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澜听涛--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集(1)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浙江图书馆聘请名家讲授的183篇精彩讲座稿中精选了13个系列共50篇讲稿。它们内容丰富、广泛,涉及文史哲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浙江文化名人、良渚文化、心理健康、经典文学解读、家庭教育、风雅钱塘等,无一不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内容生动活泼,广受民众欢迎。

内容推荐

“文澜讲坛”是浙江图书馆多年打造的为读者服务的品牌。该品牌自问世那天起,就配合、服务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强化讲座的思想性、文化性、知识性,始终坚持积极探索讲座模式,聘请名师、专家,根据听众需求,精心策划、组织听众喜闻乐见的讲座,力求关注民生、贴近读者生活。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名家讲座。

目录

站在世纪两端的思索——“文史哲反思与展望”

 ◎20世纪人类文化回顾兼谈21世纪文明趋势(摘选)

一个时尚而沉重的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历史,就是创造未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预警报告

 ◎梁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情系故乡热土传承千年文脉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问题

 ◎大运河的历史回眸与申遗前景展望

故土下的灿烂——“良渚文化”

 ◎良好的开端——21世纪浙江考古新发现(摘选)-

 ◎汉字的黎明

——良渚文化刻画符号及相关问题探讨

 ◎良渚文化发现者施昕更先生

 ◎良渚文化的文明时代

 ◎良渚文化与杭州人文精神

 ◎揭开龙游石窟之谜

形象与灵魂的重新打量——“浙江文化名人”

 ◎一代儒宗——马一浮

 ◎自由报人——曹聚仁

 ◎作为“人之子”的鲁迅

 ◎画之大者——黄宾虹

 ◎俞平伯与《红楼梦》

 ◎钱玄同:这样的先生,这样的为父,这样的长辈

一方山水育一方豪杰——“文学解读浙江”

 ◎胡雪岩与杭州的人文精神

 ◎浙江背景与文学视角

风雅中走来的记忆——“风雅钱塘”

 ◎走读西湖——西湖是一座书院

 ◎老杭州的精华

 ◎风雅钱塘·琴棋书画

 ◎风生水起吴越人家

——解读浙江古今人居文化

 ◎古韵钱塘

——杭州历史文化遗迹撷英

 ◎风雅钱塘之湖山情梦

健康心理健康人生——“心理健康”

 ◎了解压力及压力反应

 ◎让我们健康成长

望之弥高,接之可亲——“名校校长面对面”

 ◎为孩子的成长创建和谐的环境

殷殷赤子心——“文学创作辅导”

 ◎关于现代散文创作的几个问题

 ◎新诗的欣赏与创作

 ◎浅谈童话与寓言

 ◎作文与文学创作

 ◎科学幻想小说的创作

心灵的叙事——“作家纵谈”

 ◎用良知反思战争

——从《东瀛喋血》到《记忆的证明》

 ◎小小说要讲好一个故事

 ◎女性文学与历史场景

 ◎出走与回归

——论中西诗艺的整合

与名著的零距离连线——“名家解读经典文学”

 ◎屈原和他的楚辞

 ◎魅力安徒生

——为孩子描述生命的美丽与优雅

父母心亲子情——“家庭教育”

 ◎面对当今青少年的家庭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好习惯的培养

 ◎主流幼儿教育与非主流幼儿教育的冲突

情趣决定生活质量——“社区讲座联盟”

 ◎插花艺术三讲

 ◎情绪管理

 ◎中老年冬令进补

 ◎春风得意马蹄疾

——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途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后记

试读章节

各位朋友,对于插花,大家并不陌生。插花就是运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经过艺术构思(立意、造型、配色)和技术处理(修剪、弯曲、固定、保鲜),插在瓶、盆、碟、碗等器皿中(或再配上道具),成为造型优美、富有生气的装饰艺术品。

插花看似简单,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情景交融,融生动、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创作活动,把看来零乱无序、各式各样的花材,按照主题和立意,来构思表现的形式和造型,形成富于变化,有鲜明对比,又协调统一,充满韵律感的优美的插花作品。因此,国内外的插花爱好者都认为,插花是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

学会插花,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用插花来点缀自己的居室环境,使家庭生活更增添一份美感和温馨,而且也是探亲访友、迎送宾客的时尚礼品。学会插花,可以时常与花作伴,以花为友,不仅给你带来大自然的美感,同时各种插花作品所展示的丰富内涵一一或热情欢乐、或典雅秀丽、或雍容华贵、或清逸洒脱、或坚韧刚毅等品性与精神风貌,能逐渐美化、净化人们的心灵,陶治人们的情操,起到修身养性、增进友情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当今世界上的插花风格主要有东方自然式插花和西方规则式插花两种,还有在东、西方插花的基础上,融合各种现代艺术形式和审美眼光发展起来的现代自由式插花。

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日本插花源于中国。中国最早有关插花的文字记载是距今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佛前供花。后历经隋唐的宫廷和民问插花、宋代的商业插花、明代的文人插花、清代的写景插花和蔬果插花等,到现代,在插花保鲜、固定、欣赏、借花言志和插花理论书籍等各方面的发展已经相当博大精深。

东方插花的四大造型为:直立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六大基本花器是:水盘、瓶、碗、篮、竹简、缸。插花艺术风格是:崇尚自然、讲究意境、线条造型。插花欣赏提倡“三位一体”,即一景、二盆、三几架。

东方式插花在花材的固定方法上与西方插花截然不同,水盘等用“剑山”固定花枝,花瓶等用“支架”固定花枝。“剑山”为一块较重的铅底铜针的钉板,可永远使用而不会损耗;“支架”则就地取材,用插花时剪下的较硬枝条或一次性筷子根据瓶口大小和花材多少制成,以便夹紧固定花材。因此,东方式插花更为环保些,在家庭和东方风格的公共环境中运用日趋普及。

传统的东方式插花以木本花材为主,喜用具有人格化象征意义或花语谐音寓意美好的花材,如中国的十大名花。佛教供花以莲花为主;宫廷插花以牡丹、芍药为主;文人插花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花、蜡梅、水仙、山茶为“雪中四友”等。目前,鲜花市场上多为西洋花材,传统木本花材少有。在进行东方式插花时,应尽可能挑选线条优美的木本花材。本次讲座中示范的东方式插花作品选用的木本材料有:松枝、细叶十大功劳、红瑞木、云龙柳、猕猴桃藤、真香木、金丝桃、枯木块等,搭配上天堂鸟、黄玫瑰、铁炮百合、小菊等花朵和一些形态、质地丰富的绿叶,如龟背叶、高山蕨、旱伞草、贝壳叶、竹叶、星点木、麦冬等。插花作品的用花量少,主要表现优美的线条变化和丰富的绿叶运用,从而使作品色彩清雅,风格朴实秀丽,富含寓意。

体量较大的十全瓶花,翠竹昂扬,苍松卓然,高枝参差之间插以百合、小菊,辅以绿叶,表现虚心向上、正气常青,是德之和,是雅之美,亦是至美十全。小的青瓷梅花瓶中,百合挺秀,细叶舒展,自有拈花一笑的趣味。与瓶花有些形似的竹筒插花,更有草木类花器插花所特有的一种质朴感,山藤悬垂,山花烂漫,唤起了人们对山川自然的向往。

水盘插花,或单放,或互叠,漫漫水际孕育生命,表现鸟语花香、林泉溪涧、草木丰茂、枯木逢春的景致,象征和谐的生活,是在自然之中享受生命的情趣;小巧的碗花,高耸的旱伞草,还在滴落着雨丝,如夏日里的雨后,花花草草显得神清气爽、神采奕奕。

一只古董花篮中,放上贮水的器皿和“剑山”就可以插花了,细叶十大功劳呵护下的玫瑰、翠菊,更显娇柔可爱。

西方规则式插花即为欧美插花,它源于古埃及。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墓中已有瓶插睡莲的壁画。公元前6—8世纪,古希腊人在落地花瓶中插花,用以装饰新房和神殿。公元初期至中世纪,西欧各国插花多表现宗教主题。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插花不再受宗教束缚,插花类型也多种多样,瓶花、花篮、花束、果盘等,成为室内陈设和社交活动常用的装饰品和礼品,形成西方大堆头式风格。16—17世纪,西方艺术中的几何审美观达到顶峰,插花也形成了几何形、图案式风格。18—19世纪,宫廷与贵族的插花趋于大型化。19世纪后,中产阶级开始热衷于插花,餐桌插花蔚然成风。20世纪50年代,美国创造了抽象派插花,表现单纯的点、线、面和色彩,提倡插花的创造性。

西方式插花注重色彩,用花量多,花大色艳,多以几何图形和规则的线条表现插花造型,花木枝叶的个性被遮盖,侧重追求块面和群体的艺术效果,表现为人工装饰美。

西方式插花因花枝数多,采用自然集束插于花器中,后发展成用围栏的铅丝网眼固定花枝。美国人用酚醛塑料发泡制成绿色的花泥,又称花泉或吸水海绵,是一种极为方便的插花固定材料。花泥质轻细腻,能快速大量吸水。使用花泥的优点是各个角度皆可轻易地插上花材,使用面积大,灵活方便;缺点是寿命短,使用1—2次后,孔洞太多,破碎而不能再用。

西方式插花以草本花材为主,在花卉市场均能方便购得。线条状的花材如菖兰、紫罗兰、飞燕草等通常构成插花作品的骨架,花型特别漂亮的花材如百合、红掌、天堂鸟等作焦点花,团块状的花材如月季、菊花、康乃馨、扶郎花等可丰满插花造型,散状花材如满天星、情人草、孑L雀菊等可填充空间。这四类花材使西方式插花表现更丰富,它们的配合运用为西方式插花的要诀。

名为“五彩森林”的西方并列形插花,其创作思路来源于表现高大的树木和下面的花园。用挺拔的粉色菖兰作大树,中层和下层用紫色和黄色的勿忘我,用绿叶遮挡住花泥,一盆艳而不俗的插花就大功告成了。造型简洁,突出对比色处理,使作品引人注目。西方半球形插花是最常用的造型。它根据个人的创作构思,在半球形外围加上圆形的五环,正中央用三朵红色的扶郎花聚集而插表现燃烧的火炬,加一个“相约2008”的命题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我们平日里从花店购买的用于礼仪赠送的花篮、花束多为西方式插花形式。花篮“张灯结彩”,先将银柳插成“V”字形,每侧各挂5个小灯笼,下面的花材按不等边三角形来插。香水百合作焦点花,粉色花结强调焦点,装饰篮身,左边最高处插上两支天堂鸟,下面插粉色菖兰,右边下垂处插上石斛兰,用扶郎花丰满造型,紫色勿忘我填充空间。鲜艳的花篮表现出了迎新的喜庆之气,希望来年能事事和顺、蒸蒸日上、十全十美的美好愿望都蕴涵在花篮之中。用11支粉玫瑰、勿忘我、情人草组成的长花束,完美地表达了“一心一意勿忘我”的心声,怎么能不成为年轻人传情达意的好礼物呢?

还有在东方式插花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具有自然情调的现代自由式插花作品“篱墙花影”,以及由西方式插花变化而来的具有抽象情调的现代自由式插花作品“悉尼歌剧院”和“竖琴”等,与传统的东、西方插花相比,更突出点和线的运用。

观看以上的东、西方插花,给大家开启了一扇通向花艺世界的大门,您也许非常欣喜,啧啧称叹。但看到如此众多的造型、花材和配饰物,您会觉得只是欣赏而已,没有动手的欲望,那么,在这里最后示范的一盆新奇的胡萝卜插花,您肯定会觉得插花还可以如此生活化,立刻有了回去试一试的决心。这样的蔬菜插花,我们将在下一次插花讲座中让您见识更多的造型。

P386-389

序言

近几年来,国内图书馆界的“讲座热”蓬勃兴起,这股热潮在我省更是遍及公共图书馆,可谓方兴未艾。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向全民普及人文科学,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涵,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于公共图书馆的自身建设,都是一件大好事。因此,对于这项活动,媒体好评如潮,读者交口称赞,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早在2001年,浙江图书馆就开风气之先,面向市民探索性地推出了“假日讲座”。当时的浙江图书馆把讲座定位在“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市民素养,启迪市民心智”上,充分体现了亲民性、休闲性与通俗化,旨在使每一个听众都能享受“在休闲中学习,在学习中休闲”的乐趣。后来,为了更好地体现浙江图书馆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内涵,打造文化品牌,“假日讲座”更名为“文澜讲坛”,并且专门成立了宣传推广部,将“文澜讲坛”作为浙江图书馆服务社会的重点工作之一。转眼6年过去了,“文澜讲坛”已开辟了17个系列,举办了183场次讲座,听众达4万之多。如今,作为一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为广大市民所欢迎的社会化教育活动,“文澜讲坛”已形成品牌效应,成为我省传播社会文明、普及人文知识的有效平台。不仅如此,“文澜讲坛”还坚持创新,不断进取,与杭州的29个社区共同创办了“文澜讲坛·社区行动联盟”,把讲座服务延伸到社区,大大拓展了讲坛的服务面和影响力,这一举措在全国都是率先的。

不言而喻,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能够直接参与讲坛活动的听众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共享“文澜讲坛”的文化资源,放大讲坛的覆盖面,浙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了及时在《钱江晚报》、浙江图书馆网站等传媒上刊登讲座内容,以及制作讲座光盘和提供视频服务外,又从183篇精彩的讲座稿中遴选了13个系列共50篇,精心编辑成书,这就是我们手头的这本《文澜听涛》。

我认为这本集子至少有两大特色值得我们关注。

其一,讲师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浏览一下“文澜讲坛”担纲讲师的名单,有声名远播的名校校长,有著作等身的作家学者,有学贯中西的专家教授,还有外交、军事、艺术、教育、科技、考古、医学、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知名人士,称得上是群贤毕至。深厚的艺术造诣,密集的信息含量,丰富的专业知识,独特的语言魅力,传奇的人生经历……无疑赋予“文澜讲坛”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其二,内容的丰富性、广泛性和亲民性。

纵览讲座涉及的内容,几乎包罗万象。国计民生,历史人文,古今中外,俯仰之间,只要是百姓关注,只要是开讲有益,都成了讲座的话题。从站在21世纪门口的回顾、反思和展望,从对灿烂的良渚文化的追根溯源,从对浙籍文化名人的形象与灵魂的重新打量,从对风雅钱塘的记忆和描绘,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时尚而沉重的话题,到文坛大家阐释人生、解读名著的精彩话语,到对现代人普遍关心的婚姻家庭、健康教育、心理问题,乃至生活哲理的正确引导等等,无一不是讲座的热点话题。如此生动活泼、受人欢迎的内容,自然就使得讲座为听众所广为赞赏,历数年而魅力日增。

来自大自然的涛声是一种天籁,它的力量,它的韵律,它的美感,是要靠人们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悟的。这本集子取名《文澜听涛》,我觉得很形象: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涛声阵阵,求知者可以从对涛声的聆听中体察自然,感悟人生,增知益智,陶冶性情。假如读者们能够从这本集子中收获一二,便是遂了我们的心愿。

今天,“文澜讲坛”涛声依旧,精彩的讲座仍将继续,这本集子只是我们奉献给读者的第一波涛声。我衷心希望浙江图书馆的同志们继续努力,精心策划,精心组织,为广大读者提供内容更丰富、更具教育意义同时也更引人人胜的讲座,从而使“文澜讲坛”在履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中,为建设和谐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借此机会,我要感谢走上“文澜讲坛”的讲师们,感谢走进“文澜讲坛”的听众们,并向为“文澜讲坛”勤奋工作的浙江图书馆的同志们致上一份敬意。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没有这本《文澜听涛》。因此,为今后一本又一本《文澜听涛》的相继问世,我期待着大家继续付出新的努力。

是为序。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作者系浙江省文化厅厅长)

后记

当浙江图书馆的同志把《文澜听涛》初稿拿给我看时,我非常高兴,非常感谢。这是因为浙江图书馆多年打造的为读者服务的品牌“文澜讲坛”终于结集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我想,这感谢恐怕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还包括了许多读者。“文澜讲坛”举办的许多讲座,我曾打算去听听,可惜的是,许多时候因为工作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无奈地失去了学习、聆听的机会,未免会有一种缺憾之感。现在,浙江图书馆的同志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对“文澜讲坛”举办的一些优秀讲座的内容进行整理,编辑成书,使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想听而又因各种原因没法到场的人,一卷在握,可以慢慢学习、品味,可谓“功莫大焉”,怎能让人不心生感激?

浙江图书馆宣传推广部主办的“文澜讲坛”,从它问世的那天起,就配合、服务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强化讲座的思想性、文化性、知识性,始终坚持积极探索讲座模式,聘请名师、专家,根据听众需求,精心策划、组织听众喜闻乐见的讲座,力求关注民生、贴近读者生活,经过数年努力,终成气候,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的同时,也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多渠道吸纳听众意见,广邀专家、名流,继续走创新、开拓之路,在图书馆讲座领域中更上一层楼,让更多的听众、读者得益于“文澜讲坛”,并通过讲座集的连续出版,扩大受众面,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作者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澜听涛--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集(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贾晓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52606
开本 16开
页数 4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3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6
17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