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伟人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首部记录邓小平最后二十年辉煌岁月的纪实作品。

这不是一本历史学著作,但历史学家可以从中得到大量鲜为人知的可靠史料;这不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但对中国经济改革作了深刻的经济分析;这不是一部社会学著作,人们却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社会在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变迁……本书揭示有关伟人邓小平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和真相,展现伟人生活与家庭的实情和真情,有些史实系首次披露。

内容推荐

邓小平最后一次是如何艰难复出的?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是如何取得领导地位的?

改革开放政策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如何退出政治舞台的?

香港驾照谈判中邓小平在关键时刻起了哪些关键作用?

南巡途中邓小平有哪些难忘的历史细节?

晚年邓小平生活上的开心事究竟是哪些?

亲人所见证的邓小平临终时刻为什么让人心碎?

邓小平的两个遗愿最终实现了没有?

揭示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和真相,展现伟人生活与家庭的实情和真情。本书作者采访了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及知情人士,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潜心研究邓小平的生平与思想。全书通俗流畅,情节感人,有些史实系首次披露。

目录

第—章 历史拐点

■是附和还是反对“两个凡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也事关邓小平的政

 治命运。粉碎“四人帮”9个月之后,邓小平艰难复出,“轻松亮相”在北京

 国际足球邀请赛现场

■一位普通教师的手,首先牵动历史的帷幕;“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打响真理

 标准讨论的第一枪。“凡是派”震怒发难,大讨论险象环生,危难之时邓小

 平拍案而起

■陈云的率先“一炮”,改变了中央工作会议的中心思想与会议进程。闭幕式

 后会议仍在进行,新时期“遵义会议”的“主题报告”提前宣读

■拨乱是为了反正,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面对世界著名记者咄咄逼人

 的提问,既反右又反“左”的邓小平声称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

 下去”

第二章 杀出血路

■一间小茅屋签订生死契约的18位社员,扛起了中国改革的第一面大旗,引

 发了农村又一次包围城市的大变革。总设计师一分钟的沉默之后,勾画出

 “小康中国”的概况

■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力主杀开一条血路为打开国门“练

 兵”。5年后,特区最尊贵的客人发现,这里开始创造的是一个新的奇迹

第三章 铁血长城

■一个普通院落的院门准时敞开,一辆“辰5”字号车牌的黑色高级轿车正点

 驶入……沙场点兵。看到军姿雄壮的阅兵式,邓小平笑了

■声音此起彼落,由一个方阵到另一个方阵。看到这支经过战火的洗礼、动

 乱的冲击而又重新迈开大步前进的英勇顽强的军队时,他满意地点头微笑

■“我说国庆、有个缺陷,就是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犹如

 平地惊雷的战略决策已在他心中酝酿成熟——裁军百万以“消肿”,锻造雄

 师劲旅

第四章 伟大构想

■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关握手言和,中苏对峙终归解冻。“世界公民”邓小平

 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传奇变幻的外交实践

■在邓小平的胸怀里,香港问题被摆在了一个绝妙的位置。经过一番思量,

 英国外交部最终确定由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来担负投石问路的任务

■锋芒毕露的“铁娘子”在会谈中碰上硬钉子,以致神情恍惚而在大会堂门外

 摔了一跤。邓小平很清楚地读出了对手立场的微妙变化,适时地给英方一

 个下台阶的机会

■曾路过、曾停留并亲手描绘香港回归蓝图的邓小平,在香港回归的4个多

 月前离开了自己所眷恋的世界,再也不能重新踏上这片已回到祖国母亲怀

 抱的热土

第五章 政治嘱托

■“为什么退下来?因为中国现在很稳定。退就要真的退,百分之百地退下

 来。”这是邓小平的“战略安排”。临别时,江泽民与邓小平的手紧紧地握在

 一起……

■一边眺望上海中心城区的市貌,一边嘱托身旁的朱镕基:“我们说上海开发

 晚了,要努力干啊!”作为一个战略家以其独特的视角看出上海在对外开放

 方面的优势

■车轮滚滚。专列上的主人公,是共和国一位并不普通的普通公民。车至武

 昌,他有话要讲,言简意赅。车到长沙,那严肃的眼光隐含着一丝微笑。车

 抵深圳,老人毫无倦意:“想到处去看看。”

■谈笑风生,有时一两句幽默的话语,引得大家发出一阵阵笑声。得知有的

 竹子是悄悄从成都“弄”来的,他开玩笑说:“这也属知识产权问题啊,我是

 四川人,要你们赔偿啊。”

■一路风尘仆仆,处处妙语连珠,使神州大地上又一次春潮涌动。群众踮起

 脚尖欢呼着……一篇文章一炮打响,曾名不见经传的陈锡添因此一跃成为

 中国新闻界名人

■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取消中顾委。他

 说:“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望着年富力强的党中央书记江

 泽民,88岁的邓小平高兴地笑了

第六章 桑榆暮景

■沉默而且幽默的邓小平,个性中却有着矛盾的和谐。“打牌要和高手打嘛,

 输了也有味道。”这位乐山而且乐水的“高级桥牌迷”,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

 “铁杆球迷”

■他的生活很有规律,严格按自定的作息制度运行。喝酒可以说是邓小平的

 一种嗜好,但他从不贪杯。这位中国的“头号烟民”说戒就戒,放下就没有

 再抽

■邓家这个大家庭里,老爷子是家庭的核心,背后的“秘书”则是家庭的中心。

 和孩子们在一起,邓小平总是无比开心。他平常说话不多,但跟小孩子可

 有话说了,逗呀、抱呀……

■爱穿“小鞋”的邓小平,对工作人员比较随和、关心,对下级他有着同志般的

 体贴与关照、朋友般的真诚与谅解。如果身边工作人员经济上有困难,他

 总是尽力给予帮助

第七章 遗爱九州

■一代伟人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家人与中央高层对此高度保密,

 医疗专家全力挽救。奇迹到底没有出现,卓琳声声哭喊“老爷子”,可是他

 什么也听不见了

■噩耗随着电波传遍神州,中华儿女一片哀恸。这一刻,多少人的泪水打湿

 了衣襟,多少人的心灵被深深撼动。“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可是他老

 人家走了。”

■周南两度泪洒灵堂,马万祺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哀思绵绵绕宝岛。“一国两

 制”伟大构想的创造者走了,他的心愿变成了遗愿,他的遗愿正在一步步兑

 现

■安南久久凝视着小平的遗像,默默哀悼。不幸的消息牵动了世界的神经,

 华人华侨及各国政要、国际友人等纷纷表达缅怀之情,整个世界与中国同

 哀。

■胸前戴着自制的白花,举着连夜赶制的横幅,在早春的寒风中伫立。从五

 棵松到八宝山短短两公里的路程,沿途两侧站满了悲泣的人群,洒满动天

 撼地的痛惜之情

■“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与“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

 这两个心愿,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遗愿。与邓小平相伴一

 生的卓琳替他兑现了这心中的梦想

附: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是附和还是反对“两个凡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也事关邓小平的政治命运。粉碎“四人帮”9个月之后,邓小平艰难复出,“轻松亮相”在北京国际足球邀请赛现场

60次、50次、30次……1976年1月8日,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心跳逐渐停歇。最终,这位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60多个春秋的伟人带着全国人民的敬仰离去了。

4月初,全国许多城市的群众利用清明节祭祖习俗,冲破“四人帮”的阻力,举行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北京群众自发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集会,纪念周总理,痛斥“四人帮”。4月4日,这一活动达到了高潮。当天晚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等人把天安门广场的事态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决定清理广场上的花圈、标语。4月5日,愤怒的群众与部分民兵、警察发生了冲突。晚上,一些群众遭到了驱赶、殴打和逮捕。

这年7月6日,朱德逝世。同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9月9日,改变了中国、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那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迫不及待地要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们盗用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名义,要求全国各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他们请示报告,妄图由他们指挥全国。他们拍照准备上台用的“标准像”,唆使一些人写“效忠信”,四处游说,制造谣言,攻击邓小平,反对华国锋和党中央。他们还秘密串联,策划武装叛乱,甚至伪造所谓“按既定方针办”的毛泽东临终遗嘱,公开发出篡党夺权的信号。

在党和国家处于危急的时刻,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实行隔离审查。

“四人帮”的覆灭,宣告了一个反革命集团的死亡,也宣告了在中国肆虐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终结,使饱尝动乱之苦的中国人民重新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之光。

这时的邓小平虽被保留党籍,但已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0月10日,邓小平郑重地拿起笔来,致信中共中央以表达坚决拥护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的果敢行动,信中洋溢着他的喜悦和激动之情:“最近这场反对野心家、阴谋家篡党夺权的斗争,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后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紧接着发生的。以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战胜了这批坏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这是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道路的胜利,这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胜利,这是巩固党的伟大事业的胜利,这是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我同全国人民一样,对这个伟大斗争的胜利,由衷地感到万分的喜悦。”

当时,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邓小平的处境都极为关注,多次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向华国锋提出:“赶快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恢复他原来的职务。”

对于叶剑英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是坚决支持的。他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说:“完全同意叶帅意见,应该让小平同志尽快出来工作。”

因为华国锋没有积极的反映,邓小平个人的政治命运在打倒“四人帮”后一时还无转机。尽管“文化大革命”这场在中国的浩劫已经结束,但是中央还在重申“批邓”,仍不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12月7日,邓小平患前列腺炎,严重尿潴留。尽管301医院派医生到邓小平住地进行诊视,并做了一些导尿处理,但病情还是不见好转。12月10日晚,邓小平在家人的要求下被送进301医院住院治疗。

因当时邓小平还处于政治隔离状态,医院为了让邓小平不与外界接触,就安排他住在刚刚改造装配完而没有使用的南楼5层。不但安排有专人看守,而且还将楼梯上锁而防止消息“走漏”。知道给首长看病,但是一到病房,早已待命多时的301医院主任医师李炎唐愣了。这不就是以前经常在报纸、电视和新闻纪录片中出现,而最近又了无踪影的熟悉身影?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自己所敬佩的人,实在是不理解上面为什么要打倒他。外面的传说早有耳闻,有人说打倒后的邓小平在秦城监狱,也有人说邓小平下放到了外地,但李炎唐没有想到的是心中的伟人就在自己眼前。

邓小平穿着中式棉袄,眉间隐含着一丝痛楚,但政治家特有的硬气和傲气流露在他的举止之间。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夫人卓琳和女儿,也有他的保健医生和护士等身边工作人员。

邓小平的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补充了一些症状及以往病史。之后,李炎唐摸了摸他的腹部,并敲了敲已鼓起来的下腹,浊音上界已到肚脐下,感到情况不太好,提出了初步的诊断意见。经请示,开始再次摸、查、问,确定初步的治疗方案。李炎唐让护士做好导尿准备后对邓小平说:“先给你插根导尿管放尿,有点疼。”邓小平很干脆地说:“没事的!”

排除积尿后,邓小平那紧缩的眉间渐渐放松。一直守候在病房的李炎唐悬着的心也开始放了下来。为了减轻邓小平的痛苦,李炎唐于第二天请来著名的泌尿科专家吴阶平一起检查。经会诊,确诊病因为前列腺肥大、造成尿潴留。为此,邓小平主动提出“干脆做手术,免得以后麻烦”。

于是,医院在进行手术方案准备的同时,向中央报告情况以请求批准。12月16日,华国锋和汪东兴关于动手术的批示下达。为了保证手术万无一失,医院按常规做抗菌素、麻醉药过敏试验。当时氨基类的药物是最好的抗菌素,打了两天。手术前,卓琳不放心地问主刀的李炎唐:“你看手术后可能会有什么问题啊?”邓小平接过话来说:“你不懂,不要问。要相信医院,天下没有绝对的事情,万一出了问题,由我跟我的全家负责。”接着,李炎唐向邓小平交代这一段时间不能抽烟,邓小平果断表态:“行!没问题。”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伟人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吴志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82312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6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