命里面,所有相反的东西都联合在一起,它们一起存在,这一点要记住。因为这样,所以静心才会变成具有平衡作用。

佛陀教导八种规范,每一种规范他都加上“正”字(八正道)。他说:正确的努力,因为很容易从行动进入到不行动,从清醒进入睡觉,但是要停留在中间是困难的。当佛陀使用“正’’字,他是在说:不要走到相反的那一极,只要停留在中间。正确的食物——他从来没有说要断食。不要放纵在吃太多,也不要放纵在断食。他说:正确的食物。正确的食物意味着站在中间。

当你站在中间,你并没有在累积任何动量,这就是它的美,一个不累积任何动量要走到任何地方的人就能够很安然地跟自己在一起,就能够好像在家里一样。

你从来不能够好像在家里一样,因为不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立刻做出它的相反来平衡。而那个相反的从来没有办法平衡,它只是给你一个印象说你在变平衡,但是你将必须再度走到相反的那一极。

一个佛既不是任何人的朋友,也不是任何人的敌人,他只是停在中问,那个时钟是不动的。  据说有一个哈希德派的神秘家,他的名字叫作木西德,当他成道的时候,墙上的时钟突然停止了,它或许发生了,或许没有发生,因为那是可能的,但是那个象征很清楚。当你的头脑停止,时间就停止了;当钟摆停止,时钟就停止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它就一直显示出同样的时间。

时间是由头脑的移动所创造出来的,就好像钟摆的移动一样。当头脑移动,你就感觉到时间;当头脑不移动,你怎么能够感觉到时间?当没有移动,时间无法被感觉到。科学家和神秘家都同意这一点:移动创造出时间。如果你不动,如果你是静止的,时间就消失了,永恒就进入存在。

你的时钟移动得很快,它的运作方式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关于头脑,第二件必须加以了解的事就是:头脑总是在渴望远处的东西,而从来不渴望近处的东西。近处的东西使你无聊,你对它已经腻了,远处的东西能够给你梦、给你希望、给你欢乐的可能性,所以头脑一直都在想远处的东西,别人的太太总是比较漂亮、比较有吸引力,别人的房子总是比较让你想念,别人的车子总是比较吸引你。总是远处的东西,你对于近处的东西都看不见,头脑看不到那个非常近的东西,它只能够看到那个非常远的东西。

什么是最远的东西?相反之物就是最远的东西。你爱一个人,现在恨就是最远的现象;你吃太多东西,现在断食就是最远的现象;你是一个禁欲者,现在性就是最远的现象;你是一个国王,现在成为和尚就是最远的现象。

最远的东西最能够引人遐思,它具有吸引力,它令人想念,它继续在呼唤、在邀约你,然后当你到达了另外一极,你所走过的这个地方就再度变得很美。当你跟你太太离婚,几年之后,那个太太就再度变得很美。

有一个女演员来到我这里,她在十五年前跟她先生离了婚,现在她年纪大了,也没有像以前跟她先生分手的时候那么漂亮了。他们的儿子去年结婚,所以在婚礼的时候,她再度碰到她先生,他们必须一起旅行,她先生再度爱上她,所以她跑来这里问我说:“我要怎么办?现在他再度向我求婚,他想要再跟我结婚。”

她也被他所吸引,她只是在等待我说好,我说:“但是你们曾经住在一起,而一直都在吵架,我知道那整个故事,我知道你们怎么样在吵架,怎么样在互相制造地狱和痛苦,而现在又……”

对头脑来讲,相反的东西具有吸引力,除非你可以通过了解而超越这一点,否则头脑将会继续从左边移到右边,再从右边移到左边,那个时钟将会继续。

它已经持续了很多世,你就是这样在欺骗你自己,因为你不了解那个运作过程。远处的东西再度变得有吸引力,然后你就再度进入同样的旅程。当你到达你的目标,你以前所知道的事现在就变成远处的,现在就变得有吸引力,现在就变成一颗星星,变成某种有价值的东西。

我在阅读关于一个飞机驾驶员的故事,他跟一个朋友飞越加州,他告诉那个朋友说:“向下看那个漂亮的湖,我诞生在它的附近,那是我的村子。”

他指向河边山丘上一个小小的村子说:“我出生在那里。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经常坐在湖边钓鱼,钓鱼是我的兴趣,在那个时候,常常有飞机在天上飞,从我的头上经过,当时我会梦想说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一个飞机驾驶员,我也可以开一架飞机。那是我唯一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但是我的情况却很糟糕!现在我一直往下看着那个湖,想象有一天当我退休的时候可以再度去钓鱼,那个湖非常美……”

事情就是这样在发生,事情就是这样发生在你身上。在孩提时代,你想要快一点长大,因为大人有更多的权力。小孩子渴望立刻长大。老年人比较聪明,小孩子觉得不论他做什么,总是错的。然后你问老年人,他总是认为当孩提时代失去,每一样东西就都失去了,孩提时代是天堂。所有的老年人死的时候都会怀念孩提时代,怀念那个天真、那个美、那个梦境。

任何你所拥有的看起来都没有用,任何你所没有的看起来都很有用。这一点要记住,否则静心无法发生,因为静心意味着这个对头脑的了解、对头脑运作过程的了解。

头脑是以正反两极在交互运作进行的,它使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走向相反的那一极,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除非你突然离开它,否则它永远都不会结束;除非你突然变得觉知到那个游戏,除非你突然变得觉知到头脑的诡计,然后停在中间,否则它永远不会结束。

停在中间就是静心。

第三,因为头脑是由两极所组成的,所以你从来不可能完整。头脑不可能是完整的,它总是一半。当你爱一个人,你是否注意到你同时在压抑你的恨?那个爱并不很全然,它并不是全部,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所有黑暗的力量,它们随时都可能爆发,你就待在一座火山上。

当你爱一个人,你会忘掉你有愤怒、有恨、有嫉妒。你完全将它们抛开,好像它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但是你怎么能够抛开它们?你只能够将它们隐藏在无意识里。只有在表面上,你可以变得很有爱心,但是在深处,那个骚动是隐藏起来的,迟早你将会感到腻,你对爱人将会变得很熟悉。

P36-39

序言

千年梦蝶一庄生

南怀瑾

关于《庄子》这本书,在整个中国文化的体系中,所占的份量非常之重,而且熟悉这本书的人也很多。历代对《庄子》的注解更是不胜枚举,不过,观点与解释各有不同。现在我们重新来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把《庄子》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位置以及它所占的份量,特别提出来,先作说明。

我们都晓得,战国的时候,所谓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非常蓬勃发达;有两个人物为代表,春秋末期是孔子,到了战国时代是孟子。当时的中国天下大乱,春秋战国先后乱了三四百年之久。这是我们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但是在学术思想方面却是最发达的时期。不过有一个观念,大家要搞清楚,所谓学术思想最发达,并不是说学术思想最自由;那个年代无所谓自由不自由,而是各种思想蓬勃的自由发展。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文化与文字没有完全统一,尤其政治体制所形成的诸侯各霸一方,造成了学术思想的歧异。但是不能否认的,这仍然属于一个中国文化系统的学术思想。

我们中国人都念过《四书》,为了要写好文章必须要背《孟子》,更要背《庄子》。苏东坡曾经说过,如要写好文章,《孟子》与《庄子》,及司马迁的《史记》,这三部书一定要熟背,才可以做大文章。《四书》的文章及它的文学境界,与《老子》、《庄子》是两回事,孔的文章孟的著作,敦厚严谨,也很风流。这个风流,不要搞错了,不是浪漫!《老子》、《庄子》是代表南方思想,是楚国的文化,它的文学境界是空灵洒脱的,后世认为,它又代表了道家。中国所谓道家的思想,同儒家思想,也是迥然有别的。

老庄之后,所谓南方楚国,在中国文学上极负盛名。代表性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楚辞》等。这一类的文章,与老庄都是同一系统,文章的气势与北方系统不同。表面上看来像是神经病说话,东一句西一句,像《庄子·齐物论》所讲的“吹”,这个字眼是庄子先开始用的。虽说是“吹”,但是他吹得非常有味道。千古以来,中国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表面上都骂《老子》、《庄子》,实际上,每个人的文章,都偷偷在学他们。只有清朝这位文学思想家怪人金圣叹,才公开提出来推崇,把《庄子》列入他的六才子书,就是《庄子》、《史记》、《离骚》、《水浒传》、《杜甫律诗》、《西厢记》。他认为这是中国六位大才子的著作。如果懂了六才子书,所有文章的技巧都学完了,这种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现在说回来,《庄子》的文章思想是那么汪洋博大,但当时被视为正统文化的是齐、鲁文化。不过在《孟子》一书里,却很少提到过孔子,而在《庄子》一书中,倒有很多提到孔子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庄子是在骂孔子,实际上规规矩矩,庄子都在捧孔子,捧得很厉害。要了解这一点,就要懂得文学的技巧了。

《庄子》这一部书,我们晓得它代表了道家,并且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和知识分子。它内在潇洒,所讲的人生境界,形成了东汉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间特殊的文化思想境界。更有意思的是,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受到它很大的影响。

后记

玫瑰花有玫瑰花的娇艳,康乃馨有康乃馨的清秀,莲花有莲花的挺拔和脱俗,大自然的美是那么地多样化,那么地丰富,就好像奥修的话语,他的终极智慧在每一本书里面都有不同的呈现。当他在谈论佛陀,那是佛陀在开花;当他在谈论耶稣,那是耶稣在散布他的芬芳;当他在谈论庄子,那是庄子在跟我们分享他的生命,我所得到的启示是多层面的,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穿透进入我的存在。

我本来以为奥修的话语对我已经不能够再像以前那么震撼了,但是当我在翻译庄子的时候,我仍然不时可以找到许多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花朵在沿途开放著。

“无用之用”,这个观念我曾经知道过,但是这一次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我而言,这是我在奥修的庄子里面找到的一朵崭新的智慧之花。我不知道要如何来传达给你这一句话对我的意义,但它真的是再度赋予我的生命一道新的光……我们都一直在追求那个有用的,而忽略掉那个没有用的……我愿意在这个点上去静心冥想我的人生、去调整我的人生……或许你也可以偶尔停下脚步,看看你的作为,也看看你的无为,它们可以平衡地存在吗?它们可以很活生生、很喜乐地存在吗?

虔诚地希望庄子的生命能够融入你的生命,那么你也可以成为古人,而不只是效法古人。

奥修的著作很多都是从他的演讲中整理出来的,在这些演讲当中,人类的头脑史无前例地被放在显微镜底下分析到最细的皱纹。被当作心理学的头脑,被当作情感(情绪)的头脑,被当作”头脑+身体”的头脑,被当作道德主义者的头脑,被当作信念的头脑,被当作宗教的头脑,被当作历史的头脑,被当作政治和社会进化的头脑!全部都被检视、被研究、被整合,然后很慈悲地被留在追求超越的探寻之中。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描述奥修呢?最终的解构者吗?或是一个已经成为洞见的洞见者?然而他的确是一个对存在的建议: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就是去享受真实的个体性所带给你的同样的海洋般的经验。为了这一点,奥修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内走,在那里你连一个人都找不到,在那里你只能够找到宁静与和平。”

要下一个结论吗?奥修的洞见是无止境的,它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帮手,帮助我们走向了解我们自己。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奥修思想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批判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加以甄别和思考,有选择的接受和吸收他思想中的精华。

奥修说过:“我想要告诉你们,科学是最终的价值,科学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客观的科学,它决定关于外在世界的事;第二种是主观的科学,直到目前为止,它被称为宗教,但是最好不要称之为宗教,最好称之为内在的科学。将科学分为外在科学和内在科学!客观的科学和主观的科学。但是使它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科学仍然保持是最终的价值,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高。”

书评(媒体评论)

奥修是这个时代伟大的智慧,他用现代的语言毫无任何偏见地给我们传递了整个世界的知识。

——印度安得拉邦邦长 克瑞什卡尼

奥修给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带来一种眼光,任何人都可以为此感到骄傲。奥修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力量,我要向他顶礼以纪念他给我们的这种力量。

——印度前总理 钱德拉·谢卡尔

我非常高兴,奥修,我们印度的伟大的哲学家,一个以他强有力的哲学在这一生中获得成功的人,知识界很了解他,但是他的思想需要被所有的人进一步地接受。

——印度前总统 吉亚尼·宰尔·辛格

在哲学、艺术和科学的领域里,有一些人是碰巧成了天才人物,而这个世界也很偶然地给了他们荣耀;但奥修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他是一个以他的存在给这个世界、这个国家带来荣耀的人。

——著名女诗人、印度议会上院议员 阿姆瑞塔·伊瑞蒂姆

在任何领域里,奥修都是一流的。在这种文化方面,奥修的思想早已成为国家的瑰宝,而且已经登上国际舞台。

——印度著名电影音乐导演、作曲家 卡尔亚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心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奥修
译者 谦达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699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5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