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大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

想知道更多关于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方式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书本吧!

内容推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即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诸多“好帮手”。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作者针对当下教育现状,主要为你讲述了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以及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

目录

1.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

 画外音

 朴实最见功力 常态最能隽永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语言

 之二:巧妙地把学生推向前台

 之三:不可预设的教育机智

 之四:赋予知识以新的内涵

 之五:学生的后劲从哪里来?

 经典课例

 常态中的“内力” 平实中的“匠心”——评析刘可钦执教的“100以内数连加”

 观点

 刘可钦课堂教学感悟

 解读

 可贵的教师气质

 孩子们喜欢的数学教师

 在平和中找寻做教师的幸福

2.潘小明的课堂人生

 画外音

 抬起头,往下看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研究学生,为学生学习心理把脉

 之二:诱发争议,让学生在碰撞中感悟真知

 之三:冷静敏锐,引导学生“自拔其根”

 之四:钝感激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经典课例

 拓宽概念学习的主体空间——“质数与合数”课堂实录及反思

 观点

 潘小明课堂教学感悟

 解读

 我的课堂人生

3.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

 画外音

 数学也疯狂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

 之二:“刷新”赋予教学生命力

 之三:“导误”导出真探究

 之四: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

 之五: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之六:问题由学生提出

 之七:让课堂充满民主

 之八:不妨听听自己的课

 经典课例

 你会了吗?

 观点

 华应龙课堂教学感悟

 解读

 “和谐”之魅力

4.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

 画外音

 用智慧搭建数学乐园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问题设计巧方能学得活

 之二:“冰冷”的美丽与“火热”的思考

 之三:融于生活,感悟数学

 之四:十年磨一剑

 之五:不妨给计算教学加点“甜味”

 经典课例

 看似笨拙实则高明

 观点

 追寻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课堂

 解读

 徐斌给我们的启示

5.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

 画外音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导入,充满情趣与智慧

 之二:巧设,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之三: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经典课例

 关注细节动态生成——“圆柱的认识”课堂实录及反思、评析

 观点

 林良富课堂教学感悟

 解读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观念

6.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画外音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起点

 之二: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

 之三:让数学课具有“数学味’’

 经典课例

 预习后的课堂也精彩

 观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

 对话

 什么样的公开课才算好

7.夏青峰的课堂追求

 画外音

 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之二:巧促学生合作交流

 之三:妙引学生自主探索

 经典课例

 在创造中传承——“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及评析

 观点

 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

 解读

 走在路上的感觉

8.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

 画外音

 让学生在差异中成长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跟着学生的感觉走”——我变

 之二:“放开手,他们走得很好!”——我悟

 之三:“不让小数点添乱!”——我听

 之四:“相信你的学生!”——我说

 之五:需要:在青蛙儿歌中体验——我想

 之六:用错误“点燃”思维之火——我思

 之七:跳起来的感觉真好——我乐

 经典课例

 让学生高兴地走近分数——“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反思及评析

 观点

 为学生所需而教是乐

 解读

 如何关注学生的差异,构建和谐课堂?

试读章节

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们不愿意发言,总是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不强,责怪孩子们的表述不尽如人意。分析原因时,往往又把问题归结在学生身上,很少分析我们教师自身的原因。帮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支持的课堂文化环境,对培养学生自信的表达、纯真的交流、民主的对话十分必要。在刘可钦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总是愿意表达,不怕说错话。即使是一个不爱发言的班级,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我们也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由胆小、怯懦、犹豫逐步变得大胆、放松、表达自如。

刘可钦常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

镜头回放:“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

(一次,刘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大多数学生根据主题图的情境都列出了20×3,并交流了方法。这时,刘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还是高高地举着手。)

生:(用手指着自己的列式20++20+20=60)因为每捆小树有20棵,3捆就是20加20加20,等于60棵。

生:(小男孩刚说完,一个孩子马上就主动站起来发言)你是对的,但是这样太麻烦了。

生:这和前面的差不多,一个是乘法,一个是加法,乘法要简便一些。如果有10捆小树你就用10个20相加吗?(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

(那孩子立刻显得很尴尬,局促起来,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刘老师俯下身对着他。)

师:你应该说什么?(孩子还是局促得很)你的对吗?

生:当然对啦! (非常小声)但是我的太麻烦了,没有这个(指着乘法算式)简单。

师:是啊,这种方法对吗?(“对。”全班齐答。)当然是对的啦!(边说边画了一个大大的红钩)只是不简便。好,快感谢大家对你的帮助。

(孩子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同学鞠躬敬礼后,很体面地回到了座位上)

这样的例子在刘老师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在交流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时候,有些孩子的“另类”、“错误”的方法往往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议论,甚至是藐视。如果此时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往往就再也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刘老师不回避问题,她会抓住这个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和优劣,但是在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他。”

这样,学生才愿意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形成崇尚真实的表达交流的课堂文化。学生也只有在不断的表达中,表达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在不断的交流中,思维才能得以提升和发展,才能相互启发和影响,衍生新的智慧。

所以,刘老师说:“课堂上,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说真实的话,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为重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感受

刘可钦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首先应该具有人文素养。因为数学应该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教学。数学课堂应该体现教师的人文情怀。“你的对吗?”“当然是对的啦!(边说边画了一个大大的红钩)只是不简便。好,快感谢大家对你的帮助。”这些课堂语言充满了对学生个体的充分关怀和爱护。

刘老师经常拿一些例子来引导青年教师。“××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嗯,你说得很清晰,还有谁能说得更清晰一点?”……这样的语言,传递给第一位发言的同学的是何心情?第一个发言的孩子又有何感受呢?表述不太好的同学还能有参与的机会吗?“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第一个孩子的心情。孩子不是我们的表演工具。“还有没有比他说得更好的?”在这句话的引导下,往往有把握说得好的孩子会举手,可差一点的就不会再举手了,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差一点并有“自知之明”的孩子就更不敢举手了,从此这部分孩子就会逐渐远离大家的活动。我们的教育关注的是什么?难道只是“好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要关注的,恰恰更应该是那些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孩子。

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或者:“××同学读得怎么样?”让学生评价后再鼓励:“谁还能读出这种感受?”这时,孩子们关注的不是谁读得好,而是怎样能读出感受。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怎样帮助学生回答好,而不是“谁比谁说得好”。(王昌胜)P4-P6

书评(媒体评论)

刘可钦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享受成长的快乐。

潘小明

教会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要比教会他一个公式重要得多。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多一份责任。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精心设计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华应龙

篮球场上,不是所有得分的投篮都是好球,也不是所有没有投中的球都是坏球。我觉得老师看待学生的学习也该如此。学生正确的作业可能只是模仿,但错误的作业却绝对是一种创新。

徐斌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林良富

新授课好比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掏河蚌里的珍珠;练习课好比是将掏出来的珍珠擦亮,使它发光;复习课好比是将一颗颗发光的珍珠串起来,使之成为一条条项链;实践活动课,好比是将一条条项链卖出去,挂到人的脖子上。如果这个比喻还有点妥帖的话,那么掏珍珠、擦珍珠、串珍珠、卖珍珠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有所不同。

钱守旺

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当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行”的教育,而不是贬低、压抑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不行”的教育。

夏青峰

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什么样的数学教育更有价值。因为,一样物品是否有价值,很难从它本身的属性来说,关键是看人如何根据它的属性而恰当地运用它。如何运用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微积分有价值吗?你一定要逼着小学生去掌握。它就可能成为负价值。“3+2=5”有价值吗?你让学生去把它默写一百遍,甚至一千遍,它也就变成负价值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大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57291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23.50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3
出版地 上海
238
16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