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瞬时百年(改变中国历史的20个瞬间)
内容
编辑推荐

你可以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全部,但不可不熟知这些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本书试图还原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在历史上应当占有的地位。这里的“瞬间”并非仅仅指光阴的刹那流逝,它还包含了对历史事件的若干“可能性”的取舍。

本书所选的二十个瞬间,尽管发生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时刻。“涂山之会”、“破霓裳”、“虎门销烟”成为新时代的开端;“始皇出世”、“风雨大泽乡”、“党锢之祸”则对应着某种始发性;“周公制礼”、“白马驮经”等事件当时并未惊天动地,然而其日后的影响却深远而绵长;“褒姒一笑”、“鸿门宴”、“冲冠一怒为红颜”则纯粹是由于人的情绪变化而导致历史发生戏剧性变化……

偶然因素往往是随机的、突如其来的、出人意料的。它们包含着由心灵力量、精神气质、情绪波动以至天气变化等等的极细微的“偶然”,这些因素影响着历史的跌宕起伏、繁复多变,构成了鲜活的历史本身。

内容推荐

历史发展固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必然性,但许多偶然因素却曾经强硬地改变了中国历史……

本书作者推崇这样一种理念:历史发展固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必然性,但是,当人们认为历史必然朝着某个方向发展时,某些偶然因素的瞬间介入却往往出其不意地改变了历史事件的结局,甚至从而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航向。偶然因素的存在带来了历史的鲜活,其作用与影响常常超乎人们的想象。

本书作者将自己的理念倾注于全书的字里行间,对每一事件的论述全面系统而富有诗意、富含哲理,这让人不得不叹服:原来历史应当、而且可以这样写。此外,全书所论述的二十个事件均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深远意义,它们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来龙去脉本身值得人们深入理解。

目录

前言

徐山之会

周公制礼

褒姒一笑

孔老相会

始皇出世

风雨大泽乡

鸿门宴

白登之围

白马驮经

白虎观会议

党锢之祸

赤壁东风

肥水之战

破霓裳

杯酒释兵权

冲冠一怒为红颜

曾吕文字狱

虎门硝烟

武昌起义

西安事变

试读章节

多年以前,他已经很老了;可她还年轻,仍是三十八岁年纪。

多年以后,他一直在怀想;而她早已死去,无知无觉。阴阳相隔,音信不通,即使他多次遣方士招其魂魄,上穷碧落,下及黄泉,可这番牵念却苦无回应,她竟连梦也未托得一个。

她是他的作品,和大唐帝国的开元盛世一样,由他一手所创,可别人却说是她毁了他。他塑造了她。又眼看她死;他创造了烈火烹油、绣锦障花的盛世极景,又眼看它凋零。

这是人类与自身的创造物之间永恒的矛盾,人终会把自己塑造的作品亲手打破,或者被其作品毁灭。

他是唐明皇李隆基,她是他的贵妃杨玉环。历代诗歌、话本、戏曲、弹词,现代电影、电视、小说……无不留下了他们俩的传奇。他们的故事不同于普通民众的男欢女爱,也有别于一般帝王与嫔妃间的游龙戏凤。在他们之间,有最美艳的恋情与最残酷的决绝相对照;在他们四周,有最富庶的盛世与最不祥的丧乱作反差。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们之间横亘一个盛唐。

盛唐是一个熠熠发光的名字;一种自由、开放的象征;一袭熨贴中国人被损伤的自尊的绝美梦境。它的气象庄严富丽、雍容华贵、恢宏大度,千载以下,仍让后人低回不已。与它同时代的帝国相比,西欧的查理帝国伧俗不堪;东南欧的东罗马是只知打仗的莽夫;西亚沙漠中的阿拉伯帝国,纵使四处营求,赚钱颇多,终究是小门小户的热闹。而唐人的那种风光、体面与豪气,是农业社会任何民族都不可比拟的。李泽厚对此这样概述:“对外是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使汉魏旧学(北朝)与齐梁新声(南朝)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引进来的不只是‘胡商’会集,而且也带来了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以至各种宗教。‘胡酒’、‘胡姬’、‘胡帽’、‘胡乐’……是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这是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融合。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上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如果说,西汉是宫廷皇室的艺术,以铺张陈述人的外在活动和对环境的征服为特征,魏晋六朝是门阀贵族的艺术,以转向人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特征,那么唐代也许恰似这两者统一的向上的一环: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青春、自由和欢乐。”

这种空前绝后的文化精神,与唐玄宗的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李隆基是一位风流才子,多情善感,精通音律,且造诣不凡。他既有纵情声色的才能,又贵为唐高宗与武则天二人嫡亲的孙子,完全有资格成为花花大少,然而他少有大志,生而聪明睿哲,十八九岁时,“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宫中尝叫他“阿瞒”,可见,他俨然是曹操式的人物,抱负不凡。

公元685年李隆基诞生时,唐王朝已经走过了六十八年的历程,过了武德开创时期,贞观、永徽大治时期,武则天转变时期,奔腾向前而又曲折多变的时代潮流,正在把唐王朝推向它的黄金时代,似乎前面的盛世虽云尽善,却尚未尽美,需要借隆基之手来完成这个美轮美奂的梦。李隆基果然不负众望。他从小就博得了祖母武则天的宠爱,三岁时被封为楚王,八岁时出阁,开府置官属。金吾将军武懿宗十分妒忌,“诃诽仪仗,因欲折之”。小楚王趾高气扬地叱之日:“吾家朝室,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可见其从小英武倔强。武则天得知此事,亦对其果敢性格“特加宠异”。当时宫廷内部斗争异常激烈,作为被废的皇嗣睿宗李旦之子,李隆基有饱经磨难的少年,深深地感受到形势的险恶,认识到“昔因多难,内属构屯,宝位深坠地之忧,神器有缀旒之惧”。  李唐王室确也多灾多难,从中宗到少帝,再到睿宗与玄宗,皇帝换了四个,还有不少人蠢蠢欲动,觊觎皇位,弑杀与叛乱交替,祸变接连不绝。从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至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在这短短的八年半里,各种形式与性质的政变就达七次之多: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等人诛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女皇武则天被迫让位,中宗李显重新称帝;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太子重俊诛杀武三思,且率众斩关而入内宫,结果失败;景龙四年(710年)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改元“唐隆”,年仅十六岁的太子重茂即位为少帝,韦氏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同年同月,李隆基诛灭韦后,唐睿宗李旦重登皇位;同年七月,中宗次子重福在东都洛阳叛乱,八月被平;先天元年(712年)七月,太平公主策划废黜太子李隆基事败,睿宗下制传位,八月,唐玄宗正式即位;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诛灭太平公主势力,从此,几十年的混乱局面宣告结束。先天二年年底,李隆基改元“开元”,唐王朝黄金时代的帷幕,终于开启。

玄宗对他的曾祖父唐太宗十分崇拜,一心想重开贞观之政,特别是在用人纳谏方面,能仿效太宗,做到知人善任,从容纳谏。开元时所用宰相,皆各有所长,如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皆才智出众,政绩显著。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姚崇与宋璟。姚崇受任当天,便向玄宗提出十大改革建议,其要点为:抑权幸,纳谏诤,严法纪,禁奢靡,裁撤冗官,杜绝滥征。玄宗一一接受,照此进行了开元初的一系列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姚崇吏事明敏,善于应变时务,每有所询,对答如响,人称“救时宰相”。宋璨则守法持正,刑赏无私,善于用人,且敢于犯颜直谏,刚正不阿,颇得玄宗敬重,玄宗把宋璟所进之言书之座右,出入观省。由于姚、宋为相,才开创了开元初年“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的新局面。玄宗上台不久即下诏求直谏,还恢复了太宗时建立的让谏官、御史预闻宰相奏事,以便当面谏诤、弹劾的制度。宰相韩休十分耿直,玄宗但有不是,常当面谏阻。一天,玄宗对镜默然,宦官高力士见此就说:“自韩休任相,皇上比以前瘦多了,何不罢其相位?”玄宗沉思片刻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选相乃为天下社稷,岂能为吾一身!”

励精图治若此,武周后期弊政及神龙以来动乱所造成的后患,自然很快消除,一度停滞的经济重获生机。好像为了准备开元年间的腾跃,特作停顿以蓄势待发一般,大唐王朝在短暂的后退之后,一举冲上了封建经济繁荣的最高峰。……P154-157

序言

中国历史的流衍固然常使圣人发出“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浩叹,然而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直线的、单向的、平滑的,其间也有停滞,也有断层,甚至存在转向。把历史的运行看成一种纯然遵循客观规律径直向前的运动,实则遮蔽了它精神层面的合理内核,忽略了历史毕竟是“人”的历史。

人性是丰富而善变的,然而在历史研究中,它却容易受到冰冷而机械的“物质化规律”的遮蔽。当史实转变为白纸黑字的史料时,那些曾经鲜活的泪与笑,那些过往的怅惘与悸动,都已经被遮蔽、被抽空,留给后人的文字是窨干的茶叶,只有注入我们自己热气腾腾的想象,才能散发出流衍千年的氤氲的郁香。

虽然我们常常用客观的物质性规律把历史整合起来,以此把千百年的光阴笼罩于我们遽然一瞥的视野当中。但实际上,当我们跳出对历史进行纯粹的逻辑因果推论的狭窄圈子,从微小的事件或瞬间深入历史的内里时,就会发现,正如何怀宏先生所言,人们对他们亲自参与、推动的一个事件提出的理由(reasons)与真正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causes)往往并不是一致的,而短期的理性与长远的理性、个人选择的理性与集体选择的理性、人们主观的理性与最后由历史呈现出来的某种客观理性也并不都是一致的。人们的行动都是有目的的行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行动的结果与这行动的目的常常并不吻合,人们的行动常常是有理性、有理由、经过慎重考虑的,但最后人们公认的解释却常常并不是那些理由所指示的解释。

从微小的“瞬间”切入,去感知历史的律动,便是针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进行与机械的传统观点并不一致的诠释,亦即在机械冰冷的“必然”的统罩之下,还原那些偶然因素在历史中应当占有的地位。而这里的“瞬间”,并非单纯指光阴的刹那流转,它实指对历史事件的若干“可能性”的取舍。选择总是在瞬间完成,而其中那由“必然”堆砌的庞杂的背景,连同那些由心灵力量、精神气质、甚至情绪波动与天气变化打造的极细微的“偶然”,均包含在这看似随机而出入意料的“瞬间”里。  本书所选取的二十个瞬间,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时刻,然而它们发生作用的方式却各不相同。有些“瞬间”标志着新时代的开端:如“涂山之会”,禹合诸侯于涂山,是中国由原始民主制时代的贵族政治转为“大一统”政治的标志;“破霓裳”,《霓裳羽衣曲》唱破之时,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虎门销烟”,林则徐下令销烟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一切问题的困扰当中。有些“瞬间”则对应某种首发性:如“始皇出世”、赢政称“始皇帝”的瞬间,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朝历史即由此开始;“风雨大泽乡”,中国历史上首次农民起义的风雨,浇灌出其后两千多年来层出不穷的农民运动的旗帜;“党锢之祸”,东汉的党人与宦官之争,是中国知识分子大规模反对恶势力的首场演出。还有些“瞬间”在当时并未惊天动地,其意义却深远而持久地覆盖其后的岁岁年年,如“周公制礼”、“孔老相会”、“白马驮经”、“白虎观会议”。至于“褒姒一笑”、“鸿门宴”、“白登之围”、“冲冠一怒为红颜”,都是由人的情绪使然,心随念转,而使历史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赤壁东风”,“淝水之战”,则更是由于不可预知的外力介入,导致历史突变乃至延缓了全国的统一。“杯酒释兵权”与“曾吕文字狱”,乃是当权者宋太祖与清雍正帝以“小动作”对历史产生“大影响”的范例。“武昌起义”、“西安事变”二者,事发仓促,而进行中亦转折频仍,风波迭起,尽显历史跌宕起伏、繁复多变的本相,这也正是“人”的历史所应具备的神采。

由此看来,那些往昔岁月的残简断片,永恒地构成了常读常新的蛊惑。它们不止与忆念有关,它们还是活的桥梁,传达“古”与“今”的心灵映照,链接“过往”与“当下”、“可能”与“现实”、“必然”与“自由”……它们一直延伸到“此时”,以及此后的无数个“今天”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瞬时百年(改变中国历史的20个瞬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华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057940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5
丛书名
印张 1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5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59:12