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必须面对的是一种重要的挑战和考验,也可以归之为如何发现被遮蔽的东西。然而在裸露和炒作盛行的这个时代,发现被遮蔽的东西却无疑是文学批评所必须面对的一种重要的挑战和考验。本书是吴俊先生近年来的文学评论文章汇集,共分为三个专辑:历史维度、批评现场和另类风景。
图书 | 遮蔽与发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学批评必须面对的是一种重要的挑战和考验,也可以归之为如何发现被遮蔽的东西。然而在裸露和炒作盛行的这个时代,发现被遮蔽的东西却无疑是文学批评所必须面对的一种重要的挑战和考验。本书是吴俊先生近年来的文学评论文章汇集,共分为三个专辑:历史维度、批评现场和另类风景。 目录 代序 发现被遮蔽的东西 第一辑 历史维度 世纪末的千年之变 白话·民间性-鲁迅 ——关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札记 希望是不可言说的 ——从竹内好的《鲁迅》谈鲁迅的文学精神(札记) 林译小说:世纪末的一个悬念 林纾散论 百年思想的一种证明 ——我对王元化先生的基本理解 为《近人学术述林》作 平民、平民文学和平民利益 ——在2005年北京文艺论坛的讲演 新媒介文学“革命”刍议 第二辑 批评现场 另一种门:麦城事件的发生场合 ——我对诗人麦城的回忆和想象 麦城:好谈哲学的诗人 瓶颈中的王安忆 ——关于《长恨歌》及其后的几部长篇小说 上海:我们的文学资源 王朔和余秋雨:这个时代的两个英雄人物 文化行者的精神气象 陈村:写作的挣扎 精灵再现:马原在上海写作 另一种浮躁 ——从《能不忆蜀葵》略谈张炜的小说写作 “中国作家”赵本夫 ——赵本夫创作研讨会(2005年10月,南京)上的发言 用文学的方式回家 ——胡廷武的《九听》和《回到西双版纳》 古典的叛逆 ——与朱文颖对话 第三辑 另种风情 文学的“同时代性” 网络文学:技术和商业的双驾车 二○○二:中篇小说的年度风景 ——林建法选编《2002年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序 当代小说的写作资源取向(对话录) 愤怒的精英 泡沫批评 平民心态和文学批评 末路上的文学批评 当行规遭遇挑战时 ——文学批评的一种困境 批评的媒体化 偏见·通识·媒体批评 独发异声的文学批评家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遮蔽与发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31747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2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8 |
出版时间 | 2007-02-01 |
首版时间 | 2007-02-01 |
印刷时间 | 2007-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 |
丛书名 | |
印张 | 15.3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