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水与墨的运用十分讲究,展纸落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笔上水与墨的多少、干湿程度必须适当,笔墨下去,一气呵成,将笔上的水分、墨分全部用净,一直到笔在纸上擦来擦去再也无水无墨可留为止,笔也干净了,其效果正恰到妙处。这本《中国山水画教程》,共计十二部分,有关各种技法与运用的规律,在各章节中图文并茂分别讲述。为便于理解,全书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图书 | 中国山水画教程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山水画,水与墨的运用十分讲究,展纸落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笔上水与墨的多少、干湿程度必须适当,笔墨下去,一气呵成,将笔上的水分、墨分全部用净,一直到笔在纸上擦来擦去再也无水无墨可留为止,笔也干净了,其效果正恰到妙处。这本《中国山水画教程》,共计十二部分,有关各种技法与运用的规律,在各章节中图文并茂分别讲述。为便于理解,全书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目录 第一章 国画材料——宣纸与笔、墨、砚 第一节 用纸 第二节 用墨 第三节 用砚 第四节 用笔 第五节 笔墨 第六节 用墨之法 图录(图1~12) 第七节 用笔之法 一、尖锋 二、中锋 三、侧锋 四、顺锋 五、逆锋 六、露锋 七、藏锋 八、破锋 图录(图13~24) 第二章 树木的画法 图录(图25~53) 第三章 山石的画法 图录(图54~72) 第四章 水的画法 图录(图73~82) 第五章 云雾的画法 图录(图83~85) 第六章 人物与房屋车船等在山水画中的 应用与宾主关系 图录(图86~94) 第七章 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第一节 水墨山水画 第二节 焦墨山水画 第三节 焦墨烘染山水画 第四节 青绿山水和绛紫山水画 图录(图95~101) 第八章 山水画的设色 一、松树着色法 二、柏树着色法 三、杨树着色法 四、柳树着色法 五、桃树着色法 六、梨树着色法 七、梅树着色法 八、柞树着色法 九、枫树着色法 十、杂树着色法 十一、山石的着色法 十二、浅绛(绛紫)着色法 十三、大青绿山水着色法 十四、小青绿山水着色法 十五、泼绘山水着色法 图录(图102~127) 第九章 彩墨同用的几种方法 第一节 彩墨交织法 第二节 彩墨相破法 第三节 泼彩泼墨法 图录(图128~130) 第十章 中国山水画作画程序 第一节 山水画的创作 第二节 山水画的作画程序 图录(图131~137) 第十一章 中国山水画构图 一、少而精取势法 二、居中取势法 三、均衡取势法 四、疏密主从取势法 五、分段取势法 六、满幅取势法 七、相互呼应取势法 八、折带形取势法 九、凹型取势法 十、斜角对衬取势法 图录(图138~148) 范画学习参考与欣赏 图录(图149~17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山水画教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杜伯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5336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8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12.26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84 |
宽 | 21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