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塑造着人的精神人格,影响着人的发展愿景,也制约着公民文化和公共理性的形成。教育是否公正,对个人的精神品质、对公共生活的和谐与福祉,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关怀他们的精神理想,增进他们的生活福祉,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呼声,也是每一位教育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本书围绕着教育公正的理论研究、中国教育公正的现实诉求、乡村教育平等、教师知识分子与公正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图书 | 教育--思想与对话(第2辑)/思想性教育学术集刊 |
内容 | 编辑推荐 教育塑造着人的精神人格,影响着人的发展愿景,也制约着公民文化和公共理性的形成。教育是否公正,对个人的精神品质、对公共生活的和谐与福祉,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关怀他们的精神理想,增进他们的生活福祉,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呼声,也是每一位教育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本书围绕着教育公正的理论研究、中国教育公正的现实诉求、乡村教育平等、教师知识分子与公正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内容推荐 教育公正,既是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对效率主义和功利主义宰制教育的现实,面对教育不公正的状况,我们怎样才能使平等与尊严、自由与公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的价值追求?教育怎样才能实现平等的关怀与平等的尊重?怎样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生命价值?怎样宽容和关怀他们的多元的精神理想?怎样运用制度的安排增进他们的生活福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教育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 本辑共十四篇专题文章,围绕教育公正的理论研究、中国教育公正的现实诉求、乡村教育平等、教师知识分子与公正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诉求教育公正的理想,探索实现公正的可能性,是本辑的主旨。 目录 思想对话 教师品质的哲学叙事——与鲁洁教授一起谈“师道” 教育公正·理论视域 平等理论与教育机会均等原理 为教育平等辩护 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教育正义作为道德教育的必要条件 教育公正·现实诉求 人的缺席:教育不平等的价值基础 应试教育体制与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 何以培养儿童的公正感:学校公正氛围的叙事 消费主义能减少“教育不平等”? 多元评论 中国教师应该成为知识分子吗? 多元智能的迷思 透过冗山村:中国乡村精英教育实践之检讨 乡村教育何处去:乡村文化式微的省思 政党利益与经济逻辑下的教育公平——评美英两国的教育改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教育--思想与对话(第2辑)/思想性教育学术集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生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3758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7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5 |
宽 | 174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