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
这是第一本对宁波方言词语进行系统考释的专著,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汉语词汇发展演变所作的专题研究,是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深入,并力图揭示这些词语在历史上与全民族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构建科学完备的汉语史提供依据。
图书 | 宁波方言词语考释(精)/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 这是第一本对宁波方言词语进行系统考释的专著,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汉语词汇发展演变所作的专题研究,是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深入,并力图揭示这些词语在历史上与全民族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构建科学完备的汉语史提供依据。 内容推荐 这是第一本对宁波方言词语进行系统考释的专著,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汉语词汇发展演变所作的专题研究,是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深入,并力图揭示这些词语在历史上与全民族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构建科学完备的汉语史提供依据。 本书考释宁波方言词语1700余条,其中单是《汉语大词典》未收的词语444条,未收的义项153项,未举书证的36条,书证提前的254条,补充孤证的104条,注释商榷的39条,共1000余条,占总数近60%。同时,也纠正了一些古籍校点中的错误等,本书按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排列,并在汉语拼音后加注宁波话读音的国际音标,每一条先列词目,再释义,注释如朱彰年等编著的《宁波方言词典》已收,就列朱本释义,如无,再列李荣主编本《宁波方言词典》的注释,如无,再列《活色生香的宁波话》的注释,如无,再列别的词典等.列举有代表性的书证,有的还作必要的分析论述,力求充分占有材料,尽量反映出该词语的源流嬗变,把活的宁波话与古典文献(主要是近代汉语文献)用例结合起来,对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明,互为印证、相互发明、古今贯通,使理论观点的阐述与实证考辨有机结合。 目录 A ā 1.阿 2.阿伯 3.阿大 4.阿弟 5.阿爹 6.阿哥 7.阿公 8.阿姐 9.阿舅 10.阿拉 11.阿妹 12.阿姆(一) 13.阿姆(二) 14.阿囡 15.阿娘 16.阿婆 17.阿嫂 18.阿叔 19.阿姨 20.阿侄 21.阿姊 āi 22.挨(一) 23.挨挤弗开 ǎi 24.矮凳 25.矮墙 ān 26.安 àn 27.暗洞洞 āo 28.鏖糟(一) 29.鏖糟(二) ǎo 30.拗(一) 31.拗(二) ào 32.骜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宁波方言词语考释(精)/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崔山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2065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77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620 |
出版时间 | 2007-11-01 |
首版时间 | 2007-11-01 |
印刷时间 | 2007-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73 |
丛书名 | |
印张 | 26.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14 |
宽 | 152 |
高 | 4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