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墨丹青/图说历史丰碑
内容
试读章节

青铜器早在夏朝就出现,经过商代的发展,到西周时达到巅峰状态,进人社会各个阶层和生产部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考古发现来看,西周时的青铜器,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分布区域,均远远超过了商代。东起两周东都洛阳,西到宝鸡,包括曾作过两周都城的丰、镐,北抵东北,南至长江流域的现四川、云南地区,均有大量的青铜器考古发现。

西周初期青铜器的特征,基本上是商代青铜器的翻版。如簋的方座、鼎、卣、方彝等器物上突起的扉棱,西周初期青铜器对商代青铜器传统的沿袭特别表现在纹饰方面,基本上继承了商末青铜器花纹缛丽的作风,如1976年在陕西扶风出土的方彝,通体纹饰缛丽,有三层花的饕餮纹、双身一首龙纹和小立鸟的夔纹等。此外,西周初期的青铜器纹饰依然将很多动物纹饰有意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相互追逐、戏耍的场面,富有狞厉的色彩。

西周中期,青铜器纹饰逐渐改变初期对商代传统的沿袭,逐渐出现写实性的窃曲纹和波纹,将早期纹饰中以动物的神秘图形为主的花纹加以分解,削弱其神话意义。这可能是当时礼制的宗教色彩有所减弱并走向仪式化的倾向在艺术上的表现。

西周时期青铜器具包括酒器、饮食器及乐器等。酒器主要以壶为主,有方、圆两种,束颈、鼓腹、有耳、圈足、多数有盖,代表作有颂壶和三斗痪壶。炊器以大鼎为主,圆腹、立耳、柱足、鼎耳宽厚,腹部上端内陷,下端略凸。

青铜器在动物雕塑上的体现也基本与青铜器的变化类似,早期基本沿袭商代作风,后来才开始慢慢向写实方向演变,如辽宁喀左旗马厂沟出土的鸭尊纹饰单纯,陕西郧县李村出土的盏驹尊,均具有强烈的写实倾向。

随着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人们逐渐在青铜器上铸造和刻凿铭文,这就是所谓的“金文”,又称“钟鼎文”。金文最早出现在商代,在商王帝乙、帝辛统治时期,有了初步的发展,开始在青铜器上铸造十几个字乃至几十个字的铭文,内容涉及具体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活动,目的是为了祭祀祖先,同时传给后代,作为永久的纪念。西周时期,金文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每篇铭文的字数远远超过商代,内容也广为扩展,涉及册命、赏赐、征伐、诉讼和颂扬祖先功绩等等。

西周金文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金文类似于商代金文,字数较少,内容依然以颂赞祖宗功绩为主,如成王时期的《眉县大鼎》等。这一时期历经武、成、康、昭四位皇帝。中期金文以穆、恭、懿、孝四位皇帝统治期为时间段,篇幅开始加长,风格也一改早期的波磔且肥笔的字划,转而均匀、圆润、饱满、结构简单,较为质朴。如孝王时期的《大克鼎》等,到夷、厉、宣、幽四世,西周金文进入到它的高峰期,笔划均衡对称,波磔消失,并开“篆”之端。如宣王时期的《毛公鼎》,字划圆劲、气势强雄,铭文也多达四百九十字之多。

金文所记载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赏赐、征讨、诉讼、册命及颂扬祖先功绩等等,如昭王时期的《令鼎》……

P1-3

目录

西周青铜器及金文鼎盛/001

《河广》/005

王子午鼎/006

春秋兴盛赋诗/007

《楚帛书》成/008

楚国流行简策/012

李斯确定篆书·秦统一文字/014

秦式篆刻定形/016

萧何作《九章律》/018

陆贾撰《新语》论治理天下/019

贾谊作《吊屈原赋》/02l

楷书大家钟繇卒/022

“太康之英”陆机被杀/024

书法家卫夫人卒/026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028

王羲之书法冠古今/030

王献之开拓新书体/033

王殉写《伯远帖》/035

谢赫著《画品》/037

智永书法承前启后/040

欧氏父子创欧体字/043

褚遂良集唐初书法大成/046

张旭善狂草/049

怀素去世/051

颜真卿书法登峰造极/054

柳公权创柳体字/060

李骡、李煜父子为词/064

徐铉、徐锴解《说文》/067

苏轼开拓宋词·“豪放派”词风出现/069

苏轼反对变法/072

王韶破吐蕃/073

苏轼被贬/074

黄庭坚开新书风/075

黄庭坚开诗歌新流派/078

苏轼去世/080

蔡京起用/082

蔡京设立元裙党人碑/083

宋徽宗创瘦金体/085

陈师道追随黄庭坚/087

黄庭坚去世/089

蔡京被贬/09l

宋徽宗崇道/092

蔡京杂糅诸家/094

杨万里创诚斋体/095

王庭筠书法独步金代/097

米芾刷字/099

马致远作《汉宫秋》/102

三大家主宰元初书坛/104

虞集古隶当代第一/108

三宋书法承元人/110

王履作《重为华山图序》/113

西安鼓乐出现,115

吴中三家书法成就卓然/117

王守仁龙场大悟/120

祝允明的草书艺术/121

王守仁镇压农民起义/122

王守仁去世/123

徐渭作《四声猿》/125

董其昌去世/128

王铎书法奇险/129

黄道周笔法刚健/130

复杂矛盾的黄道周思想学说/131

傅山提出“四宁四毋”/133

金农作漆书/135

包世臣谈运笔,136

伊秉绶融汇篆隶/138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140

洪秀全去世/14l

左宗棠创立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143

刘墉书法数变/145

张之洞《书目答问》成为旧学人门书/148

顾炎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149

序言

《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图说历史丰碑》,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图说历史丰碑》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水墨丹青/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水墨丹青/图说历史丰碑》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编著的《水墨丹青/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墨丹青/图说历史丰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6776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3221359
中图分类号 J120.9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