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2
内容
编辑推荐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2(歙砚、三雕、祠堂)》既注重史料的运用,又强调实地调查和口碑资料的采集;既重视资料的收集,更重视分析研究。其宗旨就是将各研究课题放在徽州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分析其源流、成因、发展演变,并为项目传承提供翔实资料。同时,基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宣传的需要,在研究成果汇编中,除了突出学术性,也兼顾了可读性,表述力求生动、通俗。

作者简介

王振忠,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史、社会史、徽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迄今出版著作十数种,主要包括《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1996)、《乡土中国·徽州》(2000)、《中国历史人文地理》(2001,副主编)、《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2002)、《水岚村纪事:1949年》(2006)、《(新发现的徽商小说)我之小史》《2008)、《千山夕阳:王振忠论明清社会与文化》(2009)、《新安江》(2010)、《日出而作》(2010)、《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2011)等。另与法国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合作主编有“徽州传统社会丛书”(2011-)。

内容推荐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2(歙砚、三雕、祠堂)》全面准确地反映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与保护成果,得到了婺源文化人士的积极响应。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婺源重视申遗与保护并举的措施,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2(歙砚、三雕、祠堂)》还体现了编写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情怀。

目录

第一篇 婺源歙砚
一、婺源歙砚简述
二、婺源歙砚沿革
三、婺源歙砚赏析
四、婺源歙砚发展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婺源三雕
一、婺源“三雕”概述
二、婺源“三雕”沿革
三、婺源“三雕”技艺
四、婺源“三雕”代表作
五、婺源“三雕”文化现象
六、婺源“三雕”价值
七、婺源“三雕”忧思
八、婺源“三雕”传承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婺源祠堂建造技艺
一、婺源祠堂建造技艺概述
二、婺源祠堂建造技艺沿革
三、婺源祠堂的代表作
四、婺源祠堂建造技艺价值
五、婺源祠堂建造技艺传承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徽剧,旧名徽调,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也是闻名全国的一个大剧种。徽剧剧目通俗易懂,声腔艺术雅俗共赏。徽剧传播地域广泛,不仅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地方剧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婺源徽剧属皖南徽剧的一个流派,主要流行于皖南的歙县、祁门、绩溪、休宁、黟县、婺源和赣东北的浮梁、乐平、德兴、鄱阳及浙江开化等地。婺源微剧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有很大关系。

一、婺源徽剧的形成与传播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古属新安郡、歙州、徽州府管辖,1934年从安徽划入江西,1947年8月又划回安徽,1949年5月再划隶江西。婺源民俗礼仪、建筑格调、风土人情都与徽州一脉相承,婺源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婺源处于徽州的最南端,北与安徽休宁县连接,东与浙江开化县毗邻,自西至南与饶州府的浮梁县(景德镇)、乐平县、德兴县接壤。东北部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纵横百里,贯通婺源的徽饶古驿道南北相连;西南面地势渐趋平缓开阔,婺水向南走乐安河经鄱阳湖人长江。千余年来,婺源的木材、茶叶等物产,外埠的粮食等许多商品,大多是走水路在饶州或经饶州进行贸易。徽饶之间从商业贸易、人员往来到文化交流,联系十分密切。同时,与婺源接壤的四周皆为戏曲繁盛之地,西部、西南部毗邻的浮梁、乐平一带,发端于明代的弋阳腔与饶河戏非常流行;南面的玉山、上饶,离弋阳腔的发源地不远,同时是信河调的流行地区;东面接壤浙江衢州、金华地区,为高腔、乱弹的流行区域;西北往祁门、石台就达徽剧发源地安庆。婺源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周边广袤的观众市场,为婺源徽剧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婺源徽剧是明末清初在多方吸收周边流行的优秀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

婺源又是一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山区,由于山多田少,农耕难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婺源先民不得不离开故土外出谋生。他们出外一是经商服贾,明清时期精明守信的婺源商帮,不仅传统的木业、茶业越做越大,而且还涉足粮食、典当、食盐、布匹、瓷器、制墨等行业,闯荡大江南北,成为徽州商帮中的一支劲旅。另外一条出路就是苦读书,靠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改变命运,“山问茅屋书声响”,耕读成了婺源民间的风尚,自宋至清婺源有500多人荣登进士,有2600多人成为朝廷命官,“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就是婺源名人辈出的写照。

婺源商帮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对徽剧艺术有较高的欣赏水平,他们对家乡戏曲的热爱,客观上促进了婺源徽剧的形成和发展。明清时期,正是婺源商帮特别是木商茶商富甲一方的辉煌时期。他们经商致富后,除了在家乡建祠堂、修族谱、筑桥铺路等善举外,也慷慨解囊,资助家乡戏班的演出。家乡节庆庙会,商人都积极支持,提供经济支撑。婺源商帮在全国各地做生意,徽班也经常跟着他们跑码头,有许多侨居外地的木商,回乡时还把戏班一起带回老家。有些富商大贾还蓄优伶,建家班,自娱自乐。清末庐坑木商世家的詹鸣铎,自小对家乡的徽戏就有浓厚的兴趣,他撰写的自传《我之小史》,就多次提到他和戏班的不解之缘。幼时,“记得三月三戏,演《三官堂》《鱼藏剑》《柏花台》《翠花缘》《双合印》《满堂福》……母亲给我铜钱两文,教我上绿树祠去看《祭忠勇》”。

詹鸣铎在家读书时,母亲还教他唱《收白蛇》《状元祭塔》等曲子。一个木商的母亲能一板一眼教唱徽戏的曲谱,可见徽剧在婺源商人家庭中的普及程度和地位。詹鸣铎还清楚地记得那些有关家乡戏曲的陈年往事,说庐坑村的对面溪演戏,“戏班中金不换在内,徒弟好多须生,大家称为好戏。旦角则只小源好哩一人,善演苦戏,如《重台分别》,竟真下泪。另一花旦生病在把内,惟末夜演过一出《拾玉镯》,身段苗条,做功亦好”。后来,詹鸣铎的父亲命他去浙江练市木行管账,他的姻戚江峰青(湘岚)也在那里开德隆木行,他说该木行的“伙友詹文镜、詹汉成,皆与我熟识。汉成即小旦汉,有一照片,与灶祥合拍,系《四郎探母》戏装,他演公主,尚悬在房中”②。尽管还没有资料明确德隆木行是否蓄养戏班,但该木行的伙友詹汉成被家乡熟识的人称为“小旦汉”,说明他不只是穿戏装照过相,他演的“小旦”在当地被人熟知,显然经常演出且有一定知名度。詹鸣铎脑海中印象深刻的“善演苦戏”的“小源汉哩”,很可能也就是这位“小旦汉”。江峰青是饱学宿儒,当时任嘉善知县,又开了几个木行,是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他显然有条件蓄优伶养戏班。也许这些推断尚缺少史料支撑,但商人蓄养戏班却是不争的事实。徽商蓄养戏班,往往还不惜成本聘请知名艺人,帮助演员提高演技。商帮的关爱和帮助,也积极推进了徽戏的发展。

从婺源走出去的那些文武官员,对于婺源徽剧的形成和传播也起过不小的作用。最早来婺源演出的徽班“庆生班”,据传是清光绪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蓄养的家班。婺源曹氏家谱记载,曹振镛祖籍系婺源晓鳙村人,世崇儒教,其祖曹泾曾在婺源石耳山创办“石耳书院”,对家族子弟的培养教育十分重视。其父曹文埴,历任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家居歙县时就创办蓄养了“华廉科班”。后来曹振镛将“华廉科班”改为“庆升班”。该班平时也串村巡回演出,还曾到浙江、上海、江西等地演出,但曹府有庆典活动,必须赶回参与庆典演出。“庆升班”每到一地,戏台前都悬挂有“曹相府”字样的大灯笼,台中桌围上均绣有“曹府家班”的醒目大字。该班后来是徽州“京外四大徽班”之一,誉满一时。

前面介绍的德隆木行老板江峰青,后任江西省审判厅厅丞,他60寿诞时,徽班“新阳春”免费送了5天戏以示祝贺。江峰青不愿戏班经济受损失,便暗示他们“跳加官”,按习俗演这些节目是要给红包的。“新阳春”徽班于是粉墨登场“跳三出头”,即“跳魁星”、“跳加官”、“跳财神”,十分喜庆热闹。那些前来祝寿的官员、富绅大加喝彩,纷纷掏红包捧场,最后戏班收到的红包竞高于戏金。由此也可看出江峰青对徽班艺人的关爱。江峰青三子江眉仲曾任上海知县、国大代表,他对家乡徽戏也热心支持。他曾聘请教师,出资购办行头,并动员自己的亲戚子弟学戏。在他的支持下,当时县城的专业与业余的戏曲演出活动都非常兴盛,还造就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演员。

婺源徽剧是众多徽班在婺源的演出交流中兼收并蓄逐渐发展形成的。相传嘉庆三年(1798),曹振镛回婺源晓鳙祭祖时,将其蓄养的家班“庆生班”带来婺源,还重金聘请艺人,为戏班添置了新服装道具。婺源本地这时也组建了不少徽班,并先后在周边地区巡回演出。光绪年间,婺源中云村王旺金组建了“洪福林徽昆班”,演员以婺源人居多,有武小生汪灶喜、武旦寿喜等,王旺金为班主。该班除在婺源本地演出外,还经常沿着德兴九都、叶村、占才进入浙江开化、衢州、金华一带演出。后来“洪福林”班改为“马家班”,由乐平人马万庆带班。该戏班除接收洪福林班的人马外,又吸收了二花吴老黑、三花袍、汪金水、汪仙保、余三金等演员参加,以唱徽戏为主。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振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59615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64-62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9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