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肝胆相照(一个人的健康战争)/医学健康通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或生活难题,当意外突至,我们该用怎么样的心态、怎么样的方式去面对、扭转乃至化解呢?本书作者“憨豆精神”将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作为个体生命的负责人,我们是否可以聪明一点,理智一点,对我们过往的生命作一番检讨,改变或调整一下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把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减至最低的程度,或让已经存在的疾病找到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作为一部描写求医经历并加注医学评论的“类医学”著作,本书告诉读者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医疗现状,对于读者关爱健康、保护生命有着普通图书难以取代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为什么这是每个关心健康的人都应该读的书?为什么本书感动过100万患者和医生?

因为本书作者经历生命和健康的“生死考验”,对健康有过深刻而感人的思考和悟彻,能够让每位关心健康的读者和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引起强烈的“共鸣”!

本书作者为国家机关干部、省政协委员,曾亲身经历过一场旷日持久的疾病考验。

当他“死而复生”且越活越滋润的时候,萌生记述自己这场健康战争及其感悟思考的念头,初稿曾贴到相关的健康网站上,被广泛转载,引起100多万读者和医生的强烈关注。

作者还对其各个治病阶段进行“点评”,即以今天的眼光,借用“西医”或“中医”之口,分析当时的治疗的得和失,总结治疗过程的教训和经验,以便给读者以鲜活的具体的全面的参考和启迪。

目录

风平浪静,健康之船触礁,命运滑向无边的沼泽

疾病,偶然乎?必然乎?

治病,西医乎?中医乎?

运动+营养=科学治疗?

盲人摸象,还是各师各法?

不得不考虑生死问题

中药西药,能救命的就是好药

心平气和地接受疾病“老冤家”

风平浪静下,暗流在汹涌?

该来的,躲也躲不开

大着胆子自行治疗

不吃药到底行不行?

病未治好,倒把脚治肿了

久病并未成医,博士也不过如此而已

如何保证免受更多的错误治疗

钻研中医学,自己拯救自己

让我在春天过得舒服一些

寻遍省城,再世华佗在哪里?

挂羊头卖狗肉?嗅的倒是西医的味

中药不行,西药不行,做个乖病人也不行

与S医生重逢,不再有当年的欣喜

换个“硬盘”,编写新的生命程序?

最后一招,不成功便成仁?

踏进又黑又冷之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做移植手术,只有五成希望

伸延着的生命倒计时

之前所作的治疗全是“白费劲”?

无梦一觉之后,不死鸟抖抖翅膀

好像我从什么地方胜利归来

新“硬盘”厉害,奇迹每天都发生

狂轰滥炸的西医,置之死地而后生?

解决“硬盘”的兼容问题,吃药不止

反思:病毒、中医、西医、健康和命

被强制保护的“大熊猫”过上清教徒式生活

锱铢必较,我能支付多久的生命成本?

无止境的减药冲动,减药等于发财,发财等于多活些日子

物极必反,泰极否来,“硬盘”告急

方向迷失,“硬盘”快要罢工了

真相大白,自我收拾山河

孤注一掷,竟能势如破竹

长期的战争:侵略军、政府军和维和部队

维护新“硬盘”,老祖宗的东西并非毫无作用

下足工夫,再活N个10年

编辑后记:每个人都将面临着“健康战争”

试读章节

我的父母没得过肝炎,为什么我会得乙型肝炎呢?

首先回顾一下我的成长经历。

我于1950年的秋天出生在中国南方一个小城的普通家庭。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姐和兄都比我长得好,后来在1956年出生的弟也比我长得好。想必那时我父或母的身体状态不佳,我这枚“种子”天生并不优良。

小时候我老是生病,常感冒发烧。记得大约在5岁至7岁期间,我两回在春夏间得过非常痛苦的病——在大腿根的地方长出个乒乓球大小的疮,几天工夫就长成像某种熟透了的果子那样的红艳艳的亮锃锃的结结实实的东西,它让我疼得如火烧如刀割,随着脉搏跳动,疼痛一下一下地从大腿根射向全身,自然走不了路,站立也困难,并且发烧,烧得我迷迷糊糊的。

那时候的人们有病并不找西医,更没有条件轻易用上抗生素。给我治疗的是街坊某家的一个大婶,她先是用有力的手指反复拿捏我瘦削的背部,疼得我如杀猪般号叫。接着,大婶弄来了好些仙人掌,削掉尖刺,搁在砂盆里用杵子捣成绿浆,然后一大团地敷在我腿根上,把整个“果子”包住,让我觉得凉津津的,疼痛便渐渐减轻。几个时辰后,又如法重复,捏背部,敷仙人掌湿浆。可也神奇,次日那“果子”便干瘪了许多,表皮皱巴巴的,那红艳艳的颜色也暗淡下来。又过一天,“果子”已不成果子,软绵绵的如个小柿饼。又过几天,那大毒疮就消失了,大腿根的皮肤完好如初。

当第二回又长大疮又如法治疗又顺利治愈之后,大人们从此就防患于未然,常常迫我喝又苦又涩的凉茶,全是当地的草药熬成,什么虾钳草、火炭母、篱塘芒……倘若抗拒,大人必警告:“不喝?不喝你又得长大疮!”

此后身体逐渐好了一些,不再常常发烧感冒,更不再长大疮,如其他儿童那样,上学,玩耍,与街坊小伙伴追逐打闹,体力也并不比别人差多少。

然而好景不长,当长到10岁的时候,就遇上了共和国的大饥荒,先是喝稀粥,继而吃番薯干,接着吃野菜,吃芭蕉头。那时我一天到晚饿得两眼发绿,双腿打战。上午的课上到第二堂就饿了,到第三堂已经发软,出冷汗,上第四堂课时只得趴在书桌上昏睡了。

好不容易熬过饥荒,长得歪瓜裂枣的我也念上中学了。入学体检时,12岁多的我身高只有1.35米,体重是25.5公斤,体积和毛重几乎全班倒数第一。

到了13岁那年,我开始发育,看着男同学一个个长成大汉子,羡慕之余,我开始拼命运动和增加营养。那时念中学很轻松,不像今天的中学生那样整天围着书本转,我便天天早晨游泳,课间练单杠、双杠,放学仍不回家,踢足球,长跑……那时已经有饱饭吃,我每餐吃3大碗米饭,把菜碟子一扫而光,最后用开水泡上菜汤喝光,连油星子也不放过。到了15岁,我好歹长成个小伙子模样,身高1.63米,体重接近50公斤,臂肌、胸肌、腹肌、腿肌一应俱全.那期间因为读了鲁迅关于中医骗人的文章,便完全信奉生命在于运动和营养,对周围信奉中医的寒热虚实并且有病没病也猛喝凉茶的当地人不屑一顾,觉得他们愚昧。

从那时候开始,我再没有光顾过医院,我为自己的健康和结实自豪。

到了18岁那年,我和绝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离开了城市,下乡务农。我所在的生产队才50多名劳动力,却耕种400亩水田和200多亩旱地,基本没有任何的农业机械,完全靠双手双脚双肩来完成全部的农活,其艰辛劳苦可想而知。吃的非常简单,米饭加咸萝卜,蔬菜也不多,油和肉更罕有,我不得不再一回过上天天饥肠辘辘的日子。

那里的农民收工之后常常会喝上一大碗用山草药熬制的凉茶,我婉言拒绝,只大口喝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但农民常喝的廉价的木薯酒和抽的劣质烟丝我却欣然接受,并且很快上了癮。

过了2年,我一向正常的身体终于出现异常——每隔一段日子,就会发生大便出血,有时鲜血粘在大便上,有时鲜血滴滴答答地落下,有时更恐怖,鲜血喷射而下。

然而除了这种间歇性出血,我没有任何不适,仍然能挑能扛,在水利工地也能跟队里的大力士一比高低,曾经挑过280斤走上百米的路。大便出点小血的事我自然不放在心上。

我在21岁那年当上了一家国营造船厂的工人,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那时我才到厂医务室找医生咨询大便出血的问题。医生检查后说我患的是痔疮,如果要治疗,得做个小手术。奇怪的是当了工人之后,不久就不再出现便血,我也打消了做小手术治疗痔疮的念头。

工厂食堂供应的虽然只是一些没油的青菜和几片薄得透明的肥猪肉,但有足够的米饭填塞肚子。更重要的是,工厂的活不累,工人们每天干一点点活便聚在一起聊天喝茶,不知不觉,一贯瘦小的我也长了点肉,大便出血的现象也从此消失,痔疮问题便被我抛弃一边。P6-8

序言

我是个对生命充满好奇的人,同时又是个死而复生的人。在死而复生之后,我对生命的好奇有增无减,乃至入迷。不但于自己的生命,也于他人的生命,我都不停地观察和思索,业已成癖。

社会迅速的富裕,让人们摆脱了饥寒,国人数千年温饱之梦已经实现。本来,我们在这盛世,应该活得更加健康和长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或者说,活到今天的老年人倒越活越精神,而中年人和年轻人倒十分不妙,甚至儿童也不太妙。

我一个亲戚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得了失眠症,竟然遵医嘱吃上安眠药;我一个同事读中学的儿子,因为莫名其妙的肥胖和高尿酸加上疲乏等症状而不停地寻医问药;另一同事的儿子则长期频繁感冒和偏头痛,一个中年的友人长期消化不良拉肚子;一个中年男人长期频繁流鼻涕并发烧,滴注抗生素成家常便饭;一个朋友在中年时就得了糖尿病……有一回与一席官员就餐,谈论起健康,竟然大半的人尿酸长期超出标准上限,其中高尿酸血症者中的一半,已是频繁痛风发作,他们中兼高血压或高血脂或高血糖的。也为数不少。

我曾把亲戚、朋友和熟人盘点一下,因肝病、癌症、心血管病离世者的数量令我触目惊心,而他们无一不是比较富裕的中年城市人。

打开报纸和网络,铺天盖地的药品广告无不围绕着癌症、肝病、肾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大做文章,早逝名人的报道层出不穷,“英年早逝”、“天妒英才”之类的关键词频频使用。更有大量因失治误治而死的“医疗事故”和恶性疾病年轻化的报道,还有叫人沮丧的国人健康指数的各种调查统计数据……于是,“无病是福”已经成了当今国人的共识,“看病难”和“看病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我想,我们的生命肯定出了什么问题了。

我想,我们的生命问题肯定与时代和社会相关,与医疗体制相关,与竞争压力相关,与文化相关,与价值观相关,与环境的演变相关,与饮品食品相关……

面对上述诸多的“相关”,作为社会普通一分子是无力改变的,但作为个体生命的负责人,我们是否可以聪明一点,理智一点,对我们过往的生命作一番检讨,改变或调整一下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把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减至最低的程度,或让已经存在的疾病找到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毫无疑问,同处一个社会环境,有人健康着,有人亚健康着,有人病着,这表现为生命的多样性,也表现为生命的多种可能。除了遗传天赋和玄学中的“命运”,便是人的后天作为了。这后天作为,便是古人说的“病从口入”、四季的“邪”和七情六欲的“内伤”。可以这样说:病,基本上是自己找的。

因此,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得尽可能避免找病;找了病后,就得自己把责任担当起来,不要怨天尤人;要治好病,就得做个聪明和理智的患者,在茫茫医海里找到能帮助自己的人,或者在茫茫的医学典籍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在吃药打针的同时纠正生病的土壤,如饮食、情志和作息。

这些,对于非医界的普通人来说,确实很困难.可是世上没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再难也是要克服的。事实上,一个人用点儿业余时间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中医和西医的知识,也不见得比精通麻将技术或钓鱼技术难到哪里去,借用一个流行的说法,叫“态度决定一切”,对自己的生命完全负责,就不再难了。

我原是一个不幸的慢性病患者,经历了罄竹难书的痛苦、折磨、迷惘和绝望。十数年间,为了生存,我付出了我所能够付出的代价——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及我为之向往的事业的成功。在死而复生且越活越滋润的时候,在为当今国人健康问题感慨的时候,我便萌生记述自己这场健康战争的念头,于是写了数万言的帖子,贴到相关的网站上。后来才知道帖子被一些网站转载,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其中竟然有影视公司和出版社的编辑。

于是,我把那帖子进一步充实完善,以自己十多年的治病经历为线索,组成一个悬念迭出却又完全真实的、不加任何虛构成分的故事。在这个漫长的故事中,我在各个治病阶段中插进“点评”,即以本人今天的眼光,借用“西医”或“中医”之口,分析当时治疗的得和失,意在总结出实在太多的教训和经验,以便给广大读者以鲜活、具体、全面的参考。倘若读者能在书中获益些许,多点对自己健康的关注,防患于未然,或者得病了而少走一些弯路,从而获得长久的生命和优良的生活质量,我便甚感满足。

诚然,在近年来的图书市场上,关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或养生保健的书籍多如牛毛,西医、中医,各说各的,且都鸿篇大论,全面而系统。然而,能够让普通读者读下去并且读得明白的并不算多。此为读者的专业性知识所限,与著述者的水平无关。

从严格意义上说,此书不是一部医书,只是一个人的患病治病的记录,它不承担也无法承担指导他人治病的作用,但它可以从个案出发,提供一种不无普遍性的参考价值,或许还能让人们从无休止的关于中、西医孰优孰劣的争论中悟到一些别的东西,那可能便是此书的意外收获。

后记

作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编辑.我始终坚持以读者的需求为唯一出发点,先后主持策划、编辑了《中医新课堂丛书》:《中医师承实录》(余国俊著)、《我的中医之路》(余国俊著)、《我的脉学探索》(金伟著)、《名医师承讲记》(李静著)、《小说中医》、《小说中医续集》(张大明著)等“师承教育”类丛书,被读者们称为“中医师承教育最好的读本”。此外,我们还将陆续推出面向初学者的“中医入门系列”:面向专业中医师的“临床经典系列”等等多种书系,并力争使其成为中医从业人员口碑相传的中医精品书系。

而这本《一个人的健康战争》,则是我本人特别向每位中医执业者、学习者以及爱好者乃至于并不学医的普通读者强力推荐的好书!

推荐给普通读者: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或生活难题,当意外突至,我们该用怎么样的心态、怎么样的方式去面对、扭转乃至化解呢?本书作者“憨豆精神”将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作为个体生命的负责人,我们是否可以聪明一点,理智一点,对我们过往的生命作一番检讨,改变或调整一下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把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减至最低的程度,或让已经存在的疾病找到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作为一部描写求医经历并加注医学评论的“类医学”著作,本书告诉读者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医疗现状,对于读者关爱健康、保护生命有着普通图书难以取代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推荐给医务人员:无论是中医大夫还是西医大夫,我都强力推荐读一下这本书。因为对一个人的一个疾病,能够记录得如此完整、细密、真实、生动的文本并不多见,而该书深度分析、探究了中医、西医对于一种现代疾病的“进迟反复”的诊治思路、过程、波折、教训,已经超越了对具体某一疾病诊治的技术性总结,而是折射出全人类医学工作者“一波三折”的奋争之旅,这个道路上充满着艰辛和顽强、失败与鲜花!任何一位医生都不妨对照本书提供的生动个案,提出自己独立的诊疗方案。虽然我们并不完全认同本书作者得出的“医学感悟”,但是,作者独立而深入的诊疗思考和亲身体验,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医学启示和治学感悟!

我们反对“轻视中医”也反对“神化中医”;反对“轻视西医”也反对“神化西医”。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工作者,都应该广泛吸收全世界医学的优秀临床经验,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转变,把临床疗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生,我被憨豆精神的乐观人生和专业精神强烈震撼。这本书无论对于健康人、患者还是医生、专家,都有绝对的借鉴意义。不读乃一大憾事也。

作者的这本书可称得上是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论文。而且文笔优美,令人荡气回肠,是有关“健康通识”的难得一见的好作品。我建议所有的医生都来读一读,一定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发。

憨豆精神的一个人的健康战争,激情澎湃,犹如看金庸先生的武打小说,曲折回荡,引人入胜!让我接受了一次真正的心灵洗礼。大家在看着老憨这面镜子的同时,应该好好地规划一下自己以后的健康之路。

一个人能如此从容而淡然的面对意外的健康问题,憨兄有关中医、西医、健康、人生的所思所悟,实为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共同心声。让我懂得学会如何面对一切做到宠辱不惊,激励我善待生活、感恩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肝胆相照(一个人的健康战争)/医学健康通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憨豆精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12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3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