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沸腾的仇恨--恐怖与反恐怖的正邪较量/反恐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恐怖与反恐一定是正与邪的较量?毋庸置疑,恐怖主义仍然是反时代的一大逆流,残忍的手段、灭绝人性的杀戮让整个世界不得安宁。而霸权主义呢?它们虽然不属于一个性质,但是在某个方面,它们也是世界的不和谐因素。

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就像是形影不离却又相生相克的兄弟,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会有恐怖主义的泛滥。相反,霸权主义被压制,恐怖主义也会慢慢沉寂。

内容推荐

当最初的被迫反抗变为对无辜人群滥施暴力,当民族主义的得分性和宗教的非理性比以前更甚,当一种平衡无以为继、得不到合理消解终被打破时……极权主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三大都会集中上演,人类潜在的魔念将会以决堤般的极端形式全面释放。

我们正处在一个极为独特的历史时刻,危机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写镜头。这种状态如影随形地存在于个人与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也存在于地球村的角角落落。

暴力不安,罪恶益重,在这种时代气氛之下,我们不知道这一股乱流将把人类引向何方。

目录

第一章 恐怖主义:是文明冲突还是仇恨的沸腾

一、民族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1

二、以“神”之名——宗教极端恐怖主义/7

三、“极右”与“极左”并存的恐怖主义形式/14

四、国家恐怖主义是不是恐怖主义/24

五、人民公敌:恐怖主义为害世界经济/28

第二章 恐怖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一、恐怖主义产生于世界强权化/38

二、以身体为武器的自杀式恐怖袭击/46

三、“人体炸弹”能把和平炸出来吗/53

四、“人体炸弹”是殉难还是谋杀/57

第三章 针对德意志的恐怖袭击

一、“经济泰斗”赫尔豪森被杀/66

二、柏林托管局局长遇刺/68

三、德国新纳粹及纵火案/70

四、斯巴达人不会问有多少敌人——德国反恐部队/73

第四章 恐怖威胁法兰西

一、雷诺汽车公司总裁贝斯被刺/77

二、法航客机在阿尔及利亚被劫持/79

三、省长遭刺杀/84

四、法国反恐旋风一“黑衣人”突击队/88

第五章 英格兰上空的恐怖浓雾

一、针对撒切尔夫人的格兰德饭店爆炸案/92

二、北爱尔兰的磨难,英国奥马大爆炸案/96

三、“007”总部也遭遇袭击/99

四、英国皇家反恐部队/101

第六章 瑞典首相帕尔梅遇害,结束北欧夜不闭户的历史

一、最容易被谋杀的首相/107

二、艰难的调查/109

三、谁策划了这起谋杀/112

四、南非种族主义的“肉中刺”/114

第七章 喋血,在罗马帝国的发祥地

一、总理也被撕票/116

二、“红色旅”——意大利一个极左的恐怖组织/118

三、“红色旅”的最后疯狂/123

四、“大血案”,反黑法官遭暗杀/130

五、“玛菲亚”,意大利的黑手党/133

六、“黑头套”的反击——意大利反恐部队/138

第八章 绝不向恐怖主义低头的“俄国熊”

一、笼罩在俄国天空的恐怖阴影/142

二、俄国的反恐之师一“阿尔法”/145

三、恐怖劫持与反劫持/152

四、别无选择的反恐战争/162

五、黑色“8·19”/168

六、“阿尔法”的同门兄弟——俄罗斯内卫部队/174

第九章 美国,魔鬼和幽灵的叫嚣之地

一、黑色星期五——美国并非世外桃源/178

二、调查,从“认罪热线”开始/182

三、制裁恐怖暴力与美国民主孰轻孰重/187

四、“古老的小牛仔城”遇袭/192

五、自作孽,不可活/198

六、本·拉登,不断给美国制造麻烦/200

七、精英之师一美国反恐部队/206

第十章 南美反恐——秘鲁藤森政府的反恐怖行动

一、不可能一辈子都是你赢/212

二、“光辉道路”,南美最大的恐怖组织/215

三、献给天皇的“特别礼物”/221

四、126天的考验/225

五、“查文·德万塔尔”行动/233

第十一章 金字塔下也遭受恐怖袭击

一、惨案,发生在飞往埃及的飞机上/238

二、埃及卢克索恐怖屠杀/242

三、“九死一生”的埃及总统国外遇刺/246

第十二章 恐怖主义挑战佛教之国

一、“猛虎”行动.甘地被炸/249

二、人质被绑,巴基斯坦难堪,印度难受/252

三、首席部长遭遇人体炸弹/256

四、孟买大劫难/258

五、印度议会大厦遭遇人体炸弹袭击/260

第十三章 和平在哪里,阿以冲突中的恐怖

一、“以土地换和平”换来了暗杀/264

二、谁的责任/266

三、和平也需要勇气/268

四、“哈马斯”:复仇的拳头/273

第十四章 岛国日本的恐怖阴云

一、东京地铁毒气事件/281

二、奥姆真理教的“末日来临”/283

三、教主落网/285

第十五章 菲律宾巴西兰岛的绑架事件

一、劫持人质/288

二、解救/290

三、“持剑者”阿布沙耶夫恐怖组织/296

第十六章 中国反恐:剑指“东突”

一、恐怖威胁距离中国有多远/299

二、“东突”本质: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组织/306

三、走在恐怖路上的“东突”组织/312

四、美国也打“东突”牌/319

第十七章 合作才是正道

一、除了合作只能合作/325

二、标本兼治才能彻底反恐/330

三、反恐同时也要反霸/335

试读章节

二、以“神”之名——宗教极端恐怖主义

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诞生之前,宗教是恐怖主义最重要的一块遮羞布,在宗教的外衣下,恐怖主义可以为自己行为的“正当性”滔滔不绝地辩护。

宗教可以激发出让人难以想象的潜力,可以让人执著追求理想,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但当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结合到一起时,无数的灾难进发了。如今,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恐怖主义活动中最活跃的因子,无数极端分子在宗教热情的驱使下,前赴后继地投身于恐怖主义活动。在当今世界,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是最普遍、最严重、危害最突出的恐怖活动类型之一,让所有致力于反恐的国家大伤脑筋。

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的历史长得令人吃惊——至今已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公元1世纪初,在今天的以色列一带,就有狂热的犹太教教徒以谋杀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罗马统治者的不满。起初他们只是进行一般的政治暗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力量逐渐扩大,恐怖活动也跟着升级,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活动,比如毁坏城市的供水系统,在罗马人的水井中下毒等。他们的行动让罗马人惶恐不已。

11世纪左右,在波斯和叙利亚等地,一些穆斯林团体又以暗杀的方式抵抗那些意在夺取他们家园的十字军,为此,他们专门培训了一批身手了得的刺客,以致英语中有了专门为他们创造的单词“Assassin”(暗杀者)。到了后来,这些刺客又被政客们当成对付政敌的工具,无数官员死在他们的恐怖活动之下。刺客们把他们的刺杀活动当成一种宗教行为,他们沉浸在对宗教的狂热情绪中,为了酝酿行刺情绪,他们有的甚至还会在行动前吸食能够产生幻觉的毒品。

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有可能在任何一种宗教中滋长,尽管一些宗教不厌其烦地教育人们要与人为善,怀揣慈爱之心,宽容地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平。

在13世纪到19世纪间,印度也出现了一个信仰印度教的暗杀团体,该团体的成员将对宗教的热忱转移到杀人上来。他们有组织地进行暗杀活动,就连一些看不顺眼的旅行者都不放过,对其施加绞刑,让这些人成为他们宗教的殉教品。在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至少有50万人死在他们手上。看着他们的“累累战绩”,就连今天那些拥有大量高科技武器的恐怖主义组织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英语中的“狂热”本来就是形容那些在宗教信仰上过分热情的人。17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自鞭赎罪兄弟会”。和别的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不同,“自鞭赎罪兄弟会”将“恐怖”的矛头对准了自己,该会会员都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只有靠严厉的鞭打才能洗涤罪孽,得到神的宽恕。于是,他们经常成百上千地聚集在一起,用镶嵌了金属钉的鞭子狠狠地抽打自己,不少人死于自己的重鞭之下。

人在狂热状态下往往能做出平时根本不会做的事,沉浸在宗教狂热中的人很难从“头脑发热”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他们自觉自愿地沉浸其中,甚至会视清醒的人为异类,大加排斥。自古以来,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都是极其危险、残酷的。

当恐怖主义看上了宗教,恐怖活动就俨然成为信教者神圣的职责和义务,即使自己在谋杀行动中不幸身亡,也会顺利地进入天堂,和自己敬仰的神呆在一起。为神圣的宗教杀人是“光荣”的。世俗道德的羁绊,人性的挣扎,就在这“光荣”之中消散开来,让恐怖主义者一往无前地行动。

宗教让人找到了精神家园,也让恐怖主义者找到了将恐怖行动合法化的方法。很多宗教的教义中,都有暴力制裁的内容,以此为鉴督促人们要对所信之神满怀敬仰,不得做出渎神之事。恐怖主义是暴力活动的天然支持者,它敏锐地捕捉到宗教的这一特点,误导那些虔诚的教徒,让他们以为暴力是敬神的一种表现,他们不是在遵从某个人的命令,而是按照神的旨意,清除掉神的罪人。因此,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者不仅不会为杀人一事感到罪恶,还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神圣的。

这一类型的恐怖主义者往往会将它们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的“神圣化”,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一旦受阻,就会采取毫无节制的暴力手段要挟他人。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怖主义者动辄夺人性命,制造了无数人间惨剧,是实实在在的害人者,但恐怖主义者自己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他们被现实社会排斥,他们的“神圣行动”总是得不到人们的理解。

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者想建立一个“花园”,但在建立“花园”之前,他们有必要将“杂草”以及看不顺眼的“其他花卉”清除干净。

为此,他们往往将那些非本教派的人一概当作异己,当作敌人,当作他们理想之路上的绊脚石。他们对“绊脚石”充满仇恨,在他们看来,“绊脚石”的存在就是一种伤害,即使它并没有主动攻击自己。如此一来,再有悖人性的恐怖活动都可以理所当然的在无辜者身上发生。他们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为了信仰不惜代价,要将敌人斩尽杀绝。

而相比其他类型恐怖主义者心目中的“敌人”,他们的“敌人”范围更广,数量更多。这注定了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者会比其他类型的恐怖主义者更加血腥。

宗教极端恐怖活动,是19世纪前世界上最严重的恐怖活动,只是古代的人或许不会为其冠上“恐怖主义”的名字罢了。

19世纪以后,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但是,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和其他新兴类型的恐怖活动也格外嚣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历史悠久的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反倒显得“不起眼”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被人们忽视。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让世界各国身心俱疲,二战结束后世界又紧接着陷入冷战时期,宗教问题被抑制起来。不过,随着冷战的结束,很多地区继而又出现了假借宗教之名的邪教组织,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活动也借此复苏,开始在部分地区泛滥。

90年代末,俄罗斯的邪教组织一下子增长到70多个,在精神上控制了数十万俄罗斯人口,其中大部分邪教信徒都是年轻人。一般说来,信仰和受教育程度无关,这些信徒中有不少还有高等教育背景。在当地邪教发展得最为猖狂时,就连政府机关中也渗透进邪教势力,真可谓无孔不入。2006年6月,莫斯科警方抓获了一名邪教头目,这名教主居然是俄罗斯小有名气的科学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邪教的活动大多非常隐蔽,而在崇尚信仰绝对自由的西方国家,人们通常称邪教为“破坏性的膜拜团体”。邪教的具体数目虽然很难考证,但它们却拥有相似的特征,比如很多邪教都宣扬末日观念,声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只有信奉自己的人,才可以得救。

很多邪教教义都喜欢赤裸裸地宣扬自杀和杀人,有浓重的暴力色彩。几乎每个拥有一定规模的邪教都非常擅长为成员洗脑,久而久之,教徒们就心甘隋愿为教派奉献,甚至于牺牲性命。教主说出来的话,无论多么荒谬,也会被教徒奉为经典,当成绝对真理。在教徒看来,教主就是神的代言人,只要教主一声令下,他们既可以毫不犹豫地了断自己的生命,也可以不动声色地夺走他人的性命。

正规的宗教往往具有悲天悯人的一面,教义也多渗透着慈悲的意味,借助它们发展恐怖主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邪教就不同了,不少邪教直接表明自己信奉的是魔鬼,其信徒也以邪恶为荣,不仅好屠戮生命,还喜欢用残酷的手段杀人,危害尤其严重。

邪教发展迅速,危害严重,为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的滋长提供了丰厚的营养。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1968年前,世界上最主要的11个恐怖组织中没有一个是宗教极端型的,而截止至2001年,有数据显示,全世界50多个最主要的恐怖组织中,宗教极端型的就几乎占了1/5。

一些恐怖组织,如“爱尔兰共和军”、“亚美尼亚秘密解放军”、“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虽然不是宗教极端型恐怖组织,却也从这类恐怖组织中得到“灵感”,汲取经验,多少沾染上宗教的色彩。从这个角度看,宗教极端型恐怖组织的阵营又扩大了不少。

宗教极端恐怖主义者大多集中在美国、日本、俄罗斯、中东、印度、北非等地,他们和宗教的结合越紧密,制造的恐怖活动就越残忍、危害越大。在阿尔及利亚,仅1992~1997年这5年间,被宗教极端恐怖主义者打死打伤的就有7万多人。1984年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死在了锡克教极端恐怖主义者手里,这些恐怖主义者还在他们的圣地大金庙囤积了大量军火,以备不时之需。

1994年日本的奥姆真理教在松本市一幢公寓中施放毒气,造成该公寓100米范围内的所有生命全部死亡,200多人被送进医院。1995年3月,奥姆真理教又在上班高峰期,在东京地铁站施放沙林毒气,致使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东京地铁刹那间惨不忍睹。P7-P10

序言

劫持、爆炸、暗杀、绑架是恐怖组织最擅长的工作,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为什么恐怖主义者“恃强凌弱”,要将目标锁定在那些无辜者身上。美国热播剧集《犯罪心理》中曾援引了一段心理专家和恐怖组织头目的对话,很能解释这一问题。

在这名恐怖组织头目看来,美国不存在无辜者,袭击美国的平民目标理所当然。美国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他们疯狂地占有物质世界,西方的资本主义建立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背上,他们中没有人是干净的、无辜的。西方的暴力先找上了第三世界,他们要以暴制暴,以血报仇。

当心理学家质问他,有没有想过那些无辜受难者的家属时,他反问道:“当我的家人遇害时,你们在哪里哀悼?”这名恐怖组织头目就是要对美国人施加报复,炸商场、伤无辜,让他们也体会死亡和丧失亲人的痛苦,体会他曾经遭遇过的一切。在无辜者身上施加的暴力越残酷,他的心就越能得到安慰。这是一种被烈火炙烤的仇恨,一种在热锅上沸腾着的仇恨的“非正常”发泄。

如果说恐怖活动仅仅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一种暴力活动,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展现势力的一面,而作为现代社会的恐怖主义活动,则可以认为是世界进入国际政治时代,尤其是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的政治衍生物。

今天,已经上升为恐怖主义的恐怖活动已经危害了整个人类社会,成为国际间政治或利益集团争夺权力的筹码,成为牺牲平民的生命和毁坏公用设施来威胁对方,让对方妥协、让步的手段。

人们在衡量自己和别人的时候,标准总是不一样的。正如《圣经》中耶稣的感叹一样,“你们只见别人眼里的刺,却看不见自己眼里的横梁。”当自己的国家开始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时,人们往往就忘记了“世界和平,国国有责”。为暴力辩护遂成为本国人义不容辞地责任、爱,国主义的象征,如果此时有哪个人胆敢坚持原则,拒绝捍卫自己国家的脸面,那他很有可能成为“全民公敌”,遭到声色俱厉的谴责。

“9·11”恐怖袭击,不只是美国人的噩梦,它让全世界的人都感觉到恐怖主义迫在眉睫。世界由此进入了恐怖时代。“恐怖主义”四字开始频繁出现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中,恐怖主义行动也时常上演。以反恐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电脑游戏纷纷出炉,映射着人们内心对恐怖主义的恐惧。

恐怖事件让很多美国普通百姓丧生,让很多美国家庭家破人亡,美国似乎是受害者。它对“恐怖分子”的诸多打击似乎都是为了不再受到伤害而进行的自卫活动。而曾经带给美国伤害的越南人、尼加拉瓜人、利比亚人、伊朗人、伊拉克人,还有世界各地其他反美势力都是美国防范、实施制裁恐怖主义的对象。如果世界上还有其他人不愿意接受美国的这种做法,同样也会成为“反美势力”,甚至可能也会被美国打入黑名单中,成为美国下一个“反恐”对象。任何反对的声音都不能阻止美国为打击潜在威胁而进行的反恐战争,谁让它是“老大”——唯一的强权。

“9·11”事件是否改变了历史还有待时间去检验,但美国世贸大厦的倒塌还是让全世界都震惊了一把。受到袭击的不是古巴、尼加拉瓜,也不是黎巴嫩、车臣,不是那些人们印象中的动荡之地,而是一个向来以强者自居,有足够的力量撼动世界,习惯了颐指气使的强大国家。

“9·11”是美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这个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有史以来遭受到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尽管人们不应该为美国的遭遇幸灾乐祸,因为在“9·11”事件中罹难的多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可和那些经常遭到武力袭击、动辄被夷平几条街道的国家相比,几架飞机,几幢倒塌的大楼,这样的损失还算不上太惨重。武装冲突、暴力袭击、大量无辜平民伤亡……在某些国家,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几乎天天上演。  一些常常遭遇武力袭击的国家,也对这一事件感到震惊,并对罹难者及其家属寄予了深切同情。来自这些国家的人们,也苦笑着“欢迎”美国人加入他们的行列,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目标中的一员。在“欢迎者”中,拉丁美洲国家占了相当一部分,它们至今难忘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带给它们的伤痛,这些伤痛是那样惨重,以致几十年的岁月都无法将它抚平。

每个人都有权利设想、追求自己的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有权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恐怖主义者往往把那些从没有伤害过自己的人也当成“恐怖”的目标,把消灭无辜的人当成是铲除障碍的“正当行为”。他们草木皆兵,把生活看成你死我活的游戏、赌博,他们或是容不下不同信仰,或是容不下不同政见,似乎这个世界只能按照他们的心愿运转。

暴力是恐怖主义的外表,仇恨、对政治目的的狂热追求则是恐怖主义的内心。恐怖主义是一种生长在不公平现实中的畸形儿,暴力让它强大,却没有带给它丝毫美感,它既是仇恨和灾难的产物,又不断制造着新的仇恨和灾难。它在追求政治目的的同时,抛却了人性,即使它的政治设想再美好,没有人性的依托,也不可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纵观整个国际社会中的角逐,国际之间特别是各大国之间的利益争夺,无外乎是全球战略和区域战略、一极世界和多极世界之间的争夺。这种国际政治格局将导致国际社会出现新的趋势和动向。国际社会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安全问题上,而忽略了发展问题。各个国家的治理中心转移到了反恐怖主义方面,整个世界在这方面投入的经费在逐年增加。这也暴露出一个新的规则,经济实力的提高并不能完全保障国家的安全。因为这世界诸多的恐怖分子的领袖不是富家弟子就是知识分子,这也颠覆了很多人的观念。不平等才是矛盾和战争的根源。

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和全球一体化的负面影响会导致恐怖主义,一些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和社会矛盾也会导致恐怖主义。虽然原因复杂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贫困,贫困就迫使一些人借机造势,理所当然地搭上了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列车。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就像是形影不离却又相生相克的兄弟。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会有恐怖主义的泛滥;相反,霸权主义被压制,恐怖主义也会慢慢沉寂。这与压迫和反抗的道理是一样的,两个相互作用也相互牵制。

国际社会也已经逐渐认识到,反恐问题和反霸问题其实是一棵大树的两个分枝,也是影响国际关系未来变化的经纬线。霸权主义从反恐中找到了实行霸权的理由和借口,使霸权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膨胀。反过来,霸权主义的膨胀和国际社会制度中的不合理又导致了恐怖主义的疯狂滋长。由此可见,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一样都是威胁国际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霸权主义的危害比恐怖主义还要严重。因为,一旦霸权主义以反恐为名来进行一系列的战争,那么势必会导致恐怖主义以反霸权的名义发动恐怖袭击。

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沸腾着的仇恨都来自于仇恨的制造方。只有将反恐和反霸一同进行,世界和平和发展才有保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沸腾的仇恨--恐怖与反恐怖的正邪较量/反恐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23757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15.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7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