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盗墓史(插图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王子今,以大量惊异离奇的故事,带你进入历史的幽暗地层。本书详细介绍了各个时代的盗墓现象和反盗墓斗争,穿插盗墓引起的复活、发墓求亲、打旱骨桩、发墓鞭尸等各种盗墓心理和现象,以及盗墓技术的历史发展和客观上对文化发现的意义,是一本有著名历史学家所写的最权威的盗墓史。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个时代的盗墓现象和反盗墓斗争,穿插盗墓引起的复活、发墓求亲、打旱骨桩、发墓鞭尸等各种盗墓心理和现象,以及盗墓技术的历史发展和客观上对文化发现的意义,是一本有著名历史学家所写的最权威的盗墓史。

目录

引 言

一原始时代的丧葬习俗与早期墓葬扰动现象

墓的由来

随葬品的实用价值和象征意义

“二次葬”

史前墓葬破坏现象

二厚葬风习与盗墓现象的发生

厚葬之风的兴起

先秦盗墓记录

伍子胥“鞭尸”故事

秦公1号墓:盗洞最多的古墓

三项羽事迹与秦始皇陵之谜

秦始皇陵营造的防盗设计

项羽“掘始皇帝冢”疑案

“牧火”传说

刘邦“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的意义

四汉代盗墓史事

司马迁笔下的民间盗墓风习

赵佗“先人冢”

掘冢:不法贵族的游戏

赤眉军发掘帝陵

五汉魏之际盗墓的高潮

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

汉魏之际民间掘冢行为

曹操疑冢七十二

严厉的遗言:曹丕终制所透露的陵墓安全意识

六两晋南北朝盗墓之风

《广陵散》的来历

丘墓夷灭:十六国时期的盗墓运动

南朝发墓史迹

北朝发墓史迹

七唐五代陵墓破坏事件

唐代丘墓毁废史实

军士残人之墓

风雨乾陵

碑来·悲来

八宋元“夷丘墓”案例

“淘沙官”:作为政府行为的冢墓破坏事件

“妄发居民冢墓”:权贵阶层的暴行

盗发古冢

战时冢墓破坏

九明清发冢纪闻

陈奉掘墓事件

凤阳烟火

“侵损”古墓诸例

战争中的冢墓发掘

十近世盗墓史

东陵大盗

长沙“土夫子”

工程建设与墓葬破坏

文物走私与盗墓之风

十一盗墓技术的历史记录

奸心与奸技

盗墓技术的发明与传承

盗墓遗迹遗物

洛阳铲

十二物利:发墓动机的心理分析之一

营生手段:求生与求富

盗墓者的特殊追求

发取墓材

占用墓圹

十三怨仇:发墓动机的心理分析之二

对墓主个人的政治惩罚

对墓主家族的政治惩罚

极端的复仇形式

心理征服:战争中的盗墓行为

十四象征:发墓动机的心理分析之三

厌气破势

发冢求亲

打旱骨桩

盗墓之嗜癖的心理诊断

十五盗墓的社会规范与文化评价

传统礼制对墓葬的保护

历代禁止盗墓的法律

对盗墓的舆论否定

盗墓恶报传说

十六盗墓行为与再生奇迹

放马滩秦简“穴掘出丹”传奇

正史中的掘冢复生记录

《太平广记》所见“发冢”“再生”事

《醒世恒言》“多情周胜仙”故事

十七发墓史的文化分析

生死界交

衣冠冢与羽化遗蜕传说

掘冢再生传说的人类学意义

墓:深杳的文化内涵

十八镇墓形式

墓的守卫:门神与门吏

镇墓兽

镇墓俑

古墓文字遗存所见镇墓符文与防盗咒语

十九传统反盗墓技术

疑冢与虚墓

石椁铁壁

储水积沙

机弩·伏火·毒烟

二十盗墓与文化发现

珍物宝玩流散民间的意义:工艺继承与艺术传播

骨董收藏与金石研究

汲冢发现:中国文化史的幸事

盗墓对科学考古的干扰与破坏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恋尸癖

恋尸癖是从尸体获取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在不少文献或文学作品中,把对死亡配偶尸体的固执性爱恋和对异性尸体的嗜好性凌辱行为也作为恋尸癖。狭义恋尸癖仅见于男性,男性恋尸癖习惯上称奸尸癖或奸尸狂。这种人具有与尸体进行性行为的强烈欲望。有时,这种欲望可以通过与尸体性交的想象来满足;有时,这种欲望则只能通过真正地与尸体的性接触来满足。还有些奸尸狂以保留尸体的某些器官为乐趣,这些器官通常是女子的乳房或生殖器。由于有些奸尸狂采取将其被害人杀死的方法来获得奸尸的机会,所以这种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威胁。

奸尸狂形成的原因不明。多数研究者认为,在这种人身上有一种支配其性交对象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的满足在其性满足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尸体绝对不会反抗他们的命令,因此他们宁愿选择尸体作为性交对象。对于那些活人假扮的尸体,他们则要求其一动不动,如果对方的身体活动了,他们便会感到自己的命令受到了违抗,便会丧失性交的欲望和能力。这种人的本性可能是懦弱的,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可能是一个屡受挫折的失败者。由于他们无法控制活人的世界,所以便转向了死人的世界,在死人面前,他俨然是个强大的主宰者,尸体都对他俯首听命,都不会拒绝他的要求或嘲笑他的无能。总之,他在这种行为中处于支配的地位,而且不必担心失败与挫折。奸尸狂者多伴有明显的精神病,或嗅觉障碍。

奸尸狂有不杀人奸尸狂、杀人奸尸狂、假奸尸狂、幻想型奸尸狂、迷恋型奸尸狂等几种。不杀人奸尸狂是最为常见的奸尸狂行为。这种人并不去杀人,而是利用各种机会与已经死去的人性交。某些可以提供接触尸体机会的特殊职业如太平问、停尸房和殡仪馆等处的工作对这种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国内报告一例奸尸狂,职业为农民,男,17岁,在三年内先后七次挖坟掘墓,进行奸尸活动,受害尸体距死亡时间长者达35天,尸体已腐败。此人每次出现奸尸意念,就无法控制自己。在奸尸过程中可以射精,有性满足感。

杀人奸尸狂是最危险的奸尸狂行为。这种罪犯将其被害人杀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与尸体性交,既包括正常的阴道性交,也包括肛门性交。因此,这种行为的被害人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其中以女性被害多见。一个杀人奸尸狂可使多人,甚至数十人先后遇害。

假奸尸狂并不真与尸体性交,而是与活人性交,但是性交伙伴必须装成死人。这种情况在正常的夫妻生活中也可能存在,但鲜为人知。有一例假奸尸狂在性交前先让性伴洗冷水澡使身体冰凉,然后往身上涂一层白色爽身粉,好象无血色的死人,在性交过程中性伴直挺挺地躺着,一动也不能动,这样才能使他完成性交,达到快感高潮。倘若性伴躯体动了,就会破坏他的雅兴,而大为恼火。

幻想型奸尸狂也不真与尸体进行性交,他们甚至根本不进行任何真实的性交行为。他们只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完成奸尸行为。他们常幻想自己获得了一具女性的尸体,然后便与之性交。他们把所有细节都想象得淋漓尽致,并且在这想象中获得性快感和性满足。

迷恋型奸尸狂可能也会与尸体进行性交,但是他们似乎更为迷恋尸体的某些器官,于是他们便把死者的某些器官如乳房和生殖器切割下来。他们把这些器官保存起来,并在观看或触摸这些器官的过程中获得性快感或性满足。有些人还会把这些器官随身携带。  

P32-34

序言

盗墓这种现象具有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但是,历史学者很少以此作为专业研究课题。王子今教授作为秦汉史研究领域的权威,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地考古调查,写出了这部目前最权威的中国盗墓史著作。

师从顾颉刚、陈寅恪、钱穆等史学大师的著名历史学家方诗铭(1919~2000)亲自为这部著作写序,认为本书“是一项杰出的研究成果。……应该说,这是当代有关这个问题的值得称道的著作。”“这部杰出的新作,为当前史学研究填补了重要空白。”

本书2000年曾经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决定以插图珍藏版的形式重新出版本书。根据最新的资料,作者为本书增加了一百余幅珍贵图片。同时,本社编者也为本书补充了许多相关图片及部分有关盗墓的介绍性文字。希望这样一部雅俗共赏的著作,能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后记

1998年到1999年间,有学友问起近来所作的课题,得知正在写这本书,或似欲言又止,表情之微妙,隐约透露出对这一选题的某种睨视。大约许多人认为盗墓是历来人所不齿的社会丑恶现象,以此作为专业研究课题,似乎是不适宜的。其实,作为历史遗迹,所有的现象都可能包涵有重要的文化信息。况且历代盗墓行为的出发点是多有不同的。且不说在经济与政;台极不平等的时代,发掘墓葬有时可以看作一种表现财富平均意识和政治复仇行动的方式,历史上因盗墓而获得的直接的文化发现,也是不可以忽视的。

本书以中国历代盗墓及相关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必要的历史总结,说明这些历史文化现象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影响,以求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这样的工作,当然是初步的。在有的方面,只能进行很简略的分析。更有成效的研究,还有待于将来可能的续作和其他学者的工作。

本书写作最主要的参考书,是西江大学周苏平博士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利用国际互联网查询二十五史等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实现较高的工作效能。本书是作者第一部借助这一手段尝试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成果。就此应当感谢台湾“瀚典”、“寒泉”,大陆“象矛塔”、“唐研究”等网站的策划者和工作者为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爽博士、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梅敬忠教授等学友教示有关方法,提供大量资料,使作者得益甚多。

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张在明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宋新潮研究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焦南峰研究员,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信立祥研究员,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刘福德研究员、马振智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吴玉贵研究员、定宜庄研究员、王震中研究员、孟彦弘博士,中共中央党校马小军教授、李书磊教授、刘悦斌教授、陈宇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吕微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蔡万进博士等,在选题拟定、结构设计、资料辑集等方面对作者提供了各种无私的帮助。

这本小书,实际上是凝聚了诸多学友深厚的学术友谊的成果。作者谨此深致谢意!

本课题的研究和本书的写作,得到了方诗铭先生的鼓励和教示。方诗铭先生在笔者1984年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时任答辩委员会主任。此后15年来,每学有疑问,写信求教,方先生总是从容告语,谆谆不倦,而尤重于勉励支持。此次作盗墓史的探讨,方诗铭先生知道后,在多次来信中都曾经有所指导。书稿完成之后,又得知方先生愿意赐序,作者深以为欣幸。作为学生,对于先生的勖勉,不仅衷心感激,同时也看作一种鞭策。

谨此对所有提供支持和帮助使本书终于顺利完成的师友,表示深挚的谢忱!

王子今

1999年5月4日

于北京大有北里116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盗墓史(插图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子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6125
开本 16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98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0: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