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杰出青少年的思维力训练
内容
编辑推荐

经过训练让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是每个杰出青少年制胜的关键!思维力训练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帮助我们的大脑熟练掌握正确的思维动作,让我们能够习惯性地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当我们在解决问题当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用出这些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甚至创造性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当我们的大脑越熟练地掌握这套思维动作,我们的思维力就提高得越快,我们就会越来越能感到思维力飞跃所带来的快乐。

为你提供了34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内容推荐

弹奏一首动听的乐曲,需要训练;写得一手好字,需要训练: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需要训练;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运动员,需要训练……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同样需要训练。

经过训练让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是每个杰出青少年制胜的关键!

本书为你提供了34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希冀能对你有所帮助!

目录

第一章 破除思维定式训练

训练1: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

训练2:识破思维定式陷阱

训练3:克服思维定式

训练4: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式

练习

非常测试:你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吗

第二章 收敛性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目标识别法

训练2:间接注意法

训练3:层层剥笋法

练习

第三章 发散性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纵横思维法

训练2:分合思维法

训练3:扫清心理障碍。大胆创新

练习

非常测试:你有发散思维能力吗

第四章 逆向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倒推型逆向思维法

训练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训练3:因果相生逆向思维法

训练4:习惯逆向思维法

训练5:位置互换思考法

练习

非常测试:你有逆向思维能力吗

第五章 质疑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质疑提问的技巧

练习

第六章 抽象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训练2:培养个人的统摄思维能力

应用:抽象思维法在学校学习中的应用特点

练习

非常测试:你有抽象思维能力吗

第七章 形象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累积形象材料

训练2:积极开展联想和想象活动

训练3:建构知识整体学习法

训练4:促进右脑功能发展的训练

训练5:培养良好想象品质

练习

第八章 归纳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完全归纳推理

训练2:不完全归纳推理

训练3:科学归纳推理

应用:归纳推理可应用于各个领域

练习

第九章 演绎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演绎推理法的方向性

训练2:演绎推理法的因果性

训练3:演绎推理法的有效性

应用:数学家的年龄

练习

第十章 理性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提出问题

训练2:分析情况

训练3: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训练4:检验和证明

应用:作为护林员,你该怎么做

练习

第十一章 直觉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暴风骤雨式联想训练法

训练2:笛卡尔连接法式训练法

应用:苯环结构式的发现

练习

非常测试:你是一个直觉感很强的人吗

第十二章 类比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直接类比法

训练2:间接类比法

训练3:幻想类比法

训练4:因果类比法

训练5:仿生类比法

训练6:综摄类比法

应用:从平流层气球到海洋深潜器

练习

第十三章 博弈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诊断问题所在,确定目标

训练2: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

训练3: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

应用:博弈思维法的不同之处

练习

第十四章 系统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从整体出发

训练2:从综合的观点出发

训练3:达到最优化

练习

第十五章 假说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建立假设

训练2:论证是假说的第二步

应用:“大陆漂移”理论源于假说思维

练习

第十六章 试错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第一步先猜测

训练2:第二步再反驳

应用:试错不是目的

练习

第十七章 智力激励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头脑风暴”会

训练2:KJ法

训练3:集思广益法

训练4:德尔菲法

训练5:智力激励法的改进方法

练习

第十八章 联想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概念联想式训练法

训练2:接近联想法

训练3:对比联想法

训练4:相似联想法

训练5:自由联想法

训练6:强制联想法

训练8:焦点联想法

练习

非常测试:你有联想思维能力吗

第十九章 移植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选择移植对象

训练2:选择移植方式

应用1:移植与类比的协同

应用2:移植并非随意,要符合客观规律

练习

第二十章 删繁就简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应用:删繁就简化生活

练习

第二十一章 灵感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养成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训练2:抓住机遇不放,把灵感转化为发明成果

训练3:身心放松,充分发挥冥想的作用

训练4:养成记笔记的习惯,随时捕捉闪现的灵感

应用:灵感思维改变世界

练习

第二十二章 曲折迂回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U型思维法

训练2:W型思维法

练习

第二十三章 信息交合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l:掌握一个公理和一个定理

训练2:信息交合四步走

应用:信息交合法的应用步骤及其优点

练习

第二十四章 观察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连续观察

训练2:重点观察

训练3:异常之处注意观察

非常测试:有关观察力的小测试

第二十五章 回溯推理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学习培养回溯推理能力

应用:由“果”及“因”,回溯推理广泛使用

练习

第二十六章 立体型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纵横思维法

训练2:列举法

应用:跳出平面思维,走进立体世界

练习

第二十七章 变换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常见的变换形式

训练2:灵活变换思维点的人的三种标志

练习

第二十八章 穆勒五法训练

训练1:契合法

训练2:差异法

训练3:契合差异并用法

训练4:共变法

训练5:剩余法

应用:剩余法在科学上的魔力

练习

第二十九章 图示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神奇的“概念图”

训练2:完美的“思维导图”

训练3:来自日本的“图示思维法”

应用:“图”让你创意无限

练习

第三十章 逐步逼近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分段推进式

训练2:三阶段发明法

应用:逐步逼近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练习

第三十一章 形态分析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因素、形态分析后组合出新方案

练习

第三十二章 模糊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智力游戏训练法

应用:模糊思维在新时代大显身手

练习

第三十三章 仿生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仿生类比

训练2:实用仿生

训练3:创造仿生

应用:从有效性上沟通

练习

第三十四章 证实思维训练

原理

训练1:观察证实

训练2:推理证实

训练3:实验证实

应用:科学研究上注意三个问题

练习

附录:训练思考题答案

试读章节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最主要的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几种。

1.多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最重要的形式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和创造性,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例如,把6根火柴放在桌面上,要求组成4个等边三角形。许多人从常识思维出发,在二维空间即平面的范围内找答案,结果他们都失败了。但只要我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另一个方面,即只要我们从三维空间即立体角度去考察,把6根火柴搭成一个正四面体,每一个面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问题的答案就跃然纸上了。人类的思维本质上是多向的。我们应时常使思维处于多向、发散、开放的状态,去发现问题。而每一个新的方面的发现,都会使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侧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另一种形式

在理解侧向思维之前,不妨先介绍正向思维。正向思维是局限于本领域内考虑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答案的思维方式。我们通常说某人干自己的老本行非常熟练,而对本行之外的事情很生疏,这就是一种正向思维的人。而侧向思维则不同,它要求把自己研究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把自己的专业同别的专业结合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和专业获得思维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本专业范围内的问题的思维方式。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示,发明了地心引力定律,用的就是侧向思维。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揭开了“王冠之谜”,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1891年美国一工程师从喷洒香水中得到启发,制成了发动机的汽化器;一化学家在梦中见多条蛇环环相连,悟出了化学元素苯的分子结构;大哲人维特根斯坦从战壕中发现的一张作战地图受到启发,提出了“图像论”;中国的木匠行业的祖师爷鲁班从草划破了手受到启发,发明锯等等,这些都是侧向思维的表现和运用。侧向思维表明世间的万事万物本来是相互联系、触类旁通的。

3.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反向思维就其实质而言,是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在思维领域的反映。矛盾的对立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具有同一性、统一性。比如,上坡路和下坡路在同一条道上,冲上坡顶,所面临的必是下坡。平坦的路上,没有上坡,也没有下坡。上坡路和下坡路本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相互依赖和转化。如果把矛盾双方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那就陷入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且在现实中也难以成立。对此,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不可能解决。所以,反向思维是有现实和理论根据的,从反向思维去思考问题,常常会取得十分重要的成果。电动机的产生便是一例。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这一反向思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需要人们解答。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他于在182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试想没有大胆地反向思维,电动机何时得以发明?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说“将心比心”,“从对方的角度想想”,“替我想想”等等,这无非是要求自己或对方都从各自的对立面进行一下反向思维,从各自的对立方面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各种想法就会更全面、更客观,双方就可以得到理解、沟通,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发散性思维具有许多特点,比较能体现其特色的有三种,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1.流畅性

是指发散性思维用于某一方面时,能够举一反三,迅速地沿着这一方向发散出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例如,在考虑“木材”的用处时,发散性思维的思维过程是:沿着“木材可以做家具”这一方向迅速发散出去,“木材”可以做书柜、衣柜、电视柜、椅子、床、写字桌、饭桌,还可以做茶几,放在飞机内、轮船内等,表现为一个极其丰富的量的扩张过程。不过应看到,虽然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可以想到“木材”在各类、各地家具中的用处,但仍然是同一方向上的量的扩大,因而归根到底是单一方向的,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低级层次。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想到“木材”的其他用处,如作为建筑材料、作为挑东西的工具甚至作为武器或凶器等等,此时对“木材’,用处的思考就发生了质的飞跃,转入了其他方向,这就是发散性思维的第二个特点,即变通性。

2.变通性

就是发散性思维能从思维的某一方向跳到其他许多方向,使方向越来越多,有更多的方向、方面可供选择和考虑,从而形成立体思维并编织成思维之网。交通性使发散性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和方面扩散,从畅流性的单方向的量的扩张,发展到多方向的量的扩张,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方面性。

变通的过程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和陈旧观念,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如在日常思维中,人们认为鸡蛋不可能立在桌面上,鸡蛋也不可以打破。所以,当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在一次宴会上宣布他可以把鸡蛋立在桌面时,人们都不相信。其实,哥伦布的做法很简单,他把鸡蛋按在桌上,蛋壳破了,却立住了。简单的事实却说明了一个理论问题,即人们头脑中已设立的障碍使思维受到限制而不能开动起来。所以,思维的变通过程就是变革头脑中某些僵化了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方面去思维。变通性能为我们的实践和理论开辟新的道路。

3.独特性

就是发散性思维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独特性是发散性思维的最高目标,是在流畅性和变通性基础上形成的发散性思维的高级层次。没有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就没有它的独特性。实际上,要达到思维的流畅和变通,就需要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生活经验。知识和经验为发散性思维的独特性创立了条件。实践也证明,凡在历史上做出独特贡献的人,他们都具有思维的流畅性和交通性的特点。试想,遇事不能变通、不能从多方面考察。人的思维就会偏狭、固执,何谈独特性;而没有独特性,平平的思维下的行为,也不会有大作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发散性思维必具的特点,是事业有成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由流畅性到交通性再到独特性,思维活动就进入了创新的高级阶段。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由它派生出或者说涵盖了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这里将集中讲述纵横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分合思维法、质疑思维法等四种。

P27-30

序言

请思考:

篮子里有四个苹果,由四个小孩子平均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这个时候,你陷入了思考中,在动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思维呢?

思维,重点在于思,所谓思也就是“想”,就是开动脑筋,想办法,让人的大脑细胞处于活动的状态。一个正常的醒着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想什么呢?有许许多多的想,如联想、回想、推想、幻想梦想、猜想、构想、遐想、冥想、臆想、狂想、妄想……从思维科学上说,每一种想代表一类思想活动,也是一类思维方法的反应。

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上,答案是怎样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四个小孩一人一个。这个答案,许多人可能不服气:不是说四个孩子平均分四个苹果吗?那篮子里剩下的一个怎么解释呢?首先,题目中并没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三个小孩子拿了应得的一份,最后一份当然是最后一个孩子的。至于他把苹果留在篮子里或者拿在手上,这并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在解决问题中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大师告诉我们:思维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而获得提升的。

事实上,许多真正有惊人效果的事情,都是经过系统训练的结果。

弹奏一首动听的乐曲,需要训练;写得一手好字,需要训练;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需要训练;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运动员,需要训练……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同样需要训练。

思维力训练就像我们学游泳,我们掌握了游泳的理论,知道游泳的正确动作是怎样的,但这时却仍然无法真正去游泳,因为我们的身体肌肉还没有熟练掌握这套游泳动作。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身体的肌肉已经对这套游泳动作运用自如了,才算是真正学会了游泳。一进入水中,我们身体的肌肉就会自动运用出游泳的动作,我们才可以真正畅快地游起来。

对于思维力而言,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我们的大脑肌肉完全熟悉并掌握了这套思维动作,当面对问题的时候,大脑才会条件反射般地自然用出这套思维动作。

因此,思维力训练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帮助我们的大脑熟练掌握正确的思维动作,让我们能够习惯性地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这样,当我们在解决问题当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用出这些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甚至创造性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时,我们的思维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当我们的大脑越熟练地掌握这套思维动作,我们的思维力就提高得越快,我们就会越来越能感到思维力飞跃所带来的快乐。

希望这种快乐你能从本书中获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杰出青少年的思维力训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光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4867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04-4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