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养心道养性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内容推荐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

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

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目录

第一篇 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2

 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5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8

 宽恕别人的过失,就是善待自己/11

 不为小事而执著,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13

 分享是一种很好的布施/16

 爱整个世界,爱所有的人/19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22

 善恶无绝对,仙魔一念间/25

 怀着感恩心过日子/28

 有扇门永远为我们敞开/34

第二篇 放下执著心,得轻松之福报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40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42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45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47

  人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太多/50

  学会忘记一些事/54

  欲望无边,凡事要有度/56

  贪欲是一种毒药/59

  除去自私的欲望,便可以治好痛苦/62

  得失心不放下,难解忧烦/65

第三篇 保持心中安宁,得清静之福报

 心地不扫空扫地/70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73

 反省是一面明澈的镜子/75

 切不可狂妄自大/78

 发脾气危害大,莫要发脾气/81

 没必要看轻自己/84

 生气发怒,会导致败亡/88

 做个有修养的人/91

 宁静来自内心/94

 名声与尊贵来自干真才实学/96

第四篇 用心做正事,得心安之福报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100

 立志才能成才/104

 不怕不成,只怕无恒/107

 凡事不要急于求成/109

 恒心最为重要/112

 为什么不求自己呢/114

 相信自己,会有奇迹发生/117

 诚信是永恒的美德/119

 贫穷就住在懒惰的隔壁/123

 说得千里路,不如走一步/126

第五篇 懂宽容知忍让,得和谐之福报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130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133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135

 与他人友好地相处/137

 律己要严,待人以宽/142

 背后说人坏话是不道德的/144

 学会责备自己/147

 用赞美照亮他人和自己/150

 诽谤他人会先污染自己的嘴巴/153

 为别人点一盏灯/155

 学会倾听会给你带来福气/159

 换种眼光看问题/162

第六篇 拥有真智慧大智慧,得幸运之福报

 拥有财富不如拥有智慧/166

 把精力放在要事上/168

 在智慧面前,任何问题都能解决/171

 学会运用智慧/173

 创造机会的人是智者/176

 不要轻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180

 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182

 毁誉从来不可听/185

 平平淡淡才是真/187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190

第七篇 保持平常心,得快乐之福报

 世上最难得的是平常心/194

 祛除心中的杂念/196

 不宽恕别人,是在折磨你自己/198

 必须永远面对现实/20 1

 珍惜现在就是掌握未来/203

 在勤奋中保持平常心/206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209

 远离嫉妒的伤害/211

 与其害怕死亡,不如珍惜生命/215

 顺境不一定好,逆境不一定坏/219

 我们只能把握今天/223

 身在福中不知福,失去福时方知迟/226

第八篇 一切随缘,得自在之福报

 活在当下,你才是你自己/232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236

 让一切随它去:做世间自在人/238

 惟有现在才是最实实在在的/240

 快乐和痛苦都不是永恒的/243

 烦恼是自找的/246

 有生必有死,无生即无死/248

 惜缘方是有缘人/252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257

第九篇 心中有佛,福报自然来

 佛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262

 做人要做个善良的人/265

 满足藏在付出的怀抱里/269

 成人之美,也是成己之美/272

 助人不求回报是最大的回报/275

 留三分余地与人/279

 凡事用心必有收获/283

 要想改变命运,先要改变心态/286

 理想、信念和责任是重要的/288

 羡慕别人不如羡慕自己/291

 活着就是幸运/294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96

 知足才能常乐/301

 心中有慈悲,魅力自然来/303

试读章节

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

韩信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尤其是他“胯下受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韩信在还没有成名之前,虽然很有才华,但并不恃才傲世,目中无人;相反,他倒是谦和柔顺,能屈能伸,有宽容忍让别人的大度。

有一天,韩信正在街上行走,忽然,拥出三四个地痞流氓挡在韩信面前。他们抱着肩膀,又着双腿,趾高气扬地眯着眼睛斜视韩信。韩信先是一惊,随即便抱拳拱手道:“各位仁兄,莫非有什么事吗?”

其中一个人朝着韩信撇了撇嘴,怪笑道:“哈哈,仁兄?倒挺会说话,哈哈,我们哥儿们有点事找你,就看你敢不敢做啦!”

面对此人的挑衅,韩信依然很平静地说:“噢?不知是什么事,蒙各位抬爱竟看得起我韩信?”

那些人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刚才说话的那个人又说:“哈哈哈,什么抬不抬的,我们不是要抬你,而是要揍你,哈哈哈……”其他人也跟着怪声怪气地笑着,并且还指着韩信不停地嘲笑。

韩信看看他们,依旧是一副平心静气的样子,问:“各位,不知小可哪里得罪了大家,你我远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何要揍小可?实在令在下如坠雾中,摸不着头脑。”

那人怪笑三声,说:“不为什么,只是听说你的胆子很大,今天我们几个想见识见识,看你到底有多大的胆子,是不是比我们哥儿们的胆子还要大?”

韩信一听,这不是没事找事嘛,故意为难自己,他心中很是气愤。却又忍住了怒火,面上陪笑道:“各位,想是有人信口误传,我韩某人哪里有什么胆识,又岂能跟你们相提并论,我没有胆识,没有胆识。”

那群人轻蔑地望着韩信,听他这样说,依然不肯放他过去。那领头之人突然“当啷”一声将宝剑抽出来,往韩信面前一扔,将头向前一伸,对韩信说:“看你老实,今天我们不动手,你要有胆识,你把剑拿起来,砍我的脑袋,那就算你小子有种。要不然嘛,你就乖乖地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望望地上亮闪闪锋利的宝剑,又看了看面前叉腿仰头而立的地痞头头,皱了皱眉。围观的人们早已议论纷纷,都非常气愤,怂恿韩信去拿剑宰了这狂妄的小子。

韩信暗暗地咬了咬牙,却并没有去拿那把剑,而是缓缓地蹲下身子,从那人的胯下慢慢爬了过去。众人无不惊愕,连那群流氓也怔在那里发呆。而韩信呢?却站起身掸掉尘土,头也不回地顺街道慢慢走去。

从此以后,那群流氓再也没找过韩信的麻烦。后来,当韩信功成名就的时候,提拔当年的那个流氓作了一个小官,那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尽心尽力。

再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宋朝的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这个军校,审讯后知道是陷害,就将他押送回山西,交给郭进,让郭进亲手杀了他。

当时北汉入侵,郭进就对军校说:“你敢诬告我,说明你还真有点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打败北汉军马,我就向朝廷推荐你做将军;如果你打了败仗,就自己去投河自尽,不要污了我的剑。”

这个军校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打了大胜仗。后来,郭进真的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做了将军。

如果你是韩信或郭进,你会怎么做?

人类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叫仇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被仇恨左右着自己的意志,被仇恨烧毁了自己的理性。仇恨使人失去理智,仇恨使人变得心胸狭窄,变得自私与冷漠。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可以不原谅自己,但一定要原谅别人,更不能有快意恩仇的报复之心。当报复心驾驭了人的灵魂时,人就无法控制自己。从这一刻起,报复者就为自己判了无期徒刑。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真理。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用善良的本性去化解仇恨,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才能活得轻松快乐。P5-7

序言

人人都与佛有缘,人人都有慈悲之心,就看怎样让慈悲之心体现出来。慈悲心是修来的——广行布施是慈悲,救人于危难是慈悲,伸出援助之手是慈悲,心生善念是慈悲,心生同情与怜悯也是慈悲。从礼貌待人到帮助弱小,从为行人指路到给老人让座,都是慈悲心的体现。慈悲心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佛说,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是为慈悲。宽容待人,以德报怨,懂得感恩,广行布施,就是在修福。佛说,心存善念,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

佛说,人之所以有痛苦和烦恼,是因为放不下执著心。放下不是放弃,放下是放下不该有的恶念和贪欲,放下让自己感到沉重的东西,放下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佛说,放下执著心,得轻松之福报。

佛说,清静即是福报。世人饱受尘世喧嚣之侵扰,遭受嗔怒怨恨之毒害,难以享受清静之福。只有保持心中安宁,方能摆脱私心杂念,方能修身养性,得清静之福。

佛说,用心做正事即是慈悲。正事即是正常之事,是该做之事,是利人利己的好事。用心做正事,贵在恒,重在变通。用心做正事,则心无亏无愧无惧,心自安然。佛说,用心做正事,得心安之福报。

佛说,懂宽容知忍让是大慈悲,能得和谐之福报。懂宽容知忍让,和谐地与人相处,别人会因你的存在而生活得快乐而顺心,你也会因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顺风顺水。

佛说,拥有真智慧大智慧者,必得幸运之福报。真智慧是财,大智慧是福。真智慧是真才实学,是能说能做,故能创造财富。大智慧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一种洞明世事后的超然,故能获得福气。

佛说,平常心即是快乐。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坎坎坷坷、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自能远离烦恼与痛苦。佛说,保持平常心,得快乐之福报。

佛说,万事万物皆有缘,人生当随缘。一个人如果强求做事,必然会有违慈悲之心,不可取,不可行。惟有一切随缘——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随善而行,才能活得自在。佛说,一切随缘,得自在之福报。

佛说,善念改变心智,善行改变命运。当你落魄时,请保持慈悲之心,你会得天佑之福报;当你功成名就时,请保持慈悲之心,你会得仁爱之福报。

……

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养心道养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天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2517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