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十八品
内容
编辑推荐

《庄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但于现代人来说,却不免有其论莫测高深,其文艰深难明之感。本书是讨论《庄子》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民众心灵世界以及世俗生活影响的文化札记。

内容推荐

本书是讨论《庄子》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民众心灵世界以及世俗生活影响的文化札记。作者以汪洋恣肆的笔触,从《庄子》文章义理出发,分十八个方面纵谈中国文史哲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世俗生活背后的精神现象学,条分缕析国人心象,指证国人心理原始积淀中的老庄哲学,评述庄子对知识分子与百姓生活的巨大文化影响。

目录

代序:是真名士始风流

 ——也说庄子其人

第一品 大鸟与借势

 ——鲲鹏的启迪

第二品 论小人物的骄傲

 ——由蓬间雀们的笑说开去

第三品 各自的朝圣路

 ——大知识分子与小市民们的生活路由器

第四品 游刃有余的诀窍

 ——庖丁解牛说明了什么

第五品 做人的绝顶功夫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是如何炼成的

第六品 朝三暮四:中国人的权变术

 ——狙公赋芋的故事

第七品 为死亡而鼓盆而歌

 ——中国人豁达的生死观由来及其意义

第八品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外在世界与心灵的沟通秘道

第九品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患难之交的正负意义

第十品 曳尾于涂中的乐趣

 ——不出头的逍遥法

第十一品 濠上之辩与鱼的快乐

 ——兼论中国人思维的狡与黠

第十二品 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庄子论剑:大小政治家的境界层次

第十三品 梦蝶的千年诗意

 ——中国文人的精神伊甸园

第十四品 我也来助一把风儿

 ——由“庄子试妻”谈中国式婚姻

第十五品 享受莫逆于心的友谊

 ——由四子之乐谈起

第十六品 丑人的幸福从何而来

 ——由支离疏与子舆的故事说开去

第十七品 没有主人的盛宴

 ——好听的称号与公开秘密的“难堪”

第十八品 生而有涯,知也无涯

 ——如何入手把握知识的尺度

附:如何才能成为大宗师

 ——由钱钟书、爱因斯坦等人论证庄子的“大宗师”理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在古代,有学问与名望者,可称“子”,类似于今人称有学问者为“先生”。庄子就是庄先生也。庄先生单名周,如果像今日登记身份,其“姓名”栏内登记的当为“庄周”。这就像我的姓名,在会议报到本上签到,姓名栏就填上“陈舰平”,如写作,则签“陈子安”,那是姓字而非姓名了。古代人有的以字出名,有的以名出名,还有的以号出名。像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苏轼、苏子瞻、苏东坡三个名字号,最出名的是苏东坡,那是他的号。古代的人,姓、氏、名、字、号各有规范性用法。一个青史留名的人,其姓氏名字号,本来在历史档案与历史书籍中是记全的,后来因史籍、史档的丢失,许多人就记录得残缺不全了。如庄子,人们只知道他名叫周,至于字,就不知道了。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说庄子字子休,也不知他是根据什么说的,没有历史文献可供佐证,靠不住得很。历史上庄子是有一个号,但这不是他自命的,而是后人加的。像“漆园吏”、“漆园先生”是根据他曾任的职务而称呼的,不算号。他所得的封号,是1000多年后唐朝天宝初年皇帝下诏令加的,加封者是以和杨贵妃的爱情而扬名历史的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给庄子赐的封号为“南华真人”。这种“真人”类封号,是神仙用的顶级职称。

考察庄周先生的真实历史,他一度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这官做得极小,相当于现在某个国有林场兼油漆加工厂厂长。但这个前场长兼厂长(因为庄子后来辞职了,依今天的人事制度用法,要加一个“前”字以示和现任有区别),用数十年时间写了十来篇文章,这些文章被后来的学生们加上他们的心得,合出了一本题为《庄子》的书。此书被千年后的唐朝朝廷作为道家“四子书”之一,列入科举必考科目,就像今天要考的“语文”、“政治”一样很有分量。由于庄子被唐明皇赐封了“南华真人”的仙号,因此《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经者,经典也。因此,《庄子》实在是一本很重要的书。而这本很重要的书,开门见山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逍遥游》。《逍遥游》的第一节,就是本篇起首所引的这段关于一只叫鲲鹏的大鸟的故事。若不是这个庄子写了这本《庄子》,真不知能有几人去翻阅《齐谐》之类冷僻图书,又有几人能把鲲鹏故事记牢。

公元725年,大唐开元十三年,被后世称为诗仙的李白,与当时道家一代宗师——出身晋室皇族的司马承祯相会于江陵。李白写了一篇辞情并茂的雄赋以记其盛,赋名《大鹏遇稀有鸟赋》。文中李白以大鹏自喻,以稀有鸟比喻司马承祯。题中用典俱出于《庄子》一书。稀有鸟者,凤也。在中国古代,对圣哲充满敬意,有“老子犹龙”、“孔子乃凤”之说。李白把司马承祯比作人间罕见的凤鸟,是作为道家神仙术弟子出于对道家一代宗师的尊崇;而自命为鲲鹏,则表达了出蜀的李白那远大的政治抱负。

 鹏是特别有阳刚之气的鸟,块头大,气势大,志向大,它不飞则已,一飞,就要从北极的北冰洋起飞,横穿整个地球的南北,直飞到南边的南极洲大海洋去洗冰雪鸳鸯浴。大鸟有大志,图南之举,万里远足,足够叙事者写上史诗N多卷。但条件不成熟:大事业要有大投入,大产业要有高起点。这头像超级航母一般浮在水上的大鸟要飞起来,这动力也要大。这大动力从哪来呢?只有一个字:等。等时机,等条件成熟。后来的诗怎么说这事来着,“大鹏一日同风起”,等什么时候风云际会有大风来了,东风吹,战鼓擂,大鹏也该行动了。一旦行动,雷厉风行,大动作,一飞九万里,非凡鸟可比。聪明人都会借东风。这些聪明人都是跟大鹏鸟学的。

现在我们来关注这只大鹏鸟。我们发现,它是一只学过哲学的鸟,因为它知道事物是螺旋式发展前进的,正像许多年前常被人们引用的那句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大鹏鸟知道,它若想飞得远,就得先爬得高,而要爬得高,甭指望直线提拔,除非天庭里有人放下直升飞机的软梯。因此,它就像转弯弯的羊角尖一样地旋转而上,还得加上耸肩摇臀的扭曲推送上升法——类似爬虫类的前行方式,这种扭曲,便叫做“扶摇”。以羊角尖状夹着尾巴耸肩摇臀的这种爬行行为,便叫做“扶摇羊角”。虽然“动作优美姿势难看”,但这头大鹏鸟还是成功地爬到最高层,借着风势,万里远翔。P1-3

序言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始风流。”

这副对联让好多人自觉地对号入座,津津乐道。也难怪,有时这世界可说是“遍地英雄”,不过那“英雄”的定义也只限于“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范畴。逻辑学告诉我们,正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国人大多是“粗放型”思维加“空洞型”理论的,这种“粗放型”思维的后果之一,就是不假思索地把许多正命题逆命题化,从而偷换概念,取得阿Q式胜利,自恋一番,意淫一番。此种“英雄观”即是其中之一。

这副对联,也常被文人引用。文人引用时,英雄云云,只不过为了对仗的整饬,他们着意于后者,即以“真名士”自居,而为“风流”找理由。尽管他们的“风流”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也是两码事。

说起“名士”,有许多说法,旧时一种说法是晋时王恭王孝伯提出的,“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另一种说道,则是以“逃名避世,读《南华经》,做梦化蝶”为名士。当代小说家贾平凹先生大概就是持后一种态度的,因此《废都》中的当代名士式主人公,便叫庄梦蝶。而在台北市有一道风景,是其他地方的文化人都必绕道去参观一下的:那是一个曾吸引了无数文学青年光顾的书摊。守书摊的老者,靠墙而坐,如入定老僧,目光苍茫,神游天外,超然物外。其人从不招呼生意,买书全靠读者自己动手,仿佛与他无关。这便是在台湾与洛夫、余光中齐名的著名诗人、台北名士周梦蝶。

名士风流名声最大的,自然得数诗仙李白。而要论谁是中国最早的名士,则首推庄子。

庄子,乃是名士风流的谢安、李白之辈精神上的鼻祖。

对此看得最清楚的是龚定庵,就是中学生们都熟悉的那位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清代诗人龚自珍。他论李白道:“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龚自珍《最录李白集》从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白心灵世界的两大精神来源:屈原与庄子。李白行为的心理之鼎足:儒家的进取、道家崇尚逍遥自由的神仙思想与源于。别墨”一派的行侠仗义。其中对李白影响最大的还是来自道教的神仙思想。

道教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说黄老之术筑基了道教,毋宁说庄子那种荒诞不经、自由而丰富的想象,上天入地借托奇人异士传奇事迹的寓言世界与“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精神,是神仙学得以茁壮生长蔓生无穷的渊薮。名士李白,其“梦游”与“坐忘”也都来源于庄子。

庄子其人,历史记载甚为简约。太史公写《史记》,把庄子列在《老庄申韩列传》中,附传于老子李耳,仅十数行文字,还半论述其文章。确切所记的是:“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还记下楚威王慕庄周之贤,派人带了厚礼请庄周出山做宰相,却被庄子拒绝的事情。

如果这记载完全准确的话,我们知道,庄子他首先是个大知识分子,博学之士,他的学问是没有什么方面不涉及的,没有什么学问不研究到博士水平以窥堂奥的,可谓是那个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大人物。如果把庄子放在当今,就是文理双博士,还兼两院院士。可能要把研究甲骨文与历史学的郭沫若与学贯中西的钱钟书捆绑在一起,再加上治历史的范文澜、搞哲学的冯友兰、地质学大师李四光、气象学大家竺可祯及数学教授苏步青、桥梁学权威茅以升等一连串的大学者的学问垫底,才能勉强与庄子的学问相当。

庄周不但是博识之士,还是一个高明的理论家、辩论家、批评家,他若要骂人、批评人、攻击人,因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学理精密,语言到位,逻辑的力量之强,具有穿透一切的力量,无人可抵挡。因此,当庄子“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时(“指事类情”——就是现在说的举事实,打比喻,讲道理;“剽剥”是古语,换成现代语,就是“条分缕析地逐条批判、攻击”。这句话连起来讲,就是用举事实打比喻讲道理的方法,条分缕析地逐条批判、攻击儒学与墨家门派人士),以他老先生对人事与知识烂熟于心的博学及严谨透彻的说理,自然是把“”小儒”与陷于“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为了区区几个义理名词而内讧不已)的墨家末流批得体无完肤了!纵使那些再饱学的宿儒、再自以为知识渊博学问精深的专家学者,也无法在庄子的批驳前自我辩解、摆脱得了庄子对他们的指谪!因此,庄子若是生活在当代,李敖、王朔大概都难以在“骂界”称尊了。庄子若批评了谁,骂了谁,则一定是今日的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在新闻版、娱乐版、文化版、哲学版、学术版同时刊登的头条新闻了。

——庄子,就是这样博学而又好骂世,就是想不出名也难的大名士。

最难得的是庄子还是个名符其实的隐士,甘当白衣学者。发表政治见解归发表政治见解,他只愿做个理论上的政治哲学家,就治国治世发表哲学观点,而不屑做柏拉图所说的“哲学王”。在庄子看来,若世人真有柏拉图所说的那种“除非哲学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与力量”的认识,只需按他主张的理论去做就是,犯不着要劳烦他老人家亲自去操盘——你要一个教你捕鱼方法的捕鱼学大师亲自为你去钓鱼或下罾网捕鱼,不嫌太过分了?何况,庄子是真正喜欢自由生活胜过一切的。因此,当楚威王带了亿元存折请庄周当国家首相时,庄周对楚威王派来的使者说道:亿元存折,商家所追求的贵重财利啊;国家首相,当官的人所崇拜万分的尊贵高位啊。然而你没看到用来作祭台上牺牲品的牛吗?养它、喂它数年后,给它披上绣有花纹的褥缎子拉到祭祀的太庙里去挨刀子成为祭品时,它要想回到它还是小牛时的岁月,还可能实现吗?你快走吧,不要再污辱我的智商,羞辱我的人格。我宁愿像头小猪、小牛那样享受在烂泥塘里打滚,在小河沟里游泳戏水的那种自得其乐,也不愿被执掌国政的王公大人拉去陪绑,做他们那种烂污政治的牺牲品。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出山去当差吃皇粮,受人差使看人脸色行事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的心情痛快、个人意志畅快!当庄子到梁国时,有人对庄子的朋友、梁国宰相惠施说:庄子来,是要代替你当宰相的。惠施很紧张,怕才学远高于自己的庄子来抢他的饭碗,便派士兵在国内搜查了三天三夜,找庄子的麻烦,逼庄子离开。庄子便主动找上门去对惠施说:南方有种鸟,叫做■■,你知道的吧。就是那种像凤凰一样的高贵之鸟。从南海出发飞向北海,不是梧桐树它是不会落下来栖止休息,不是洁白的竹子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清洌的泉水它决不肯饮用。这时候呢,猫头鹰恰好抓到一只烂得发臭的老鼠准备享用,见到■■飞过,以为要抢它的美食,便抬起头向空中的鸩刍鸟发出一声大叫以示威胁,不让■■靠近它的臭老鼠。今天,你是不是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呢?——在庄子看来,惠施看作是美食与宝贝疙瘩的梁国国相这种位子,也不过是只有猫头鹰才会看重的臭老鼠之类而已,用不着拿它来“吓”人。庄子就是这样的真隐士,不是后世那些靠终南捷径以隐士的姿态沽名钓誉“钓”官做的伪隐士可比的。他骂世,骂执政者贪得无耻,可不是当今俗辈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酸葡萄”心理,而是如当代红人周星星所说,“曾经,有个机会放在我面前……我没把它当一回事”,真正打心底里瞧不起这帮抢腐鼠吃的黑暗中的获利者——猫头鹰族以及那些鼠辈。庄子,就是这样一个有操守、不愿逢迎权贵、深得“风流自赏”之旨的真隐士、真名士!

历史上称庄子,常用“蒙庄”。因为庄子是蒙人。这个“蒙人”,不是现代口语中所指的出“干”骗人的“忽悠”分子,更不是指。蒙古大夫”那种骗人的假把式,而出自古代的一个地名“蒙”。蒙在春秋时期的宋国境内,相当于现在行政区域的河南商丘东北一带。据学者考证并结合民间传说,认为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这段时间内,庄子生活在与山东曹县毗邻的今河南民权县清莲寺村,他在那里活到83岁,村里有他的坟墓,残碑犹在。闻一多先生把庄子的出生年“姑且”定为周烈王元年(公元前375年),卒年取马叙伦先生的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若按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则庄子的寿长在80岁左右(闻一多《闻一多文集·时代的鼓手》)。庄子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工资低薄,以致吃饭都成问题,到了青黄不接之时,便要向监河侯这样的水利官员借粮度日。为了不委屈自己,他还把小公务员之类的职位抛掉,过着“听听风声也是好的”清贫日子。为了生存,他边自由自在地唱着歌儿,边在破街陋巷的小弄口编草鞋卖。庄子的编草鞋业务似乎成绩不大,因着衔草使劲,他老先生的脖子就拔得长长的瘦瘦的还露着青筋儿。平日营养不良,常把自己的脸色弄得黄不拉叽灰不溜秋的,还带着菜色。对于清贫,庄子毫不讳言,还把自己“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写进《庄子·列御寇》一章,大有一代联圣钟云舫老前辈所说的“枵肠饿与世人看”的浩然之气,但这在庄子自己看来,不过是适性顺命而已。这是庄子真实的生平。这位东周时代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一个时代的精英,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依今日伧夫俗子的市侩眼光权衡。委实算不得成功人士。

不过对这位庄子,历史与民众对他却是青睐有加,是道家一派在民间流传最久远、故事最多的名士,这也可能与他的奇言异行有关。冯梦龙的《今古奇观》里有一篇小说《庄子休鼓盆证大道》,把庄子写成超越生死、有变化之术的神仙,可谓是集庄子传说的大成;类似的还有清人石庞所编的传奇(戏剧)《蝴蝶梦》等。但这些离真实的庄子就远了。

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庄子的思想是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通的。两人的区别在于:“老子以箴言表达,庄子以散文描述;老子凭直觉感受,庄子靠聪慧领悟;老子微笑待人,庄子狂笑处世;老子教人,庄子嘲人;老子说给心听,庄子直指心灵。若说老子像惠特曼,有最宽大慷慨的胸怀,那么,庄子就像梭罗,有个人主义粗鲁、无情、急躁的一面。再以启蒙时期的人物作比,老子像那顺页应自然的卢梭,庄子却似精明狡猾的伏尔泰。”(林语堂《中国哲人的智慧》)他这番话是说给欧美人听的,所以多用欧美文化作喻。不过林氏有一点说对了:中国文化若只有儒学的“理性主义”便不可能撑了2000多年还不灭,得以不灭多亏了还有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道家浪漫精神的调剂。“道家与儒家不过是在民族的灵魂中交替的情调。”如果说,儒家是理性与胜利者的要求服从与成功陶醉,那么道家是感性与失败者的自我宽慰与逍遥解脱。由于人生失败在所难免,“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中国民众,在本质上,更倾向于“顺从自然与命运”的道家哲学。在安慰世人受伤的心灵方面,庄子比老子更有效:因为他把精神自由安顿在世俗权位之上。精神自由,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是最容易得到的,“老子爱怎么着就怎么着,爱谁谁”是民间的态度,其背后的潜台词还有“头砍了不过碗大个疤”等对生死的蔑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就指出过国人这种看轻生死的心态。在《庄子》中,生死更被看作一场好玩的游戏: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梨往问

之,曰:“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

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庄子·大宗师》

在子梨看来,死是大自然变化人生的游戏,这场结束,下场又有新的开始,只是变了形象而已。“伟大的造化啊,又将把你变成什么,将派你到哪里去呢?让你变成那小小的鼠肚腹中的肝脏呢?还是变成蚱蜢那长长的臂脚呢?”

中国的民众就是这样笑谈生死,向死而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的殡葬中,虽有悲伤悼哀之心,但更多谈说嬉笑之情的原因。中国的民众对生命缺乏庄严的尊敬之心,而多游戏轻慢之念。非理性的浪漫情怀使国人趋向于直觉与情绪,把人生戏剧化,常撩起后台的幕布,觑其假象后的真实。中国人是天生的演员,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有时很入戏,有时又很出戏。这种文化心理的源头,便来自“庄子梦蝶”式心灵的惊奇与意境的混沌。浑噩中大家便度过了一生,成为历史。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庄子的物化,是美丽浪漫的,而在现今的世界,大家一味崇拜权力与金钱,看重物质生活,人性与心灵世界充斥了讲究物欲的恶俗气焰,精神被物质所异化,显得特别可怕。如此下去,与“率兽而食”之世,相距不远了。“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庄子·庚桑楚》)难道我们真像庄子所预言的,要被拜物教物化成商品经济社会的豺狼虎豹,返祖回到禽兽年代不成?

因着这一思想,后世有识的文人学者,谁对庄子不一唱三叹呢?

高似孙说起庄子与他的《庄子》:

极天之荒,穷人之伪,放肆迤演,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泛滥

乎天下;又如万籁怒号,澎湃汹涌,声沉影灭,不可控搏……

赵秉忠把庄子与列子并论,说他们:

■而为文,穷造化之姿态,极生灵之辽广,剖神圣之渺幽,探有

无之隐赜……

凌约言则道:

庄子如神仙下世,咳吐谑浪,皆成丹砂。

越在这时,越怀念庄子。

庄子的梦蝶,真好。

是真名士始风流。

随他人言说短长,把握自己,从吾心意,遂吾心志,纵贫而老又何妨?真正的潇洒风流,从来不为社会与旁人言语所左右,它只关心如何享受意志的自由,感觉的盛宴,精神的舞蹈。

2006年7月4日海中村

书评(媒体评论)

诗人纯粹的感觉世界,思想家幽明烛微的目力。剖析国人心象,鞭辟入里;发挥庄子哲学,纵横捭阖。彼何人欤,竟一至于斯境矣!

——八闽秀才 林青圆

刘心武以红楼揭秘而聚文讼,易中天以动听史谈而招横议,姚淦铭以善说道德而获注目,江左子安以品读庄子而启人多疑——疑心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否对头?

——京华烟客 徐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十八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子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36903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5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