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母亲教育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人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的确,母亲教育的意义无论怎么高估都不过分,而《母亲教育》便是一本教育母亲的教科书。

《母亲教育》何以作?为太多的母亲处于“零上岗”甚至“负教育”的状态而作。我们看到,虽然有千千万万家庭的母亲每天都在对孩子实施“教育”,但方法却存在各样的问题:说话像刀、缺少耐心、绝对控制孩子、不讲究礼仪、大撒把、多疑……最终,母亲们痛心地发现,自己付出的越多,受到的打击越大,孩子虽然身体健康,却存在人格缺欠,自理自立能力缺乏,有的甚至还成了问题孩子,与自己当初殷切的希望相去甚远。

《母亲教育》讲些什么?理论篇旨在搭建母亲教育的理论框架,案例篇通过20多个成功母亲与失败母亲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母亲教育的正确观念与方法,发人深省,对教育子女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母亲教育》谁该读?对家庭来说,教育孩子绝不仅仅是母亲一个人的事。由于本书中所提到的家庭教育问题的普遍性,使本书除了可供父母阅读外,同样适合隔代教育的长辈们阅读。

愿《母亲教育》能帮助更多的母亲教育好孩子,愿《母亲教育》帮助更多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内容推荐

作为“家教论语”丛书的第一本,本书以母亲教育为视角,从母亲教育的历史需求、时代潮流和必要性人手,围绕母亲教育的现状、重要性及应对方式等进行详细阐述。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篇,旨在搭建母亲教育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为案例,以丰富的实例、感性的语言,讲述了20多个成功母亲与失败母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母亲教育的正确观念与方法,对于如何成为优秀母亲具有指导意义。本书可作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母亲教育的指导用书。

目录

序 不搞好母亲教育,民族没有希望

上篇(理论篇)

1 母亲教育导论/3

  第一节 扮演好人生的四个角色/3

  第二节 母亲教育的特点和重点/8

2 起点教育——母亲教育成功的关键/13

  第一节 生理起点/13

  第二节 心理起点/19

  第三节 性启蒙/22

3 当今家庭教育常见问题/27

  第一节 祖传法宝失灵/28

  第二节 美德不是遗传的/31

  第三节 金钱不是万能的/33

  第四节 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35

  第五节 压力未必能变成动力/36

  第六节 完美主义——婉转如河妖的歌声/38

  第七节 神童——迅忽如彗星的光芒/41

  第八节 性教育不能再逃避/45

  第九节 莫为儿孙做马牛/49

  第十节 孩子比父母更宽容/50

4 社会流行的教育理念/53

  第一节 从娃娃抓起/54

  第二节 零岁方案/56

  第三节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7

  第四节 知识决定命运/60

  第五节 成人中心与“凤情结”/63

5 教子方略/67

  第一节 为国培养高素质国民/67

  第二节 健康是人生的基石/69

  第三节 道德是人生的根本/7l

  第四节 幸福是人生的权利/74

  第五节 学习是人终生的主题,79

  第六节 习惯是人终生的大事/83

  第七节 底线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奠基/89

  第八节 付出教育是人生快乐的预演/94

  第九节 才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华彩/97

  第十节 性别教育/100

  第十一节 母亲要努力做孩子的心理领跑者/104

  第十二节 制定亲子方案/108

下篇(案例篇)

6 困惑的母亲和抑郁的孩子/115

  第一节 说话像刀的母亲/115

  第二节 缺少耐心的母亲/118

  第三节 绝对控制孩子的母亲/121

  第四节 个性过强的母亲/123

  第五节 不愿意做饭的母亲/126

  第六节 不讲究礼仪的母亲/128

  第七节 没时间教育孩子的母亲/131

  第八节 大撒把的母亲/134

  第九节 多疑的母亲/137

  第十节 望子成龙的母亲/141

  第十一节 遥远的母亲/147

7 快乐的母亲和幸福的孩子/153

  第一节 热爱生活的母亲/153

  第二节 踏踏实实的母亲/158

  第三节 耐心的母亲,162

  第四节 有心的母亲/166

  第五节 帮孩子建立自信的母亲/172

  第六节 细心的母亲/175

  第七节 理智的母亲/177

  第八节 坚强的母亲/181

  第九节 没有血缘的母亲/184

  第十节 “狠心”的美国母亲/188

  第十一节 超脱的母亲/194

结语 好母亲是学出来的/201

跋 说不尽的母亲教育/205

推荐书目/208

试读章节

二、好妻子

好妻子角色是每一个已婚女性梦寐以求的目标,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因为做一个好妻子,并不是一个爱字就能包办的。一个好妻子起码要对丈夫做到以下三点。

(一)宽容

宽容是夫妻关系和谐最基本的要素。对于那些性格、学业背景、家庭背景等差异较大的夫妻来说,尤为根本。存在于这些夫妻身上的差别明显且多样,很难融为一体。这时宽容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宽容要求妻子面对丈夫时要有一个好的心境,真正做到虚怀若谷,接纳对方的包括缺点在内的所有特性,从生活习惯到心理空间无所不包,并且不能有丝毫勉强。这种宽容拥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化育精神和能力。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对方,只不过更讲究方式方法,更注意自己的心气平和,注意用甜蜜的方式喂以“苦药”,让对方在甜甜蜜蜜中消除隐患。

(二)理解

如果说宽容是对差异的接纳,那么理解就是设身处地地感受和思考对方与自己的相异之处,所以理解是宽容的高级状态。更重要的是,理解超越了生活习惯、语言做派等表面行为,而提升到心理空间、精神活动、思维方式等形而上的层面。理解使夫妻在大多数时候处于一种和谐状态,甚至达到了默契,如彼此充分理解的夫妻之问常会出现会心一笑、不言而喻、不约而同等令人钦羡的场景。

但做到理解很不容易,有时候甚至掺杂着某种痛苦的徘徊。夫妻之间一生一世要经过无数的沟沟坎坎,对于这千头万绪两个人的看法和做法未必一致,再说两个人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昨非而今是的感觉常常都有,要时时事事都高度一致绝不可能。遇到此种情况就只能祈求“理解”了。在理解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思维方法不同、切入的角度不同,可能经常在理解的原初点上徘徊。由于此时还达不到“理解”,痛苦也就在所难免。这个掺杂着某种痛苦的徘徊实际是一个“理”的过程,这里不仅有对人对事来龙去脉的梳理,更有换位之后设身处地的体验。终于“理”明白之后达到的“解”,会让夫妻间的关系得到令人欣慰的升华。

(三)欣赏

能做到互相欣赏,这是婚姻状态的臻美、臻善、臻真,婚姻的成色已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双方是如沐春风般享受着对方,享受着两个人的世界,是真正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由于是在宽容与理解基础之上的欣赏,所以这时的夫妻关系已达到和谐的华彩乐章。在这一阶段双方各自的个性都得到了极度自由的舒展,这是摆脱了日常规范之后生命意识的怒放。这时,婚姻给双方都提供了足够的心理空间,任思想的翅膀自由翱翔。双方又互相从对方那里汲取了鼓励和甜蜜,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内心世界,强化了对美满幸福的体验。应该说夫妻之间相知相爱相亲到这种地步,真可谓是天上“比翼鸟”地下“连理枝”了。

此时,在婚姻构成的家庭世界中,再也不会出现困惑、猜疑、磨合的交锋了,作为婚姻中的双主体,每个人都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只不过这“矩”并不是指来自社会的外来规范,而是每个人的心理护卫线。现在这条护卫线已经虚化或消失,两个相爱的人在精神和灵魂上由融洽而结成了一体。当然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渗透,是蜜与糖、水与乳的交融,是具有勃勃生命内核的混沌太极,是琴瑟和鸣、天人合一。

三、好公民

做好公民是每一位母亲应尽的义务。我们平常说的义务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定义务。如我国宪法第52条至第56条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

P5-6

序言

搞好母亲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代序)

本书是《家教论语》系列的第一本。我们确定以母亲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研究的第一个重大课题,缘于这是社会和母亲最急迫的需求。这个判断缘起于我们对“问题孩子”的接触。 “问题孩子”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严峻课题,社会公德水平的整体下降和未成年人道德滑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搞好母亲教育,民族没希望”,这绝非耸人听闻。在长期大量的追踪调查后,我们发现:

◆问题孩子一般都出在问题家庭:

◆问题家庭中的主要问题通常表现在父母教育的失当:

◆父母教育的决定性因素集中在母亲。

可见,作为人生“源头教育”的母亲教育是多么重要,要提高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对一代母亲进行母亲教育。但在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母亲教育至今仍是一片空白。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性别的差异只存在于生理卫生和医学教材中,从来没有一门课教育女孩子如何成为一位好母亲。现代女性走向社会前有各种各样的生涯规划——职业、薪资、住房、生活资料甚至配偶的各种条件规划得详尽备至,唯独不见如何学做母亲的内容。不管是刻意回避还是无意中忽略,都造成了一片人生的空白。也许中国年轻的女性群体具备众多的生存发展优势,但是如果不把母亲教育包括进去,就会造成许多女性在母亲这一角色中的零教育状态。很显然,母亲教育的缺失会使许多女性的光彩黯然失色。

健全的女性应该集三种禀赋于一身,那就是女儿性、妻性:母性。女儿性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父母及长辈面前永远盎然的童贞和天性。妻性则是女性性格转变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权宜嬗变后的呈现。妻性相对于男性性格而生发,是夫妻性格和家庭形象的重要互补和完善,常因对象的不同而变异,也会因爱心的深浅和转移而策应。只有母性才是真善、真爱的女儿性与神圣崇高的人性美的完美结合,是女性美发挥到极致的结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温床,因而母性是女性最美的品质。能够成为母亲的女性是幸运的。

凡是女孩,将来大部分都要做母亲。缺少和忽视做母亲的准备,其结果是令人遗憾的。虽然没经过母亲教育、但大部分中国女性还是心安理得地当上了母亲。“零教育上岗”导致“无知者无畏”。凭着对孩子的挚爱和期盼,母亲开始了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教养过程。实际上,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在母亲对孩子最初的哺育中,两代人就已经埋下了对峙的种子。

先是母亲以强大而全面的优势占据了上风,其间虽有激烈的反抗甚至有隔代长辈的狙击,但母亲依然故我。因为她有一个崇高的理由——爱。很多家教误区由此在爱的名义下堂皇盘踞。

双方势头的转折产生在“青春期VS更年期”。此后,孩子们便势如破竹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呼啸而去,而心力交瘁的母亲则开始品尝苦果。不管怎样,她已经无能为力了。

缺乏理性的母爱没有收获甜蜜,反而收获了怨恨和隔膜。孩子记忆中没有幸福的童年,印象中的妈妈不会笑,家里没有快乐和欢笑,每天都要面临的是无休止的催促和唠叨。畸形的爱导致了两代人关系的畸形,导致了当事人性格的变异,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父母像中国父母这样含辛茹苦,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父母像中国父母这样不断品尝着失败。这种状况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国的教育在筋疲力尽地竞争,中国的孩子们成了被驱赶的“学习动物”,哪还有一点天伦之乐的影子!

这难道是爱之罪?爱是无罪的,但不会爱就只能受罪。怎样才能让母亲们学会爱孩子呢?母亲教育课程就这样应运而生。

母亲教育课程可分为三大类,即:修身、家政和亲子。修身课程侧重于心灵的沐浴,家政主要是技能性的实践,亲子教育则是理论和实践并重。本书即是以亲子教育为中心,兼顾修身和家政内容的读本。

本书力求成为目前社会上刊行的同类书籍中内涵最丰富、最质朴实用并自成体系的教材。书的内容从母亲教育的历史需求、时代潮流和必要性入手,围绕人生角色、起点教育、误区、理论辨析、亲子宝典等重点难点一一进行思想梳理和实践指导。书的篇幅虽然不大,但体系完整,叙论允当,足以成为一门课程。

本书的撰写遵循以下原则:

1.为母亲教育提供支撑,而非为教育孩子出谋献策。

2.为母亲教育建立完整的理论框架,而非散乱议论、论文汇编。

3.本书的读者群定于有初中及以上阅读水平的女性和教育工作者,尽量使读者无障碍阅读。

本书致力于心平气和地讲述,志同道合者一定能从本书中受益匪浅。

成书之前,本书的内容早已在部分省市讲授多次。初稿完成后,我们又抽取了几类读者把打印稿赠送给她们。我们在选取读者时考虑了职业、文化、收入的差异,还将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包括进来。现仅举一个反馈案例。

王群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位年轻母亲,出身农村仅有初中文化。王群的儿子刚从老家的农村小学转到城区学校时,学习成绩不理想。王群虽然非常着急却没有什么办法。此时,她应本书作者之一宜萱的邀请来到北京,集中接受了母亲教育培训,培训使用的教材正是本书的初稿。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王群认真阅读了每一章节,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孩子的现状,每天频繁地与宜萱交流讨论。

回到山东后,王群一直把这些材料带在身边,每天翻阅,时时调整教子的方法。两个月后,王群来电话说:儿子在学校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已不再羞怯、内向而变得活泼进取,自理能力也大大增强。对于王群自己,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充当孩子学习的监工,而是当起了向导。孩子的改变使母亲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这些变化也引起了学校老师的重视。他们把王群的经验向其他家长介绍推广,现在王群已经成为当地非常受欢迎的母亲教育义务推广员。

母亲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母亲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合格的母亲。母亲教育需要全民的参与和支持,因为母亲教育不仅是为人母亲者本身的需要,也是每一个家庭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母亲教育不是传教,而是一个和谐社会踏步而来的先声。

后记

两位有心的母亲,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观念指引下,于有意无意间写成了这本《母亲教育》,一下子触到了国民教育体系的短板或空白,让我们明白了“生活即教育”的真理属性和实践意义,也让我们重温了“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句朴素的话原来是具有终极意义的真理。因此,这本《母亲教育》实际上就是一本教育母亲的教科书。

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民族来讲,母亲教育的意义是无论怎么高估都不过分的。眼下虽然有千千万万的母亲每天都在对孩子实施“教育”,但问题成堆,流弊甚广。不少家庭中两代人的对峙从未停止过,“青春期VS更年期”是久演不衰的节目。当然也有眉飞色舞的状元家长,但状元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孩子都难以企及。再说成才不等于成功,状元们的人生之路也不会是黄金早已铺就,只等新贵踏临。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还是要面对常人意义上的孩子。让常人成长为高素质的国民是人间最伟大的教育工程,这项工程的奠基者无疑就是母亲。

正如两位作者所表述的那样,反观一下作为母亲的自身,却普遍存在“零教育”和“负教育”上岗现象。许多女同胞的生涯期待好像只有一场热闹排场的婚礼,至于婚后平实的家庭生活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就很少有理性准备。一边是作为母亲笃实勤恳的角色,一边是作为新娘明媚鲜艳的角色,哪一边的意义更吃重呢?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人生命题。有人选择这一边,有人选择那一边,有人选择两全其美。其实许多女性一生的境遇和境界就是从这最初的选择开始分歧的,人生道路的不同常常折射出心态和价值的分野,而心态和价值的不同衍生了形形色色的教育方式。

实事求是地讲,即便是畸形的教育现象已经形成,我们也毫不怀疑母亲们的动机,但动机和效果如此残酷地撕裂不能不让我们痛心。痛定思痛之后我们还是要把目光返回到母亲教育本身,因为我们感到当今的孩子们已经成了无辜和沉重的一代。孩子们没有原罪,母亲们也没有过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答案在于母亲教育的缺失。

母亲教育长时间被忽略,这不啻是民族的悲哀。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意见》颁布后,全国妇联及时推出了“双合格”教育,作为家长教育主要内容之一的母亲教育才被推向界面。但是,缺少合适教材、缺少课程体系、缺少实训培训一直困扰着母亲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发展。现在《母亲教育》终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颇有解燃眉之效。

《母亲教育》虽然是应时急作,但毕竟花去了两位作者四年的心血。大量的调研、交流、讲课、培训和撰写,使《母亲教育》初具课程框架,成为一部全面、系统梳理目前国内母亲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力作,该书的题旨和涉猎的内容填补了国民教育体系的空白。

人生的教育生涯是不能间断的,母亲教育不仅是人生的初始教育,而且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母亲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真正的奠基教育和终生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出发原点,是学校教育的终极完善,因而是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的关键。

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崛起的历史证明,母亲教育正是他们崛起的起航点。德意志、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母亲教育体系非常完善,新加坡的“模范妈妈”运动甚至在全球引起轰动。在这些国家和民族昂然的身姿中,母亲教育功不可没。

在我国国民中大力推行母亲教育工程是顺势应时,只是不能再拖延了。

强调母亲教育绝不忽视父亲教育,但那是另一部《父亲教育》所为,在这方面,两位作者提出的观点很有见地,那就是:父亲是孩子的精神领袖,母亲是孩子的生活导师。如果抽取了对男女分工的狭义阐释,这应是对父母不同角色的精彩阐释。

母亲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决不是教育界和妇女界的事。事实证明,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母亲们“零教育上岗”状态,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效应既非一日之功,也非少数人所能,这需要全社会的投入。

遵照两位作者的请托,感谢为本书的问世作出贡献,给作者提供了很大帮助的各界人士,特别是肖彤岭先生、李下先生,我们代表作者向他们深致谢忱。

于江山

位仁田

2007年7月10日 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母亲教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宜萱//亚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230758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