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静修--拥有一颗平常心
内容
编辑推荐

弘一法师所著的《静修——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一本让人俘获宁静、修练心性的书,它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向人们阐述了如何才能静享宁静,修练心性。它教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对他人关爱,平静的感觉就会如影随形;只要懂得放下,知道进退,安静的氛围就会如约而至;只要我们活在当下,远离贪念,懂得忘记,清静的乐趣就会深入骨髓;凡事不苛求,随性而为,就能随时收获静谧。

内容推荐

弘一法师所著的《静修——拥有一颗平常心》结合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融入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帮助读者找到自身烦恼和不快乐的原因,帮助你们调整心态,调整看问题的角度,让心灵在获得宁静的同时,获得十足的快乐和幸福。

你的生命能“静”一分钟,就能收获一分钟的快乐;能静一节课,就能收获一节课的效益,能静一天,就能收获一天的惊喜,能坚持一辈子,你的一生就是传奇!希望《静修——拥有一颗平常心》能为你带来有益的启发和真正的宁静!

目录

第1章 修心之道:在于练就一颗平常心

 1.万事随意,不欲不求

 2.凡事不可过分苛求

 3.无贵无贱,超然物外

 4.随心随性随缘,才能快意人生

 5.看通生死,淡然一生

 6.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7.笑看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8.失即是得,得即是失

第2章 正心之道:心平行直无须参禅

 1.顺其自然,跟着感觉走

 2.快乐都蕴藏于平凡之中

 3.有德的人最美丽

 4.“善行”终会得“善报”

 5.慈悲是征服人心的最好武器

 6.莫被流言绊住脚

 7.认清你自己

 8.爱是一种承诺,婚姻是一种责任

 9.随缘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第3章 净心之道:远离贪念即是净土

 1.祸莫大于不知足

 2.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3.财富犹如草上霜,做个淡泊的人

 4.烦恼由心造,心净一切皆净

 5.切莫被“名”缰“利”锁所捆绑

 6.欲望是痛苦和烦恼的根源

 7.“舍”可治“贪”之大病

 8.懂得知足,才能快乐

 9.放下物欲,拥抱淡然人生

第4章 静心之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天地间的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

 2.别让空想阻碍了你前进的步伐

 3.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4.释放心灵,学会放下

 5.执著于自我,就是画地为牢

 6.乐天知命,看通生死

 7.敢于放下,才能“拿”得更多

 8.及时放下,让心灵远离喧嚣

 9.放下比较,快乐自己

 10.放下过去,拥抱未来

第5章 为人之道:宽以待人,学会包容

 1.各让一步又如何

 2.宽容别人,给自己留空间

 3.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

 4.与人争辩,是一场没有胜利的赌局

 5.学会换位思考

 6.让婚姻散发幸福的味道

 7.不原谅别人是苦自己

 8.大度一点,你可以快乐很多

 9.让他一“墙”又何妨

 10.没有人喜欢批评

第6章 快乐之道:随性而为,顺其自然

 1.人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目标

 2.欲深无底,贪无止境

 3.换个角度,烦恼即无

 4.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不要为别人而活

 5.因缘际会不可强求,不要纠结

 6.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做最好的自己

 7.得失随缘,淡泊名利

 8.拥有初学者的心态

 9.丢弃抱怨,忘却苦恼

 10.放弃“争”,收获“乐”

 11.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7章 幸福之道:以慈悲之心施舍爱心

 1.要助人,要与人为善

 2.追求幸福的妙方,放下过去

 3.珍惜拥有的幸福,不要握得太紧

 4.勤奋的人最幸福

 5.分享是一种幸福

 6.意气平,不生气

 7.你看世界是什么,你便是什么

 8.心态决定人的命运

 9.幸福在于人的心灵

第8章 永恒之道:把握眼前,活在当下

 1.活在当下,抓住永恒

 2.把心放轻,活在当下

 3.要掌握永恒,必须控制现在

 4.执著于空想是一种负担

 5.学会主动把握眼前的机会

 6.不要悔恨过去

 7.思考昨天,珍惜今天,规划明天

 8.最美妙的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9.生命旅程的内在意义

 10.专注于当下,让未来走得更远

第9章 成功之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1.天救不如自救

 2.每个人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

 3.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4.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5.想着成功,看着成功,就有力量

 6.先付出,不计较得失

 7.有的放矢,成就事业

 8.广结善缘,成人亦可成己

 9.在逆境中成长

 10.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11.心态决定命运

 12.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

 13.成功的人生不浮躁

第10章 相处之道:在于内心的容忍

 1.包容这一半一半的世界

 2.善行可以融化一切冰冷

 3.不要为小事嗔怒

 4.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5.真诚是做人的真谛

 6.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7.换个角度,理解别人的处境

 8.不讲是非,不讲没影的事

 9.对批评你的人心存感激

 10.用微笑掘开你的梦堤

 11.不妄语,不诳语

 12.有所执著,就有所束缚

 13.善于倾听,包容一切

试读章节

1.万事随意,不欲不求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这告诉我们修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要怀着一颗平常心不去过于苛求,一切随意,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追求的道路上,为了达到目标,过于专注,想把每一分一秒都投入其中。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在很多时候,如果太过执著,反而会阻碍目标的实现。其实,只要好好把握,随心随意,不欲不求,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这样反而能早日成功。比如你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发现目标不符合实际。这时候,如果你还刻意地执著地要坚持,就变为一种偏执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与其在那里苦苦挣扎,蹉跎岁月,还不如及早放下,否则,只会让自己体会到更多的痛苦和失落。

曾经有一个小僧,为了早日开悟,每天都念经打坐,非常勤奋,可一段时间后,仍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他就去请教禅师。

他问道:“禅师,我经常打坐、念经,比别人要勤奋得多,内心清净,但是至今为何还是无法开悟呢?”

禅师听完,并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去拿了一个葫芦和一把粗盐,然后交给这个小僧,说:“你先去把葫芦装满水,然后把盐倒进去,看到盐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小僧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按照禅师所说的去办。可是,没过多久就跑了回来,向禅师说道:“葫芦的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之后没能立刻化掉,我又用筷子伸进去搅动,可是也不好搅动,我还是没有能开悟。”

这时,禅师接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轻轻摇了几下,盐块就迅速地溶化了,然后禅师把葫芦递给了小僧,向他开示道:“这就像装满水的葫芦,摇也摇不动,搅也搅不动,怎么能够把盐溶化?你一天到晚用功,没有留下一点空闲,怎么能够开悟?”

小僧这时又疑惑了,于是问道:“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以前不是说要勤于打坐,时时念经吗?”

禅师继续进行开导:“修行就像弹琴,琴弦太紧了就会崩断,琴弦太松了就弹不出声音,只有平常心才是开悟的真正法门。我们平时说要用功,这是针对一般人不愿用功而言的,但是你的用功则又太过了,所以并不是说用功就可以开悟。”

听完禅师的这席话,小僧顿时就醒悟了。

就如同这个故事所讲的,世间所有的事情,不是一味执著就能够成功的。比如读书,虽然每个人都倡导读书要勤奋,但是,如果只钻在书本中,就成了“死读书”了。我们可以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曾经有一个小孩,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喜欢观察和研究动物。在他的脑子里一直都有个想法,那就是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

有一次,他正在走路,忽然在路边的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于是欣喜地把它取了回家,每天都进行仔细的观察,看看它究竟是如何破蛹成蝶的。

几天以后,蛹终于出现了一条裂痕,可以看到里面的蝴蝶已经开始挣扎,想撑破蛹壳飞出来。可是这样的过程持续了数小时之久,小孩还是没能看到蝴蝶破蛹飞出,蝴蝶一直处于艰难的辛苦挣扎之中。

这时候,小孩萌生了一个主意,他要帮助蝴蝶出来,于是就去找来一把剪刀,沿着裂口将蛹慢慢剪开,于是蝴蝶终于破蛹出来了。可是蝴蝶出来之后并没能飞走,因为它的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这只蝴蝶就在痛苦中死去了。  表面上看起来,小孩的确是帮助了蝴蝶,加速了破茧成蝶的过程。实际上,由于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律,最终导致的却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所以这就不仅是“欲速则不达”,而是“欲速则成灾”了。像上面这样的故事非常之多,比如杀鸡取卵、拔苗助长都是讲同样的道理。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也是屡见不鲜,古代的一些皇太子为了早日安全地登上皇位,想方设法地除掉那些竞争对手,乃至故意在父皇面前演戏,最后往往会露出自己丑恶的面貌,非但皇太子的位置保不住,就连性命也赔了进去。

实际上,做人做事都应要有长远的眼光,注重知识的点滴的积累,书要一本一本地读,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功要一次一次地立,保持这样的一颗恒常的心态,不急不躁,逐步前进,最终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要知道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缓缓前进的过程,而这也是让你的生命升华的一个过程。

2.凡事不可过分苛求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选定了目标之后,不懈地坚持下去是一种执著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实现目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很多时候,过于执著却不是一件好事情,比如,你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发现目标不符合实际。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刻意地执著坚持,只能变为一种偏执。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苦苦挣扎,蹉跎岁月,还不如及早放下,保持一颗平常心,否则,只会将自己拖入痛苦与失落之中。

P2-4

序言

“未能一心,先求成片;未求成片,先求专注”是指“静修”的三个层次,即为专注、成片、一心。专注就是告诉我们,不管过往的生活多糟糕,我们都不要去回忆它,要全心全意活在当下,将心念停留在此刻,将行动灌注于“现在”。专注之后,再渐渐地将你心念专注的点延伸成一个“片”,即为“成片”。将“专注”延续成一种习惯,学会安享生命的每一天、每一个“此刻”,这样的人生就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即为一心。

生命只有在“静”中才能得以升华,心灵也只有在“静”中才能体味到生活的真实意义。由此可见“静”的可贵!它是修心的第一法。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与之为伴。它不是“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虚无,而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和修养。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灵,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生活中,如果你能时刻用“静”来取代内心的空虚和杂乱,你会发现再烦杂的生活也时时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静修》是一本让人俘获宁静、修练心性的书,它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向人们阐述了如何才能静享宁静,修练心性。它教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对他人关爱,平静的感觉就会如影随形;只要懂得放下,知道进退,安静的氛围就会如约而至;只要我们活在当下,远离贪念,懂得忘记,清静的乐趣就会深入骨髓;凡事不苛求,随性而为,就能随时收获静谧。

本书结合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融入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帮助读者找到自身烦恼和不快乐的原因,帮助你们调整心态,调整看问题的角度,让心灵在获得宁静的同时,获得十足的快乐和幸福。

你的生命能“静”一分钟,就能收获一分钟的快乐;能静一节课,就能收获一节课的效益,能静一天,就能收获一天的惊喜,能坚持一辈子,你的一生就是传奇!希望本书能为你带来有益的启发和真正的宁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静修--拥有一颗平常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牧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27024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