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40个三国人物的口述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幽默读本,但却不是无厘头的搞笑。作者复活三国人物,让当事人对历史事件开口发言,以期用这种虚拟的形势达到还原历史真相的目的。本书的幽默搞笑是基于作者深厚的三国研究功底,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走出《三国演义》带给你的历史误区。

内容推荐

现在的网络版三国已如“滚滚长江东逝水”,远非传统卫道士所能阻挡。这些网络三国打破传统、笑侃历史、解构经典、重细认识,以各自的理解,为今人提供一个更符合今天形势的阅读范本。在大家“自娱自乐”的当口,作者偏要让三国历史人物来“自说自话”,回顾评点自己那段历史。这本书的所有章节都是通过人物自述的表现形式来还原历史、澄清历史。还是一言以蔽之:这本书试图将今人的思维方式、今人的语言方式借诸古人,然后将《三国演义》那“三分虚构”扭转过来;另一方面,它又试图通过三国时代的世态百象来反观现实人生。本书的文体是一种诡异的“口述文体”,也许它是一个异类,但尊重历史却是作者的基点,以此基点再作解构,同样是搞怪,但本书不想“恶搞”,而是想创造一种“善搞”的方法。

目录

自说自话《三国志》(代序)

张让口述:东汉皇朝的最后一次经济体制改革

刘备口述:桃园兄弟投身革命的经过

督邮口述:发生在平原县的一起暴力抗法事件

董卓口述: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孙坚口述:传国王玺的所有权问题

吕布口述:我和貂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陶谦口述:三让徐州的成本核算

董昭口述:皇帝是一张王牌

孔融口述:自巾主义学派的覆灭

孙莱口述:江东有个小霸王

貂蝉口述:关于吕布同志申报诺贝尔和平奖的材料

陈宫口述:白门楼刑场上的婚礼

袁术口述:给我一杯忘情水

袁绍口述:两个做官的在渡口的一场战争

田丰口述:我是他心口永远的痛

甄宓口述:我的前世今生和魏明帝的身世

张飞口述:喝退曹兵的广告效应

徐庶口述:我与我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曹操口述:公元208年的那一场东风

张昭口述: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庞统口述:我在耒阳当县令的日子

孔明口述:三顾茅庐:我的求职故事

蒋干口述:一位维和使者的遭遇

周瑜口述:芦花荡是个伤心地

孙尚香口述:我与刘备的洞房花烛夜

马超口述:加油好男儿

张松口述:丑陋无罪,跳槽光荣

关羽口述:我是怎样走上神坛的

黄忠口述:我是老将我怕谁

赵云口述:像绅士一样行走在汀湖

曹植口述:我的公元220年

孙权口述:碧眼看世界

马稷口述:死刑前的报告

魏廷口述: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质疑

杨仪口述:魏延叛国投敌事件的始末

廖化口述:我是怎样当上先锋的

阿斗口述:假如皇帝可以辞职

陆抗口述:有时候,敌人才是最好的朋友

献帝口述:致高贵乡公的一封信

司马昭口述:这个问题是个问题

试读章节

刘备口述:桃园兄弟投身革命的经过

汉灵帝的卖官政策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臣民群众要求管理国家、服务大众的心愿,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但毕竟这官位卖得并不便宜,还是让很多一心报考公务员的有志青年望门止步、唉声叹气。甚至河内一个叫司马直的为此还吞药自杀了。

不过,我对这些事情不甚关心。在河北涿郡,我同张飞、关羽合资开了一家桃园商贸公司。专业经营生菜猪肉、草鞋凉席外加运输业务。论年纪,数我刘备最长;但论股本金,却是张飞最多,所以这名字目前他还排在第一位,法人代表是他。

早些年,张飞卖猪肉一向生意兴隆。但这阵子却有些不妙:一是政策因素,政府要求定点屠宰,报纸电视上天天都在讲“放心肉”,害得张飞生意大受影响;二是自然因素,东南亚流行口蹄疫,老百姓碰到猪肉还当是砒霜,纷纷吃素化斋改选绿色无公害食品。

主业利润下降。商贸公司的业务要靠草鞋外加大板车就有些难了。所以我们三个人商量着要实行“蓝海战略”,弃商从政。

对于从政,我这个人从小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我最喜欢坐在村口的大桑树下想象着坐在皇帝的羽葆盖车上,为此,我的叔叔还以为我得了癔症,赏了我几个嘴巴子,前些天我去替东城范老太太家换一床新编篾席,从老太太家里顺手牵羊了一本垫床脚的破书,闲来无事,胡乱翮翻,发现东汉第四任皇帝汉景帝有个儿子叫刘胜,我记得我的老娘从前好像说过我的祖上也有一个叫刘胜的,不晓得是不是同一个人。掘史书记载,那位以出土“金镂王衣”而广为后人所知的中山靖王刘胜一生中居然有一百零五个儿子,谁又能说得清几百年后这一百零五个儿子会以怎样的乘积方式衍生出他们的天潢贵胄。唉,我这个河北涿县楼桑村的普通青年,要考据出自己的王室贵胄的谱系实在有些勉为其难。但管他呢,这年头冒充京城高干子弟行骗的事还少吗?臼己权且借用一回刘胜的名头,只不过鼓舞鼓舞两位合资人的士气,以期对企业改变经营方向达成共识。

“两位兄弟听我说——”在张飞的桃园乡村别墅里,我借着酒劲将编好的身世故事倒豆子一般说了出来。

“有这样的资源你咋不早说!”这两天因为“放心肉”的事很受了:正商部门一些鸟气的张飞大腿一拍,埋怨道,“罢了罢丫,从今以后公司董事长改由你做了,我们大树下面奸乘凉!”

张飞这人虽粗鲁但却识趣,要不然后世怎么说张飞穿绣花针,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呢!

关羽平时心气很高,实在不大看得起张飞的土包子形象,无奈这家公司张飞出资最多,再加上一段时间打交道下来觉得张飞为人倒挺爽,所以才容忍到今天,现在听说我是高干子弟出身。连张飞都主动让贤,他当然也竭力拥戴。当下,关张二人将我高高架起,像只展翅的鸟儿,按在旋转老板椅上,不中分说,宣布董事会换届。

那时候的股份制还处在起步或者叫萌芽阶段,董事会章程还不完善,所以换届就这么简单——都说我耳朵大,耳朵大福气大,那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说有科学根据的。

换届后的董事会召开首次会议。

关羽毕竟是从事运输业的,对于信息产业颇为关注,当即向人家提供了西园卖官的信息。

“好呀!奸呀!多少钱?”听到这样的利好消息,我真有点急不可待。

当关羽的哥们从京城将行情表传真过来时,我们三个顿时又泄了气。

“奶奶的熊!这么贵,老子将公司卖掉、别墅抵押都不够!都说房地产商黑,这皇帝老儿比房产商还要黑!”张飞大大咧咧地骂将开了。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关羽这阵子狠读了《春秋》等一批哲学著作,所以说出这么高深的一句话来,弄得张飞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刚要大眼瞪他,却见关羽轻撸胡须,接下一句:“谩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拷,不早说!什么批判、什么武器的,绕了半天你不就是叫俺老张注意用词文明嘛!”

我垂头丧气,没心思听这两个兄弟斗嘴。不过斗完嘴,关羽倒又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

河北有张氏三兄弟,原本都是农村高中生,有些像《人生》里的高加林,大学没考上,却成了卖丰乳隆胸、减肥降脂这类三无产晶的江湖游医。说起来也是老天帮忙,前段时间,全球非典流行。哥仨瞎捣鼓一阵,居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明了“抗非灵”、“抗典灵”两种神丹妙药,专治非典。可怜大家病急乱投医,听说连香港淘大花园的居民都闻讯来邮购救命灵药。也是这哥仨运气好,非典不知怎么一来就无踪无影地过去了,那些盲目的百姓却以为是他们治好的,对这哥仨顶礼膜拜得一塌糊涂。这哥仨也自我感觉超级膨胀,以为天将降大任叫他们拯救世界。于是成立了一个“黄巾教”,准备拯救这个世界。

“听说还在搞一些颠覆政府的阴谋!”关羽眯着丹凤眼,补充一句。他因为是攻读《春秋》的研究生出身,所以很是看不惯乱臣贼子的。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刚刚还垂头丧气的我拍案从大班台后一跃而起,“反政府那是死罪!只要我们坚决与之斗争,政府请我们做官都来不及,还会收我们的钞票?”

“反政府就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关羽补充道,眼前也看到了前途,心里亮堂堂的。

“好!说干就干!桃园也别待了,我们去河北捣他的糨糊!”张飞快人快语。

“‘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我不幸用了《阿Q正传》里那句名言,这段历史后来幸亏没有叫鲁迅先生去写,而是由罗贯中先生来写。罗先生写得多好:桃园三结义!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多么富有革命的浪漫主

这就是我们桃园三兄弟投身革命的全部经过。

当然,还有一个事实我必须澄清一下:我们公司在转制的同时,还乘机进行了扩股。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将他们在涿郡多年贩马所得的金银慷慨地、无偿地、以自愿赞助的形式交到了我们的财务账上。尽管在谈判的过程中,张飞曾撸起膀子瞪大环眼比画了几下杀猪刀,但总的来说双方还是合作愉快的。我们也没有剥夺他们的出资权,后来陈寿写《三国志》,我还特意吩咐写上他们两个的名字。要不然,光凭他们两个贩马的,能上二十四史?P7-11

序言

自说自话《三国志》

《三国演义》是一部奇书。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男人,不能不读《三国演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中包含的政治理想、伦理道德、军事策略、外交手段、宗教思想等等,对中国人的大众心理影响至深。王者,观其经世王道;霸者,看其纵横霸术;商者,学其商战韬略;士农工兵,照例津津乐道其传奇故事——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按需分配,如入名山。谁也不会空手而返。

其实,《三国演义》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却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尊荣的。《三国演义》脱胎于陈寿的《三国志》,清代学者章学诚说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面对这样一部虚实错杂的作品,开始时多有人指斥它“绝浅陋可嗤也”。雍正年间,有大臣因保举人才时引用了孔明不识马谡的事例,被皇帝认为荒诞不经无据可考,而“责四十,仍枷示”。《三国演义》刚传入朝鲜时,朝鲜君臣也一致认定它“未见正史”。“甚多妄诞”,有人甚至要求“痛禁之,如秦代之禁书可也”。

然而历史最后的裁决却是:《三国演义》一书经历代民众不断地流传、丰富、发展和变化,不仅未被禁绝,其影响反而远远超过正史《三国志》,终于使《三国演义》跻身经典之列,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搬出这段公案是为了替在下今天解构经典作张本的。尽管我知道当娱乐遭遇严肃只会互讨没趣,但我仍想说的是:今天所谓的经典,也是对以前的“准经典”的解构、戏说、演义而成的。

任何历史、任何经典都阻挡不住普罗大众、草根一族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打扮、组装的脚步,文化多元的社会里,人民的智慧需要充分的尊重和宽容,在今天这样的网络时代,资讯高度发达,我们对业已成为经典的《三国演义》难道只能有一种从明清时代一脉相传下来的正统理解吗?

阿Q同志说得好:“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罗贯中同志动得,陈华胜同志动不得?

现在的网络版三国已如“滚滚长江东逝水”,远非传统卫道士所能阻挡。这些网络三国打破传统、笑侃历史、解构经典、重细认识,以各自的理解,为今人提供一个更符合今天形势的阅读范本。然而,这类网络三国也有些趋同的倾向,或者是某个人物经过某个事件,然后时空错乱,现代人重回三国,最后按自己的喜好重整山河;或者是纯粹搞笑,天马行空,“无忌”之谈。一言以蔽之,那都是从三国网络游戏派生出来的“自娱自乐”的三国网络小说,这样的“无厘头”未免弱化了“解构”的分量。

在大家“自娱自乐”的当口,我偏要来个“自说自话”。这个自说自话不是作者自说自话,而是让三国历史人物来“自说自话”,回顾评点自己那段历史。这本书的所有章节都是通过人物自述的表现形式来还原历史、澄清历史。还是一言以蔽之:这本书试图将今人的思维方式、今人的语言方式借诸古人,然后将《三国演义》那“三分虚构”扭转过来;另一方面,它又试图通过三国时代的世态百象来反观现实人生。本书的文体是一种诡异的“口述文体”,也许它是一个异类,但尊重历史却是作者的基点,以此基点再作解构,同样是搞怪,但本书不想“恶搞”,而是想创造一种“善搞”的方法。没准三百年后这类“善搞”的新三国竟跟罗贯中当年“善搞”《三国志》写成的《三国演义》并驾齐驱呢。

狂妄是狂妄了一些,但反过来讲,经典从来是不怕被解构、被改编的,你越想解构它、戏说它,就越证明它是经典。我只是把话说在前面,大不了被那些立誓维护经典“纯洁性”的纯洁人士,骂作叮在牛背上的一只蚂蟥罢了。本人电邮:Chscf2002@yahoo.com.cn,欢迎表扬谩骂和指正。

下面开始“解牛”,且看老夫手段如何!  陈华胜

2007年川月于杭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40个三国人物的口述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华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5345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6.0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