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一壶酒
内容
编辑推荐

酒是什么?明代冯时化说:“酒,酉也,酿之半;曲,酉泽而味美也。或曰,就也。所以成就人性之善恶也。问酒之名义,如是足矣。”前一句讲酒的生产构成,后面讲酒在人生中的地位。他又说:“宾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亦酒也。”这指的是酒的双重性:酒既是一种美味食品,也是会引人淫乱闯祸的罪魁。当然,这说得有点简单化,是福是祸,全在人自我的控制,并不在酒本身。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酒的酿造史。酒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并反映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同时还与其他文化现象相互渗透、密切相关。中国酒文化在几千年的朝代更替过程中,更是时时折射出灿烂辉煌的华夏古老文化之光!

内容推荐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有人说,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酒的酿造史。此话不无道理。在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酒与文化同步前进,处处表现着相辅相成的活动轨迹。酒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其发展必有历史的阶段性、连续性和继承性,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催化剂。酒文化是与酒有关的物质的、精神的以及习俗等行为现象的总和,有关酒的起源、生产、流通、消费,尤其是酒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酒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也均属于酒文化及其相关的范畴。就全世界而言,酒文化具有共性,即由酒的两重性所形成的各种现象;就每个国家而言,酒文化又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并反映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同时还与其他文化现象相互渗透、密切相关。中国酒文化在几千年的朝代更替过程中,更是时时折射出灿烂辉煌的华夏古老文化之光!

目录

第一章 酒史概说/1

 酒的起源/1

 酒业的演进/8

 酒文化的发展/9

第二章 中华民族一壶酒/17

 汉族——美好吉祥酒/17

 蒙古族——圣洁的马奶酒/19

 门巴族——必备饮料鸡爪谷酒/20

 彝族——增进团结的转转酒/21

 傣族——唱歌饮酒/22

 哈尼族——五谷丰登新谷酒/22

 景颇族——饮酒必成双/23

 藏族、土族——青稞三杯待宾朋/24

 黎族——为牛招魂的牛福酒/25

 壮族——清香鲜美的水酒/25

 瑶族——三关迎客六杯酒/26

 侗族——香醇缠绵的苦酒/26

 水族——肝胆酒与团团酒/28

第三章 中华名人一壶酒/3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31

 劝君饮酒听虞歌/32

 温峤装醉逃陷害/34

 高阳酒徒成大事/35

 “且乐生前一杯酒”的张翰/36

 马周与酒三结奇缘/37

 陈遵投辖留宾尽欢饮/39

 郑玄一饮三百杯/39

 钟会不拜将军/39

 郑泉愿作酒壶/39

 山公醉后能骑马/40

 阮修杖悬酒钱/40

 好酒酣饮的竹林七贤/41

 姚馥移封酒泉/44

 颜延之醉后常有惊人之举/44

 石延年创造喝酒新法/45

 《汉书》下酒/46

 杜甫《饮中八仙歌》/48

 张灵纵酒高吟作狂/52

 顾嗣立酒帝诗仙/53

第四章 中华王侯一壶酒/55

 酒与政治/55

 帝王酒事/57

 将相酒事/69

第五章 中华文化一壶酒/79

 文人酒故/79

 书画酒故/100

 古典文学名著中的酒文化/105

第六章 中华传说一壶酒/121

 神话传说/121

 民间传说/126

 幽默故事/139

第七章 中华典故一壶酒/145

 酒虫/145

 酒友/145

 千日酒/146

 饮流霞/146

 杖头钱/147

 白衣送酒/147

 杯觥交错/148

 杯弓蛇影/148

 杯酒戈矛/148

 杯盘狼藉/148

 典鹬鶸裘/148

 貂裘换酒/149

 斗酒只鸡/149

 狗凶酒酸/149

 花天酒地/150

 画蛇添足/150

 酒酣耳热/150

 酒浇块垒/150

 酒囊饭袋/151

 酒肉朋友/151

 酒入舌出/151

 酒色财气/151

 酒色之徒/152

 酒食地狱/152

 酒食征逐/152

 酒醉饭饱/152

 酒有别肠/152

 酒喻圣贤/152

 金谷酒数/153

 醴酒不设/153

 乞浆得酒/154

 杀姬劝酒/154

 瓮间吏部/154

 炙鸡渍酒/154

 斗酒博凉州/155

 借酒步青云/155

 鲁酒围邯郸/156

 青州从事与平原督邮/156

第八章 中华女性一壶酒/157

 巾帼酒故/157

 青楼酒妓/162

第九章 中华酒祸与酒禁/173

 酒祸/173

 酒禁/192

试读章节

酒的起源

古往今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喝酒一直是中华民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喝酒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已深深地积淀在民族性格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据考古学家证实,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说明在原始社会,酿酒已很盛行。以后经过夏、商两代,饮酒的器具越来越多,在出土的殷商文物中,青铜器占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自此以后的文字记载中,关于酒的起源的记载虽然不多,但关于酒的记述却不胜枚举。综合起来,这些记述主要有以下四种:

猿猴造酒说

猿猴造酒,并非虚构,而是有证可考。

类人猿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智商得到极大的发展,猿猴造酒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猿猴造的是经过自然发酵而成的野果酒,是猿猴采食后的派生物,后人称之为猿酒,也叫自然酒。

古猿猴群居深山老林,遇到熟透坠落的果子便食,并将剩余的存放在石洼中。于是,野果自然发酵,产生酒味。猿猴偶尔一尝,觉得味道极美,飘飘欲仙。聪明调皮的猿猴便集体采摘,贮藏野果,酝酿成酒,然后集体饮酒,醉了,群猴乱舞。

据考证,中国古代及近代都有“猿酒”遗迹的发现。

1953年,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教授在江苏洪泽湖畔下草湾考证醉猿化石,发现了“下草湾人”,属晚期智人阶段,证实丫这些猿人是吃丁含有酒精成分的野果汁,醉倒致死后成为化石的,因而首次将其命名为“醉猿”,将化石定名为“醉猿化石”。

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长李传夔教授再次论证属于长臂猿科的双沟醉猿化石。他认为这是古猿化石在江苏的最早记录,也是第三纪长臂猿科化石在亚洲地区的重大发现。

2002年元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徐钦奇、计宏祥教授一行,专程对江苏双沟地区下草湾“双沟醉猿”化石发现地作科学考察,进一步证实了前两次的考古发现。

有关猴子喝酒的记载和传说屡见于书籍和报端。

在《西游记》第二回里,吴承恩就描写了猴王——孙悟空和众猴喝酒的场面:众猴闻说,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矣!”都来奉承老孙,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真个是合家欢乐!咦!

《西游记》尽管是文学创作,但文学艺术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猴子和人类一样,是嗜酒的。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也造酒。这在我国古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就在其著作中叙道:“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穴辄有五六升许,味极辣,然极难得。”《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亦载有:“粵西平乐(今广西东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釆百花酿酒。樵子人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也有过这样的记载,明人李日华在其著述中云:“黄山多猿猱,春夏釆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益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之,必嬲死之。”可见,这种酒足偷饮不得的。

我们知道,酒是一种发酵食品,它是由酵母菌分解糖类产生的。猿猴在水果成熟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从而析出“酒液”,这也是合乎逻辑和合乎情理之事,就像我们在腐烂的水果摊旁,能闻到因水果腐烂而散发出来的阵阵酒味儿一样。因为野果破皮后,空气中的酵母或原先附于皮上的酵母会进入果内,将糖发酵成酒精。据说在广西左江地区的龙家寨,至今还存在这种现象。当地老乡将猴洞中已发酵的野山杏、野桃等野果取回家,作为引子,酿成果酒自饮。

当然,古代猿猴造的那种酒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香味的野果而已,这与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掌握了野果自然发酵的知识,从而有意识地将大量野果进行自然发酵而成的酒相比,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但不管怎么说,猿猴造的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和用乳酿制的酒,可以说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酒了。

上皇兴酒说

西汉人所著《孔丛子》有“尧酒千钟”之句,而唐朝陆龟蒙甚至编了一个关于舜的父亲瞽叟用酒加害舜的故事。

周秦时代的《黄帝内经.素问》记载,黄帝与医家岐伯“汤液酒醪”,即药酒之事。黄帝问道:“为五谷汤液及醴醪如何?”岐伯答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则完,稻薪则坚。”《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醅,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晋代江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的人,他在《酒诰》一书中也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

书中所说的“上皇”乃“三皇”、“五帝”。人们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伏義氏、燧人氏、神农氏,抑或伏羲氏、神农氏、女娲称为“三皇”;将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称为“五帝”。

其实,这种说法不足为奇,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为了追溯华夏文明之源,几乎把所有事物的源头,都托附于古老传说中的各族始祖黄帝或神农。如伏羲氏发明渔猎、畜牧;燧人氏发明钻术取火,教人熟食;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五谷、药材,教人们农耕及治病;黄帝创造舟车、文字,音律、算术等等。

同样,华夏先民们把酿酒的发明创造也归功于上皇。有认为“酒作于尧”的,这与“尧酒千钟”的说法有关;还有的认为应归功于舜帝治酒,就像虔诚的信徒把一切事物都归于上帝恩赐一样。

“上皇兴酒”,不管是文献记载也罢,民间传说也罢,按现代科学来分析,都是不可信的。就拿《黄帝内经》一书来说,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

仪狄造酒说

传说仪狄是夏禹的一个下臣,有人说她是大禹的女儿,也有人说她是黄帝的女儿,莫衷一是,无从考证。但认为她是一位女酿酒师,能酿出质地醇美的酒醪,这倒是一致的。

秦代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有“仪狄作酒”的记载,先秦史官撰写的《世本》中有:“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认为仪狄是酒的始作人。后来又衍生出西汉人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魏策二》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据传,当时禹王对酒有些偏见,没有重用仪狄。郭沫若在《中国史稿》第一册中说到:“夏统治者普遍酗酒。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据说禹很厌恶仪狄,认为后世必将因酒而亡国,可见酗酒在那时已经是奴隶主贵族间的恶习了。”

东汉人许慎在撰《说文解字》“酒“条中,也记载了“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到三国时,蜀汉学者谯周著《古史考》也说“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将仪狄奉为酒的发明人。

从酒神帝女仪狄人们联想到西周王家的酿酒机构中,掌握酿酒技术的也多是女性。《周礼》载:“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在这有三百多人的酿酒作坊中,奄即宦者,也是管理者;奚是干活的女奴;女酒是善于酿酒的女技术员。据专家注释,奄在当时仍为生理正常的男性,并未受到阉割,只是因为他们和女酒、女奴一起从事酿酒,才取了这个令人寒心的名称。由此可见,古代酿酒主要是妇女从事的事。

有趣的是,如今中国南方家庭还多有自酿米酒的习惯,而酿酒能手大多是家庭主妇。为什么西方的酒神为男性,而东方的酒神却为女性,这恐怕与酒神帝女仪狄不无关系吧!

值得一提的是,仪狄创造的是米酒,史书上记她始作酒醴,今称酒糟,即米酒,也就是以糯米为原料的黄酒的前身。黄酒被称为中国的“国酒”,酿酒学家声称其发展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这正好与仪狄造酒是差不多的时期。

当然,很多学者并不相信“仪狄始作酒醪”的说法。因为《世本》这部书的成书年代和撰写者都不很清楚,而原书约在宋代就散失了,如今只有清代人的辑本。还因为最初的酒绝不是有意制造,而只能是无意中发现的,如前所述,是粮食和果品自然发酵形成的。事实上,酿酒方法的创造发明,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完成。

或许仪狄是夏禹时代的一位酿酒高手,她继承了先代酿术之后,自己又作了创造,佳酿名扬,知名度很高,人们崇敬她,所以才产生出许多流传千古的传说来。P1-5

序言

酒是什么?明代冯时化说:“酒,酉也,酿之半;曲,酉泽而味美也。或曰,就也。所以成就人性之善恶也。问酒之名义,如是足矣。”前一句讲酒的生产构成,后面讲酒在人生中的地位。他又说:“宾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亦酒也。”这指的是酒的双重性:酒既是一种美味食品,也是会引人淫乱闯祸的罪魁。当然,这说得有点简单化,是福是祸,全在人自我的控制,并不在酒本身。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只能在祭祀后才能享用酒,获得片刻的陶醉。但是酒的美味和它所特有的魅力,使人们很快摆脱了只有年节祭祀才能饮用的束缚,它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渗透到人们的一切生息活动之中。无论是为了爱情、友情、婚嫁、宴客,还是为了交际、谈判、消愁、解闷,几乎都离不开酒、因为酒除了有疏通经络、消除疲劳、祛湿驱寒、去腥增香的实用价值外,还能作为感情的载体,寄托精神、宣泄情感,所以又有人说:“酒之载情,几乎无情不载。”从古至今,酒的风格神韵令许许多多宰辅公卿、布衣庶士、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为之吟咏、为之歌赋,可以说,在琴棋书画、戏剧歌舞、诗词文学中无不飘逸着酒的香气。

当然,自问世以来,酒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有着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所以酒又被人们称为“魔浆”、“祸泉”、“酒为人险”等,其“祸烈于火”、“世尽夭于酒而不觉也”,古人将酒与女色相提并论,对它的迷恋和恐惧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矛盾心理。两周以后,历代统治者莫不禁之以法、约之以礼。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有人说,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酒的酿造史。此话不无道理。在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酒与文化同步前进,处处表现着相辅相成的活动轨迹。酒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其发展必有历史的阶段性、连续性和继承性,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催化剂。酒文化是与酒有关的物质的、精神的以及习俗等行为现象的总和,有关酒的起源、生产、流通、消费,尤其是酒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酒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也均属于酒文化及其相关的范畴。就全世界而言,酒文化具有共性,即由酒的两重性所形成的各种现象;就每个国家而言,酒文化又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并反映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同时还与其他文化现象相互渗透、密切相关。中国酒文化在几千年的朝代更替过程中,更是时时折射出灿烂辉煌的华夏古老文化之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一壶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路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05312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