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儒家道学/图说历史丰碑
内容
试读章节

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郑子展、子产率军伐陈获胜。子产到晋国奉献战利品,穿着军服处理各种事情。晋人问陈国何罪而被讨伐,子产同答说:

 “前虞阏父做周朝的陶正,奉事我们先王。先王嘉奖他能制作器物,并且是虞舜后代,把大女儿太姬匹配给虞阏父之子胡公,封他在陈地。所以,陈国是周的后代,到今天还依靠着周。现在陈国忘记周的大德,倚仗楚同人多,进逼我敝邑,敝邑害怕被削弱而带给太姬以羞耻。幸而上天厌恶他们,启发敝邑产生了攻打陈国的念头。陈国知道自己的罪过,得到惩罚。因此我们敢于奉献战利品。”晋人又责问郑为什么进攻小国,子产回答说:“按照先王的命令,只要罪过所在,就要分别给予惩罚。从前天子的土地是方千里,称为一圻,诸国土地方百里,称为一同,以此递降。现在大国的土地多至数圻,如果没有侵占小国,怎么能到这地步呢?”晋人又问子产为何穿军服,子产回答说:“郑国的先君武公、庄公担任平王、桓王的卿士。城濮之战时,晋文公发布命令,让郑文公穿着军服辅佐天子,以授楚俘。我如今穿着军服来献捷,是由于不敢废弃王命。”晋国执政大臣赵文子认为,子产的言辞合乎情理,就接受了郑国奉献的战利品。此年十月,子产作为郑简公的辅相到晋国,感谢晋国接受奉献。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郑简公赏赐攻打陈国的功臣。三月一日,郑简公设厚礼招待子展,赐给子产车服,然后再赐给他六座城邑。子产辞去城邑说:“从上而下,礼数以二的数目递减,这是规定。下臣的地位在第四,而且这是子展的功劳,下臣不敢受到这等赏赐,请求辞去城邑。”郑简公坚持要给他,子产接受三座城邑。

周景王五年(前540),晋平公的妻齐女少姜死。次年春天,齐景公派晏婴到晋国,请求继送女子给晋平公。晏婴说,寡人如愿意事奉君主,早晚都不敢怠倦。君主如果不忘记先君的友好,那么还有先君的嫡女和姑姐妹若干人,请派使者慎重选择,以充姬妆,这是寡人的愿望。韩宣子叔向回答,表示同意。订婚以后,晏子接受享礼,叔向与他饮宴、交谈。叔向询问齐国情况,晏婴说,齐国已到了末世。齐国可能会属于陈氏,因为国君不爱护他的百姓,而要他们归附陈氏。齐国过去有四种量器豆、区、釜、钟。四长为一豆,各自再翻四保以成为一釜。十釜就是一钟。陈氏的量器,豆、区、釜都加大四分之一,这样,钟的容量也就大了。陈氏用私家的大量器借出,而用公家的小量器收回。山上的木料运到市场,价格不高于山上;食盐蜃蛤,价格不高于海边。百姓的力量如果分为三份,那么两份要归于国君,只有一份维持衣食。国君的积蓄腐朽生虫,而老人们却挨冻受饿。国都的市场上,鞋子不值钱而假腿昂贵。百姓有痛苦疾病,陈氏就厚加赏赐。陈氏爱护百姓如同父母,而百姓归附如同流水。想不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哪里能躲得开?

晏婴论国政的得失与国家的存亡,已超越阴阳灾异的层次而注重统治者德行的高下,人心的向背,表明先秦诸子开始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周灵王十八年(前554),郑相子也因长期专权而被郑简公诛杀,子产由是被立为卿,任少正。子产为人清正廉洁,光明磊落,深为国人敬重。周景王二年(前543),在郑国当朝显贵子皮等人支持下,子产开始当政,子产一当政,即以自己的原则进行改革。他让城乡有所别,上下等卑各司其职,土田以界区分。推行严刑峻法的“猛政”,创立重利的“血赋”等新制;任能用贤,注意经济建设。执政三年。

子产治国十分讲究策略。既要达到目的,又要不犯众怒。周景王三年(前542),然明建议毁掉乡校,认为郑人聚集在乡校议论得失会影响政府的威信,子产不同意,他说:“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就改正。这无异于我的教师。为什么要毁掉呢?”乡校因此得到保存。同年,子皮想让尹你为家邑之任。子产认为尹你太年轻,难当此重任。子皮说,尹你很谨慎柔顺,不会背叛我,他虽年轻,但在邑任上学习一下就懂得如何处理了。子产不赞同。说:“我听说学习以后才做官,没有听说将做官当成学习的。譬如打猎,只有熟习射箭驾车,才能获得猎物,如果过去没有登车射过箭,没有驾过车,那么他一心害怕翻车压人,哪里能获得猎物?”子皮被他说得心服口服,改变了初衷。在外交中,子产也不卑不亢,以理服人。

周景王三年(前542)六月郑简公到晋国聘问,子产为辅相。晋平公因为鲁国丧事而没有接见他们。子产派人拆了宾馆的围墙,以放车马。士对此深为不满,说:“由于我们治理不好,盗贼多有,所以才修建围墙以保客人的安全,你怎么竞将围墙拆了?”子产回答说:“我说晋文公做盟主时,宫室低小,没有可供观赏的台榭,但却把接待诸侯的的宾馆造得又高又大,好像现在君主的寝宫一样,对宾馆内的库房马厩也多修缮。文公不让进见的宾……

P6-8

目录

孔丘诞生/001

晏子哭庄公/003

子产初露头角/005

晏婴论季世/007

子产当政开始改革/008

吴季札周游列国·郑子产问平公疾/010

周礼尽在鲁/012

老子著书出关·《道德经》代表中国纯粹哲学/013

孔子成人/017

子产铸刑鼎·中国第一部成文法诞生/020

晏婴论乐/024

孔子赴齐·三月不知肉味/025

子太叔论礼仪/026

孔子仕鲁/027

孔子离鲁去卫·开始周游列国/029

孔子归鲁·开始著述/030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编成/034

孔子逝世/039

子夏传授孔学/042

思想家子思逝世/044

吴起论治国之道/045

稷下道家学派形成/046

《尚书》编成/047

邹衍创五德终始说/049

儒法之争/050

庄子作《逍遥游》/052

苟子任兰陵令/055

陆贾撰《新语》论治理天下/058

汉代“气”的思想定型/060

孔壁遗书出土/061

黄老之学昌盛/062

《大戴礼记》编成/065

《公羊传》立于官学/067

淮南王门客编《淮南子》/068

窦太后贬抑儒臣/070

汉武帝独尊儒术/07l

《尚书》夏侯学传世/072

经济思想家贡禹去世/073

《太平青领书》出现/074

《太平经》流传/075

何休注《公羊传》/077

名法思想兴起/078

虞翻治《易》/080

儒将杜预去世/08l

向秀、郭象注《庄子》/083

寇谦之起天师道场·弘扬道教/085

齐废道教/086

《笑道论》抨击道藏/087

道教流派出现/088

道教捏造老子化胡/090

成玄英注《庄子》/09l

孔颖达撰《五经正义》/092

振兴儒学·运动兴起/094

道教经典汇集成“藏”/096

唐玄宗崇道/097

后唐印卖监本《九经》/098

杜光庭纳儒人道/099

周蜀刻《九经》/101

宋行封禅尊孔/102

契嵩援儒人佛/104

宋徽宗崇道/106

宋罢道学/108

刘德仁创大道教/109

宋陈贾请禁道学/114

四书成为标准教科书/115

金修道经/120

蒙古尊孔/121

蒙古开始考试儒生/123

张留孙统领道教/124

忽必烈排斥道教/125

道教开铸金殿/126

元代道教建筑中的典型代表——永乐宫建成/128

明宫好道/130

明太祖清理佛道二教/132

土司逐渐设立儒学/133

诏修《五经四书大全》、《性理大全》/134

扩建孔庙/136

卫所设儒学/139

六书学再次兴起/140

复杂矛盾的黄道周思想学说/141

清政府尊孔崇理学/143

重修孔庙/147

孔庙体系完成/149

戴震著《孟子字义疏证》/151

序言

《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图说历史丰碑》,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图说历史丰碑》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儒家道学/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儒家道学/图说历史丰碑》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编著的《儒家道学/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儒家道学/图说历史丰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6677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3221336
中图分类号 B222.0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