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凡高心理传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弗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为特独视角,以凡-高遗留给世人的数百封书信和数百幅画作为“自由联想”的素材,同时运用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对凡-高的一生展开追踪。可以说该书是将精神分析法应用于解释弃世伟人心灵人格的一个实例,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读来饶有趣味。

内容推荐

本书以弗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为特独视角,以凡-高遗留给世人的数百封书信和数百幅画作为“自由联想”的素材,同时运用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对凡-高的一生展开追踪。从他幼年的遭遇、宗教的信仰、职业的挫折、爱情的失败、对父母的叛逆、和弟弟的复杂情感、以及与同时代画家的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来解释这位画坛旷世奇才的内心世界,对他的怪诞、疯癫,对他的割耳、自杀,对他绚烂眩晕的绘画风格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可以说该书是将精神分析法应用于解译弃世伟人心灵人格的一个实例,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读来饶有趣味。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绘画也是布道

第二章 忧郁是人生财富

第三章 漫长的蜕变酝酿

第四章 粗野的脏狗

第五章 亡兄的阴影和母亲的冷漠

第六章 母爱在天国

第七章 从黑暗到光明的摸索

第八章 黄房子造就绘画巅峰

第九章 割耳后面的潜意识

第十章 疾病和眩晕画风的关联

第十一章 一双独特的怪眼

第十二章 不是宗教画的“宗教画”

第十三章 鸦群,死亡的投影

附录 凡高年表

试读章节

1876年秋,在一个晴朗的星期日,二十三岁的文森特·凡高走出他任教的那所英语寄宿学校,去到位于伦敦偏僻郊外的里士满镇,在那里,他将给一个卫理公会的小教堂上布道课。当他站在讲台前面,他感到一个迷途的灵魂好像从已经掩埋了他的洞穴里飘浮出来。

布道的内容残留在文森特的书信集里。文森特反复阐述了一个极为普通的信念,这布道不是一个具有卓越说教技巧的范例,然而,他的言辞来自他的痛苦生活,并充满了强烈的感情。他不仅向宗教的集会布道,还向他自己布道,他用的语言是和他绘画中强有力的表现相一致的。

布道所选择的经文是《诗篇》第一百十九章第十九节:“我是在地上作寄居的,不要对我隐瞒你的戒令。”然后,年轻的布道者继续说道:“那是一个古老的信念,它也是一个极好的信仰,我们的生命历程是一个进行朝圣的过程,我们在地球上是寄居者,虽则如此,然而我们并不孤独,因为我们的父和我们同在。”圣歌的经文对孤独和寂寞作了确认,但是对于一个有着虔诚信仰的群体,它们立刻被消除了,“我”变成“我们”,而“我们是不会孤独的”。

通过讲道,哀伤作为一个主题被阐述,它被看作是人类固有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是哀伤的”。然而,可以被当作痛苦的哀伤,它实质上是一种伪了装的赐福,是一种被教化出来的品质。“忧伤胜于快乐,”他断言:“通过外表上的忧戚,可以使内心变得更好,因此,一个人如若是忧伤的,他也就总是快乐的”

布道直率地表露了文森特对痛苦、孤独、死亡之存在的认可,但是,通过宗教信仰的媒介,他把它们提升为欢乐、领受、不朽的必由之路。借着忍受,痛苦得以引向快乐,寂寞得以变成友爱,死亡得以通往再生,尘世得以升华为天国。

就像布道中的形象一样,文森特是地球上的寄居者,早在荷兰,在遥远的德伦特乡村,他悲叹命运使他“永远像一个徘徊不已的漂泊者,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既得不到休憩,也找不到食物。”后来,在阿尔他把自己描述得像是一个旅人,在追寻着压根儿不存在的目标。

他的痛苦孤独和作为一个被放逐者的感受,是一个无所不在的阴影,虽然有时候它们消遁了,被驱散了,但是它们依然构成了一道栏栅,将他隔绝于人们的友谊之外。在一群人中间,他觉察到比他快乐的人们彼此间的那种接近感,这更使他的孤独日益加深,并且他又被驱使进一步回到他的自我中去。他渴望和他人亲近,然而他寻找到的却是孤独:这种悲惨的状况尚是次要的,更甚的是当他投身工作之际,那种自我怀疑和令人沮丧的自我贬值又抬头了。一种负罪感,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怀疑折磨着他,他经常冥想,认为在别人眼里他也许是个坏人和毫无价值的人。P1-2

序言

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当我正在研究宗教对个性形成的影响时,早年对凡高的热情又重被点燃起来。在以上述视野对凡高进行追踪的过程中,我浏览到有关他的丰富资料,这是任何别的伟大画家所没有的。这些资料似乎足以提供一种机会和可能,让我们来对他的心理发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广泛的研究。尽管已有众多关于凡高的文学著作问世,但是,我很惊异地发现像这样的课题还从未有人涉及。加以,我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走近凡高——一个愤世嫉俗的、反叛的、才气横溢的十九世纪时代产儿,可能会有助于去洞察当代的一些愤世嫉俗者、反叛者以及本世纪一些如丘吉尔、海明威这样的巨人,他们努力控制自己固有的抑郁情绪,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自身创造力的发展。

即便对自愿服从精神分析程序的生存者作精神分析,也异常困难,而且往往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很自然,甚至连精神分析家都怀疑对死者进行精神分析的价值。但是,凡高已经把资料和论据留给了我们,为这项研究提供了特有的资源;凡高这个非常敏感的创造天才,他审视自己的能力要比大多数普通人强,他在数百封意味深长的信中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了生动的描述。他的信时常显露驾驭文字的娴熟技巧,并且饱含推心置腹的真诚。在早期写给弟弟泰奥的一封信中,确实,他写到他会“毫无顾虑地告诉你进入我头脑中的种种想法。我不隐瞒我的思想,也不会去筛选删节它们。”——这个剖白和精神分析家在描述自由联想技巧时所下的定义非常类似。因而,当我不能对精神分析家用以验证治疗工作的解释做出判断时,凡高那些含有深意的画能够被用来和他的信进行对照,以检验分析师的解释正确与否。

作为一个陷入在凡高研究中的精神病学者,我时常面临的问题是“他的症结是什么?”尽管这是一个吸引精神病理学专家的问题,无论是专业的抑或是业余的研究者都对此抱有兴趣,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重要的。无数同样病症的患者早就被人遗忘了,而对这种病症的研究可以在存活者身上获得更好的效果。所有,最具有要领性的问题是,这种病症对他达到如此卓著的成就可能起了什么作用。于是,当我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凡高的诸多困扰时,我的着眼点是放在他把这些困扰转化为巨大成就的能力上。我不想把他描述成一个怪诞而神秘的人,一个病态的性情乖张者和伟大画家的混合物;而是旨在表述他人格上的完整性,他的心理冲突贯穿在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在这种心理冲突中,他为抵制痛苦而发挥出来的创造力,对他的绘画成就起了必不可少的推动。最终他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在其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为继续自己的事业而进行的痛苦挣扎和巨大抗争。让我们自己参与到这个生动的过程中去,或许我们能够分享到他的成功。

对人的行为举止作单一的解释往往容易得到首肯,但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远比试验室里动物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复杂得多。例如,强烈的心理冲突可以推动一个有才能的初学者去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在创造过程中,特有的心理冲突和具体的心理特征是可以被明确无误地验证的——就像对凡高的剖析一样。但是冲突的性质和强度,其本身并不决定画家的伟大与否。左右列奥那多一达芬奇画《蒙娜丽萨》的心理冲突,同样可以影响另一个人去成为一个残酷的丈夫。要对创造进程作较为充分的理解,还得借助在其它领域里的造诣,从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到生理学和遗传学。当生理学和遗传学方面的学识无法介入这样的研究时,我便试图对塑就他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进行追踪,并且试图通过展示他的矛盾冲突、解析经他扭曲的自我形象,以此来说明这些因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带着这样的理念,我的妻子和我对文森特当年的足迹——从他出生地曾德特到他的埋葬地奥弗——进行了跟踪,沿途还走访了很多知情者。从1959年起,文森特的侄子V.w.凡高博士就每年花大量时间来核对、纠正并拓宽我的观察材料,还带领我们在荷兰农村旅行。尤为感人的是,他始终如一地鼓励我、推动我,即便他对我的结论并非完全赞同。

书评(媒体评论)

“该书是业已问世的、以心理历程为脉络的传记体著作中最令人叫绝的一部……卢宾的美术评论就像他分析精到的心理解剖一样敏锐、充分、具有价值。”

——《洛杉矶时报》

“有关凡高的最深奥、最富同情心、最客观的专题论著终于面世了……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发人深思的体验。”

——《哥伦布快讯》

“这是一本光彩夺目的著作……(他)理解凡高画作中所包含的私人隐秘,并且谈了许多有关它们的趣事……卢宾写就的这本书不仅魅力无穷,而且它还是认识凡高必不可少的资料。”

——安东尼-斯托尔《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项具有深度、探索画家精神错乱根源的研究,卢宾提出了一些甚有新意的推论……他阐明了凡高的疾病对他绘画所产生的有益影响,还揭示了一些有关他与高更关系、有关他自残耳朵及自杀的新线索。”

——《出版者周刊》

“(该书)以不同凡响的深度和确切性而引入瞩目。”

——《芝加哥太阳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凡高心理传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伯J.卢宾
译者 程应铸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3387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4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35.72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3
16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